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健康干预对策研究

2022-07-16 08:40姚成玲
医学前沿 2022年8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

姚成玲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特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的具体效果。方法:利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本校100名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人)和观察组(50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对干预前后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和心理健康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学生各量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干预期后,相关量化指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能够较好的减轻学生手机依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干预

新媒体高速发展背景下,手机成为信息传播交互的主要终端,手机功能的多元化,使得高职医学生日常学习、休闲娱乐中,对手机产生明显依赖性,甚至产生明显的成瘾行为。通过有效的抑制控制措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实施积极情绪训练,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本文结合单独抑制控制和联合积极情绪训练,探讨对医学生手机依赖及心理健康影响,以期为相关干预活动开展提供指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21年11月~12月,选择某高职院校共计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0份,问卷有效率98%。检出存在手机依赖的学生100名,占20.41%。依随机方式将10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年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均知情且自愿参加研究。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基于常规控制训练,控制时间为学生课余时间,训练内容为收集Go/NoGo训练,训练分为8周2个阶段,前4周为第一阶段,40min/次,2次/周,学生需对20张重复出现100次的手机图片做出NoGo反应,对20张重复出现100次的书籍图片、家具图片等分别做出Go反应。后4周增设手机响铃干扰,重复上述训练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进行下述积极情绪训练干预:课堂授课与团体辅导中,增加与手机依赖及干预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定义特征、觉知自我情绪控制重要性、掌握情绪控制的一般方法、学会克服惰性、建立自信、勇敢面对手机依赖干预,在引导学生学会调节心理状态、控制不良情绪基础上,尝试利用其他有意义的事件代替手机依赖。

1.3 干預指标

(1)手机依赖程度;(2)认知情绪调节情况;(4)抑制控制能力。各个干预指标均采用对应的研究量表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整理及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基于x检验,方差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随干预时间增加,2组学生手机成瘾量评分和手机使用时间均有下降,干预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3 讨论

当前我国医学及心理学层面,对手机依赖的研究都较为滞后,在概念认知和标准界定方面,都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海玉娟等研究认为,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能够有效提升自我控制水平,降低手机依赖指数。李鹤等研究认为,手机依赖在校园氛围与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中具备中介效应,因此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学生手机依赖,促进体育锻炼水平提升。张颖颖研究认为,手机依赖对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和心理韧性有明显的负面效应,通过联合干预模式,能够较好的降低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张建育等研究认为,手机依赖与学生孤独感呈显著相关,自尊则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受社会支持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显示,高职医学生本身具有较好的医学基础,对心理学健康干预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抑制控制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能够对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但是在高职医学生成长过程中,手机依赖因素较为复杂,尤其是在部分教学活动中,手机已经成为必须的学习工具。在信息检索方面,手机也成为重要方式。因此在对医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时,还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采用合适的干预方式,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合理控制使用时长为基本目标,不能单纯要求学生减少使用。

本课题研究选择以学生范围较为有限,实验时长较短,对抑制控制联合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应用方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后续研究中,还应当纳入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教学活动手机应用方式及社会因素影响,对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进行调整,以此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干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若晗,陈思萍,叶秋云,蔡静仪,张建江.特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学习倦怠间的作用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2,38(09):1262-1266.

[2]沈彦斐,解子秋,刘晓玲.正念训练对手机依赖者注意偏向的干预效果[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4[2022-05-24].

[3]海玉娟,孙国晓.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自我监控对手机依赖倾向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05):433-438.

[4]李鹤,董宝林.校园氛围、手机依赖与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系:一项3年的纵向追踪调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02):152-159.

[5]张颖颖,史玉霞,孟贝,张明明,余晓齐.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J].中国校医,2022,36(03):156+241+239-240.

[6]张建育,朱月晶,廖子龙,廖秀红.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J/OL].赣南师范大学学报:1-6[2022-05-24].

基金项目号: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9jyxm0849)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注意特点的关系研究
中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情绪状态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关于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