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场景中的幼儿教育

2022-07-16 05:11陈露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陈露

摘要:关注过程、强调实践、注重互动,应是场景教育的核心要素。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让孩子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发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场景对于幼儿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场景化教育;家庭和社区场景;场景价值

场景是描述移动时空的新维度,是基于特定的时间、空间、行为以及心理的环境氛围的总称。幼儿园的场景内容宽泛,包含不同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幼儿所处的环境,其中空间的全息开放、领域的深度融合、场地的巧妙构造是其组成的重要部分,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和材料对于幼儿的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多场景、多维度、共享式的环境应该是幼儿开展自主探究式、游戏体验式、深度浸润式学习活动的最佳教育场景。关注过程、强调实践、注重互动,应是场景教育的核心要素。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让孩子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发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场景对于幼儿的交互作用。

一、走进场景,体验幼儿场景教育的鲜活魅力

(一)幼儿园内的场景化教育

幼儿园场景划分为活动室内区域和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区域是幼儿园的必备设施,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建设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注意动静交替,可以设置游乐区、沙水区、攀爬区等,要体现出活动区域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根据五大领域的要求布置专用活动室,包含图书室、美术室、科技馆等。尽管有的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域,但是由于区域的划分不清晰,幼儿在活动中易产生混乱。区域的设计与划分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材料制定主题,各个主题要依据实际空间、幼儿认知、年龄段等条件设计,并根据主题定期更换里面的材料。例如美术专用活动室提供幼儿进行艺术创造和手工制作,环境设计富有艺术气息,让幼儿得到艺术素养的熏陶。幼儿喜欢参加社会活动的,社会性的区域板块是区域中必不可少的。根据幼儿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区域里设计一定的场景,以便于幼儿利用这些场景和玩具进行不同角色的创造性游戏。

教室的走廊内还会设置自然区,把自然场景融合进幼儿园。在自然区内可以根据季节性要求种植一些植物,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并了解自然知识,也可以养殖一些小动物,让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习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花盆种植反季节的植物,用鱼缸饲养小金鱼、小乌龟等小动物,使幼儿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达到自然场景融合教育的目的。

(二)家庭和社区的场景化教育

幼儿是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来学习的,在不同的家庭场景中可以告诉他正在做的一些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幼儿每天都能看到父母做饭、开车、买东西,但是如果他不能参与其中,这些对他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但如果能利用家庭中每一个生活场景,帮助幼儿增长见识,学习生活技能,会使他们更加自立、成熟和乐于生活。在家里洗衣服是孩子比较容易参与的家务劳动,可以和孩子一起洗衣服,怎样搓洗怎样绞干衣服也是一门学问。最后把衣服晾起来,衣服晾干之后可以一起叠衣服,帮助袜子找朋友。洗衣服这件小事也是由不同的场景组合而成,每个场景包含不同的教育意义。

社区的场景具有多样性,时刻注意不同的场景在变化,告诉幼儿一些生活常识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当开车带幼儿外出时,路上呼啸着的救护车、沉重的大卡车从旁边开过的时候,随时向他们介绍场景中的事物。在餐厅吃饭时,示范正确的用餐礼仪,告诉他们不要大声喧哗,并且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超市购物之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计划:哪些需要去超市购买。然后和孩子一起出门购买,帮助他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社区场景中出现的事物更加复杂,幼儿身临其境与场景产生互动,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

二、透视场景,体悟幼儿场景教育的本源追求

(一)以幼儿为本,主动寻找答案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不单纯靠教师传授经验,幼儿可以通过自身思考寻找答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在场景教育中,幼儿主动与材料、教师或同伴等充分互动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无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庭和社区中,场景化教育都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需求,把幼儿的情感和幼儿的兴趣作为场景选择的基础。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在互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构建对身边事物、对自我的态度的过程。

(二)以经验为主,发现场景价值

幼儿园场景化教育不总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进行的活动,而是从幼儿园走出来,让教育与社区、家庭结合。场景教育引导教师与家长发掘社会场景在培育幼儿的人文底蕴、科学研究上的独特价值。在幼儿的身边,存在着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场景资源,场景化教育基于幼儿的生活圈,辐射到生活方方面面。从本地的生活出发,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本土特色的场景,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通过对场景的价值和特点、场景中蕴含的学习经验的研究与整合,教师将教育目标融合在幼儿对场景的体验与探索中,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场景教育注重幼儿亲近自然、融入社会、主动探索、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过程性经验,强调教师与家长的支持与观察,发展幼儿好奇、专注、探究、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突破场景,发现幼儿场景教育的研究方向

(一)重建教育场景

幼儿园、社区、家庭场景为幼儿创造既丰富又有意义的学习场景。如果将三者整合在一起,挖掘家庭和社区中有利于幼儿发展良好品德与生活习惯的场景,就可以聚合家长与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教育场景中包含环境、材料、教师三个变量,当幼儿进入场景后,三个变量开始发生变化。场景教育是通过调整场景中的不同要素,使幼儿达到发展目标。重建教育场景,随幼儿的情况改变场景中三个变量,调整场景设计的层次、类型及不同要素相互关系使其能符合幼儿的现实情况。

(二)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时刻存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里,我们从兴趣、经验、能力等多维度启迪幼儿的思考和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发幼儿深度学习。走进场景开展互动学习,在场景教育探索中设计场景化课程,能够将抽象的场景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在场景中观察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追随幼儿的好奇心,给予孩子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衍生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经验建构起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获取相关的学习经验达到深度学习。

幼儿身边的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使幼儿能够经常保持较高的活动愿望,我们要经常变换调整幼儿的活动环境,创造符合幼儿年龄、兴趣特点和能力发展的场景,让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内涵、结构及特征《教育导刊》2019.06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