基于PI制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2022-07-16 11:51张国良齐波赵宏亮黄志炜牛远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创新能力

张国良 齐波 赵宏亮 黄志炜 牛远

摘 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新增硕士点中所占比例高,其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本文从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施的“双导师制”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双导师制”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入PI制,探索建立以PI制为基础的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式,并以淮阴工学院为例分析了以PI制为基础的“双导师制”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PI;双导师制;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7.041

0 引言

2021年8月27日,由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在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7%,从2016年的387.8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2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我国研究人员数量的增长,尤以研究生数量的增幅明显。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的公示,在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中,专硕点占了1115个,比例高达70%以上。在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提出到2025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将达到硕士招生总人数的2/3左右专业。

发达国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才20多年的时间,尤其是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不长,其人才培养框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根据教育部的专硕发展方案,硕士招生单位招收的专硕学生人数将会显著增加,其培养质量需要提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双导师制及其优缺点

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应用型定位,产学研紧密合作下的“双导师制”是培养专硕人才的有效途径。“双导师制”是指培养单位遴选既有扎实的学术造诣又熟悉产业发展动态的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聘请产业界中业务水平较高和有指导研究生意愿的副高级以上人员担任校外导师,由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侧重指导专硕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硕士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试验研究、中期检查、硕士论文撰写等。校内导师对产业发展动态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其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联合技术攻关或工艺改进等项目以及工程实践经历等情况进行考查。校外导师协助进行硕士论文的应用型选题把关、试验结果的中试放大等工作,重点负责专硕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实行产学研合作下的“双导师制”,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有利于研究生贴近产业界和企业,通过专业实践活动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研究往往更“接地气”。

建立校内、外导师指导工作互通和融合的机制,才能取得专硕研究生最佳的培养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遴选校内导师和选聘校外导师的工作一般是分开进行的,校外导师大多是学校或二级学院推荐和选聘的,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研究方向或兴趣往往不尽相同、甚至相差较大,他们之间甚至也不熟悉。这样配置的双导师不能很好地完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往往由校内导师主要完成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2 PI制及其应用现状

首席研究员PI(Principal Investigator,缩写为PI)为外来名词,起初出现在西方国家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中。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为PI是“由受让入指定、该基金会同意的负责科技项目的人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则认为是“由项目申请单位认定的有一定责权且指导基金支持的项目或计划的个体”。首席研究员承担着带领科研团队达到前期制定的科研目标、获得更多的外部科研资源以及培养科研后起之秀等职责,国外PI可按照一定研究方向较为自主选用研究人员、配置资源,成员间的研究方向与专业特长往往具有互补性。

PI制(课题组长负责制)作为新兴的一种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得到了我国很多科教单位的关注和重视。PI制就是以首席研究员PI为核心进行科研资源配置和人员配备,以课题组为科研基本单元、以课题组获批的项目经费进行财力资源配置的一种科研组织和运行机制。每位PI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力组建课题组,其成员可以是研究方向相同或接近的教师、研究辅助人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课题组人员可以来自同一高校的不同教学科研单位,可以全社会招聘或解聘,不一定属于正式职工。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目前很多实行PI团队承担科研项目以及培养研究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由于中科院和综合性大学定位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纯应用的研究偏少,培养的研究生以硕博连读生、博士生为主,与產业界结合度并不高。

3 构建以PI制为基础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式及其实践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校级和二级学院层面分别开展了校地、校企、校校、院院合作,学校也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但由于合作偏宏观层面,往往流于形式,对接活动举办过后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产学研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效果也未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不少高校的基本创新单元已经转变为PI团队,而系(教研室)主要从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PI制科研平台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突破了单一学科、专业的限制,能形成以某一学科为核心、其他关联学科相协同的局面,实现学科交叉、知识共享、跨界合作,从而提高科研实绩,也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营造出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对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人才定位和需求,应用型高校建立了满足社会对工作岗位职责需求为引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要义、产教融合为培养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但在配置研究生导师时,常出现产业界的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没有合作,校内、外导师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时未形成合力,还有提升空间。据此,有必要建立基于PI制的“创新需求牵动、科研项目驱动、产业岗位拉动、导师培养推动”硕士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四轮联动”融创机制。即分析“产业链-创新链”,凝练与耦合出对硕士生创新能力的需求——“订单”,根据“订单”以PI团队为基础,联合紧密型创新资源制定硕士生个性化培养的方案——“菜单”。依据“菜单”,由PI团队向学校提出建议选聘的校外导师,从而校内、外导师无缝对接、形成合力来提升硕士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从实践上来看,2011年江苏省淮阴工学院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特需项目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属于工程硕士。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基于PI团队选聘校内、外导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校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PI李伯奎教授团队与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长期合作,选聘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王在良为校外硕导,共同培训的研究生颜彬,以科圣化机研发的设备氟化氢解析器为依托,运用微波加热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加热方式存在的温度梯度现象。产品技术含量高、结构独特、受市场欢迎,通过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认定。其本人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校内导师李伯奎教授也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该校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PI陈晓明教授团队与主板上市公司江苏今世缘酒业公司长期有项目合作,选聘了该公司副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吴建峰为校外硕导,联合培养了专业学位硕士生朱亚男,相继开发了桃酒、枣酒等果酒新产品,“桃”离困境—蜜桃酿造技术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证明,以PI制为基础的“双导师制”能有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科技部.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R].北京:科技部人才中心,2021.

[2]张有东,陆中会,王颖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417.

[3]赵芷莹.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实践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21,(31).

[4]翟瑞红,张晶.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PI制团队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5):392396.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