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理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探析

2022-07-17 12:33胡岚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顺应论语用学英汉翻译

胡岚

关键词:语用学 合作原则 顺应论 英汉翻译

“语用学”一词首先是由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在其《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来的,后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学分支。语用学研究语言的意义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如何理解和使用特定的语言。人们在交流中的语言意义是动态的,需要听话人根据不同的情景和语境,做出心理推断,理解说话人的真实含义。在关于语用学的定义中,除了意义外,语境也是基本的核心概念。话语意义离不开语境,一个词语在新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交际者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就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听话人如果脱离语境,只理解语言的表意,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听话人只有正确理解语言所传达出来的真实意义,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顺利完成交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涉及语言的转换,将语用学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中,对英汉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最早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莱斯(Herbert Paul Grice)于1967 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交谈中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便使交际顺利完成。格莱斯后来发表了“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提出合作原則的四个准则。质量准则指说话人在交际中说的话语应该真实;数量准则指话语提供的信息应适量;方式准则指交际者的话语应简洁明了且清楚;关联准则指说话人的话语应和交流内容相关。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合作原则对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合作原则虽常应用于口译,同时对笔译也具有指导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为顺利实现源语作者与目标语读者的跨文化交流,译者就需要遵守合作原则。数量准则要求译者完整地传达源语信息,不能随意增删内容,质量准则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关联准则要求译者联系原文上下文,并考虑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关联性,方式准则要求译文清晰、简洁,避免歧义和冗长。

二、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由比利时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中提出,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顺应论指出,语言的选择体现在语言结构层面和语言策略上。语言具有以下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说话人在使用语言时能够做出恰当的选择。变异性指语言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说话人在语言的选择上,会极其灵活地选择语言策略;顺应性指人们可以从各种语言变体中,选择适应于交际需要的语言。其中,顺应性是目的,为了使说话人之间的交流顺利进行,需要在变异性和商讨性的基础上,恰当地选择语言,来满足交流的需要。Verschueren 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语言语境分为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篇内衔接需要各种语篇衔接手段来实现,篇际制约指语篇受语用风格等制约,线性序列是语言选择要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按先后顺序排列话语。这些原则对于翻译而言,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译者在翻译中,需要注意运用衔接手段来使得译文流畅自然,同时还需要注意文本的文体风格、情境因素、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等因素。译者应顺应原作,还需要顺应译语读者所处的语言和社会文化语境,培养较高的翻译能力,不断优化和选择目标语言,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

三、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体现及应用

(一)语用失误分类

语用失误一词最早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 Thomas)提出,他认为当受话者所感知的语言意义与说话者自身想要表达的或认为受话者应该感知到的意义不同,就会产生语用失误。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指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不适当地套用到目的语中,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中,未能恰当地选择语言表达形式,正确表达用意从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双方不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或者在交际中忽视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语用失误,这两者通常也是翻译中常出现的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及合作原则、顺应论的应用体现

翻译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通过译者建立起源语发送者与目标语接收者之间的交流。顺应论提出,为了满足交际需要,人们可以在具体语境下,恰当地选择语言来进行表达。在翻译中,为了完整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内容和意图,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译者就需要在充分理解原作的基础上,注重原文的语境,同时发挥译者主体性,顺应译语读者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忠实准确地传达出源语信息。笔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过程,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包含原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合作原则体现了说话人与受话人为使交际顺利进行,完成交际任务而在交谈中所遵循的原则。笔者将从语言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分析,例举翻译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的具体表现,通过忠实准确的英汉翻译,阐明合作原则及顺应论在翻译中的体现及应用,论证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的重要性。

1. 语言层面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常常存在一词多义现象。例如“shot”一词,在不同的情景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翻译中,如果忽略语言语境因素,便会产生词汇的语言表达失误。

(1)The terrorist took a shot at an old man.

恐怖分子朝一个老人开了一枪。

(2)He shot his friend an angry glance.

他生气地朝他朋友开了一枪。

(3)He told me the shot was great in the movie.

他告诉我电影中的开枪很好。

在上述例子中,“shot”一词都被译成了“开枪”,除第一句外,后两例都未顺应语言语境,造成了词汇表达的语用失误,且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与质量准则。应根据原文语境,顺应其词汇意义,分别将(2)(3)翻译成“他生气地瞪了他朋友一眼”,“他告诉我,电影中的这个镜头很好”。这两句翻译既顺应了句子内部的语义逻辑,同时也符合合作原则所体现的内容。

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如果对汉语与英语的语篇结构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笔译时,就无法顺应目标语的语言形式,翻译出来的译文会显得生涩累赘,不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例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s the Internet to playgames, chat with friends, and so on, which increasesthe possibility of criminals committing cyber fraud.However, it’s difficult to crack down on cyber crimesbecause of weak supervision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翻译时,译者如果对英语的语法语篇结构了解不全面,就有可能忽略上下文语义逻辑,采取直译的方式,译成“越来越多人使用网络打游戏,聊天等,增加了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的可能性。但是,很难打击网络犯罪,因为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该句译文既未顺应汉语的语篇结构,也未做到忠实通顺。英语属于“树形结构”,长句较多,多用连词,重视逻辑,因此重“形合”;而汉语是“线性结构”,短句居多,重“意合”,强调上下文之间的意义关联。因此,在翻译该句时,可适当增词,根据上下文逻辑调整语序,使译文清晰明了:“越来越多的人上网打游戏,和朋友聊天等等,这加大了不法分子实施网络诈骗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因此要打击网络犯罪是很难的。”在英汉互译时,应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运用合作原则,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同时要顺应目的语的语篇特征及表达习惯,使译文能够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并接受。

2. 社会文化层面

海姆斯(Hymes)认为,社交语用失误主要指的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因不够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失误。由于英汉民族的心理及价值取向不同,因此在英汉翻译时,文化差异会使得相同的比喻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采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示。为了实现语用等效翻译,达到功能等值转换,译者可能会灵活变通,处理原文中的意象,转换成受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意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符合译入語的表达习惯,准确传达原文意义,而对原文意象进行更改,虽然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但其目的是更深层次地遵守该原则,使得跨文化交际获得成功。例如“ tread upon eggs”的翻译为“如履薄冰”,该译文在理解该词组语言意义的基础上,对其意象进行了转化,将“eggs”鸡蛋转换成了“薄冰”,用中文的四字成语来对应其意义,可以说是成功的翻译。但若译者将其直译成“踩在鸡蛋上”,就只译出了词的表层意义,未实现语境的动态顺应,因此会造成信息及文化内涵传递的失败。在广告翻译类文本中也会出现翻译失误,例如“Coca Cola”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其译文最初为“蝌蚪啃蜡”,晦涩难懂,销量较差,后来译成“可口可乐”以后, 在中国销路甚广。可以看出,其原名与译名都是由两个词组成,译名保留了源语的形式,且采用音译的方式,保留了原文朗朗上口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其可口、可乐的特点,完全符合合作原则的数量、质量、关联与方式准则,且顺应了中国读者的心理感受,在中国广受消费者喜爱,取得了成功。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不能望文生义,应理解原文意欲表达的意义,运用与原文在语用功能上对等的词翻译出来,同时顺应目标语接收者的社交世界和文化语境。

通过分析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可以看出语用学理论对英汉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将语用学相关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中,有利于帮助译者提升语境意识,实现等效翻译。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及体现,指出合作原则与顺应论对英汉翻译的重要性。语用学理论为英汉翻译提供了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语言离不开文化,译者应加强语用学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学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意识与语用能力,逐步培养与提升自身的笔译水平。

猜你喜欢
顺应论语用学英汉翻译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