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环境下校园微电影在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探究

2022-07-18 00:58杨汤颖
高考·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应用探究

摘 要:法治教育是高中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成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法治教育活动一直是学校思政课教育研究的方向。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运用微电影开展法治教育,完成法治教育短片。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了解、体验、反思的学习过程,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拓展了法治教育的育人空间。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应用探究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曾经说过:“所谓人的法律,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是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这是一种方法和策略,是每一种生活技能和准则。学校、家庭、社会有义务将“生活的技能和准则”传授给学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这不仅需要国家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也需要公民具有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品格[1]。中小学是公民法治意识的树立阶段,是法治思维的萌芽阶段,也是法治品格雏形的构建阶段,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是为法治国家的公民注“心”、树“形”、铸“魂”的关键阶段。

2009年至2020年,上海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下降,受理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涉罪未成年人人数分别下降了74.1%和72.4%;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從10%下降至1.5%。数据表明:上海未成年人的守法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为了持续保持良好守法成果,需要更进一步帮助学生落实懂法、用法等要求,促使法治教育持续、丰富发展下去。

一、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承担着法治教育的重任,从课程角度出发,整体性、系统性、渐进性地推进法治教育进程。

(一)法治教育形式化使法治教育缺乏实效性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相关要求: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与社会法治国家建设[2]。笔者在学校做的调查显示,97.8%学生认为学校一直在开展法治教育。但68.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法治教育主要在思政课程或各类公众号内开展。只有45.4%的同学认为法治教育有必要。其他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主要感到教育的内容自己都懂。调研结果表明:现今的法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已经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许多思政课上的法治教育以法理知识为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法》《婚姻法》《合同法》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学校层面开展的法治教育主要以安全为主题,实效性并不是很强。纵观法治教育的目的除了教材课程教育本身以外,还涵盖了应付上级检查,规避或减少学校的相关法律责任而服务。

(二)法治教育目标存在偏差,使法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关于法治意识的具体规定:“要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3]”思政课教材中的法治内容与学生当下的结合点较少[4],大多停留在法律知识的灌输阶段,忽略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法治思维、法治品格的形成,学校和社区给予学生践行的机会太少。

(三)法治教育手段简单陈旧,使法治教育缺乏感染力

中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涉及法治的内容由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和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体现内容,但当今社会,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传统教条式教育方式无法让他们真正地树立敬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念。虽然近几年在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模拟法庭”,但“模拟法庭”模式的泛滥,也让学生失去了兴趣[5]。

在2016年至2019年,“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系列活动在全市的中小学,以及社区中迅速地开展。经过几年的积累,形成了百余部学生完成的优秀法治作品,这属于微电影时代,随着第五代数字媒体的普及,抖音、短视频、快闪等数字媒体环境成为具有移动性、快速性、自主性、原创性的法治教育新载体。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微电影的源起及特点

最早的微电影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影片为小范围人群所欣赏,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功能的逐步强大,短、平、快的小型影片很受欢迎。

(二)校园法治微电影的定义及价值

校园法治微电影是采用微电影形式,以真实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故事或生活中遇到的法律事件为题材。通过学生扮演,将案件再现与庭审判决相结合。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时间在10分钟左右,以数字方式呈现的微型法治教育视频和电影。

校园法治微电影与传统的模拟法庭相比,更注重案件的情节性,演员的表演性。将案情和庭审以艺术性的手段展现出来。

三、运用校园法治微电影的可行性思考

(一)校园法治微电影的理论依据

角色扮演教学理论是校园法治微电影的理论依据。角色扮演教学理论是从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绎过来,它是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情境学习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在角色中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校园法治微电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体会角色的内心感受,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从而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

活动教学理论是校园法治微电影的理论依据。所谓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习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二)校园法治微电影的作用

1.校园法治微电影契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上要求自主更是目前高中生的时代烙印。校园法治微电影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体验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作、自我反思最终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

2.校园法治微电影拓展法治教育渠道,扩大法治教育的覆盖面

据了解,早在“2016、2017年小法官网上行”活动中,由21所学校拍摄的法治微电影在“看看新闻网”上播出。校园法治微电影成为了继模拟法庭之后,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依托多媒体网络,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获得可贵的教育资料。后期几年中,举行了法制动漫微电影的制作,更是迎来了更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

