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警务建设及应用

2022-07-19 08:20张馨泽赵晟焯
关键词:警务公安智慧

张馨泽, 赵晟焯, 林 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学院, 北京 100038)

0 引言

近年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1]。在公安工作中,通过视频监控、移动通讯、射频识别技术等各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是公安大数据的主要来源[2]。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智慧警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通过对视频监控、手机信令等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实时感知社会治安、交通态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分析研判生物特征、行为轨迹等信息,可以有效获取情报线索,实现精准打击,提升案件侦破效能。然而,在促进公安工作进步的同时,也出现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新型犯罪[3],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人民群众也对公安机关的服务提出了线上高效办理业务、快速提供援助等需求[4]。由此可见,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需要不断创新警务模式与理念,进一步提升打击新型犯罪、增强风险预警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并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管理建设。

智慧警务建设是一场基于信息化的警务革命,将公安工作模式转变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上,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改变公安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存储、分析挖掘与智能应用等方式,使警务形态发生质的变化[5]。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在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中,又做出“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的科学指导。公安部在2018年初成立了全国公安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以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中,也多次强调增强利用大数据推进工作的本领。各地公安机关正进一步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与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我国智慧警务建设与应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很多有借鉴意义的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案例,有效地应对了新型违法犯罪问题,提供了高效服务。然而,目前缺乏对我国智慧警务发展及应用现状的系统介绍,不利于公安大数据建设经验的推广交流。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智慧警务的概念与发展,并从技术和应用两个角度,总结其基本构成;然后对各地公安机关智慧警务的建设现状及经验进行调研,分别梳理了智慧指挥、智慧侦查、智慧治安、智慧交管、智慧监管、智慧执法监督、智慧服务、智慧政工等8个领域的重点建设内容及应用成果。

1 智慧警务的概念与发展

1.1 智慧警务的概念

在“智慧地球”概念提出之后,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其目标是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安全、提供公众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也逐步开启了智慧警务的探索。

智慧警务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引擎、视频技术等技术为支撑,以公安机关各部门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感知化、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构建以“智能的情报分析、精准的指挥调度、迅捷的行动打击、有效的管控防范、便捷的惠民服务”为代表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

智慧警务概念包含4层含义:第一,智慧警务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安工作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公安工作中,作为智慧警务构建的技术基础。第二,智慧警务的建设以公安机关各部门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感知化、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方式,高效智能应用警务信息资源,实现自动感知、智能分析控制、预测预警等。第三,智慧警务创新警务运行机制,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主体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公安机关各模块的高度集成、协调运作,打造警务工作新模式。第四,智慧警务的建设需要各地公安机关转变思维,认识到警务工作的智慧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新时代要以智慧警务工作理念应对新挑战。

1.2 智慧警务的发展

中国探索智慧警务建设道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公安科技发展步入正规化轨道。随后,公安部门完成了公安通信、专用计算机网络、犯罪信息数据库、公安指挥信息系统等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警务发展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从国家“九五”计划开始,公安工作进入了警务信息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此期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为面对大量的查询、统计、协查等工作挑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主要依靠人工的警务模式。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大决策,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了新型的警务信息化建设。在此期间,完成了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金盾工程”,各地也普遍建立了多种业务系统,形成了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警务信息化建设成为构建智慧警务的实践基础和物质基础[2]。

2013年,“大数据元年”到来,警务工作逐步与大数据结合,形成“大数据警务”[6],大数据警务为智慧警务建设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形式,逐步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公安工作结合,在全面采集和高度整合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处理,产生具有警务价值的情报成果,用以指导警务实战,公安信息化走向智慧化,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者高度融合[1]。

