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舞蹈文化传播变革研究

2022-07-20 09:13郭宇霞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

郭宇霞

摘要: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而文化自信必然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舞蹈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和文化自信。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舞蹈文化传播的不仅仅是视听艺术,更是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及价值观,有利于全体国民乃至世界人民了解、认识中国文化。分析新技术、新形势所带来的舞蹈文化传播变革必将有利于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播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设。

关键词:民族自信舞蹈文化传播变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舞蹈文化已经逐步与世界文化潮流融合在一起,因为人类文化是开放的、流动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碰撞就是自然的,由此使得舞蹈文化的传播也嬗变为展示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方式。舞蹈文化的传播方式自古以来就是多样化的,如舞台表演(集体表演、单独表演)、文字、图画等等。随着时在进步和社会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多种传播手段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复制、发送能力,也极大地推进了舞蹈文化的传播。

一、舞蹈文化传播变革的发展进阶

人类舞蹈文化的传播至今共发展出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可理解为直接传播,如舞台;第二种类型需要借助图画、舞谱、文字的作用,可理解为间接传播;第三种类型主要借助当今社会的多种媒体技术(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也可以理解为是直接传播。

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舞蹈只有通过舞台、图画、舞谱、文字来传播。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鉴于之前借助图画、舞谱、文字实现传播的多种局限性,例如图画只是二维的,缺乏灵活性、直观性;文字仅仅传播抽象信息,缺乏感染性,而且文字的表达还受到写作者文笔的限制……这些传播手段因为无法满足如今的大众需求而渐渐被淘汰。现在的社会大众传媒普及范围愈发广泛,舞蹈的传播手段以多种方式并存:例如电影、电视和互联网以及传统的舞台、图画、舞谱、文字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极大地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普及。

上述传播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当今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例如一些大型晚会中先是借助报纸、电视、互联网实现演出宣传;演出时借助电视、互联网实现现场直播;之后借助摄影录像实现演出回放、观众通过互联网在线对演出做出评价。在这些传播手段的运用之下,使得整个舞蹈演出更具宣传性、表现性。

上述三种类型的传播方式中,第一和第二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掌握在权贵和知识界手中,因为他们掌握了文化和经济,使得享有舞蹈文化传播形式成为一种特权和身份。但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对传播方式限制的减少,加上传播业的商业化,使舞蹈文化逐渐走向普通市民和田间,受众极为广泛。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多元化,使得舞蹈文化普及开来,也架起了舞蹈与基层民众联系的桥梁,不仅仅传播了舞蹈艺术,还成为社会各阶层互动交流的媒介以及承担起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的重任。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文化传播研究与舞蹈文化研究两者相结合,更精准地把握舞蹈文化传播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也有助于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和价值观。

不仅仅是舞蹈传播方式在变化,近现代的中国舞蹈文化自身也在变革,并直接影响了舞蹈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中国舞蹈艺术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时期:

(一) 新型舞蹈的出现

西方舞蹈特别是邓肯新型舞蹈艺术进入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人特别是汉族对于身体文化的疏远和淡漠,舞蹈艺术思想极为顽固守旧、不思进取,新文化运动中舞蹈革新的呼声不高,没有促成艺术表演舞蹈发生,但西方舞蹈的引进给中国传统舞蹈界到来了强烈冲击。

传统舞蹈的衰落,西方舞蹈的传入,新文化运动中戏曲又遭到了批判,近现代中国急需一种新型歌舞的创建。西方舞蹈的传入,虽然一度沦为商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中国新型舞蹈和新舞蹈艺术的萌芽,只不过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局限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20世纪20至40年代,学堂歌舞和流行歌舞的出现,成为现代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内容,前者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在教育、艺术两个领域影响的结合,后者则是中国都市“现代化”歌舞的早期呈现。代表作品有《霓裳舞》《飞絮舞》《春》《梅花舞》等。

(二) 舞蹈创作多元时代

在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中,文化冲突和融合不断,舞蹈创作也进入了多元繁荣的时代。受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蹈的创作开始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创作模式被大量运用到当代古典舞的创作中来,使得古典舞的创作被注入了一股活力。与这股活力相结合,当代古典舞的舞台作品没有拘泥于以往的程式规范,运用多种编舞的方式并与传统的文化兼收并蓄,创作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形象。例如《秦王点兵》(1995)选用秦兵马俑的形象,合着山西绛州鼓震人心脾的鼓点加以古典舞技巧的巧妙运用塑造出英武鲜活的舞蹈形象。《扇舞丹青》(2000)将中国书法行云流水般的气韵融进舞蹈肢体语言中,用身体呈现出中国传统书画丹青艺术的神韵。这些作品运用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用肢体加以结构重组、重新诠释,使中国当代古典舞的发展得到了肯定。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舞蹈文化依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舞蹈艺术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样化,多种媒介融合发展,以往陈旧的传播路径已不符合当前人们对舞蹈这种艺术的需求。社会与文化结构是难以分离的實体,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交织的关系。鉴于此,要及时创新舞蹈传播模式,扩大舞蹈传播的空间与路径。

