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精神航标 承载灿烂文明

2022-07-18 00:06高波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中华民族

高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研遍及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对文物工作作出百余次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擘畫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文物工作者,一定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将学习领会、贯彻落实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持续深入学。在学习领会中强信心、明方向、理思路、找方法,更加自觉地担当起履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责任,不断推动青海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保护利用好文物,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历史自觉、文化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国际影响中都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保护利用好文物,体现的是对历史、对文化、对祖宗的尊重与敬畏,更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厚重历史继承与发扬,对精神内核的深度理解与阐释。作为文物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自信心、自豪感,强化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充分体现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物保护观。文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物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为文物工作者要明确,保护文物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要更好地体现文物的历史、文化、审美、科技、时代价值,传播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是要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保护为了人民、保护依靠人民、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古代遗址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考古发掘。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这些重要论述,对文物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文物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任务。作为文物工作者,要立足青海文物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基础工作,摸清长城、黄河、长征、长江、革命文物、石窟寺、石刻、古墓葬、古城址等各类文物资源现状,建立全省文物资源信息数据库,落实文物“四有”,为更好保护利用奠定坚实基础。紧紧围绕长城、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紧紧围绕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等为重点,加强文保项目谋划储备、申报立项,加强文保项目实施管理,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高保护质量效益。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合理适度有效利用,促进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展示、参观体验、研究阐释、宣传推广,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积极推进博物馆纪念馆改革发展,提升展览服务质量水平,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历史文化自信,在促进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做好基本建设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和主动性考古发掘,加强发掘资料整理、研究阐释。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围绕青海高原文明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地位、在丝绸之路文明史上的作用地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重大问题,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集中攻关,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聚焦法人违法、火灾事故和盗掘盗窃三大风险隐患,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开发建设,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做好文物工作科学的方式方法,掌握运用好其中的方法,能实现工作高质高效。作为文物工作者,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针对青海文物工作的短板不足,瞄准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制度。坚持整体观念、系统思维,推动文物工作向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加有效转变,既开展抢救性保护,也实施主动性保护;既加强本体保护,也注重周边保护;既加强单体保护,也注重集群整体保护;既加强保护,更要合理利用。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学习借鉴省外的做法经验,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文物保护利用,在文物工作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3D、VR、人工智能、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保护利用更加便捷高效。

(作者系省文物局局长)

责任编辑:崔雅丽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季札挂剑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