随着各阶段智慧警务的建设重点和主导技术的发展,智慧警务的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完成时期,乔智提出,所谓智慧警务,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全面梳理金盾一期工程的系统和资源,海量吸存各种数据,把传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的信息化“社会流”纳入管控,利用云计算、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以“人”为中心,掌控“屋、车、路、网、场、组织”等周边要素,形成动态轨迹管控机制[7]。步入大数据时代后,乔淑贞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智慧警务”建设研究》提出从更宏观的角度定义智慧警务,将智慧警务定义为一种警务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警务治理能力为目标,突破传统警务思想局限,以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为核心,探索智慧化警务模式[8]。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丰富了智慧警务中“智慧”的内涵。张兆端认为“智慧警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实现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之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1],其强调智慧警务建设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实现人与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进一步提升警务工作智慧化水平[2]。

2 智慧警务的基本构成

智慧警务建设涉及公安机关各个部门以及各项信息技术,其结构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主要由应用层与技术层两部分组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警务的基本构成

智慧警务技术层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3部分构成。感知层通过高清摄像头、指纹采集系统、频识别等技术采集各类信息。网络层通过公安信息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数据层的主要功能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总体而言,智慧警务工作模式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层对信息进行接入与传输,并利用数据层存储和处理数据,根据各部门工作需求应用于公安实战中[1]。

目前,智慧警务已针对公安业务以及职能形成智慧化警务工作应用。在社会安全秩序维护中,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流量监测等智能识别技术,实时监控交通运行状态,感知社会治安态势,监测社会安全秩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治安要素、交通信号等进行智能管控;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如治安秩序混乱、交通违法行为等进行预测预警,形成“安全态势感知+要素智能控制+风险预测预警”社会秩序维护的工作新模式。在服务职能中,公安机关利用大数据、智能引擎、互联网等技术构建110接警平台以及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快速响应群众需求并为其提供援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在打击违法犯罪与服刑人员管理工作中,通过创新侦查理念与办案模式,将大数据技术赋能于线索搜集、还原案件事实以及嫌疑人抓捕中,并结合辅助办案系统,提升打击违法犯罪的效能;利用物联网、视频智能分析、智能识别等技术建立门禁系统严格把控人、车、物进出,全天候监控服刑人员,确保狱内秩序与服刑人员安全。在公安队伍监督与建设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全流程监督执法过程,保证队伍纯洁性,通过新媒体、大数据技术等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队伍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公安机关全面构建智慧警务工作应用,以全面维护社会安全秩序,高质量服务人民群众,高效能打击违法犯罪,高精度管理公安队伍。

3 智慧警务建设内容与应用

经调研与总结,当前中国智慧警务主要围绕指挥、侦查、治安、交管、监管、执法监督、服务、政工8大公安业务展开技术探索与应用建设,从而形成了智慧指挥、指挥侦查、智慧治安、智慧交管、智慧监管、智慧执法监督、智慧服务、智慧政工8个主要部分组成的智慧警务应用。

3.1 智慧指挥

智慧指挥以构建现代化的公安指挥中心体系为目标,将110接处警系统与一体化指挥平台无缝衔接,实现智能支撑、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应急处突指挥机制。

(1)110接处警系统

110接处警系统通过职能的拓展,从接听单一的刑事案件发展到受理刑事、治安案件报警,并为遇到急、难、险、重等情况的群众提供应急救援和帮助,最终通过职能的整合,将火情、警情、路情的接听处理整合进“三台合一”的110接处警系统。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110接处警形式不断创新,“互联网+”创新报警模式被引入[9]。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丽水市公安局正式启用了“浙江110”微信小程序报警,接处警系统可接收图片、文字、短视频、位置导航等形式的报警。微信小程序报警有效解决传统报警方式难于找到报警人及民警与报警人交互方式单一的问题,大幅提升110接处警工作效率[10]。

(2)一体化指挥平台

一体化指挥平台是在指挥平台的初步建设基础上形成“一张图”式的指挥模式,构建一个“标准统一、跨网融合、多功能汇集”的实战指挥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标准化索引库,实现指挥中心、情报中心、网安中心、新闻中心和其他警种数据逻辑联通;通过公安网和互联网跨网融合,实现网络数据互通共享,提升各级公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信息联动的运转效率;通过汇集多个服务中心的功能,实现指挥与处警过程的简化。一体化指挥平台能够对警力分布和处置过程进行可视化,并实现警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公安机关的决策指挥效率[11]。

