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县域 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之一

2022-07-19 12:34文丨陈军云范欲晓张一博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创新型全域

文丨陈军云 范欲晓 张一博

赤壁市绿购国家级众创空间

建设科技强省,县域贡献至关重要,正是有了县域的“小精彩”,才能构建全域的“大舞台”;只有县域的“百花齐放”,才能形成全域的“春色满园”。自2019年启动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以来,湖北现有在建国家创新型县(市)3 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区)35家,初步构建了“国家和省级同创、在建和在育共存”的梯次发展格局。创新型县(市、区)已成为湖北全域发展的增长极和重要推动力量。

高位谋划,强力推进,营造县域创新良好生态

加强顶层设计,始终坚持政策引领。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湖北于2017 年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八条实施意见。 在2019 年启动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后,湖北于2020 年制定出台《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指引》、于2021 年出台《湖北省科技厅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系统化地规范了创建工作, 加强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引导,积极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加快促进县域新动能培育、新经济发展。

积极谋划,主动进行系统布局。 湖北高度重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坚持做到谋划在先,系统布局,整体推进。 2017 年出台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十三五’期间,推动建设30 个以上省级创新型县(市、区)”;2021 年出台的《湖北省科技厅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 年“建成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50 个以上”。 在创建过程中,湖北坚持做到主动谋划(即湖北省科技厅围绕党中央、 国务院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战略主动谋篇布局,坚持用规划引领)、主动布局(即区域中心城市在统筹谋划区域发展大局基础上, 主动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做出系统安排、 明确推荐意见)、主动申请(即县市区政府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申请创建)“三个主动”,坚持区位优势优先(即紧邻武汉城市圈、光谷科创大走廊、区域中心城市的县市区优先)、经济质量优先(即经济综合水平在国家、省域、市域中支撑作用明显的县市区优先)、创新能力优先(即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居前的县市区优先)“三个优先”,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县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强力推进,积极促进资源聚集。 湖北坚持政策倾斜,优先在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布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优先申报、 立项支持“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资金。 湖北积极搭建科技资源下沉服务载体, 湖北科技厅先后多次组织科技创新服务枝江行、大冶行、仙桃行活动,签订产学研用合作协议37 个,对接技术成果31 项,引入科技金融7000 多万元,进一步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资本,湖北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与创新型县(市、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帮助县(市、区)栽好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为激发县(市、区)经济活力、助推县(市、区)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引擎。 同时,湖北努力推动科技成果在创新型县(市)落地,在赤壁等创新型县(市、区),开展“联百校转千果”科创湖北云对接专场活动,采取“厅长搭台、市长引智”的方式,以创新形式组织和开展科技成果线上云推介和云对接,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县(市、区)转移转化。

注重总结交流,营造创新氛围。 湖北广泛开展总结交流研讨活动, 努力营造依靠创新驱动支撑引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目前,湖北每半年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区)、每年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督导一次,鼓励县(市、区)之间及到其他省市调研学习, 积极推进创建任务完成。 同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媒体,深入宣传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经验做法,系列报道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中出现的创新创业先进事迹、优秀典型、区域优惠政策,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让创新型县(市、区)代表交流经验, 积极宣传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建共育创新型县(市、区)做法。 特别是在《创新湖北》杂志开辟专栏,已先后组织8 个创新型县(市、区)进行总结交流,积极提供学习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凸显县域创新发展实效

瞄准主导产业,形成县域产业集群。 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瞄准主导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供给,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宜都市装备制造产业,仙桃市无纺布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食品产业,枝江市酒业、奥美医用纺织产业,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砖茶产业、应急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纺织智能制造产业, 鄂城区工程塑胶管材产业等被纳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大冶市有色金属材料产业、谷城县节能与环保产业、应城市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天门市生物医药产业、 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级。 2020年,湖北县域拥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6 家、省级以上高新区18 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2 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4 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达1176 家,建成213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力加速了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实力。38 家省级以上创新型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平均值为50.4 家, 高于全省县域的平均值41.6 家;创新密集区平均为3.8 家,高于湖北省县域的平均值2.6 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究开发机构数平均值为18.9 家, 高于湖北省县域的平均值14.7 家。

狠抓落实,形成高位推进县域创新大格局。 通过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湖北形成了地方党委重视科技创新、狠抓创新驱动、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认识。 各创新型县(市、区)成立了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任双组长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部分县(市、区)召开了县(市、区)的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谷城三环车桥

星罗棋布,点面支撑,抬高全域协同发展底板

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标兵。 在湖北15 个GDP 超500 亿元的县(市、区)中,创新型县(市、区)占11 个,成为湖北全域协同发展快速增长点。2022 年,仙桃、潜江、宜都、枣阳、汉川、大冶、枝江、天门8 个创新型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名单,进一步扩大了县域创新发展标兵队伍。

成为抬高高质量发展底板。 在“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以下简称“三百”)的24 个梯队县名单中,创新型县(市、区)占了20 席,成为“三百”建设的“主力军”。同时,20 个创新型县(市、区)被纳入湖北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名单,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为稳固全省科技战略布局支点。 在武汉“1+8”城市圈中布局创新型县(市、区)17 家,其中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布局10 家,在“襄十随神”一线布局10 家,在“宜荆荆恩”一线布局11 家,做到既重点布局又连片发展,积极支撑了全域协同发展。

枝江化工产业科创智库成立现场

加强引导,狠抓落实,推动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动县域创新强起来,是夯实全域创新发展的基石,是推进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下一步,湖北将紧紧围绕创新型县(市、区)在区域发展布局中“发挥什么作用”,确定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举措,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湖北将建立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培育梯队,重点推进“一主”“两翼”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积极推进创新型县(市、区)科学编制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方案,实现“一县一方案”;加快形成高新技术工业牵引、现代农业推动、生态文明带动、创新资源导入等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加速提升县域产业创新水平。湖北省科技厅深入对接湖北省委省政府“51020”现代产业集群(即5 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 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明显、定位明确的县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湖北省科技厅将推进县域在“特”上做文章,按照“一县一特色产业”,推动主导特色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形成区域性标志;在“高”上下功夫,加大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引进力度,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使产业集群尽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在“新”上求突破,在生物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等领域,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同时,湖北省科技厅将壮大县域创新主体,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催生一批“瞪羚”“独角兽”“驼鹿”等科创“新物种”企业。

推动创新资源下沉县域。 湖北将努力壮大县域创新园区和平台,坚持“以升促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创新密集区,支持县(市、区)按照“一业一平台”配置思路,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和升级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积极推动科技人才服务县域创新,支持县(市、区)加强高层次人才招引,建立“高精尖缺”重点人才清单,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结对合作机制,围绕“一县一产业”“一业一队伍”的配置思路,精准引进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员等,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大力推进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在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湖北技术交易所服务分所,推进技术经纪人专项培养计划,持续推进“联百校、转千果”及“鄂来拍”“鄂来揭”“鄂来投”等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支持县域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加快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

营造良好县域创新创业湿地生态。湖北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科技创新链条的中后端,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统筹加大对县域创新的政策引导,推动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和平台建设重点向创新型县(市、区)倾斜,常态化开展县域科技创新绩效监测考核,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推动“湖北省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向县域延伸拓展,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县域。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创新型全域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新时代国际化航天人才创新型培养路径研究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