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2022-07-16 11:53张斌
民族文汇 2022年46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

张斌

摘 要:初中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学生可以从美术的学习中感悟美学的存在感。美术将艺术人文集大成为一体,汇千年文明于一身,其内容覆盖了很多优秀的美学素养知识和文化底蕴,它将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和人文理念匯聚其中,又将更多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折射出来,具有多元的艺术现实性。初中美术需要通过提升审美能力来启迪开智,让优秀的、经典的美术作品被认识并得以继承发扬。“双减”的要求下,更需要初中生走出文山题海,激发兴趣、热爱美术、提升综合素养,通过美术学习陶冶情操、认识并掌握基本的美术创造技巧,从自身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主动地理解美术的意境,提升美学想象空间,感受其优良的特征,自动自觉地成为美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原因对策

引言

中学现代教育理念对于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尤为重视,特别是现阶段“双减”对中学教育的具体要求,初中生美术素养的培育成为重要的提升目标,因此将美术通过审美能力熏陶,解决初中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难题,不断可以积极的提升初中生发现美、分析美、欣赏美的能力,更能在审美过程中,对自我的思维水平和人格认知有一个正确的发展,从美学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发展,并且积极的培养自己创作的灵感,为自我综合素质的锻炼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认清中学生美术教育缺乏兴趣牵引的成因,因势利导开展教学工作

初中美术课是初中阶段提升审美能力,接受艺术熏陶的关键,通过美学基础能力的培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提升审美的能力、掌握审美的方法,具备审美的品味。

1. 从传统美术正向引导初中美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中华传统美术作品历经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在不断的演进、迭代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远的美学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重要艺术宝库。作为中华人文美术的重要牵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己积极的民族认同和文明一致性,才能让他们从美术学习中感受到民族美术的壮美,才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美术课程。初中美术教育其本质就是要让中学生在美学的鉴赏力上获得提升,并从美学的角度理解人文的内涵,这与传统文化的推广一脉相承。而当前,在很多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在介绍我国传统美术内容是,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从美术精华着手,传授中国绘画的基本基础技能,也没有充分调动中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将现代绘画的写实与传统绘画的写意有机的融入授课中。

2.在中学美术课程中没有积极渗透审美文化的气息

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离不开艺术的陪伴,美术在整个艺术谱系中,又是最基础、最喜闻乐见的一个分支,只有通过多种“养分”滋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使得他们获得更多成长的动力。当前,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将课堂教授作为一项爱好或一项技能,没有从长远的社会意义、审美情趣培养上下功夫。只有充分理解传统的美学是美术的“根”,现代的美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与发展,只有将古今并重,以今寓古,才能让审美的核心要义从小根植入中学生的心中。通过这种美学情趣的培养,可以让中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写意的美术作品,对其养成较好的艺术鉴赏与欣赏水平十分有益,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让中学生认识美、欣赏美、懂得美,才能形成优秀的中华人文观。

3.弱化了审美能力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提升初中生美学素养

国家“双减”政策的提出及正式落地,其重要的意义就是要把中学生从繁重的校内校外课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从玩中学、从实践中学习,把因为课业占用的时间,交还给他们,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美学,能够自由自在的体会美、欣赏美、审视美,促进小学阶段全面健康的教育发展。但是在大多数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关注到审美有很具体的分析、理解过程,需要不断地提升审美意境,从而获得较为正确的审美方式,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即符合大众的审美,又有自我个性的发挥。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不能用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无法更多的吸引中学生参与到内化的审美观念培育中,所以对美术课程提不起更多的兴趣。初中美术教育其本质就是要让初中生得到更多的美的教育,认识到美是相通的,因此在中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绘画的基本基础技能,更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现代绘画的写实与传统绘画的写意有机地融入授课中。

二、发掘初中美术教育的特点规律,点燃中学生审美品美的人文火焰

美术创作是在于通过抽象或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反馈自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也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较为准确地记录各种历史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也能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美学的发展迭代。作为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初中美术教学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在社会主义教育的大背景下,培育初中生健全的审美情操、美术创作能力,达到以文化人的深层次美育教育目标。

1.加强教学指导,聚焦审美能力引导中学美术学习

美术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历经了千年风雨,也是因为融入生活才显示出了不凡的魅力。中华美术博采众长,其艺术特性是其能够流传至今重要的基础,尽管艺术的种类繁多,特别是在中华传统美术传承的历史过程中,彩绘、泥塑、剪纸、刺绣、雕刻等等艺术形式无不渗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气息和人文光芒,其中合适的几何对称比例,色彩渲染效果、图形表现形式,都随着不同时代发生着些许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美术教育中可以充分融合的美学内容。这些美术形式是我们的先辈通过自身的艺术想象和实践创造出来的。

