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寻路,绣出乡村振兴的巾帼担当

2022-07-18 00:06王冬燕陈奇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7期
关键词:刺绣青海

王冬燕 陈奇

“青绣”是土族盘绣、贵南藏绣、撒拉族刺绣、湟源皮绣、河湟刺绣等民间刺绣的统称,其历史悠久,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南路开通时就开始兴起,不断延续。发展至今,已经不止一次地“站”在世人面前。它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色彩艳丽、应用广泛,是青海各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如今,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河湟刺绣等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到“青绣”,苏晓莉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苏晓莉是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负责人,土族盘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创办的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青绣”知名品牌,在政府的帮助下,公司的“青绣”产品走出青海,走进了俄罗斯的国际展厅,孕育与培养出了大量的青绣绣娘,年收入突破3万元,她本人获得“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杰出人物”“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等殊荣。与青绣结缘的十多年间,苏晓莉用她的智慧和坚持,一步步成功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乡村振兴的巾帼担当。

“青绣”有着千年的历史,是青海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也是青海每一名妇女的“必修课”,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青绣”也是目前全省参与人数最多、应用最广泛、影响最长久、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彩线飞扬,飞出的是一朵朵太阳花、一片片五瓣梅,飞出的是自在人间太极图、满脸堆笑的幸福生活,因着对“青绣”独有魅力的坚守和自信,苏晓莉不遗余力地传承“青绣”技艺、推介“青绣”,让更多人领略“青绣”之美。

回歸生活是最好的保护,创新开发是最好的路径,接轨市场是最好的传承。苏晓莉说:“‘青绣’具有丰富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想让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必须让非遗走进市场,将‘青绣’艺术特别是手工艺品打造成产品,被市场接纳,才能反哺艺人,也能使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

乘着文旅融合时代的东风,苏晓莉通过市场化方式关联全省“青绣”行业,集聚全省的青绣生产、销售、人才、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宣传营销等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孵化园为核心,辐射小微企业、农村农户的青绣产业网络。公司借助互联网,以崭新的宣传方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全方位展示“青绣”独特的文化魅力,聚力打造提升“青绣”品牌,进一步提高青海刺绣艺术的美誉度与影响力,增强了青海文化软实力,推动“青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1年,阿里公益派出乡村特派员来到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加入了推动青绣产业和文化传播的阵营。苏晓莉带领公司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争取流量资源扶持,希望让这些“青绣”有更多的销路。今年5月,海东青绣加入了支付宝“百县百品”青海助农专场活动,短短几天内,成交2880单,成交金额5.4万元。不仅如此,通过“平安青绣走进阿里”行动,阿里巴巴采购了3100个“平安符”“青绣”车挂作为员工公益活动的奖励,让“青绣”文化在阿里内部也得到推广。去年,公司还一起通过“淘宝逛逛”和“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出品了《请来村里逛逛—绣就是秀》网络视频。通过90后河湟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志桃向网络观众推荐海东市平安区的美景美食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为青绣文化在全网营造声势。

走进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浓浓的青绣文化扑面而来,这里有产品研发中心、技能培训、展示展销中心、大数据中心、刺绣联盟中心。在一楼的展示展销中心陈列着各式各样“青绣”手工艺作品,不仅有民族服饰、配饰,《长城》《青海湖》等大型挂画,家居展区里更有精美的抱枕、被套、枕套、装饰画,花开富贵的牡丹、高洁淡雅的玉兰,同时还有文创区,美丽的团扇、丝巾、旗袍、联名款服饰、香包、头饰、车挂、小摆件等等。

苏晓莉说,“我们一直在激活青绣创意理念,在现代艺术作品中寻找思路,重视图案设计、色彩搭配,提高‘青绣’设计研发能力,在传承过程中注重挖掘整理能为现代设计所用的元素,只要是生活中能用得上的物品,都要有我们‘青绣’的元素。我们还与青海师范大学、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北京知名设计师深度合作,以当代艺术视角结合时尚理念,重新解读和演绎‘青绣’非遗文化,推出了诸多时尚服装。”随后,她通过举办“青绣”公益时装走秀、艺术展、体验活动、网络直播等,展现了“青绣”非遗手工艺的历史和工艺特点,让世界看到青海民间艺术的无限魅力,为演绎中国非遗手工艺之美贡献力量,使“青绣”在国际上“芳名远播”。

在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的经济研发中心,我们见到了正在教授徒弟刺绣手艺的贵南刺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杰措。她从事刺绣手艺已经三十余年了,带出的徒弟也有获“青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她告诉记者,从事这项手艺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也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既能照顾家中老幼,又可以增加收入,目前她也成立了自己的刺绣公司。

在青海像多杰措这样长期固定从事刺绣工艺的人员近5万人,季节性绣娘有30万人。经营刺绣相关手工业的企业、工坊492家,均为小微企业,针对行业的薄弱环节和广大的农村妇女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条件差的问题,苏晓莉创建了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建立以海东为枢纽、各市州联动、向全国延伸的青海“青绣”产业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公司以“政府引导、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工匠推动”为“青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帮助农牧区困难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努力将“青绣”打造成为青海农牧区妇女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手艺和支柱产业。通过“订单就业培训”发挥青绣总部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为青海“青绣”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打造专属电子商务和社交服务平台,提供数据存储、数据计算、精准营销、品牌推广、注册结算、产品购销、人员培训、政务服务、金融产品等集成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40家企业(工坊)入驻总部,集中培训工坊带头人50余人,培训绣娘1500人,孵化10家企业签订青绣订单产品6万余件,上架产品420款,辐射带动农户1500人就业增收,直接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累计实现消费收入2亿元。拓展了青海“青绣”产业盈利能力,提高了对青海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有了过硬技术,才能更好更快致富”,苏晓莉说。公司与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高职院、苏州美工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或签订研发合作协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吸纳人才就业,带动乡村手工业振新发展。“未来,我们要在制作工艺、艺术理念等方方面面再发展、再提升、再进步,让魅力使其多多增色,创新为其不断添彩,动力助其长远发展。将“青绣”发展成我省的优势产业,让这项指尖艺术变成‘指尖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获悉2022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暨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苏晓莉荣获大赛“木兰奖”。她是获得该奖的3个中国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位乡村振兴领域的获奖者。这个奖旨在表彰在女性精神、社会责任、独特的技术及商业模式,以及行业、市场前景等任何一个领域,有突出贡献和表现的金砖国家优秀商业女性。

她,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刺绣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男子刺绣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