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移动端深度长文的写作与创新路径探析

2022-07-22 04:47王弘毅
新闻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去中心化

王弘毅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优质的内容始终是稀缺资源。传统纸媒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需进一步发挥“内容为王”优势,在移动端打造一批优质深度长文。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深度长文的定义、特征和优势,并以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几篇原创文章为案例,总结了新媒体深度长文写作与策划的经验技巧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新媒体深度长文;内容为王;去中心化;共情力

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微信端,时常可见一些原创的“爆款”文章,这些文章紧贴热点、写法鲜活、打动人心、点击率高,常常“刷爆”了人们的朋友圈。这些文章中的不少创作者不是自媒体人,而来自传统主流媒体。

从“高冷”“生硬”到“连网线”“接地气”,近年来,广大传统媒体主动转型、深度融合,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新媒体深度长文。那么,新媒体深度长文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与优势?传统主流媒体要用好用活这类文体,有哪些技巧与注意事项?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与案例解读进行详细阐释。

一、“外形”讨巧,内容“硬核”:新媒体深度长文的定义与特点

在业界和学界,很少有学者或新闻从业者对“新媒体深度长文”下过定义,很多时候它被归类到“深度报道”范畴。但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深度报道只是深度长文的狭义概念或其中一个分支。广义的新媒体深度长文是指主流媒体或自媒体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受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手法,对新闻事件或相关资料进行全方位呈现、整合、分析、解读,并在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深度文章。这些文章类型宽泛,既包括事件性报道,也包括非事件性的综述、述评、科普文章、政策解读等。

在人们看来,新媒体环境下,深度长文的吸引力似乎在渐渐降低。用户倾向于短小、娱乐性强、轻松的文字、图片与视频 ,对深度长文的容忍度下降,[1]似乎更喜欢“快餐式”阅读,热衷于在智能算法平台上看短文、刷短视频。但恰恰相反,无论是一些关注度高的自媒体公众号,还是如“侠客岛”“剥洋葱people”等传统媒体自办公众号,一篇篇高质量的“长文”屡成“爆款”,让作者及相关平台收获了流量与效益。以“侠客岛”为例,其运营团队成员均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编辑记者,内容优势使该公众号的文章迅速占领舆论阵地,原创内容被其他媒体竞相转载。[2]

为什么新媒体深度长文能“火”起来?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一是紧贴新闻热点,社会关注度高;二是传递的信息量大;三是资料分析专业深刻,叙述方式有历史纵深感和立体感;四是文风通俗生动,有趣味;五是能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受众想要全面了解、正确认识事件,迫切需要有深度优质信息来“解渴”。

可以说,新媒体深度长文既有互联网的讨巧“外形”,又有专业化的“硬核”内容,它是媒体融合的产物,更是互联网时代受众追逐的“刚需”。

二、融合的大势所趋:发力新媒体深度长文的现实意义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随后几年,开启了“内容创业”时代。一方面,大量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新媒体深度长文一时成为自媒体吸引流量的“利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在“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中受到削弱,网络用户易受多渠道信息影响,不再紧跟媒体通过报道所设置的议程焦点,[3]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相比以往有所下降,转型与融合势在必行。发力新媒体深度长文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内容为王”的需要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技术如何发展变迁,文字始终是传统纸媒的核心载体,“内容为王”也始终是不变的原则。传统纸媒有着大量文字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专业团队,有着丰富的新闻采访资源,必须高扬内容优势、专业优势,在融合时代打好“内容战”,将“内容为王”进行到底。

(二)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需要

受众在哪里,主流媒体就要挺进哪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的“主力军”要占领“主阵地”、挺进“主战场”、弘扬主旋律,就必须大力转型、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语言做好报道、讲好故事。

(三)是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快餐式”新闻泛滥,优质内容是稀缺资源,受众需要什么,媒体就要供给什么。传统纸媒要通过优质深度长文的广泛传播,在互联网平台吸引流量、收獲“粉丝”,积累其新媒体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提高社会关注度、市场认可度和媒体集团的经营效益,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念好“四字诀”:传统纸媒做好新媒体深度长文的技巧

