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渗透德育教育途径探究

2022-07-17 03:23汤慧华
红豆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汤慧华

【摘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在教学的任务、目标及模式等各方面均不尽相同,但两者亦有共通之处,那便是两者均是由学生的意识形态入手,对其心理及思维予以合理化的引导。因此,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之间实则亦有较大关联,所以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中职德育教育中亦有其可行之处。对此,本文将针对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途径展开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渗透途径

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中职教育德育内容亦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包括社会的发展、主流观念的改变以及时代价值观的转换。至此,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较之早前大不相同。故对德育教育而言,基于新的历史时期也便需要对传统的内容及理论予以合理的优化及创新。至于教育则需在考虑学生的内心同时确保教学方案、形式以及评价模式均与学生当下的心理境况相契合,以此方能避免学生滋生抗拒心理并切实维护中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应时代发展要求,中职德育教育亦需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实有必要针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途径展开探索,继而切实推动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中职生的道德内化效果

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双向融合也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中职院校亦当积极响应并切实推动心理与德育健康教育的融合及改革,以此方能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当代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育人要求。不仅如此,任何教育均需将立德树人视作教学的根本。因此,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也是强化职业教育效果的重点,故应当引起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提供心理基础准备

学生无论是道德的形成或是思维的发展,其心理方面均需经历一段适应期。因此,若中职院校仅是注重德育教育而未能兼顾学生的心理发展,难免会让学生在接受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不适的不良反应。对此,若想尽可能避免学生滋生心理问题,则心理健康于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融入便显得极有其必要性。

通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引进情绪把握、心理疏导、心理调适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构筑起坚固的心理防线,以此不仅能有效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成效,同时也能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并促进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革新。

(三)当前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1、心理焦虑间题

当今社会,人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诸如紧张、交际、忧虑、恐惧等情绪,使得人们内心时长处于焦虑状态。至于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则大多来源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其中,来自社会的压力主要是基于中职院校在社会公众眼中仍是收纳问题少年的场所,故在中职院校就读也便代表了学生的劣质性。社会公众鄙夷眼光自然会给学生带来极度焦虑;而家庭则主要是父母对孩子不成器而表现出的失望情绪深深伤害了学生内心;至于学习则是因中职学生大多不具备较强的自控与自主学习能力,故成绩方面的压力也会对其造成心理焦虑。而中职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强的自尊心也使得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教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认可。而一旦事与愿违便会产生焦虑心理,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冲动行为。

2、自卑抑郁间题

就中职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均有着自卑、抑郁的心理。其中,自卑作为自我评价的一种,主要是因学生认知产生偏差所导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情感,通常是因其感受到自身的软弱无能而导致。至于抑郁则属于心理行为的一种,最常见的特征便是情绪低落。总而言之,上述问题,一方面是基于中职学生年纪尚小,故在评价自我时容易产生偏差,加之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不畅也容易致使他们产生消极心理,而不具备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中职学生,自然也将滋生各类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则是因中职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普遍不如普通高中学生。面对日益提升的学习压力而自身又无法良好应对,抑郁的情绪将无限滋长,最终压垮学生内心,以致出现厌学、恐学的心理。虽然,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调节自身并逐步摆脱心理困境,但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均深陷其中,甚至在特定条件下还将做出超出认知的行为,直至走向犯罪、危害社会。

二、心理健康渗透德育教育途径

要想切实促进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整合,必須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正确认知。首先,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分属两个不同领域,故要促进二者的深度结合必定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对此,中职院校需找到两者共通之处,并以此为着力点采取适宜的结合策略,方能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但就目前而言,中职教育尚未能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加之教师需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而无暇关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故针对二者融合还需展开深入探究并解决教师经验、时间与精力不足的问题。其次,由于当前,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尚未意识到整合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致日常的工作安排也与之没有任何交集,这使得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仍将沿用传统、老旧的教育套路及思想,长此以往势必将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中职教育工作者需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继而积极思考融合二者的可行方式。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也应积极尝试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从学生当下的心理状况入手,以此为二者融合提供现实依据并促进中职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创设合适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氛围

