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核心构成研究

2022-07-16 04:00景平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高校辅导员

摘要:当下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愈加明显。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网络素养决定着网络育人的成效和质量。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研究不仅是其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本文从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网络育人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等五方面深入研究和分析网络素养的核心构成。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核心构成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高校辅导员做为学生的引导者,网络素养决定着网络育人质量和水平,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43号)首次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列入辅导员工作职责。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网络育人列入到“十大育人体系”之中,且要求高校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为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20世纪90年代,学者麦克·库劳最早提出了“网络素养”的概念,从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强调了人们获取、利用网络信息的实际能力,体现了互联网初期的发展特点。1999年,布兰查德和卡特对高校工程專业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实证研究,证实使用者需要拥有复杂的技能、知识和引导者的帮助等素养。2013年霍华德·莱茵戈德以“Net smart”一词界定网络素养,他认为注意力、垃圾识别、参与、协作、联网智慧是网络素养的组成,这一概念被众多研究者延用至今。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一是关于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研究。钱婷婷等在《青少年网络素养:概念演进、指标构建与培育路径》一文中梳理了网络素养概念演进基础,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标体系,从理论、技能和实践三方面探索网络素养培育路径。二是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刘树琪在《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探讨》一文中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不足的原因,从工作机制、网络监管、网络环境提出培育策略。胡余波在《新时期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认为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自我学习意识欠缺、独立批判意识淡薄等问题,应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提升。三是关于高校教师网络素养培育研究。王艺在《高校教师网络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一文中分析了高校教师网络素养内涵,从职前培养、在职培训、校园网资源利用率三方面提出策略。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不断对网络素养研究完善细化,从内涵到现状到问题到路径,研究对象具体,内容丰富,研究颇为成熟。但是目前关于网络素养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核心构成的研究仍是少数,大多作为文章局部出现,仍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空间。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将成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和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以此理论为研究基础,进一步丰富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政教育理论体系。

(二)现实意义

一是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2017年10月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在辅导员学历层次逐渐提升但实践能力更新缓慢的现实危机下,网络素养的研究有效弥补辅导员从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时的短板,促进辅导员深度学习与创新发展。通过网络素养提升培养新时代辅导员网络实操能力,对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开展、精细指导、创新引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10项基本任务,其中包括了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高校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提升辅导员网络素养是高校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必要举措,也是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核心构成

1.网络道德意识是底线

网络道德是网民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个人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师德师风是教师最根本素质,是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教师的网络道德也是师德师风的范畴之一。在网络空间里需要高校辅导员自觉遵守道德情操,不能因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就降低道德标准,仍然要绷紧道德这根底线,自觉抵制网络负面信息和不良诱惑,不使用网络暴力,不能人云亦云、信谣传谣,在网络中与他人真诚相对,传递正能量,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网络安全意识是防线

网络安全意识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网络技术安全意识等内容,涉及到网络学习、网络社交等方方面面。网络安全是基于网络开展学习、工作的重要防线,但是网络的虚拟性让网络安全更具有隐蔽性,上网时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不法分子或不安全因素有机可趁。作为高校辅导员,网络安全意识更为重要。首先网络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教育对象是广大学生群体,自身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便容易造成信息安全危机。比如辅导员在手机或电脑使用信息储存功能时,尤其要注意云存储的正确使用,一些如学生个人信息等重要信息并不能随意上传至云空间,以免信息在网上泄露。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根据2021年12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总报告》显示,2021年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指数为73.422(满分100),从2019年起连续两年上升,青少年群体虽然满意度的评价较高,但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大学生正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辅导员需要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只有自身网络安全意识提高,方可做好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3.网络学习能力是前提

网络学习能力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一方面是学习的能力。任何职业素养不会与生俱来,都需要经过后天努力和学习。虽然辅导员对网络并不陌生,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但真正将网络作为工作的有效工具,科学高效的使用,还需要系统学习网络素养知识,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阅读期刊杂志、实践操作等方式加强学习。另一方面是网络学习的能力。网络学习源于“远程学习”,指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具有情景性、整合性、主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辅导员不仅要学会从书本上学习,还要学会利用网络学习。网络素养离不开“网络”二字,是基于网络的一种职业技能,因此网络学习更贴近网络,更易于了解网络、熟悉网络,所以网络学习能力是网络素养提升的重要前提。

4.信息研判能力是重点

网络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且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可以说网络世界无奇不有,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健康优质、积极向上的正面信息,亦有毫无营养的、颠倒是非的負面信息。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带给学生的一定是正向教育。辅导员要在纷杂的网络世界里充当“过滤网”角色,一是分清和研判出网络平台上的有益信息与无益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控制,一旦网络信息研判不及时,便容易让不利信息有机可趁。

比如在接受一些不明邮件时,辅导员没有警戒意识,接受后容易造成网络账号密码泄露,不法分子便用其账号给他人群发不良信息。二是善于研判网络舆情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坚定正确的立场,牢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主导权。现实中不乏有一些网民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在网上散播不当言论,引起网络舆情,这时辅导员需要冷静思考,不能只看网络事件表面,要看清事情本质,坚持正确的立场。三是具备网络信息整合能力,在研判网络信息的同时,梳理整合各类网络信息,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网络教育内容,提升网络教育的实效性。比如辅导员发现一些网络诈骗信息,尽快在网上梳理整合网络诈骗相关的安全教育信息,及时为学生开展网络防骗教育。

5.网络育人能力是关键

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使命,更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将网络育人纳入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要求高校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网络育人与传统育人有所不同,传统的线下育人能力并不能代表线上的网络育人能力,网络育人能力更加强调网络的重要性,需要辅导员掌握网络传播规律、了解网络环境,要依托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网络创作出优秀的网络教育作品,向学生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比如在毕业季,辅导员可以就业择业为主题,创作一些网络小视频,小视频需要符合当下网络视频的特点,不能单纯说教,可插入有趣的图片,可用贴近学生的、常用的网络流行语,这样视频才能够最大程度吸引学生。与此同时,还要利用网络时空连线的优势,统筹各方教育力量,比如社会公众、学生家长等,形成家、校、社会协同合作的网络育人新格局。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由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学习能力、信息研判能力、网络育人能力等五个部分组成,五部分即各自独立,又层层递进。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是开展一切网络活动的基础,通过网络学习提升网络素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而进一步把握网络信息研判技巧,在复杂的网络中做好做实网络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梦莹.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提升路径研究.江苏高教[J].2019,(12)

[2]韩红蕊、丁愉、赵承志.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网络素养现状与提升研究综述.思想政治课研究.[J].2019,(01)

[3]曹兆凤.浅析网络环境下的道德行为失范及其对策研究.长江丛刊.[J].2018,(22)

[4]马丽华、王倩然、程豪.老年学员网络学习能力差异研究——兼论基于学习权视角的对策建议.中国电化教育[J].2018,(09)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核心构成及培育路径研究(项目号:2019SJB338)。

作者简介:景平康,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人事处人事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高校辅导员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
官员网络素养、政府效能提升与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