山东省公安厅“警务云”平台,汇集了全省17个地市的上千个警务应用系统,包括多个服务中心的功能及上亿条数据信息[12]。如2019年,深圳市福田分局推进“一张图”式精准指挥,通过“一张图”式指挥,指挥中心可以在动态勤务系统中看到警力部署、警员装备等,能够实时感知治安要素动态,精准指导社会治安防控,并根据态势发展调度周围警力。指挥中心通过与处警民警的移动警务终端互联,实时查看现场警情处置情况,还能调取周边视频监控,还原警情经过。2019年9月1日~24日,福田区刑事治安警情环比下降5.6%,8类暴力警情环比下降16.7%,盗窃警情环比下降11.1%,实现路面“两盗”“两抢”零发案[13]。合肥市公安局建设情报指挥一体化平台,将指挥系统与接处警系统相结合,快速处理警情并对民警统一发布指令、快速布警;将公安网与专网信息融合,通过终端实时查询人口、车辆、追逃和盗抢等各类信息,最大限度地服务实战需求[14]。

3.2 智慧侦查

智慧侦查以提升侦查质效、规范办案流程为目的,通过创新数据驱动的侦查理念[15],突破时空限制,迅速精准地回溯犯罪信息,提升案件侦破质效;通过升级智能化办案系统,提高侦查人员办理案件的规范性和效率[16]。

(1)数据驱动侦查理念

数据驱动侦查理念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关联,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案情并获取线索,实现对违法犯罪信息的精准回溯,从而提升侦查质效[17]。

对于杀人、抢劫等传统案件,侦查人员以犯罪现场为源点获取案件信[18],结合同类历史案件的特征规律,形成数据主动比对查找的信息基准,通过数据碰撞与信息关联全面获取案件线索,查明犯罪事实,锁定犯罪嫌疑人,形成高效率获取线索、多角度分析案情、精准打击犯罪的大数据侦查模式[19]。对于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因其具有虚拟性、跨区域性、隐蔽性[20],需要公安机关转变侦查思维,根据各类案件作案手段,选取相应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调查方法,获取案件线索,开展侦查工作,获取嫌疑人的身份、轨迹、账号等信息,从而锁定嫌疑人,实施抓捕[21]。

(2)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具有审查引导证据搜集、规范执法办案流程、智能生成审讯笔录等功能的辅助办案系统[16,22]。在证据审查方面,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可对已采集的单个证据的合法性以及证据之间矛盾关系进行智能审查,并呈现“证据视图”,帮助梳理思路,突出取证重点;还可依据案件种类建立取证模型,设计证据指引功能,避免在取证工作中出现失误。在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中,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在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设置风险节点,提醒、预警、强制侦查人员依法办案。在侦查讯问工作中,该系统可智能识别对话,生成规范化笔录,提升工作效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提示侦查人员讯问方法技巧,弥补讯问经验不足[16,23]。

3.3 智慧治安

智慧治安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人、车、房、物、重点单位等多种治安要素的态势监测与管控,并针对可能导致社会治安秩序紊乱的威胁进行风险评估,实现预测预警[24]。

(1)治安态势监测

治安态势监测是针对人流量大、风险性高的区域,通过视频监控、手机信令数据以及智能识别等技术,快速感知人群的密度、流量、空间分布和运动趋势,及时发现人群运动状态的不稳定信息[25],以提升治安应急管理效率的治安监测模式。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由于缺乏人流量监测所造成的后果。事件发生之后,2015年上海市黄埔公安运用物联网、移动通信等[26-28]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的人群密度、流量、空间分布与运动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人流量预警[29]。

此外,针对一些面积大、乱点多、内部情况复杂的高风险区域,其治安态势监测也亟待解决。中国启动了“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和“平安城市”等信息化建设平台,都是以视频监控为主要抓手,实现了对城市“全覆盖、无死角”的治安防控工程建设,并且对市区、城乡接合部、行政村已全面覆盖监控防控网络,有效提升了预警预防、打击犯罪、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2)治安要素管控

