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中历史学习策略培养

2022-07-18 05:14谢晓丹
高考·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科历史

摘 要:现今高中历史学科教育出现教师教学陷入困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无法学或不会学的现状,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观察,从培养学生学会求知为出发点,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阐述高中阶段学生应养成的历史学习策略以解决困局,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历史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中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应改变旧有被动学习的局面,不仅要学会知识,更应该学会如何求知,成为主动探索知识者。

当今,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许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关注的话题。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若能促使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历史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使历史核心素养有所提升,在此过程中得到较好的自我效能感,更能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

经过观察了解,结合笔者教学工作的实践,发现高中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存在以下状况。一是由于初中以来的观念使然,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升入高中后,高中历史教材虽然也是通史体例,但是由于涉及较多对于历史现象背后原因、影响等的分析,就使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适应,自我效能感差,失去学习信心。二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不会求知、不会自主学习。由于中考历史试题设置的模式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了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较为缺乏历史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使其在高中阶段面对知识体系较为庞杂的历史学科时不知所措,不懂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理解。三是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的缺乏,历史课堂易变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此过程中变为沉默者,较少运用其思维去思考问题,缺乏思辨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其历史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思考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学会求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策略,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

二、历史学习策略培养方案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是一门具有介绍人类历史发展历程、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科以外,还是一门引导学生建构价值观,使其具有家国情怀与社会使命感、具备当代公民素养的学科。历史是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学科,但是在实际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也深感学生知识与能力欠佳。究其原因,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有关。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思考,那就是学生“不会学”,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懂得学习的技巧、方法与规律,对学习过程没有调控能力,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初升高后依然存在依赖教师指导,死记硬背知识,学习策略运用不当或较少的情况[1]。

针对此现象,在高中可通过培训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学习策略、学会求知,在此过程中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利用团体协作与个体努力共同作用来掌握并运用策略。

(一)培养模式

由于高中历史课程讲授的知识时间跨度大、地理范围广,涉及中外古今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而教育部门规定的授课时间有限,故在日常课程中较难单独抽出课时来专门讲授有关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有鉴于此,对于高中三年学生历史学习策略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渗透,教师课堂展示示范,学生课堂训练得以实践并在课后通过作业或活动任务的完成来逐步巩固习得的学习策略。这种“渗透——示范——练习——巩固”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多次循环以逐渐提高所传授的学习策略的深度与难度,使学生习得学习策略的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地前进。

现今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可借助学生在班级内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渗透策略教学与培养。学生组成5到6人为一组的学习共同体,组内学生按照异质分组(包含有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在教师不能顾及部分学生的情况下,依然有小组内的“小老师”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以达到共同掌握知识与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又被称为“反省认知”,而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对所要完成任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管理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操作和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它最能体现个体智力和整体性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核心作用,故此策略需要高中三年贯穿培养训练,特别是高中前三个学期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前期掌握并运用元认知策略,能更好促进其后阶段的历史学习,对历史学习有整体感知与计划、监视与调控。

提高学习效率除了需要有合理的计划步骤外,还需要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实行監控,并且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节奏。这在平日培养时,首先应指导学生个人要有自我监控的意识,在预习或复习时对自己在历史课程中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提问或判断;同时,课中或课后,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活动,组长对各组员在完成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监控并登记在计划进度监控表格,在实现相互督促监控的前提下,适时对学习进行调整[2]。

(三)历史认知策略

历史认知策略是学生处理内部历史学习世界的能力,包含记忆、理解、精加工和思维策略等,是影响历史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根据教学具体实践和普遍理论的综合,本文所指的历史认知策略主要包含复述策略、知识可视化策略、史料阅读策略和历史问题探究策略。

复述策略作为学习历史学科的最基本策略,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有接触或运用,高一阶段教师可再次强化其复述策略,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有一定保障。

1.知识可视化策略

随着学生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增多,单纯的复述策略对学生建构历史观帮助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再加工。历史知识可视化策略作为知识再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或课外搜集历史资料,经过个人或团体合作思考、分析、综合研究等步骤后将知识变为可直观的图、表、画或舞台剧等的一种学习策略。学生运用可视化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可制作历史时间轴、知识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制作知识对比图、绘制历史漫画图与编排历史剧等。

