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7-16 05:11贺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贺静

摘要:现代教育背景下,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采用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认识,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撰写此文,浅议现階段我国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优化方案,以期能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阅读课堂价值的提升对于助力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发展至关重要。比较教学法恰好是一种能够有效助力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价值提高的课堂组织与推进方法。用好比较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将会以更开放、更系统、更灵动的姿态呈现在初中生面前,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1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

题材相同的文章,因作者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写作风格。比较相同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探究作品的背景、立意、情感间的异同,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态度,激活思维,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在组织开展《范进中举》和《孔乙己》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进和孔乙己的命运,提出问题:同是读书人,哪一个人更能体现封建科举制的荼毒?原因是什么?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那些被封建科举制禁锢思想而麻木不仁的读书人的可怜,从而获得启发:范进中举表面上看是一个人的喜剧其实是一群人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孔乙己这位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的读书人,即使在为偷东西辩解时也以读书人自居,而周围的人都拿他的悲剧当笑话。没有思维的碰撞,就缺乏深入鉴赏的契机。同是写秋,刘禹锡笔下的秋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呈现出秋日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排”,理解其意:推开、冲破;把握诗人遭受打击后依然保持豁达的胸襟,理解这是一种激昂奋进的精神。而范仲淹描绘的秋却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点名了边塞的风光奇异;雁去衡阳毫无留恋,侧面突出塞外的苦寒,渲染肃杀气象,为词奠定了凄凉悲壮的氛围。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的景物描写,触及文人蕴藏在“秋”中的主观情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2明确比较目标,选择比较方法

比较阅读活动的顺利推进需要明确的比较阅读目标做指引。比较阅读材料是我们选择阅读目标的依据,不同的比较阅读活动指向的比较阅读目标不同,一般可能出现如下目标:

首先,指引学生发现某个知识点。这一类型比较阅读活动目标较小,选择阅读材料也比较简短、精致,可能出现在一篇文本中,也可能存在于多篇文本之中。一篇文本中多见于前后文比较阅读,而多篇文本中则多见于同类词汇、同种方法的运用片段。比如《木兰辞》中“窗”和“户”的对比分析;《桃花源记》中“落英”和《己亥杂诗》中“落红”的辨析。

其次,指引学生发现某种文本的写作结构,帮助学生累积间接写作经验。这种比较阅读目标活动大都出现在同题材文本的阅读中,旨在通过学生展开同题材文本阅读分析,掌握更多的文本构造形式。比如,在对散文《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文本的阅读指导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本在结构上的同异之处,从而领悟写散文的不同构造方式,更明确地掌握两种观点的展示方法。

最后,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某位作者,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这类目标常见于诗歌解读之中,特别是在对前后期作品存在明显风格变化的诗人的了解和学习中,比如李清照、苏轼等。这类对比突出纵向对比,重视展现不同写作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变化。

锻炼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领略不同的观点。这类目标见于对同类事物的分析,比如陆游和毛泽东的两首《卜算子·咏梅》等。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确定的阅读指引目标不同。在处理不同的阅读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比较阅读目标记录,注意各个比较阅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提升比较阅读活动的系统性。

3确定阅读顺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有效的阅读顺序不仅能够直接提升比较阅读教学整体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畅通无阻”的状态,不断获得阅读学习的成功体验。但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学习上或语文知识背诵上,虽然“披着”语文阅读教学的外套,但是实际还是传统应试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为此,在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前期教学设计准备,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阅读素材中心思想上,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领悟与理解。此外,教师在选取阅读素材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感受与年龄认知。初中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开始发育,但是在心理层面上,还较为稚嫩。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意见。

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为例。这首诗属于游玩诗,主要以描写景色为主,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出蜀漫游途中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故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主动到学生班级里,借助“景色描写诗词”主题,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在讨论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道简单的收集题,让学生收集一首关于景色描写的古诗词。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后,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讲解《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大意内容,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鼓励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古诗词展示出来,与教材古诗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中心思想层次比较二者的差别,体会古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诠释古诗核心内容。在这种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地位逐渐变成课堂主要推动者,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改革探索中应该被重视和利用的新方法。重视并利用好比较阅读法,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将会获得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邢慧.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9):78.

[2]黄忠莲.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4):241.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