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穿刺与传统盲穿对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对比

2022-07-21 02:20肖天科陈祖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穿刺针进针成功率

付 滨,齐 磊,肖天科,陈祖棋,王 颖,张 科,蒋 洋

1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麻醉科,四川 成都 610011

2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普外科,四川 成都 610011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通常表现为下肢不等长、驼背畸形等,若治疗不及时,患者易出现骨盆和肋骨畸形,对呼吸功能、心功能均产生影响,严重影响人体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1-2]。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脊柱侧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形体[3]。由于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补液、抗感染、镇静、镇痛等治疗,存在深静脉置管指征,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多采用深静脉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治疗,但脊柱形态的变化给腰椎穿刺造成了困难。在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深静脉穿刺手术的过程中,因术者操作经验不足,易误穿动脉,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的疼痛感[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可视化操作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侧弯患者的腰椎穿刺术中,其通过超声引导进行穿刺,可清晰显示解剖位置和静脉位置,有利于改善穿刺状况,进而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效果确切[5-6]。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术与传统盲穿法深静脉穿刺术对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确诊的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关于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7],脊柱X线平片显示站立位Cobb角度为10°~60°;临床资料不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功能异常;(2)存在重要脏器病变;(3)存在认知障碍、意识模糊和精神疾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00例脊柱侧弯患者,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和对照组(n=36,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深静脉穿刺)。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9~46岁,平均(37.63±3.47)岁;体重指数18~29 kg/m2,平均(23.64±2.34)kg/m2;脊柱侧弯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弯28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22例,退变性脊柱侧弯14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29~46岁,平均(36.38±3.02)岁;体重指数18~29 kg/m2,平均(22.87±2.16)kg/m2;脊柱侧弯类型:特发性脊柱侧弯14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1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使用飞利浦CX50型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取超声凸阵探头,频率为2~5 MHz。(1)颈内静脉穿刺: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将耦合剂涂于探头上,无菌外套包裹探头,使用超声探头明确颈内静脉的位置、深度和管径,确定最佳穿刺点,于超声引导下将穿刺引导线对准颈内静脉的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将穿刺针通过甲状软骨水平进针,进针时紧贴探头中央,角度为30°~45°,使穿刺针保持于中心平面内。(2)股静脉:常规消毒后,利用超声探头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下方2~3 cm处扫查股动脉的位置、深度和管径,明确股静脉,进行局部麻醉,将穿刺针沿股动脉内侧0.5 cm处进针,进针时紧贴探头中央,角度为20°~30°,使穿刺针保持在中心平面内。当超声图像显示穿刺针进入颈内动脉或股静脉后,使用注射器回抽见血后表明穿刺成功,然后采用Seldinger法留置导管,使用肝素帽封管,使用缝线将导管固定,用皮肤保护膜将导管固定。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取侧卧位,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作为穿刺点,用左手触摸右颈总动脉搏动,从动脉搏动处的外侧0.5~1.0 cm处进针,穿刺针角度与皮肤约呈30°,进针方向与动脉平行。进针时,使用注射器回抽,直至回抽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进针,将穿刺针退出,然后放置导丝并留置导管,最后将导管固定。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

超声图像由2名及以上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进行阅片,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协商获取统一意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穿刺指标(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气胸、血胸和局部血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住院时间(d)观察组(n=64) 26.38±2.52 3.52±1.01 12.53±1.14对照组(n=36) 36.42±3.27 8.34±1.26 16.37±1.22 t值 17.145 20.923 15.765 P值 <0.05 0.016 <0.05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穿刺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13.47±2.0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60±2.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52,P<0.01)。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9.06%(57/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7.22%(1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4,P<0.01)。

2.3 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2/6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0,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目前,脊柱侧弯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年龄、神经肌肉功能、骨骼发育和遗传因素等有关[8]。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加重,严重者可造成脊髓压迫,甚至是瘫痪[9],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故早期治疗意义重大。研究显示,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对脊柱侧弯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0]。但以往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深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较低,并发症较多,在临床使用时易受到限制。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穿刺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形态的变化导致正常弧度变性扭转,深静脉和体表标志变异较大,使穿刺路径狭小,加大穿刺难度[11-12]。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深静脉穿刺仅依靠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穿刺,无法直观了解到穿刺针在患者体内的确切位置[13],再加之脊柱侧弯患者的特殊性,导致穿刺难以一次性成功,不仅增加了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还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有利于缩短脊柱侧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穿刺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实行可视化操作技术,通过超声引导成像,能够实时定位,对患者深静脉血管位置和深度等进行较为直观的评估,明确静脉之间的关系和走行,可有效避免误穿,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能够减少盲穿导致的穿刺痛苦,进而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共出现7例一次性穿刺失败患者,可能是由于静脉塌瘪及不充盈导致,而后将患者的腰部及腿部抬高,头部放平,以增加静脉内的血流,提高充盈度,再次进行穿刺使整个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与杨绪平和高晓颖[16]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可降低脊柱侧弯患者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通过超声技术对患者的深静脉形态进行评估,能够无创、准确及快速定位穿刺血管,在近似直视的状态下进行穿刺,对于降低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意义重大[17-18],而且可最大程度减少操作时间,避免盲穿损伤组织或误入动脉、胸腔,从而导致血肿、气胸及血胸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太少,后续研究将通过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脊柱侧弯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进行深静脉穿刺可缩短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穿刺针进针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