历史时间轴是指依照时间顺序,把相关一方面或多历史事实串联起来,形成对某一时期相对完整的历史体系,并可通过直观图像表现出来的知识再加工技巧。历史时间轴虽然不能承载太多具体历史细节,但是学生通过历史时间轴的制作可以对某一时期的历史形成相对完善的系统,使其头脑中逐渐搭建起人类历史的整体框架,同时,在对历史时间轴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某段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知。思维导图是另一种历史知识可视化的有效策略,主要围绕中心主体内容,利用不同的颜色与标志,形成各个层级的发散性表达。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

历史可视化策略也可通过小组学习共同体来完成,特别是课堂历史剧的编排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课堂历史剧是指在教師的组织和指导下,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由学生自主扮演或者模拟社会历史中的人物,自主选择道具、自主创设情境、自主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的一种学习策略。课堂历史剧剧本必须取材于史书上真人真事的记载,允许必要的文学虚构,同时又不脱离历史规范。学生通过扮演,以及观看课堂历史剧来加深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一些历史概念较多、历史事件比较复杂难懂的,老师可以考虑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历史剧的编排。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由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较多、权利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可借助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历史剧的编、演来促进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学生编、演历史剧需要提前通过小组内部分工进行组织,学习小组共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观看英国议会讨论视频等,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进行讨论,再由小组内负责撰写历史剧本的学生进行剧本初步细化创作。小组内成员共同参演并根据实际进行剧本修改与排练,完善后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进行展示演出。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剧本、参与编排演出并展示,逐步加深对本课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与理解。

历史知识可视化策略包含的形式较多,教师在高中三年可根据学生积累知识的增多而适度在课堂中渗透不同的知识可视化策略。

2.历史知识运用策略

历史知识运用策略是指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判断后得出历史结论,并以此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学习历史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将历史知识进行迁移到解决现实问题中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对历史事实进行提问和质疑。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或全面,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后可适当进行点评。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其思辨的能力并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设置任务,促使学生带着任务、问题去学习,将学生学习历史由原来受的外在推动力变成内在的自驱力,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后练习中,教师可设计开放性题目“请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安、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德黑兰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城市,撰写其城市历史旅游名片,让参观城市的游客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通过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带着任务去查阅资料,运用所学,不仅学习兴趣有所增长,而且城市历史旅游名片的撰写,需要学生文字表述,逻辑连贯,对加强其历史解释能力有一定帮助。又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哥伦布的航海日记,提出问题链:“面对茫茫大海,前途未卜,是什么促使了哥伦布等航海家坚持探索新航路;试从哥伦布日记中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将会给当时的君主与航海家分别带来什么益处;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世界不同地区带来什么影响?”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运用知识来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无疑对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极有益处。

历史知识运用策略不仅是在学科学习中需要,更强调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将历史知识与相近历史或现实问题相结合来进行思考。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由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变化有什么因素的影响等时事新闻,都有其背后历史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授课中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加深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加强其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其他策略

历史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时间管理,如设置学习目标并制作时间表等;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如历史典籍的查找、历史工具书的利用,以及移动数据库的掌握等;寻求支持策略,如小组成员互助、寻求教师指导,以及通过新型网络交流软件寻求支持等。历史资源管理策略能帮助学生管理、利用环境与其他人力、信息资源,提高其判断、选择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并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此策略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可在每节课最后五分钟左右进行渗透,主要可通过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阅读;组建历史学习QQ群,让学生遇到历史难题时可及时对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解疑,并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等。

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历史情感策略是指学生学习的动力、态度和情绪等影响学习进程效果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策略能够对其他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取得的效果造成影响。对历史情感策略的培养需要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绪进行调节,以控制学习过程。

结束语

总之,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并且坚持贯彻在历史课堂上渗透、练习与巩固,注意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学习策略的不同需求,还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相应的历史学习策略的输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共同体,即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设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历史,有信心学好历史,能够适当运用历史学习策略来实现高效学习,学会求知,习得终身学习历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5).

[2]刘电芝,田良臣主编.高效率学习策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谢晓丹(1988—),女,汉族,广东清远人,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二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教育教学。

项目:本文为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省教育科研‘双循环’路径下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2021YQJK47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学科历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新历史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