3.校园法治微电影能够创新法治教育学习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传统的学生学习模式采用面授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校园法治微电影利用多媒体网络,将面授的学习模式改变成为面授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观赏电影、点评电影完成自学与互学;也可以在课后,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自由选择想要观摩的影片,学生在讨论、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他人的故事,深刻体会法律的威严,从而有效地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校园微电影在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应用研究

(一)明确校园法治微电影的课程设置

为了持续、规范地发挥校园法治微电影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将其纳入了每周一次的学校选修课中,以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以法治畅谈、案例探究、影片拍摄、影评点赞的方式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高年級学生以参与微电影创作为主,低年级学生以影评点赞为主。

(二)制订完善的教学保障制度

校园法治微电影课程首先应当制订校本课程大纲,建立与之配套可行的测评考核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次,针对实践性课程的特点,以学生的管理为中心,制订一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微电影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笔者学校草拟了《校园法治微电影的指导要求》。

(三)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校园法治微电影课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开机拍摄、总结评价和资料保存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中的具体工作内容见下表格:

实施步骤 具体内容

前期准备 1.撰写案例

2.组织学习

3.制作剧本

4.实施彩排

5.制作拍摄脚本(即拍摄机器的排放位置)

开机拍摄 1.根据剧本和脚本实施拍摄(中心环节)

2.影片的后期制作

总结评价 1.学生自评

2.影评点赞(学生互评)(重要环节)

3.教师总结点评

资料保存 1.案件准备资料的保存(不可或缺的环节)

2.角色分配资料的保存

3.教师辅导材料的保存

4.影片剧本的保存

5.影片资料的保存

6.评价资料的保存

撰写案例做好选题和开端。撰写案例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始,但也同时决定了微电影的拍摄内容。因此选取具有真实性、启发性的未成年人生活案例,以及职场中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案例显得更具针对性。例如,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了时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案件,撰写了《疯狂的“石头”》,以及结合高中生时代特征和日常遇到的情感纠葛问题,撰写了《小费与“小姐”》的案例。

结合专业,制作剧本和脚本。在制作剧本和脚本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材料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由高中二年级学生撰写拍摄脚本,让他们在撰写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拍摄电影,注重学习和排练。拍摄环节是微电影制作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在先前组织学习、组织排练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结评价,注重形式多样化。总结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打破以往光“体验”无“感悟”的做法。组织学生以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结合时下流行的点赞评论模式开展,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资料保存,注重梳理和总结。资料整理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但也是最能发现问题,逐步提高的环节。学生进行材料的归档的过程,是学习反思的过程;老师进行材料的归纳,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做准备。

五、将微电影纳入思政课法治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实践证明,校园法治微电影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活动,在一次学生的法治意识调研中,68.5%的学生在他们最喜欢的法治教育活动中选择了校园法治微电影。但还是有23.1%的学生在最喜欢的法治教育活动中选择了无。在微电影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笔者做了一下反思:

(一)需要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法治微电影课程是思政的实践性课程,但也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影视制作知识,才能指导学生拍摄出较为完美的微电影作品。因此,对执教者而言,既要懂得拍摄,又要懂得法律知识。

(二)学校要加强对思政实践课的物质建设

校园法治微电影的拍摄由于要体现案情的发展,以及庭审的真实性,需要有一定的场地、服装和道具。而且现代化的教学,应该是在多媒体手段协助下的教学,既能减少拍摄时间,以及后期制作时间,又能有助于评价的开展,以及优秀的影响资料保存。

(三)加强与司法部门社区的联动机制,扩大学校法治教育的辐射

校园法治微电影是一种极具潮流性的教育活动,但又含有诸多的“法律技术”。学校要与法院、检察院等紧密合作,在获得诸多的技术支持下,双方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学校也可以和社区合作,将校园法治微电影“走去出”,作为教育的成果在社区展现。

结束语

总之,校园法治微电影是一种可以在思政课中开设的实践活动课程,能让更多的师生获得、共享、践行这一先进的教育资源。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教育效果并非十全十美,但它能成为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载体,给予其他学科教学以启迪。

参考文献

[1]王拓.创新法治教育拓展育人空间[J]工会论坛2005(5).

[2]董静.当前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应对之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3]孙立智.论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2009(12).

[4]李宁.基于角色扮演的大学生模拟法庭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报201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作者简介:杨汤颖(1979— ),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应用探究
微信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探究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