治安要素管控是从流动人口管理、出租屋管理、电动自行车防盗和防入室盗“四大难题”入手,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读取人、车、房、物、重点单位等治安要素信息,从根本上对多种治安要素自动关联、实时分析、智能研判,形成集全面感知、轨迹分析、智能控制为一体的治安要素管控模式[30]。

2014年,温州市公安机关依托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制作分发流动人口智能居住证、建设出租房居住卡、智能门禁和对所有电瓶车安装射频识别防盗卡,在全市构建起“人、车、房”一体的治安要素管控模式,截至2014年底,温州共制发“e居卡”207万余张,其中新登记流动人口发卡率约90%;建设“e居站”89个;全市20人以上群租房已安装智能门禁系统4 383户,安装门禁系统企业1 178家[31]。

(3)治安预测预警

治安预测预警可在社会治安问题发生前,预测到其发展趋势并作出警示,便于公安机关及早做出应对措施。其本质是对各类威胁社会治安的风险进行评估,当前主要从警源、警级、警兆、警情4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32]。

警源分析即为风险源分析,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社会治安秩序紊乱的威胁,这些威胁就是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源头。警兆分析是在警源分析的基础上,对警源发展成警情的前期征兆进行分析。警情分析是对已经发生的社会治安案件、犯罪案件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社会治安警情风险的严重性划分不同级别的警级,以便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精准分析警源、警兆,预测警情发展趋势,并根据事态性质、风险规模、危害程度划分警级,避免事态严重而反应不足造成的控制不力或是反应过度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社会恐慌[24]。

3.4 智慧交管

智慧交管以维护城市正常交通秩序、提升人民出行效率为目的,采用智能化交通状态感知采集路网信息;并结合路网信息[33],采用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技术保障人民出行畅通,实时提供有效的交通服务信息[34];采用交通违法智能监测技术,对交通违法行为快速拍照取证,高效地规范交通秩序。

(1)交通状态智能感知

交通状态智能感知是智慧交管的基础,以采集道路交通信息为目的,通过运用视频监控、流量检测、无人机巡逻等技术手段对交通信息进行采集并实时更新,为指挥调度提供准确信息支撑[33]。

厦门市交通路网运行状态感知主要依靠卡口监控、电子警察与流量检测设备结合,以需求为导向对交通路网信息大范围、实时精准地进行采集,构建成厦门市路网的交通信息采集体系。又如杭州城市大脑的智慧交通通过视频监控采集的信息,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海量视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感知交通状态不合理之处,并给出解决方法。在大型活动、早晚高峰或事故路段,借助交管无人机对地面监控盲点实行日常巡航以完成多角度交通信息的采集,弥补了地面视频监控采集信息的单一性。如山东省临沂市公安机关利用无人机巡逻实时监测公路流量变化和堵点位置并将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

(2)交通信号智能控制

交通信号智能控制根据交通状态智能感知所采集的交通路网信息,通过综合运用感应、自适应、绿波干线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等多种智能化控制方法,对交通道路实现智能化控制,进而减少高峰时期道路的堵塞状况,提高车道利用率[33]。

如南京市路网密度较大,当地交警信号配时中心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对主城区的路口信号灯进行分级管理。实现了全市873处路口信号灯的联网联控,设置137条信号灯绿波带,极大提高了交通出行畅通[35]。又如杭州市推出的“零时差”调控红绿灯,在紧急情况时,通过结合高德地图APP根据实时交通状态对车辆经过每个路口时间精准预测,保证车辆通行一路畅通[36]。

(3)交通信息实时服务

交通信息实时服务同样依托于交通状态感知信息,向执勤民警提供驾驶员信息、机动车信息、被盗抢车辆、进口车辆等实时信息以及违章录入处理、事故的录入以及警力调动支援等功能,以达到“便警”;向出行人民提供事故、施工、团雾等8类风险实时信息以及多条道路流量、堵点位置、管制等信息,以达到“便民”。

