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对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2022-07-19 06:34黄瑞华王晓明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功能肝癌

黄瑞华,王晓明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病原因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相关,严重威胁身体健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患者,可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射化疗药物,阻断肿瘤血供,促使肿瘤组织缩小、坏死等,效果显著[1-2]。然而在栓塞及化疗药物的刺激下,大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发热等栓塞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中对TACE术后综合征的处理多采取对症干预措施,但总体疗效甚微[3]。中医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调节免疫、促进组织器官功能修复等功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各种治疗在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中逐渐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优势[4-5]。因此,本研究将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应用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中,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1月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年龄[(63.62±7.88)岁vs(62.87±9.10)岁]和病程[(5.61±1.84)年vs(5.53±1.9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表1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6]中的相关诊断表现,临床分期Ⅱb~Ⅲb期;②具有TACE适应证,治疗后出现Ⅲ~Ⅳ度栓塞综合征,包括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等;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经评估全身状况良好,可耐受TACE治疗;⑤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骨转移、肺转移等部位转移;②同时伴有其余恶性肿瘤;③伴有心、肾、肺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④伴有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⑤伴有认知功能异常、精神类疾病等。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头孢呋辛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肝护胃等,并对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包括给予地塞米松解热、吲哚美辛片止痛、格拉司琼止吐、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便秘等。研究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治疗。首先对每个患者进行查体,根据审、切、寻、扪、按等手法,了解机体卫气出入及五痹(皮、肉、筋、骨、脉痹)的情况,若患者卫气出路存在问题,则主要取原络穴治疗;若是卫气回路出现问题,则主要取俞募穴治疗,并结合五痹取穴,具体穴位的判定应以揣穴为主要依据,在穴位周围摸到皮下条索状、紧张度高、明显瘀阻、色泽异常、有明显压痛的部位,作为下针部位。例如右下肢肝胆经痹阻严重、卫气回路异常的患者,则取穴右下肢踝关节周围的太冲穴、蠡沟穴、丘墟穴、光明穴和背部俞穴;若患者左下肢卫气出路异常,则在左下肢足阴阳六经原络穴周围进行取穴。施针方法:首先对皮肤表面及施针进行消毒,选择1寸不锈钢针(云龙牌)进行施针,留针时间30 min,1次/d。2组均持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1.4.1 症状持续时间 记录2组患者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症状的持续时间。

1.4.2 细胞免疫功能、肝功能指标检测 采集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时的空腹静脉血8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收集上层清液至冷藏箱中储存、备检。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包括CD3+、CD8+、CD4+/CD8+,仪器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美国);肝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其中ALT、AST选用速率法测定,TBIL选用钒酸盐法测定,试剂盒均由上海优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所提供。

1.4.3 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时评价,选择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C30(EORTCQLQ-C30)[7]予以评价,包含功能领域、症状领域、总体健康及单测项目,各个项目评价均采用百分制。其中功能邻域、总体健康评分越高,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邻域、单测项目评分越低,则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研究组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比较(d)

2.2 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CD3+、CD8+、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2.3 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2.4 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2组EORTCQLQ-C30量表各邻域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邻域、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邻域、单测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TACE的主要作用是对肝脏恶性肿瘤组织的供血产生阻断作用,促使其发生缺氧、缺血等病理改变,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坏死,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8-9]。TACE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也是影响患者早期恢复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中指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到约93%,其中发热占比约70%、肝区疼痛占比约87%、恶心呕吐占比约68%,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极易降低生活质量及整体治疗效果[10-11]。

传统西医对症治疗中,一般使用地塞米松解热、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炎止痛、5-HT3受体阻断药止吐,但部分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不良反应严重,不利于早期恢复。中医认为,栓塞剂、化疗药物均属于外来毒邪,外邪入侵,损伤机体肝脾,致脉络阻滞、气机壅滞、肝失疏泻、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内聚成湿、化湿成痰,加上耗气损阴、气不载血、内生瘀血、不通则痛;而痰湿瘀毒侵至肌表,可致发热;痰热瘀积于三焦,可致脾胃升降失和,形成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12-13]。原络、俞募配穴法是经络学中十分重要的治疗理论,在调节机体脏腑功能、经脉气血中作用关键,人体十二经脉的原络穴主要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是机体卫气由四末发至肢干的重点部位,而俞募穴则分布在胸腰腹部,此处是卫气由表入里的重点部位,原络为出,俞募为入,故卫气出入与原络、俞募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以原络、俞募为原则的配穴方式在调达气机、促进经络运行中十分关键。近年来,分别以原络、俞募配穴法已在诸多疾病中取得成效,例如神经系统病变、功能性便秘、消化不良等[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治疗的患者,其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在细胞免疫功能、肝功能的改善情况上也更明显,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分析原因主要为TACE术后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建立在肿瘤的基础上,肿瘤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正气虚弱所致邪毒侵犯,欠而久之,形成肿瘤,患者自身多素体虚弱、营卫滞涩、五痹较重,可表现为卫气瘀堵,加之栓塞剂、化疗药物外邪的刺激,可加重上述现象。而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的目的是对人体卫气的出入、五痹瘀阻情况进行调整,从整体上调节机体阴阳,具有相互协同、相辅相成的作用,积极修复患者的整体脏腑功能、经脉气血,从而促使症状的消失、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有助于肝功能的早期恢复。此外,加上不同患者的体质存在不同差异,情志心态也有差异,机体卫气阻塞、五痹情况也各有不同,因此在穴位的选择上,本研究对不同患者进行分别查穴,选择个体化、有针对性的穴位为每个患者提供治疗。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缺陷,例如未细分不同患者的取穴部位、总体研究时间过短等,未能持续的观察患者远期的恢复情况,今后也将针对上述不足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中医原络、俞募配穴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明显,可有效保护肝功能,并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功能肝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