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和平相处
——读《情绪管理与健康》有感

2022-07-19 15:16徐庆群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6期
关键词:素问五脏起源

文/徐庆群

《情绪管理与健康》王春勇 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我们通常会说,人有七情六欲。那么是哪七情哪六欲呢?

所谓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举痛论》中说,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塞、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六欲就是指生、死、耳、目、口、鼻。《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当然佛家有另外的解释。

我们通常还会说,人有五脏六腑。那么是哪五脏哪六腑呢?

所谓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在阴阳理论当中属阴;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在阴阳理论当中属阳。在中医理论中它们互为表里,构成了中医藏象学的基本内容。《素问宣明五气》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胃五脏所藏。”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

那么,这构成人体身心的七情六欲和五脏六腑是靠什么来正常工作的呢?靠的就是气血以及以气血为载体的情绪。简言之,情绪是气血的运动形式,气血是情绪的载体,其是否正常直接导致情绪的好坏。

说到情绪,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有生命就有情绪。但是如何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就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问题了。

很多年前,我一直倡导生命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生命教育。我认为,情绪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或者叫基础。

那么情绪还需要教育吗?——这是在我读了王春勇先生的新作《情绪管理与健康》后认识到的——当然,需要教育。

因为,在阅读了这部著作及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后,我发现,情绪不仅有个体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情绪不仅会影响个体,还会影响他人甚至社会,进而形成“情绪场”;情绪是意识的,也是物质的;情绪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情绪与健康之间也是互为表里,情绪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反过来会影响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情绪问题是因为健康问题比如气血不畅而导致的。

“一个人发脾气,是情不自禁,而并不是不懂得管理情绪,不懂得和气待人,只是我们的气血状态失控了,内在原因是脏腑功能发生了紊乱。偏激的情绪其实是一种疾病的早期提醒,提醒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甚至需要请专业医生帮助。”王春勇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因此,我们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只是简单地管理,要认识并分析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

情绪,中医称为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王春勇先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情绪的载体和起源。《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人与天地相参,因此情绪有自然起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绪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体现,这是它的生理起源;《素问上古天真论》载:“……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个体的内在修为是情绪的心态背景,这是它的心理起源;《素问气交变大论》载:“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社会间人们生死聚散的发生、贫富尊卑的变迁,都会使人产生喜怒悲欢的气血变化,这是情绪的社会起源。

只有了解了情绪的起源,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绪。这里我之所以把管理加了双引号,是因为“管理”还有居高临下的意思,终归,我们要与情绪和平相处。

王春勇先生的作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情绪和情绪管理的理论探讨,包括情绪和情绪管理概论、不良情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情绪管理是疾病诊疗和养生的重要环节、情绪管理的内容、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医生对患者情绪的指导、医院把情绪管理纳入工作范围、重视情绪管理推进医学模式转变等;二是情绪管理案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肢体经络疾病、皮肤病、五官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精神疾病、其他疾病和部分疾病的综合分析与治理。这是作者近五年来临诊医疗笔记和门诊诊疗案例,也是在他从医2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形成的170余个生动、活泼、真实、详细的案例。

在这部被作家雪漠形容为“具有标本学意义的一本书”中,我洞见了王春勇先生不断践行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行医理念和叙事医学范式。拿到这部书,已经很久了,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时常翻开看看。翻到哪里就从哪里看起。每次看的时候,王春勇先生看诊的画面就出现我的脑海中。有时,我去找他看诊,他语不声高、慢条斯理地说:“庆群啊,你什么病都没有。你有时间的话,就坐在我的诊室里看我看病,听我和患者聊,你就好了。”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在《纯净与危险》一书中将身体理解成一个文化象征系统,指出身体中的疾病也仅仅是社会失范的一个象征反映,强调身体的社会塑造特征。无论是生理、心理、社会还是自然,我们都要与之达成和解,与情绪和平相处、温柔以待,那么我们就会气血充盈、神采飞扬,生活也就会天朗气清、明媚灿烂。

《情绪管理与健康》值得反复翻开、研读。特此推荐。

猜你喜欢
素问五脏起源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黄帝内经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漫画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玲珑欢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