广东省普宁市交警对假牌、套牌、逾期未检验等重点违法行为进行堵截、查缉,第一时间查询和录入相关信息,为一线民警执勤执法提供了便捷、及时、准确的系统技术支持,提高民警的执法效率[37]。湖北交警2019年投入使用的高速智能交通治安防控平台,创新实现交通信息与地图对接,通过平台向地图实时推送事故、拥堵、管制等信息,智能引导出行220余万次、动态限速4 200余段次,实现智能诱导出行。借助平台,实现了出行路线预先算、前方路况实时知、报警求助、及时援助[38]。

(4)交通违法智能监测

交通违法智能监测通过多角度的视频监控结合人工智能识别对异常车速、疲劳驾驶、非法运营等多类异常事件智能监测并抓拍取证,能够显著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

2016年上海市公安局首创交通违法监控智能识别系统,整合了道路上的电子警察、治安卡口、高清探头等前端采集的图像监控信息,通过智能识别和分析,按照技术标准形成车辆违法数据,最后经公安交警部门审核后,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理,实现对交通违法的实时发现、实时报警处理[39]。

3.5 智慧监管

智慧监管在公安工作中主要体现在智慧监狱的建设中,其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40],对监狱各类信息进行实时、精确、全面地感知、整合和分析,对监狱工作的各项需求作出智慧判断响应[41],从而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感知狱内态势、评估预警狱内风险。

(1)智慧周界门禁

智慧周界通过在监狱周界安装探测传感设备,主动识别、检测外来入侵,从而进行预判报警。浙江省某监狱在监狱周界安装高清摄像头并设置虚拟框,利用其入侵侦测功能,当移动物体进入该区域,指挥中心即可收到报警和联动图像,预防外界入侵。

智慧门禁采用“多类信息采集+多重方式认证”模式管理出入监狱的人员车辆。智慧门禁利用高清摄像头、指纹采集系统等设备采集人脸、指纹、车牌图像等信息,通过生物识别系统与刷卡认证系统进行身份识别[42];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提取车牌信息进行比对认证,从而掌握出入车辆信息;通过远红外成像技术、车辆底盘扫描技术和雷达生命检测技术分别对车上物品和车底进行检测,防止违禁品入狱、犯人跟车出逃[43]。

(2)智慧监听监控

智慧监听通过全天候监听罪犯对话,对其中出现的敏感词进行识别、分析、预警,而后自动保存对话证据,从而监控监狱舆情[42]。

智慧监控以物联网技术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为运行的基础与核心,通过精准定位狱内人员、智能识别异常情况、统计人员分布信息等手段实现监狱态势全面感知、监狱风险主动预警、监狱队伍精细化管理[44]。

就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监控的应用而言,智慧监控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将服刑人员和狱警佩戴的电子标签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相连,在电子标签上安装定位芯片、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生物电传感器等,采集监狱内人员的位置、生命体征等数据信息,而后对其进行汇总分析[45]。对服刑人员,可主动识别其异常行为以及异常生命体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恶性事件发生;对于狱内工作人员,可实时获取狱内警力分布,识别、提醒脱岗等违规行为,为突发事件警力调配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就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智慧监控的应用而言,智慧监控通过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再应用人体动作行为识别技术对所采集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存在异常的行为并及时报警[46]。视频智能分析系统与人脸识别技术联用,可将提取到的人脸信息与服刑人员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自动清点人数,实时掌握监狱内各区域服刑人员分布情况[47]。

(3)监管风险安全评估

监管安全风险评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监管改造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监管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48]。江苏省监狱系统利用罪犯狱内危险评估工具对在押罪犯进行监管安全风险等级评估。该工具自投入使用的一年半以来,共摸排高度危险罪犯5 367人,占全省在押犯总数的7.4%;中度危险罪犯22 101人,占总数的30.7%[49]。

3.6 智慧执法监督

智慧执法监督运用信息化技术,全流程记录执法办案,实现全程监督;预警执法风险考评执法质效,实现智能监督;科学管控涉案财物,实现重点监督[50],从而形成智慧化的执法监督模式。