1、转化教师认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由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国内既无此先例也无任何参照可供参考。故对中职教师而言无异于一项严峻的挑战。而要切实做到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且作为推动融合的第一执行人,对于教师专业能力及素养亦是一项巨大考验。对此,中职院校亦当肩负起培训教师的责任及义务,以此为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撑。

2、利用互联网进行高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也变得十分普及。而大量的运用实践均已表明了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对此,中职院校在融合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时亦当积极寻求互联网的帮助。倘若中职院校能可积极借助政府网络资源来展开心理健康及德育教育,势必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不仅如此,职校内部亦可设置心理健康指导教室,向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一些必要帮助来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当然,在此期间,中职院校亦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潜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而作为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及德育教育时亦需确保自身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对此,中职院校也应积极为教师创造深造机会,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融合

上文中我们提到,由于国内尚未针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展开任何研究,也未能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及策略。对此,为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则中职院校亦需基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基础,尽可能避免因融合而导致的教学内容、方法同质化问题。与此同时,鉴于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共通之处在于二者均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故将德育教育的相关体系寄托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加以落实,便可形成类似于思政类课程的教育模式,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既能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避免了诸多心理、道德问题的产生。此外,为保证二者结合的实效性,则相关教学的开展还需结合以心育德的实践方法,将学生思想动态视作教育核心,确保德育与心理健康思想的全方位渗透,以此将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对学生心理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有效牵引。

(三)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模式

由于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故二者的结合也需在教学的具体模式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是教学内容方式,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需求,也要同步兼顾时代的发展特点。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将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依据,而学生的心理因素则为制定教学内容提供参考,如此教学方能被学生广泛认可与接受。至于德育教育的具体过程,教师也应尽量选择能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同时能与主题产生共鸣,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观念及行为。此外,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记忆、逻辑思考、想象等能力可能不甚突出,故更要对教学内容的比例予以合理控制来确保学生在德育教育途中能可获取到相对小微全面的教育。

其次是教学评价的模式。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往往会对其内心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故无论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开展,教师均应将评价视作激励学生的主要途径。至于评价的具体内容则不能仅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乘以,而是要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入手,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因素等。通过联系心理及德育层面的相关内容,全方位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及个人情感,方能让学生从心里层面认同德育教育,继而逐步扭转学生此前可能存在的偏激与不合理的行为及观点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针对不同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间题

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教师在开展常规教育的同时亦需对部分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给予更高的关注度。此外,面对学生内心的焦虑,教师亦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排解心理问题,如要求学生按时休息,多听缓解压力的轻音乐;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等。總之,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宜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能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并尽可能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作为班级主要管理者的班主任,日常工作之余也因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及义务。考虑到学生均是独立个体,且不同个体的性格特点亦有差异。对此,班主任需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挖掘导致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与此同时,班主任亦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心理问题的危害并与之商讨该如何克制心理问题的滋生。将学生视作教育的主体亦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

三、结语

总之,为切实应对好因时代发展产生的各种变化,并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滋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于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融合便显得极有其必要性。与此同时,为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中职院校也当深化德育教育宗旨并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方能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形成正确引导,继而确保中职院校所培育人才能切实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季丹丹,郝乐祥.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理论界,2007(2):2.

[2]张永军,孙连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速读(中旬),2014(7):89-89+90.

[3]唐桂玲.如何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上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9.

[4]徐晶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途径[J].智库时代,2020(39):263.

[5]张吉菲.德育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J].文学少年,2020(30):1.

[6]沈继章.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职业,2021(11):80-81.

[7]徐创瑜.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J].高考,2018(05):4.

[8]林永健.浅谈新时期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渗透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5):222-223.

[9]骆鑫.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116-117.

[10]陈建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7.

[11]赵晓威.高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J].南国博览,2019(09):265.

[12]王玉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27.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