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画报封面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022-07-20 09:13梁红玉邸小松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良友画报旗袍

梁红玉 邸小松

摘要:封面女性的形象是《良友》画报最突出的卖点,主要原因是印在封面上的女性一定的是独特的,总能看见最时尚、最新潮的打扮,成了上海都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纵观《良友》封面女性,她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她们都很前沿,不同点是她们不断更新的装扮,本文将从不同时代封面女性的发型、妆容、服饰等方面进行考察,探析上海女性的审美取向及时尚潮流的走势。

关键词:《良友》画报封面女性形象时尚

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都伴随着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良友》画报发行时期正逢上海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关键时期,都市女性的复杂形象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良友》画报与其他女性类杂志期刊相比,在技术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质量的图像使得《良友》画报得以更加形象、直观的记录着女性形象的变迁。翻看《良友》画报,最惹人注意的便是封面女性的照片,女性是画报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张封面女性的照片深入人心,它不是简单的女性形象再现,而是赋予了时尚理念的新女性,是男性心中的梦中情人,女性争相效仿的对象,既折射出了民国时期上海繁荣的景象,又推动了女性现代化进程。

一、《良友》画报封面女性的外形分析

(一) 多变的发型

辛亥革命前后,发髻仍是女子的主要发式,传统的堕马髻、元宝髻、一字髻和包发仍在年长的妇女之间盛行。后来,随着归国华侨、华商和外商不断涌入上海开设理发店,使得上海理发业迅速发展起来,发式发型随之应运而生,最流行的莫过于剪短发和烫发。《良友》画报的发行时间正处于上海女性发型变化的关键时期,从封面女性的发型中便可以窥探出当时最时尚的发型。

20世纪20年代,时尚的发型与年龄密切相关,年轻妇女则采用轻微改良过的晚清盘头款式——S 髻,有横 S 和竖 S 两種样式,女孩则比较流行扎两个辫子和学生头,刘海也逐渐流行起来。20年代的《良友》封面女性大多是额前有刘海,后面的头发向后拢成传统发髻。刘海在当时非常流行,样式也十分丰富,最常见的有桃子式、一刀平、童花式、燕尾式、垂丝式、满天星等。据笔者统计,在20年代封面的42位女性中,梳刘海的有30人;在30年代封面的108位女性中,梳刘海的有18人;在40年代封面的23位女性中,梳刘海的仅有2人。由此可以看出,刘海在20年代的《良友》封面上出现最多,随后便大幅度减少。

20世纪30年代,烫发技术从欧美流传过来,较为流行的烫发发型也随之而来,烫发开始在中国风靡一时,掀起了女性传统头饰的大变革。但是,当时国内烫发设备有限,国外流行的电烫在当时还是很罕见的,人们使用的大多是火钳烫发,这一烫发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30年代的《良友》封面女性大多梳着卷发,但是几乎每一期的卷发样式都不相同,包括短卷发、长卷发、大卷发、小卷发等,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短卷发。据笔者统计,在30年代封面的101位女性中,梳卷发有67人,其中短卷发有62人,长卷发仅有5人。在这一时期,许多女性为了让自己的发型更加好看,通常会在烫发的基础上再佩戴一些发卡作为装饰。例如第116期封面张泰珍女士,就戴了一个橘色花型发卡,与她的衣服十分相配,给人一种端庄、温柔的感受(参见图1)。

20世纪40年代,花式电烫技术流传过来,大多女性都是使用电烫,并且烫发款式更加多样化,有大波浪披肩卷发、反翘式、油条卷等。40年代的《良友》封面女性,更加注重发型与脸型的关系,追求更加精巧的发型。例如第159期封面女性,留着齐肩的头发,刘海被烫得很高,将她们衬托得更加妩媚,给人一种成熟美的感觉。除此以外,由于40年代的战火尚未停息,这一时期的盘发人数较之30年代有所回升,或许是高高的发髻能够引发人们对和平时代的幻想,这一时期的盘发更多地是将卷发结合其中,整个发型看起来更加蓬松,与20年代的盘发完全不同。

