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2-07-18 00:06郭振
党的生活·青海 2022年7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师生

郭振

“党建带团建”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时代要求。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经常研究解决共青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团干部,支持共青团按照群团工作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校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在巩固提升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团的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共青团更好地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鲜明指出:“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高校党委统一部署、重点突破、全面带动,把高校共青团锻造成为新时代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突出政治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高校要在党管青年的总体原则下有效开展共青团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高校共青团的政治引领力,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团,铸就忠诚于党的政治灵魂。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团学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指导青年师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聚焦现实问题,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彰显共青团的责任赤诚担当。

坚守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责主业。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党团组织要筑牢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工作实际出发,帮助高校青年师生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要通过工作思路转变、话语体系转换、网络技术运用、活动形式创新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推动新理论和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提高党团组织对青年师生的引领力、说服力、凝聚力,使其从内心深处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打造全方位文化育人的新格局。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社会群体,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高校共青团处于培养人、塑造人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节点,既有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时空集中等优势,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改革、劳动教育改革,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以及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搭建文化产品创作与展示平台,通过文化阵地建设,有温度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朋友圈”,有特色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共同体”,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锻造心系青年、勇于自我革命的先进性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立足新发展阶段,高校党委要指导共青团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做青年工作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团。

高校党建带团建要求是由高校党委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共青团的工作,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引领带动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它要求抓住“带”的关键和“建”的根本,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团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职责必须紧紧依靠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和主要职责,置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布置,落实团的建设目标。

总体来看,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目标要求是实现“七个有力”,即有一项高校党建引领共青团发展的宏观战略,有一个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的班子尤其是带头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有一支能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务工作者和团学工作者队伍,有一套内容丰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活动体系,有保障工作开展的必要经费和活动阵地,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工作评价机制。

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在于要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委”,和一批坚持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工作活跃、组织设置规范的“五四红旗团支部”,使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激励广大青年奋发有为,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从而使高校共青團的政治性、先进性在新发展阶段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青年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地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服务。

新时期,高校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四个方面,指导和帮助团组织加强团的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应有作用。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关键在于解决好广大青年的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问题,引导青年师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党委要指导各级团组织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帮助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夯实信仰之基、筑牢思想之魂。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团员青年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三会两制一课”,不断增进青年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开展好“习言习语”线上学习,办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团支部书记大讲堂等培训班,用理想信念凝聚师生,用时代精神激励师生,切实打牢思想基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领青年师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广大青年,帮助他们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强化组织建设,巩固和健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制度和机制。高校党委要抓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找准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定位,指导团组织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开展各项工作,把团的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和目标管理,支持团组织依据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及时帮助团组织解决实际问题。要落实好《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优化团支部设置,推动活力团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两红两优”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共青团组织和团员干部的内生活力。

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高校党委要切实把团员发展作为壮大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主动拉升标杆,注重把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学科带头人发展成团员。探索建立高校基层团学干部统筹使用管理机制,加强青年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入团仪式、戴团徽亮身份、表彰先进典型、组织团支部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团员的荣誉感,保持团员的先进性。扎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提高“推优”质量,使“推优”成为发展学生党员的主渠道。

强化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作用。高校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克服团的“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结合起来,巩固主题团课、警示教育、倡议活动等常态化警示教育活动形式,引领和带动团员师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大力建设服务型团组织,掌握青年师生诉求、帮助解决困难、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不断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扩大团员青年学习、生活、工作“朋友圈”。建立团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做到与广大学生沟通思想、增进友谊、促进团结。

总体而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国之大者”。“党建带团建”是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时代要求。高校党建带团建,就是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起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导广大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在扎根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组织人事部)

责任编辑:韩军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师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