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对“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7-20 09:13田浩付康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民间教学资源

田浩 付康

摘要:美育教育自古至今包含于我们的教育之中,春秋时期的孔子、民国时期的蔡元培都对美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过探索和改革的脚步,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标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的新时代,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理解”就是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民间美术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化理解民间美术美术教学

学校教育五育并举,加快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已经成为今天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保护性发掘和拯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互相补充、相互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当代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教育体制改革由试点摸索逐渐向全国推广,由高中学段逐渐向义务教育阶段扩展,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大刀阔斧地实现基础教育的转型,以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

一、对“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 什么是“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从字面上讲就是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世界文化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创造的,集中了无数代祖先的智慧和品格的宝贵财富。不同国家、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又在国际交往中不断交融、彼此渗透,产生更新鲜、更复杂的文化。多元的文化令人目不暇接,迥异的文化造成理解困难,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便会常常出现一些并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学会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尊重多样的人类文化,能够通过文化视野看待和分析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个人和集体素养,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的能力和必备品格方面,更显得尤为突出。

(二)“文化理解”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位置

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文化理解”也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核心素养要求。“文化理解”是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基础上的升华。“文化理解”也是我们的美术教育中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某地在进行宣传时,将一些共性的特点作为重点突出介绍。把公共的事物当做自己的特点,这是视野狭窄的结果。一个真正懂得地域文化的人,一定是先走出去,了解了更大的空间后再回来,才能找得到自己独具的特色。所以,我们的文化也应该避免成为封闭式的文化。“文化理解”就是让我们学会用更广阔的视角、更深沉的情怀看待多元的文化以及该文化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的精神。

(三)“文化理解”的育人价值

人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融合的时期。我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贯较强,但在外来文化蜂拥而至的时候,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西方文化的推崇现象一度甚嚣尘上,以至于在青少年群体中,失去了民族自信的人怎能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怎会为民族安危赴汤蹈火。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迷思,我国的教育学者开始针对教育国际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本土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充分利用与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使学校教育充分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结合,开阔教育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教育本土化并非与教育国际化是对立的,意指国际化的教育不能只有“拿来主义”,要充分考虑国情、民情基础,使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协调。在《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因此,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国际化的教育也要取其精华,洋为中用;而我国传统的文化也要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两者的恰当结合方能尽显我国教育的特色。

二、民间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探索

(一) 民间美术教学资源开发的现状1.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就美术教育而言,显得更为不平衡,教育资源与教育结合最为密切的了。美术教育资源本土化可以理解为,在全国大一统的教育背景下,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本地学生的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充分本土化的课程,并且应用学生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贴近学生生活。

2.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民间美术的教育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孩子们对地域文化的不了解并不等于不喜欢,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对于自己故乡的民间文化都存在着强烈的情感认同,因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民间文化在教育中的缺位也不意味着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恰恰相反,民间艺术的生存土壤依旧肥沃,只是我们没有撒播艺术的种子。“从目前的学校美术课堂教育来看,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只教授课本上的内容,缺乏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意识。”①因此,民间美术、本土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美育教育中还有极大的空间和潜力,从国家层面来说已经开始逐渐重视民间美术的教育作用,但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3.民间美术教学应侧重实践

民间美术教学主要是教授让孩子们怎样去动手做,每一节课所制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动手、让孩子们放松,大家可以在“玩”中学习,通过“玩”传达给学生工匠精神,包括历史的传承、技法、包括历史地名、历史人物等。将家乡现在和历史进行对比,孩子们觉得更有意思,民间美术讲述的是孩子们身边的事,孩子们觉得这些都是我看得到的,这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培养,提高和加强小学学生的实践创新、人文底蕴、民族素养,提高文化自信,培養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帮助,也对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 民间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1.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搜集资料的过程不单单是教师的工作,也可以有学生参加,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意义的活动,也促进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可以通过搜集民间美术资料,获得丰富的民间美术知识。每一个民族都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过着统一的政治经济生活,形成了统一的生活习惯,接受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具有历史积淀的民族心理,所以造成了审美意识的浑厚的民族性。各民族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在艺术中获得了集中表现,因而形成了艺术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通过民间美术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欣赏,还可以锻炼学生拥有一双欣赏美、发现美的眼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民间美术教学资源门类繁多,并非都能适用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对于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梳理和整合,形成丰富有序的资料库,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这个梳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需要教师最大程度的研究课标、教材,并在平时重视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不断补充和优化。

2.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加工和提升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启蒙时期,影响着人生道路的方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教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加工,使其更加适宜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素养的提升。青少年向师性强,善于模仿,因此,教师对民间美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民间美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资源的开发应减少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并将必须保留的的大段落的理论变成小的碎块,并将其与民间故事、家乡历史融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不断深入挖掘课本内容,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动情点,或是从整节课出发,或是从某以作品出发,这样用情感感化欣赏着,使学生能深入的带着感情通过作品和艺术家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能在那特定历史时刻,特定作品中与艺术家形成共鸣,提高学生美育教育。民间美术的教学常常通过对地域性作品的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对劳动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和感受民间美术与生产生活密切关系。民间美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认同、发展和创造会不断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在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体验过程中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民间美术走进课堂不仅可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开阔学生的视野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必须对民间美术有充分地了解与认知,能够将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精细加工,提升其教学价值,以达到最大的效益,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民間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助推“文化理解”