二、中国科技的进步对舞蹈文化传播的影响

科学技术推动了传播的进步,在舞蹈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媒介发挥着不同的效果。初始阶段,舞蹈文化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各类舞台和口头传播来实现较长时间和较为广泛空间的传播。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新传播技术对舞蹈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和不同层面的影响。

(一) 电视传播对舞蹈文化传播的影响

中国电视机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很多家庭已经拥有不止一台电视,作为接收终端的电视机数量的增长自然带动了电视节目种类的增加和电视转播技术的提高,而舞蹈作为艺术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上的曝光率也大大增加。电视转播技术的进步则使舞蹈之美更能直接的体现,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获得不亚于现场观看的视听享受。这种传播能够到达较大范围的地域,打破了地点上的限制;时效性也非常强,可以借助于音像在更多时间段进行收听、收看,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舞蹈世界》栏目。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分5小段展示了唐朝舞者在夜宴演奏的全过程。通过精致诙谐的舞蹈编排、雍容大气的高科技特效,乃至于圆润讨喜的“唐宫少女”形象,以及电视工作者对舞蹈动作的捕捉,借助了推拉镜头、摇镜头、跟镜头、调焦距、切换镜头等多种方法,完成电视舞蹈艺术美的同时,产生了舞蹈的空灵氛围,进一步实现了舞蹈艺术传播的效果。大唐的盛世景象被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展示着悠久的中国文化,渲染出整体的和谐特点,带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审美体验。使观众在欣赏舞蹈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的伦理道德熏陶与民族精神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随着节目视频在电视和网络的广泛传播,《唐宫夜宴》获得了全国上下一致好评。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晚会从1983年至今已经举办了40届,是全国瞩目的重大文艺活动。春晚节目传播集合了互联网 PC 端、互联网移动端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路径,对于舞蹈的传播作用大大提升。这种融合了各种媒介的现代传播形式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观看到精湛的舞蹈表演,基于上述巨大优势,重大事件与现代传播手段的结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2022年冬季奥运会以及历届春晚等重大文体活动都能看到舞蹈文化随着活动极高的关注度而得到广泛传播。从大量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型晚会对电视观众的“舞蹈艺术美”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活动,而且获得了极高的传播力度。就春节晚会而言,舞蹈的整个表演过程,包括中后两个阶段都加入了观众的短信、电话、互联网等喜爱节目打分、评价互动环节,既高效地完成了优秀节目的筛选工作,而且极大地推进了舞蹈的电视传播效果,在看到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时,观众可以进行模仿,使舞蹈艺术美有了更高的体验价值。

(二) 互联网技术对舞蹈文化传播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最先进、普及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利用互联网而形成的中国现代传媒也自然是世界级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互联网、智能化手机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媒介和手段,不仅在信息的传播速率和容量上远胜于以报纸、电视、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介,而且在对受众的接受度和影响力上,也有显著的优势,对国外的艺术传播也可以利用新媒体与新平台,增强舞蹈艺术对海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现代媒介阶段,网络媒介其实本身就是媒介融合的结果,它将传统媒介的各种符号形式融为一体,使得在统一平台上充分展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现代媒介的传播效果并不是多种媒介内容和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发挥各种媒介形式的优势,扬长避短,实现融合后的最佳效果。《唐宫夜宴》是完美的利用了重大事件和现代传播媒介完成了舞蹈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以下将结合古典舞蹈《唐宫夜宴》分析舞蹈在当代的传播特点。《唐宫夜宴》的成功也离不开电视制作,通过电视对肢体语言进行真实刻画,渲染相符的意境。尤其是在这之中实现了虚幻背景、炫酷的舞台灯光设计、华丽的服装服饰、美轮美奂的造型等多个构成要素的有效结合,增强了舞蹈的舞台表达效果,使得舞蹈的艺术美最大限度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现代传媒普及范围愈发广泛,舞蹈的传播手段也逐渐呈现出以现代传媒为主的多种传播方式并存状态,这样广泛的传播源于中国舞蹈文化自身的文化内涵,也与现代媒介的传播特点相互关联的。网络已经成为传播音乐最为快捷、有效的途径,比如抖音平台上就有多名古典舞、现代舞、街舞的网红,其中一位舞蹈网红的粉丝数量达到了1700多万,这是传统媒介达不到的效果。

