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全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群—库—课”联动建设的研究

2022-07-21 02:38沈曙红李红月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资源库公共卫生教学资源

沈曙红,李红月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199)

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推进课堂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在“双高”建设中往往把这3 个项目分割开,最终导致建设成果的内在逻辑性不够,不能发挥互相关联、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卫生健康人才培养中,仍采用传统方式培养,以学校培养为主,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程度不够,专业群标准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现行的课堂教学体系无法满足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需求,构建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卫生职业教育回归教学本质的重要路径。

1 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视域下组建临床医学专业群

1.1 临床医学专业群建设的背景

1.1.1 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当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要求与社会需求不相符,部分专业准入制度单一,单点招生规模过大,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且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招生困难,进而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相关专业人才紧缺。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存在,基层医疗系统的设备、人员、技术等都较落后。随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领域不断扩大,急需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专业实训实践条件、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培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1]。

1.1.2 智慧教育、智能医药相融合,拓展临床医学专业群发展空间(1)构建专业群智能化物理空间。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打通院校教务管理、实验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图书馆、职教云等应用系统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虚拟校园和掌上校园,配备交互一体机、智能录播系统、医学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智慧教室、录播互动教室集成式机能实验室,实现校内外同步共享学习。(2)升级信息化资源空间。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为核心,以“书—岗—课—网”融通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体系为重点,以课程思政+专业群“金课”、虚拟仿真平台、资源共享云平台为支撑,智能化升级专业群教学资源空间,为开展多元交互智慧教学打下坚实基础。(3)创建新型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具有不同功能、不同学习区域的新型学习空间,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协同创新,学生可直接访问新型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1.1.3 区域、城乡健康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的新挑战(1)在健康服务业基础方面,依赖于城市原有的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产业基础,形成承接城市内部服务与城市外部吸引的产业发展基础,虽能为居民提供基础服务,但缺乏健康服务业的吸引力。(2)城乡发展不平衡。健康服务业特别是以满足本地居民刚性及弹性需求的基础医疗、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存在较大城乡发展差异。其中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仅能覆盖50%,基层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改革试点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1.2 医防并重、医卫一体,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群

在健康中国战略布局下,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要求,对接健康服务产业高端,从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医药服务4 个方面建设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为双核心,以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为两翼的专业群,以“云、大、物、智”为技术支撑,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为平台,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服务于“医疗、预防、公卫、管理”的基层卫生健康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群将按照生命周期规律,将医疗卫生与健康管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见图1)。临床医学专业以偏远乡村及社区为重心,对接基层医疗,培养居民健康“守门人”。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以基层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医防结合,突出防控技术技能培养,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以“互联网+健康”理念为指导,在基层推进智慧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延长健康期。以上4 个专业的有机整合,融合发展,构建“医防并重、医卫一体”的临床医学专业群,推进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

图1 临床医学专业群逻辑关系模式

1.3 基于大健康理念,构建健康引领、资源共享、医智互融的专业群建设思路

对接大健康产业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形成四方联动、四面融合、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等途径,培养出高尚医德、高超医术、敢于奉献、服务基层、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学校、行业、医疗机构命运共同体,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利用大数据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预判与分析,适时调整专业布局,通过“产业引领,创新发展;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智能保障,升级发展”的思路,推进专业群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健康服务业改革升级。

1.3.1 产业引领,创新发展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核心领域扩大开放,布局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应急防控等医疗服务业,建设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中医适宜技术与城市休闲养老、乡村生态医养相结合,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专业群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健康管理机制、业态、科技和管理创新。

1.3.2 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合理配置资源,学校、行企业、政府共同发展。学校、卫生健康行业、知名医药企业、健康管理联盟紧密合作,整合资源,建设基层医疗服务共同体、公共卫生共同体、健康管理共同体。打造高水平临床医学专业群,推动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预防与应急处置、人工智能与健康深度融合,引领健康服务业发展。

1.3.3 智能保障,升级发展 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康养服务”“数字健康管理”的思路,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专业群中的应用,加快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升级临床医学专业群,构建特色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健全康养服务体系,促进健康服务高端产业走向产业高端,满足群众高中低各类档次的康养需求。

2 基于临床医学专业群,构建课程体系

2.1 构建“双螺旋、三层次”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引入健康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以实践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为双螺旋,整合4 个专业及医学基础现有课程和教学资源,遵循基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建课原则,形成“双螺旋、三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2)。建成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开发专业群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拓展教师教学空间、课程空间及学生学习空间推进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卫生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为主线,整合现有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诊疗技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健康信息技术、健康管理、药品服务技术等的教学资源。

图2 “双螺旋、三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群课程体系

2.2 确立“标准—资源—课程”资源库建设路径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基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基层医疗卫生岗位能力需求,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逻辑,强化应用功能和共享机制设计。按照“团队组建→调查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路径进行建设(见图3)。

图3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标准、课程、资源建设流程

2.2.1 依托国家教学标准,一体化设计专业群教学资源 建立专业群教学标准与基层医疗执业标准、健康产业职业标准对接的联动机制,紧盯医疗技术和健康产业升级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临床技术技能的同步更新。以基层医疗、康养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优化临床医学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现医学与人文、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应急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将职业岗位要求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学资源水平(见图4)。深化校企(院)合作,共建行业专家服务机构网络直播课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

