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模式下程序设计综合训练课程改革

2022-07-20 05:05丁智国彭浩王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

丁智国 彭浩 王峰

摘要:产学合作、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本文通过对其理念的分析研究,将其应用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程序设计综合训练”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并采用项目驱动法强化课程的实践和应用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了课程目标,为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4-0087-03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复合型软件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然而软件行业的“两旺两难”怪现象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浙江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是浙江省一流专业,2020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技能,具有工程分析、设计和实现等实践能力,成为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或软件工程管理人才,为浙江省及长三角一带经济建设服务。为了实现这个办学目标,学生的培养需要和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共同为市场输入合格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程序设计综合训练”是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第一门课程,笔者作为任课教师,近年来努力尝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基于产学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的课程改革方案。

产学合作协同创新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在国际上被称为合作教学的新模式,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就业联系到一起。我国的产学结合模式诞生于上海,并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了产学结合的应用,通过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和岗位分析,制订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如图1)。实践表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与高校的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模式,弥补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创新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培养目的。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理念虽然已经推广了好几年,但仍需要大力发展。目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如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雷同,培养质量评价单一等,造成培养人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因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程序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领会协作育人的精神,积极对课程进行改革。

项目工场是IT相关专业大学生的线上项目实践平台,其致力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数以千计的企业技术专家、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行业精英的产业经验传递进高等院校,辅助和指导IT相关专业大学生各实践环节。在“程序设计综合训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入线上项目实践平台,从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授课方式、任务布置和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创新改革,实现了协同模式的课程教学。

协同模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1.课程总体设计

“程序设计综合训练”是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第一门实训课程,课程的开设是在学生学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之后。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强化基础知识,并通过综合型和研究型两个层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程序设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在实训中,体现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规范及职业技能等。为了符合工程认证的要求,面向产出培养人才,在课程的总体设计方面需要充分体现实践应用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的设计需要体现两个层次,即基础层面的课堂教学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和提高层次的基于基础知识点的设计性、综合性、应用型和创新性的实践。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①坚持“知识为基,实践为重,能力为本”的基本方针。②以“理论扎实,应用突出”的原则为主线,整合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增加技能实训的比重,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教学方式创新和实施

(1)协同创新教学模式

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三个主体(如图2)。在授课方式上,实行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制,高校教师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该阶段是教学前期阶段,主要针对课程所对应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回顾、查漏补缺和强化,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和知识点对应的题目让学生即时完成,依此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同时,基于学生情况,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沟通,从企业题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在第二阶段,企业导师介绍实训平台并明确项目需求,包括项目团队组建、文档协作等。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队形成项目小组并开展项目实训。

(2)教学方法及项目进展

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项目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针对选定的题目,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项目的总体实现方案并分配给小组成员进行详细设计。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并行完成项目的各项子功能,最后由项目小组长进行模块整合。在项目进展后期,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答辩和拓展学习(如图3)。考虑到具体的情况,一般要求学生3~5人构成一个项目小组。在实际项目进展过程中,为了便于小组成员高效快速地完成项目开发,项目组同步采用了敏捷项目管理工具(TAPD)项目写作平台对项目进展进行版本管理和控制、项目质量和进度控制等。

(3)教学考核策略

根据课程与项目实践的要求,对项目的考核采用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并重的方式,教师和企业导师对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把控,采用教师打分、企业导师打分、小组成员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多元考核方式。另外,在项目答辩汇报环节,程序演示、软件演示、提问和回答、现场表现等都是打分依据。项目完成后需要填写的项目验收表等材料也都可以作为评分依据。

(4)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特点

①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点的夯实和实践能力提升操作,通过“教、学、練、训”多个层面实现相辅相成。

②以真实项目为依托,学生自主选题组队并完成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和真实场景模拟,迅速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④多样化的考核机制,使得考核结果更客观、公正。

⑤项目进展过程中的模拟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小组内项目角色的扮演,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周期。

⑥拓展性学习,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标准的规范的文档写作,通过对主流项目管理工具的学习,了解当前主流技术。

结束语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强调课程的实践特性,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机制,克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单一化考核弊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后续笔者将继续对协同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并拓展到整个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完善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刘贤庆 张玉凤,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与创新进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228-229.

第一作者简介:丁智国,男,博士,研究方向为软件体系架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312011)“软件项目实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浙江师范大学2018校级重点教改项目“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