(三)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对舞蹈文化传播的影响

在线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高清三维的虚拟物体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天衣无缝地与实景演播室景观结合在一起,实现沉浸式体验音乐、构建音乐内容新场景、在音乐的故事场景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达到视觉和听觉于一体的新感受。2022年春晚歌舞节目《只此青绿》在舞美设计上保证灯光、场景的视觉统一。利用 AR、XR、全息扫描等高科技搭配音乐音效,再现千里江山,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赋予舞蹈节目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将舞蹈的动感与画面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此青绿》开创了舞蹈文化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新模式,科技助力传统舞蹈作品成功创新。这部舞剧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巧用科技,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视觉效果一改以往的单调、老套,高科技的视频制作和转播技术与舞者们精彩的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不自觉地沉浸在祖国壮美的千里江山之中。

《只此青绿》属于当代的中国古典舞作品,秉承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的舞蹈形式进行了学习和借鉴,舞蹈作品的内容则取材于中国古典题材、典故、古代历史的传说等,语言形式借鉴戏曲及古代乐舞,用美轮美奂的舞蹈,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肢体语言,演绎出中华文化的魅力。演出“高能”处,掌声在剧院经久不息,弹幕持续刷屏。所见即感动,但感动不止所见。现代人生活和成长的时代,物质条件更为优越,信息获取更便捷,眼界也更为宽广,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快速提升。充满“自信”這一光环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更具认同感,结合现代视觉语言的传统文化,正以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年轻群体。

三、“一带一路”对中国舞蹈文化传播的影响

随着人类远洋和航空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轻松跨越重重大洋探寻陌生的地理和文化,各国、各民族的艺术交流也随之增加,舞蹈文化的传播已不再局限在一洲一陆,例如芭蕾舞艺术就从遥远的欧洲传入了中国。狭隘的民族主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遭到了摒弃,各文化之间的借鉴与融合成为新的潮流,例如我国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已经遍地开花。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我国与周边国家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也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各自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充分展现,促进各国人民通过包括舞蹈在内的文化作品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尊重和认同。我国舞蹈文化与世界舞蹈技术的各种潮流取长补短,中国舞蹈从而与时俱进,积极吸收先进的舞蹈艺术成果,通过文化交流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借鉴国外的舞蹈文化。

中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底蕴深厚,舞蹈结合音乐而成的“乐舞”在先秦时期就成为领先于世界的舞蹈文化。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对东亚各国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韩国等国民族舞蹈的舞蹈形体动作、舞蹈音乐、舞蹈服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加深,尤其是功夫、国画等艺术早已迈出国门,如何让全球民众都能欣赏到中国的舞蹈作品呢?这是新时代舞蹈人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必须要承擔的责任。“一带一路”英明政策的实施为中国舞蹈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商业和文化两方面为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机会。进入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方面,不断有国际舞蹈大师来中国演出、讲学;另一方面,中国舞蹈界也走出了国门,国外的观众也都非常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舞蹈艺术。例如敦煌舞剧《丝路花雨》,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已经在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演出。《丝路花雨》蕴含了中国古典哲学及“阴阳”学说思想,并以此为基石发展出了中国舞蹈独有的身体运动之“道”,即“拧、倾、圆、曲”“形、神、劲、律”的动作语言,以独特的中华舞蹈魅力征服了国外无数的观众,受到了热烈欢迎,成功的传播了中华舞蹈文化和悠久灿烂的文明,也向全世界民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转化、创新中国的民族舞蹈文化,既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传承,还要勇于面对国外舞蹈文化的挑战。既保留民族传统,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升华,这样才能实现中国舞蹈文化的长足进步。中国当代的舞蹈文化受到新兴传播媒介的影响,舞蹈艺术的本身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基于身体、空间的概念,而是基于新科技下打造的虚拟场景群体化,利用现代科技、现代媒介传播舞蹈文化,实现视听沉浸式传播,坚持“视觉+听觉”,打造音乐内容场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变革,而传播变革在保护民族舞蹈文化的同时也为建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彭旭馨.中国特色舞蹈文化的传播发展研究——评《中国民族民间舞》[J].新闻战线,2017(2X).

[2]李珊珊.舞蹈表演实践及舞蹈文化传播——评《舞蹈表演与舞蹈艺术文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

[3]杨懿媛,李辰.论舞蹈文化传播中的受众话语权[J].2022(18).

[4]周艰.浅谈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卷宗, 2018(22).

[5]周鸿铎.人类自有传媒资源研究——振兴传统传媒,发展新兴传媒的核心理论[J].视听界,2018(3).

[6]于靖园.用舞蹈绘就“千里江山图”[J].小康,2021(31).

[7]叶淑兰.关于“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创新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6(4).

[8]程雪峰,谢米列特·塔马拉·阿列克谢耶夫娜,姜丽.整合与创新:“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4).

[9]赵仲鑫,张紫月.唐宫夜宴[J].艺术管理(中英文),2021(2). [10]张馨,赵树旺.中国舞蹈影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唐宫夜宴》为例[J].传媒,2021(11).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