图4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设计思路

2.2.2 开发任务型、模块化、结构化课程 面向专业群目标工作岗位,结合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具体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任务型课程开发与信息化建设[2]。在全面建设卫生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中,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资源素材为支撑,围绕“共享”这一特点建设实用普适、以学为主、系统规范的教学资源。一是全面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构建智慧教室、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实训室等教学场所和设施,形成智能化教学环境。二是开发卫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三是提升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赋予了传统教育现代化特征[3]。

2.2.3 对接岗位群能力要求,实施颗粒化资源建设 对接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充分考虑岗位需求,按照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及支持服务功能模块进行分布,针对每个技能知识点设

计并制作短小精悍但结构完整的教学素材资源,结合临床真实案例的图片、视频,并以呈现知识、技能点为目标构建PPT 课件、微课等,为构建标准化课程打下基础。在保证素材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贯穿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2.3 医防并重、育训结合的资源库功能定位

2.3.1 医防并重,培养基层卫生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遭遇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肯定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有力有效的同时,也暴露了防治结合不紧密、基层卫生人才不足等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国家明确提出补短板、扬优势,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加快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在资源库建设中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体化建设与开发,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把握公共卫生发展的高端技术,重视应急防疫方面的教育,推进资源库建设,真正发挥资源库在基层医疗与防疫领域中的积极作用,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2.3.2 育训结合,搭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平台 依托资源库平台构建社会培训服务课程体系,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广大基层群众健康服务问题的调研结果,打造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资源库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水平,如为“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信息化教学平台、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等。为临床医学专业为期1年的毕业实习教学、毕业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以及终身教育提供系统并持续更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机制,使各类相关资源(素材、课程等)能集中管理、分类、检索和调用,实现资源库持续不断更新,从而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培养基层卫生人才。

3 立足资源库建设,实施“三优三融、岗位胜任”课堂教学新模式

3.1“三优化”健全教学体系

3.1.1 优化培养体系 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行业专家的调查,分析乡村医生岗位能力要求,为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依据。深化“三教”改革,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坚持院校多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潜力,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汇聚各方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完善大学生乡村医生教育机制。将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2 优化育人机制 专业群建设共同体(政府、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医院)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全方位参与学生培养及管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招生并进行一体化培养,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医院参与的多元育人机制。以“仁心康泽”为主题,构建“1+X”健康文化模式,形成融“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将健康文化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完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尊重生命意识,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育人机制。

3.1.3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校医教协同、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在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支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应用能力,重视医学与人文融通教育。构建床边示教、专科查房、病房讲课的教学体系,创新校内实训—课间认知—毕业实习的“三段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学体系,寒暑假学生到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习,增强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三融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2.1 课程思政融入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专业教学,打造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团队,凝聚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确定为一条主线:守护基层健康,赋能乡村振兴;两个核心思政点:“扎根基层,服务健康”和“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训练”。将美丽乡村、健康乡村等元素融入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构建三方融合、全方位参与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体化发展,联合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教学,推动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构建日常德育、医德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2.2 家国情怀融入 将爱国、爱家乡情结教育融入专业群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寻先进人物事迹,学爱国主义精神”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国家危难时刻勇于献身;组织学生走进乡村、亲近自然,发掘家乡的资源优势,在生活中观察家乡变化,了解家乡的建设成就;引导学生主动为患病村民办实事,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疾病特点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义诊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爱家乡情结教育,坚定学生扎根基层的决心,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志于服务家乡的基层卫生人才。

3.2.3 主题教育融入 将主题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举办“诚信守约”主题班会,明确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契约精神;开展“赓续红色基因教育”主题活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争做乡村健康的忠诚卫士;开展“乡村振兴、健康有我”主题演讲,宣传乡村医生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利用医师节网络主题征文,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3 以岗位胜任为导向,打造优质有效课堂

3.3.1 强化课堂教学联动机制 专业群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深化院校合作,线下与教学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合作,通过进行健康宣教活动、临床见习等方式开设校外课堂,作为校内教学的延伸,线上通过校企共建共享临床医学教学资源库,发掘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应用职教云平台和网络直播完成线上交流互动,开启“云上见习”新模式。通过双线并重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辅相成、无缝衔接,依托课堂教学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共同体[4]。鼓励教师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方式。

3.3.2 构建岗位胜任力认知模型 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专业群课程团队在教学中采用PBL 教学法,以临床案例库中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案例或生活情景作为载体,每个案例或情景配套多个临床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辅以传统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外,教师通过资源库系列微课、动画、虚拟实验室、临床指南App 等将知识化繁为简,实现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3 阶段的有效组合,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融合。

临床医学专业群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聚焦基层卫生人才体系建设,通过专业资源库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从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学生层面推进课堂革命,树立质量意识,形成质量文化[5]。专业群建设将社会担当、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教育贯穿课程、实践和考核各环节。学生毕业后能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医疗、公共卫生等工作,促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动了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为健康中国培养新时代基层卫生健康人才的特色道路。

猜你喜欢
资源库公共卫生教学资源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