(1)案件信息管理

案件信息管理通过全流程记录执法信息、跨部门高度共享数据信息、智慧化管理案件卷宗,实现对案件信息高效智能管理[51]。

案件信息管理通过执法记录仪等设备,记录现场执法视听数据;通过网上办案全留痕机制[52]记录案件办理程序并生成网上卷宗,实现执法过程全流程、全警情可回溯,支撑执法监督。案件信息管理提供跨部门数据共享、统计检索、调阅下载等功能,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高度共享[50]。在卷宗管理工作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卷宗实施标签化管理,再结合智能案管柜,实现卷宗流转全过程留痕[51]。

(2)自动预警考评

自动预警考评具有执法风险主动预警功能和执法质量自动考评功能,针对执法风险点建立智能检测模型,实现主动预警,从源头上规避风险[53];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建立考评机制,实现对执法质量的定期自动评估[52]。

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建设执法监督风控预警系统,对执法过程中各类违规行为主动预警,实现对执法程序合法性以及实体合法性的监督。该系统从案件办理、执法效果、执法效率、执法管理和执法素质5个维度建立考评机制,对执法质效进行自动评分,完成对民警的考核评估[54]。

(3)涉案财物管理

涉案财物管理建立新型涉案财物管理机制,实现对涉案财物的统一录入、智能管理、科学流转[50]。

江苏省徐州丰县县委政法委建立刑事涉案财物管理中心,通过建立涉案财物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录入、高度共享涉案财物信息,实时查询物品位置,追踪移动轨迹;通过建立智能化保管场所,结合智能物联柜等技术,对涉案财物分类保管;通过建立“案转物不动”模式流转涉案财物,从而减少物品磨损与资源浪费,提高司法效率[55]。

3.7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形成“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模式[56],丰富服务内容,动态化公开警务信息,简化服务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57]。

(1)创新服务模式

针对传统服务模式下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来回跑,多头跑”[58]等难题,公安机关依托互联网技术,形成“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服务模式[59],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微警务”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服务社会能力[57]。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是覆盖交管、治安等多个警务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警务服务工作相结合,通过服务网络化、数字化推动服务窗口前置、服务前移,简化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60]。“微警务”服务平台是公安机关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教育、民意回复、舆论引导等警务工作的新媒体平台[61]。“微警务”平台与公安业务的结合满足了新时代公众的需求。

(2)丰富服务内容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民生服务需求,有效应对寻找走失儿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需求,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丰富了警务服务内容,本文主要介绍民生服务、警务信息公开服务、宣传教育服务3种典型的服务内容。

民生服务是通过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来简化政务办理的流程,降低政务办理门槛,从而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并依托大数据技术,为弱势群体提供精准帮扶的警务服务。如公安部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层级公安机关网上办事系统,汇聚网上信访、治安管理、户政管理、网络安全、交通管理、治安管理5类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高效公安事项服务[62]。帮扶弱势群体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江西省建立悦城智慧警务室,其智慧平台监控系统可对老人两天未出现在监控区域、小孩独自出现在小区门口等危险情况进行预警,及时提示工作人员核实查验,提供帮助,防止意外发生[63]。

警务信息公开服务是利用“微警务”服务平台发布重要信息、直播执法过程的警务服务。新型的警务信息公开服务打破传统模式的物理空间限制,让信息快速传播,实现信息公开动态化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如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拐办建立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帮助找回被拐儿童。该平台将失踪儿童信息通过新媒体以及移动终端推送至失踪地附近的群众,并根据失踪时间确定信息推送范围,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协助警方找回走失儿童。截止2021年3月,“团圆”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4 801条,找回儿童4 707名,找回率98%[64]。潍坊交警微博“@潍坊交警”采取微博直播的方式直播酒驾查处现场,使群众及时、直观地获取动态信息,便于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执法公信力[57]。

宣传教育服务是通过“微警务”服务平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警务服务。其利用新媒体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宣传教育工作,突破传统宣传方式单一的局限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推送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向用户发送诈骗预警,避免财产损失。截止2021年6月17日,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 500万,已向用户发送预警2 300万次,反诈效果显著[65]。

