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

2022-07-16 08:19黄小俐
民族文汇 2022年47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壮族民俗文化

黄小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被新事物所取代,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因此,有必要提高孩子们对民俗文化传承的意识,以更好地展现民俗文化的价值。本文对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幼儿园;传承发展

前言

学前教育不仅要做好基本的常规教育工作,而且要按照《学前教育理念》的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成为学前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同时更要注重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孩子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民俗文化传承可以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传承与发展的内涵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表明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承民俗文化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幼儿园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针包括民歌、铜鼓、壮锦纹样配色,以及其他多种内容。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了解、看到、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壮族民俗文化,成为保护和传承壮族文化有效的方法,并慢慢同化和升华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民族感情。此外,还可以帮助不了解壮文化的孩子和家长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壮文化,实现壮文化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播。

2.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的传承形式

只有提高民俗文化意识,不断地熟悉民俗文化,才能产生对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依恋。比如我国每年中秋节,人们吃月饼,看月亮,表达了对家人的希望和爱。这也是文化认同的一种形式。因此,开展民俗文化学前教育课程,尊重民族文化特色,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是壮族特有的节日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和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2.1组织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

民俗文化活动是文化内容和本质的外在表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比如清明、端午、春节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睦、亲人的团结。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内容,比如举办民歌游乐活动,将孩子们分成男女两组,经过学习练习山歌的旋律,然后让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进行表演,营造壮族民歌的浓郁氛围。再比如,组织孩子制作五色糯米,五色糯米是一种结合了民间智慧的食物,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黄米花、红米花、紫草、枫叶等植物浸泡糯米,制作壮族传统美食五色糯米,孩子们通过视觉和嗅觉感受“三月三”的魅力和味道,激发了他们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可以组织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让民俗文化影响孩子。比如在主题早班会上,全体小朋友身着节日盛装,参加民歌、竹竿舞、五色糯米品鉴等活动,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活动和知识,参与到与老师和同伴的交流中,表达对活动的想法,从而加深他们的热情。

2.2通过文化符号了解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的意义

文化符号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比如服装、器皿等。因此,在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时,需要用广西壮族强烈的文化符号来仔细解读这些元素。主要的文化符号有以下几种:

(1)壮族铜鼓:壮族铜鼓体现了壮族的勤劳和智慧。帮助孩子认识铜鼓,比如通过绘画让孩子们画出铜鼓的线条,讲解铜鼓的发声原理及不同材质的铜鼓发声的差异。让孩子们认识到铜鼓不仅是乐器,还是民族文化符号,唤醒了孩子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2)壮族服饰:教师可以展示壮族服饰,并组织壮族服饰评价,探讨壮族服饰设计等,让孩子们自己穿上壮族服饰去扮演角色。比如老师们组织孩子们看香囊的图片,让孩子意识到香囊是壮族节日时穿的一种壮族服饰,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3)民族色彩:长期发展中壮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色彩偏好,广泛体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壮族常用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灰、紫等颜色,比如壮族每年“三月三”准备的特色食品——五色糯米;再比如壮族传统服饰多以蓝黑色为主,仅鞋、头饰、胸袋等细节处绣有五色丝线纹,并饰以十分精美的飞禽走兽和绣有各种护身符和吉祥图案。灵活运用色彩可以具吸引孩子们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2.3组织孩子们参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相关仪式

广西壮族民俗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统称,仪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仪式天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属性,让孩子参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仪式,可以极好的展示壮族先民所创造的善良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祭祀仪式,但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孩子还小,不懂礼节礼仪。不遵守规则,不仅会破坏祭祀的庄严气氛,更不利于孩子欣赏和理解祭祀背后的感恩祖先、尊重生命的精神。为此,教师可以先通过小组讨论、观摩交流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祭祀仪式的重要性。老师还可以给孩子讲祖先的故事。作为年幼的孩子,年幼的孩子懂得牺牲的礼节并不断尝试。当他们参与祭祀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仪式的意义,体验家族繁衍、世代相传的规律,播下感恩祖先、敬畏生命的种子。但是,各种仪式中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一些迷信、无知的习俗。因此,不要机械复制,而是基于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情趣,强调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多重解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高效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结束语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要保证民俗文化的良好传承,需要将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有效地引入幼儿园教学,也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是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教师要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根据孩子的心理感知和发育状况选择民俗文化教学内容,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因势利导并根据情况组织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婷.将壮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途径[J].广西教育,2020(1):2-7.

[2]赵勤善.增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时度效”探析[J].学前教育,2020(3):13-21.

[3]李霞.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J].网络期刊,2018(1):3-6.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壮族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壮族山歌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