(二) 时尚的妆容

女性生而爱美,从古至今不曾变过,女子化妆也是自古以来一直就有的,化妆是女子外出的一个主要环节。化妆的魅力就在于通过化妆可以让女性变得更美丽、更自信,精致的妆容也是个人审美情趣的表达,是女性身份的象征。《良友》画报发行时期,西方的香粉、雪花膏、口红、眉笔、美眼机等化妆品相继传入中国,化妆所必需的用品已一应俱全。纵观《良友》画报封面,封面女性的妆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与发型相比,妆容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良友》画报174期封面里,有163期封面是女性,能看见女性面部的有162期。前24期使用的是黑白套色照片,依稀能看出化妆的痕迹,但并不是特别明显,只能看出眉型是细而长的柳叶弯眉,整体来看封面女性的眉毛并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眼妆最常见的就是眼线、眼影、睫毛,用眼线描重,使眼睛看起来更加有神,具有欧式的深邃目光。眼影主要有红色和深棕色两种,20年代的封面女性没有使用眼影,直到30年代才开始出现,40年代使用的比较多。随着睫毛膏的引入,女性们开始追求又长又翘的睫毛,那个时候用来夹睫毛的是美眼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睫毛夹,这一化妆技术在20年代就出现了,但是并不盛行,30年代逐渐增多,40年代使用的就更多。自古以来,腮红在女性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前68期的封面中鲜少看见使用腮红的迹象,可能是没有使用,也可能是打的比较浅,自69期之后能明显的看出使用了腮红,并且将腮红打在整个脸颊上,使得封面女性更加娇艳动人。嘴唇是女性化妆时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美的唇形为脸部的整体美大大加分。民国以后“樱桃小嘴”的传统审美观念被颠覆了,封面女性的嘴唇不再刻意画小,基本按照原来的唇形描绘,因为唇形的不同,不同女性所呈现出的感觉各不相同,比如胡蝶的唇形娇小而柔和,阮玲玉的唇形给人一种流动美,黎灼灼的唇形充满了诱惑性……唇膏颜色以浓艳的大红色为主,既美丽又时髦,红唇也成了《良友》封面女性的经典装扮。

(三)神态与姿态

西方文化的流入对中国传统封建道德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国人的思想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冲破了传统社会女子不出深闺的传统,大量的商品包装开始使用女性形象作为营销手段,登上杂志封面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已经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了,反而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良友》封面女性的神态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早期的封面女性大都是抿嘴浅笑,深受“笑不漏齿”传统观念的影响。20年代的封面女性露齿而笑的仅有3人,30年代逐渐增多,40年代就更多了。封面女性敢于露齿大笑,展现出时代新女性的自信与人格魅力。随着神态的放松,女性的姿态也逐渐得到解放,早期的封面女性端正的坐在相机前,头脸很少直面镜头,摆出托腮凝思的姿态。第31期起,封面女性敢于直视镜头,但头还是微垂,到了后期女性敢于直面镜头,并随着拍摄场地由室内向室外的转换,女性有了更多舒展的空间,有的两手叉腰站立,有的则结合身边的自然环境摆出各类姿势,打破了传统女性拘谨、局促的形象。

二、《良友》画报封面女性的服饰分析

(一) 潮流的服装

服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也是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时尚载体。民国时期,服装的等级制度被打破,受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时尚的服饰思潮不断蔓延,女性服装不再以“裹”为美,逐渐摆脱传统服饰的臃肿、呆板,开始广泛吸收西方的制衣技巧,多种多样的服装类型,贴身的样式,使女性身体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良友》封面女性的服装多种多样,有旗袍、泳装、西式服装、军装、护士服等,其中旗袍最为活跃,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装束。《良友》画报封面仿佛是女性的旗袍展,身穿旗袍的女性比比皆是。旗袍是由满清妇女的服装演变而来的,袍身宽大,长到脚踝,身体几乎都藏在旗袍里,毫无美感可言。到了20年代末,旗袍早就挣脱传统服装的束缚,开始仿照西洋女装的样式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样式每年都在变化,衣长与袖长忽长忽短,领子与开衩忽高忽低,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身材自行裁剪,成为国民女性最受欢迎的服饰之一。在《良友》画报的不同封面中,身着改良旗袍的女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美感,穿旗袍也成为了时尚的标志。旗袍的改良體现了中西服饰文化的兼容并蓄,表明了一种开放的态势,改良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服饰形态。这一融合、创新的过程,不仅传承了本土文化,还具有西洋服饰的曲线,使旗袍赋予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将女性的身体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40年代穿旗袍的女性较之20年代有所减少,穿西式服装的女性逐渐增多,如西式大衣、西式连衣裙、西式礼服等等。与中国的传统服装相比,西式服装不仅舒适、便利,而且款式更加新颖、多样,具有强烈的时尚感和艺术感。例如第168期封面中的郎毓秀女士,身着白色西式连衣裙,V 领,袖子呈喇叭形状,做了收腰处理,裙摆到脚踝处,上半身和下半身比例协调,整体效果看起来格外精致美观,即使在现代也毫不过时(参见图2)。除此以外,身穿泳装的女性随年代的变化比较明显,20年代的《良友》封面中没有一个女性穿泳衣,30年代穿泳衣的有6人,40年代穿泳衣的仅1人,虽然当时的泳衣与今天的泳衣比起来相当保守,上衣和短裤连载一起,泳裤是平角型的,但依然把女性的流线型身材展露地一览无余。在当时的许多女性看来,穿泳衣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游泳,而是为了追求时尚,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二) 时髦的配饰