审美追求是人类的精神需要,因此,自古以来,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工具、从住宅装潢到城市景观,随时随处都有美术元素。“现代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美感,更多地侧重于是否将设计的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②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断地追求着美学感受,并由此创造出了众多的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审美需求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与劳动现实、劳动人民息息相关,内容十分广泛,且往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承载着一方地域的文化精髓。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形成的民间美术多具有很强的时空特征,因此,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促进“文化理解”大有裨益。民间美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尤其现代社会的媒体纵横,知识流量超大的前提下,民间美术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素材。

(一) 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使“文化理解”教学具象化

文化遗产能够保留下来绝非偶然,必然是因为它足够优秀,具有强悍的生命力,能够穿越时间,留存时间。“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既有陶冶性情的精神价值,也有惩恶扬善的社会价值,既有诉诸思维的生活价值,又有助益宣教的政治价值。”③我们不能把文化遗产看做蒙尘发霉的老朽物件,而是要找出里面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前进的力量。民间美术强调亲切感、自然感,是物质、精神的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教学内容接受能力有限,而民间美术的具象化教学和实践,正好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比较容易接受。生活的高节奏、高强度,使当代青少年对民间美术的了解越来越少;社会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趋势,使民间美术的应用范围日渐缩小。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课堂是民族文化宣传发扬的主阵地,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使之成为德育美育的教学资源,顺理成章。学生既是民间文化的学习者,又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还是未来文化的创新者。

(二) 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促进“文化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

民间美术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促进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美育对个人的成长和文化的进步都十分重要。“艺术的效用在于陶冶情感,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艺术教育之精神在于生活的艺术化、社会的艺术化,走向审美的人生境界。”④通过特定时代的美术作品和现象,“以小观大”,能够让我们感知当时的社会文化特征的认识。民间美术走进基础教育课堂的意义不仅使课程内容的丰富,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将民间美术传承下去,也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之一。民间美术作品的内容大多贴近生活,反映地方民俗文化,让学生直接触摸、体会身边的艺术,也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健全非物质文化保护制度的若干配套设施,在内生动力层面培育乡村本土的文化精英,围绕文化精英不断提高乡村向心力,修复其在乡土社会传播文化、引领价值的功能,重塑民间文化精英再生机制,方能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向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之路。”⑤民间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学习的基础,对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投身于祖国文化建设,提升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力军,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的有生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才有力量。文化创新的力量才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社会的进步。

(三)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发掘本身就是“文化理解”的实践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一些地方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广。如南京夫子庙、成都武侯祠等,就有很多文化产品得到广大群众所喜爱,也很畅销。这说明,不是民族文化没有市场,而是过去的一味说教使孩子们失去了兴趣。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了解和认识到我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学多为教师授课,虽然校内专职教师也都努力学习与研究民间美术,但是民间美术家与学校教师相比却有着自身的特点:民间美术家对民间美术有着深厚的研究,民间美术知识丰厚,他们在与学生讲解和交流中会流露出一位民间美术家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可以从民间美术家的崇拜和他们身上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直接的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课语言的学生们在聆听民间美术家用自己独特的、与教师不同的语言讲解时会感到新鲜、印象深刻,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或者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走进民间美术家的工作室、作坊去参观、学习、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与民间美术零距离接触,开阔学生眼界。在外出参观后可以通过记日记的形式,把亲身体会记录下来,通过文字记录培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一次对民间美术知识的梳理过程。学校采取民间美术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即可以丰富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近距离的感受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家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对培养学生了解本土的民间艺术、热爱民间美术、热爱自己的家乡。

总之,民间美术的教育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上,而且还体现在物质层面,并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关联着千家万户,潜移默化地对广大群众的思想产生影响,能够陶冶民众的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和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在各种艺术教育中,通过民间美术对学生进行教育都是犹如一股沁人肺腑的清泉,滋润人们的心田。年画、农民画、剪纸等各种民间美术都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艺术作用,将其与基础教育相结合,便是最好的传承与发展道路之一。

注释:

①丁良和.让民间艺术走进乡村小学课堂——连云港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5).

②蔡伟.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同构[J].包装工程,2007,28(5).

③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④赵洪恩,辛鹤江.艺术美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

⑤陈文兴,张富利.文化生态视域下的精英流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参考文献:

[1]丁良和.让民间艺术走进乡村小学课堂——连云港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5).

[2]蔡伟.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同构[J].包装工程,2007,28(5).[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4]赵洪恩,辛鹤江.艺术美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

[5]陈文兴,张富利.文化生态视域下的精英流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注: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改重点项目:基于产出导向( OBE )的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JGZD01219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民间教学资源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高人隐藏在民间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