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影视剧,不应塑造对华刻板印象

2022-07-18 08:39
商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刻板刻画对华

张颐武文化学者

这些故事中的中国人完全脱离了中国现实状况,也在西方对华具有偏见的想象中变成了僵化狭隘的代名词。

近年来,一些海外影视剧中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刻画频频引起中国公众的关切,其中一些作品对中国形象的刻意扭曲和片面化描述引起了不少争议。

实际上,对于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刻板描述,在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都存在,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20世纪前半期,人们曾经熟悉的傅满洲、陈查理等好莱坞传统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因其对中国人的刻板表现一直受到质疑。这些故事中的中国人完全脱离了中国现实状况,也在西方对华具有偏见的想象中变成了僵化狭隘的代名词。在西方早期的影视作品中,中国人一方面表现为深受传统的压抑和“愚昧”习俗、生活方式的束缚,缺少自主性和自我认知;另一方面中国人也被刻意固化为“吊梢眼”的僵化形象,这后来甚至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东方形象”模板。

近年来,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涉华表现则更加复杂。一方面,此前影视作品中对于中国的刻画模式还在继续延伸,比如好莱坞流行电影中仍在使用像“傅满洲”这样的旧人物,“吊梢眼”仍然是一些西方动画电影里亚裔的固定模板,一些海外影视作品还在渲染中国的贫穷凋敝等。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地位提升带来的新变化,西方影视作品中在刻画中国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法,有的甚至带上了“认知作战”的意味,在当下更值得我们警惕关注。

首先,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一点西方影视作品并没有视而不见,但它们选择将中国塑造为西方所谓的“假想敌”,或者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或者是对西方社会内部进行渗透的力量,并对西方内部形成了冲击,这些形象几乎已经成为如今一些西方影视作品在提到现实中国时的固定模式。具体来说,有些是表现中国“说客”的复杂政治背景和雄厚经济实力,有些是表现中国利用强大实力试图控制西方,有些故事里拥有中国背景的神秘人物则被暗示是破坏世界稳定的一股力量。现在一些西方流行电视剧在表现当代中国的时候,常会出现一些典型场景,比如一个在密室中谋划的中国人和某些势力勾连,形成对西方社会的威胁。在现在西方的电影电视剧中,中国确实是在“全球化”之中,但却被刻画为既和西方有深刻的多方面连接,但又是对西方有威胁的异己力量,这塑造了对中国新的刻板形象,并随着当下的全球局势变化正在形成更加普泛化的趋势。

第二,一些西方影视作品的涉华表现中还掺入了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更多地渲染一些关于中国的负面因素。具体来说,中国常被表现为一个“时间上滞后,空间上特异”的想象所在,往往与现实的中国完全脱节和刻意疏离。与过去不同,以往的中国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往往是一个绝对的“他者”,难以影响西方社会,但却从“外部”产生强烈对照。同时,过去西方那些故事中虽然有些是表现生活在西方社会的华人,但那些华人处于绝对边缘的位置,无法影响和冲击西方主流社会。现在一些西方的影视作品中,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则被表现为能够直接影响和冲击西方社会,是一种能直接作用于西方社会的力量。这是西方一些力量试图在电影电视剧中通过塑造现实中国的负面形象,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对华认知。现在看来,传统的西方对华刻板印象和当下新的刻板印象营造往往会交织起来,这样双重印象的叠加正在成为西方一些影视作品刻画中国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刻板刻画对华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