单纯的服装并不能满足女性对时尚的追求,因此她们便通过配饰来追求个性展示和与众不同,开始讲究衣服和饰品的搭配,例如珠宝首饰、高跟鞋、丝袜、帽子、围巾等。各个时期的《良友》封面女性都有佩戴珠宝首饰,变化不是很明显,便不做过多论述。辛亥革命后,女子一概不裹脚,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女子大多是天足,高跟鞋成为女性时尚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搭配旗袍、裙装的主要鞋子,女性穿上高跟鞋后臀部翘起,胸部自然挺立,将女性的形体美呈现得淋淋尽致,是女性展现美丽的必需品。在《良友》封面中第25期中就出现了银白色的有带高跟鞋,例如第27期、第87期、第90期、第118期、第164期等均向读者展示了不同样式的高跟鞋。

帽子是女性时尚的另一重要元素,既能起到保暖的效果,又能彰显女性的个性美。20世纪初,上海女性戴帽子的并不是很多,只有在冬天才会戴帽子,而且一般都是年龄较大的人戴,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上海女性仍以旗袍作为主要服饰,穿旗袍并不适合搭配帽子,然而此时的西方女子早已将戴帽子成为一种习惯。受西方女子的影响,追求时尚的女性纷纷带起了帽子,而此时女性戴帽子并不是为了帽子的功能性,更多的是一种装饰性。《良友》封面女性为读者展现了一些不同款式的帽子和不同帽子的佩戴方式,例如第70期封面女性,卷卷的头发搭配一顶斜戴的贝雷帽,显得人物更加时尚美丽(参见图3)。这顶来源于巴黎,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小巴黎”,卷发搭配“小巴黎”是好莱坞女明星的一种流行戴法,很快,上海时尚女性也学会了这种搭配方式。女性戴帽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搭配方式上更加注重衣服与帽子之间的协调性,会选择与衣服颜色相接近的帽子,浅色衣服搭配浅色帽子,深色衣服搭配深色帽子,不同发型和发色搭配的帽子也不同,整体效果看起来更加和谐。

《良友》封面女性手边的道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初期封面中,身穿传统服装的女性,一般会搭配油纸伞和镜子一类的闺房宝物,或者搭配阮这种古代弹奏乐器和油纸伞,有时会用打开的扇子挡住一点下巴,营造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性娇羞美。到了后期,书刊报刊大量的出现在女性手中,穿运动服的女性手里会拿着球、球拍、弓箭等。虽然各种各样的道具相继出现,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花,花的意象总能与女性相关联,封面女性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把花插在鬓角,有的在花丛中微笑,体现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统审美趣味。

三、结语

《良友》画报封面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为读者营造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封面女性形象变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对当时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封面女性的外形和服饰也为其他女性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使得其他女性在模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进她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春晓.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J].新闻大学,2004(4):52-55.

[2]李春宇.《良友》封面对女性形象的建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3]杜瑞雪.月份牌女性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梁惠娥,张竞琼.从《良友》看民国时期上海服饰的时尚特征[J].装饰,2005(11):48-49.

猜你喜欢
良友画报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你有病吗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陕西画报航拍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春的画报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