例如在开展浙美版初中美术“山水画小品”的教学过程中,着重要引导初中生从我国传统水墨画的方寸之间,体会其写意的美术表现形式,并且讲这种抽象与写实结合的绘画技法,通过更多的课程介绍,给初中生建立如何欣赏和临摹的方法,尽管这种传统的美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写实的艺术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的意境更为深远,可以在课程辅导过程中,将欣赏的方法,鉴赏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水墨作品进行介绍,这样就能让初中生对于水墨画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也从中找寻到自我对于传统艺术的文化认知。

2.做好审美铺垫,提升中学美术授课中的参与度

美术的发展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这些朴素的美学艺术元素背后,是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初中美术课程应该将艺术教育与人文素质培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增强中学生对于艺术作品创作、思考、引深等各个不同层面的理解程度,获得更多的艺术感悟力。在初中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够简单的从课程的美术课要求进行归纳,而是应该从美术知识的教授入手,将几何对称、黄金比例这样的几何构图原理作为基础教学,更多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绘图的几何认知,培养初中生更多的空间美学想象力,从而让他们对于图形纹样的构成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符号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从美术知识与技巧的教学,引入对于“外形之美”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所富含的人文、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艺术性认知,从而让初中生可以从简单的生活细节入手,能够从简单中认识美术元素的复杂性,同时还能够从这种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的美学思维能力,懂得如何去从简单的生活用品中,发现美、探索美,收获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引入对于这些生活用品的美术再创作过程中,不断的收获更多的美学素养提升。

3.因材施教,让审美成为中学阶段重要的美育过程

初中美术课是中学美育教育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初中教学改革的深化,新版浙美版美术教程中,更加注重课程本身与生活的关联性。在初中不同阶段,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千差万别,因此要通过美术教学将美术的知识、技法、欣赏要义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灌输给初中生,让他们从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乐意去实践美学探索,从生活、学习中体会美学内涵。当前,家长十分注重中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培育,他们在美学素养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因此,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美学元素的研习,可以让中学生获得多元的审美熏陶,从而使其以美术作品的角度对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可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通过对于美术创作素养的培育,可以积极推动初中生对于艺术、人文等素养的发展,将自我的文化认知,有效地渗透到美术作品的绘画创作实践中,从而对自我的艺术造诣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例如在浙美版八年级《手绘简笔人物》课程设计时,可以将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形象的背后,不但是美术作品拟人化的成功美学范例,更是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的人物绘画。这些绘画作品在色彩构成、比例构型等方面都有很不错的美学基础,也是初中生可以临摹的很好范本,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去展现自己的内心卡通形象,从而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三、拓展初中美术教育的范畴,把握中学生审美的创新方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新版浙美版美术课程中,更加注重课程本身的美术溯源性。经典美术作品中,很多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人文特性。为了更好的培育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应该通过更多美术元素的陶冶,让他们获得较为主流的审美情趣,同时在审美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辨析,在美术、绘画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找到共同点,达到积极的美学素养提升,为其他艺术课程的学习和融入建立积极的审美基础,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助力初中美术学科建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1.用继承与创新将初中美术赋予现代的美学理念

我国美术作品是中华文化更为普及的领域,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相关美术资源,让初中生从中感受到接地气的美术气氛,更为直接的体会到源于传统美术的魅力,根据不同地域美术作品形式、特点等地域特征,让学生从实际的美学实践中感悟艺术的内涵与外延。通过美术课程的感知,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创造属于初中生自己的美术审美,这就使得现代美术教学融入人文背景,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将美术课程与艺术鉴赏力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美术课程教学目标,让初中生更能够对美术作品产生时代的共鸣,从而形成更为优秀的审美能力。

2.挖掘现代美育核心,由简入繁对应初中美术教学创新

美术是艺术最佳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美术创作方向。美术的发展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实践过程,它孕育着社会文明和时代特点,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其价值观念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增强相关关联知识的讲解,吸引初中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关注度。在开展初中美术创新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因地制宜,应用当地传统美术特色作品,融入教学设计。

例如在开展浙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剪纸艺术》的创作表现环节时,就可以用适合的传统纹样图案,采用剪、粘、拼等方法,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作品。这种将民俗艺术与现代初中美术教育结合的实践教学,既是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也是将中华文化普及发扬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创作自己的“贴花”设计过程中,应该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中学生的自主想象力,给他们更多的绘画纹样、色彩搭配,也可以适当的引入相关艺术资源,让初中生从中感受到接地气的美术气氛,更为直接的体会到源于传统艺术的魅力,根据当地艺术作品形式、特点等地域特征,让学生从实际的美学实践中感悟艺术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创造属于初中生自己的现代艺术,这就使得现代美术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思维”,达到了较好的艺术熏陶效果。

结束语

找准初中美术不能吸引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根节点”,才能“对症下药”,从“继承”向“創新”发展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使中学生真正学会审美的精髓,不但能够增强美术课堂的“文化魅力”,也能有效地利用美术教学,整合审美素养的培养,这既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也是落实新课改要求,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格方面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新玲.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与积极反思[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0):110-112.

[2]郝淑琴.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2(11):9-12.

[3]肖亮.初中美术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21(20):60-62.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学习兴趣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