3.8 智慧政工

智慧政工将人与互联网、新媒体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辅助民警高效学习,全方位掌握队伍情况,实现对民警的智能服务和队伍的高效管理[66]。

(1)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思政教育工作通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民警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交流[67]。如成都市公安局党委建立“蓉警先锋”微信公众平台,定时推送手机报以帮助民警随时学习[68]。此外,平台采集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研判,掌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69]。例如,杭州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建立“红船”智慧政工平台,定期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对民警提交的学习心得打分并组织交流学习,以反馈思政教育工作进展[70]。

(2)公安队伍智慧化管理

公安队伍智慧化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智能分析民警信息,从而提升公安队伍管理智慧化水平。具体而言,其包含民警个体状态全方位评估和公安队伍智能管理两方面内容。

民警个体状态全方位评估秉持“以警为本”的理念,定期评估每位民警思想动态、身心健康状况等,实现公安队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麻阳苗族自治县公安局创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信平台”与民警进行线上沟通,及时发现思想动态问题,线下疏导解决[66][71]。杭州网络警察分局通过智慧政工平台的“民警画像”功能,采集民警信息,掌握其身心健康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及时治疗疏导[70]。南通市公安局对民警异常行为建立积分管理制度,防止出现带病上岗等情况,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72]。

公安队伍智能管理通过对民警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表彰奖励等信息的动态采集,从民警个体发展与队伍整体状况两个角度掌握公安队伍情况,实现民警个体发展与队伍管理的双向互动,提升队伍管理精细化水平。南通市公安局制定任职评估加分标准对每位民警进行评估,并常态化公示,帮助民警找到奋斗目标,为队伍发展增添活力。天津市武清分局“智慧政工”系统采集录入政治工作相关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定期生成民警辅警队伍状况分析研判评估表,为精准开展队伍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技术支撑[73]。

4 结论

本文梳理了智慧警务的概念、发展及基本构成,并以警务工作的8大业务为主,通过调研各地公安机关警务工作智慧化的案例及其应用成果,总结梳理了各公安业务智慧化建设及应用现状:就公安队伍自身管理与建设而言,智慧警务工作模式做到了完善警务指挥机制,构建现代化公安指挥中心,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队伍管理精细化水平,对执法办案进行智能监督、预警、考评,提升执法监督水平;就公安机关职能而言,智慧警务工作模式提升了打击违法犯罪水平与管控防范能力,尤其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各地利用监控系统打击违法犯罪,调节矛盾纠纷,效果十分显著,维护了城市交通秩序,高效、精准、智能地服务人民群众,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业务办理服务,大大提升民众满意度。由此可见,现今中国智慧警务建设及应用能够有效应对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

然而,当前我国智慧警务建设仍存在不足。第一,公安机关数据采集处理方面存在问题,人工采集信息效率低下,信息覆盖不够全面,无法保证采集信息质量;获取数据后,需对获取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数据价值,但由于技术手段与大数据应用理念还不够先进,采集数据在公安工作各领域之中的运用价值还有待挖掘。第二,各地区智慧警务建设水平发展不均衡,缺乏整体规划,各地域公安机关根据自身需求,开展智慧警务建设工作,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情况存在差异,目前并无较为统一的建设标准与理论指导,出现盲目建设、定位不准,各地区、各部门建设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智慧警务建设工作提出展望。首先,应加强数据采集力度,拓宽数据采集渠道,保证公安大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时性,统一数据储存标准,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充分调动民警人工采集数据的积极性,培养其大数据思维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数据在公安工作中的价值;培育警务技术人才,鼓励技术研发,将新兴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警务工作中。其次,智慧警务的建设应科学统筹,统一规划,构建科学的指导理论,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完善顶层设计,既要促进全系统智慧警务建设的整体推进与均衡发展,又要关注发展的地域性差异,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实际需求,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智慧警务工作,提高警务工作智慧化水平,朝着科技强警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迈进。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智慧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涉外警务学二级学科构建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甘霖派出所:推进警务管家+警务助理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市公安采风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