(一)“热”:聚焦热门主题热点话题做文章

受众追逐热点,媒体追逐受众。紧贴热点,始终是新闻传播的关键要素,新媒体深度长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大家关注的热门主题、热点话题才会有点击率和转发量。相比全国性的热点事件,本地的政治、经济、民生热点,具有更强的接近性,符合地方媒体受众定位,因此是纸媒移动端深度长文的优秀选材。传统纸媒要在热点事件发生后,在移动端第一时间提供受众关注的信息与解读。

以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原创的新媒体长文《省委书记部署!安徽正下一盘“大棋”》为例,这篇文章就紧扣2021年底安徽最热的政经热点——“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作了深入而通俗的解读。文章以“文字+长图”的方式,全方位回答了当时安徽各级干部和企业家最关注的这项行动计划“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大家怎么看”四个问题,有阐释、有解读、有分析、也有反响,推出后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网友的高度评价。

(二)“足”:信息量大、“干货”充足

在这个时代,让受众对着手机通篇读完好几千字的文章不是件容易事。因此,新媒体深度长文要力戒空泛的表达、漂浮的文风,要实实在在地提供给读者必要的信息量和充分的“干货”,力求让这篇文章能被点击、被转发甚至被收藏。

安徽日报微信平台推送的《安徽的“世界级”造车梦》一文,就是一篇关于汽车产业的信息量巨大的深度长文。文章从比亚迪在安徽布局,写到蔚来的落户,再写到大众江淮的合作,分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势,安徽汽车产业的结构特点,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让不少网友直接选择收藏,作为了解安徽汽车产业的重要资料。

(三)“专”:资料分析与解读深入专业

一些行业类自媒体之所以能吸引关注和流量,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既是深耕于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又是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网友阅读需求的行家里手,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分析,能满足不同知识背景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此,传统纸媒在做深度長文之前,一定要对相关事件、领域、行业有深入的认识与研究,建议由跑相关新闻条口多年的资深记者来主创,力求文章有深度、有见解、有“干货”。

比如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推出的新媒体长文《皖北水盼》,用详实的数据和对比的手法,阐述皖北地区水质不佳和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地理原因,介绍了“皖北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背景由来、施工进展。“地表水,是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也叫‘陆地水’,来自江河、湖泊、海洋等;地下水,是雨水渗透进土壤后,经过多年时间积淀形成的,部分地区地下水会溶入较多的盐类和重金属”;“从地形看,皖北地处平原,下雨后往往‘存不住水’;从降雨看,皖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38mm,属于易旱地区;从水资源分布看,皖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500m3,不到全省的1/2、全国的1/4,是我省人均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严重资源性缺水……”专业深入的分析,既说清楚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差异,又全面回答了“皖北到底有多缺水”“皖北为什么不得不喝地下水”的现实问题。

(四)“活”:“网言网语”鲜活表达,叙事结构创新灵活

文风,是新媒体深度长文与纸媒深度报道的一大区别。新媒体作品的文风表达更清新、通俗、鲜活,更有互联网特色。鲜活网络语言的使用,可以拉近主流媒体和网民的心理距离,使其摆脱固有的程式化形象,让信息传播更加流畅高效。实践表明:“只有讲读者想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听得进的话,主流声音才能深入人心,主旋律报道才能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4]

除文风更鲜活外,行文叙事结构也更灵活。比如采用“非线性”结构,通过历史背景与新闻内容的深度融合,呈现历史纵深感。

新媒体深度长文的这种灵活表达,在时政经济类的“硬主题”上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比如“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是安徽今年一项中心工作,为什么要在此时提出,安徽怎么干,受众并不了解其中背景与意义。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推出的《安徽,为什么和自己较劲?》就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层层递进,采用“故事+理论+现状+未来”的结构,从“北方公务员到南方挂职后回原地的‘换位故事’”讲起,阐述区域发展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再由安徽的发展历程论证安徽正经历第二次“破圈”,即“落后的区域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束缚之圈”,解读改作风与重塑发展文化的重大意义。该文的特殊叙事结构,灵活清新的语言文风,将艰深的重大主题“柔化软化”,如同“掰碎了喂给受众”,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五)“情”:激发共情,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共情”一词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力是指可以深入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如果写作中能适度掌握好共情力,新媒体爆款便有了可能。[5]传统纸媒在打造新媒体深度长文时,要力求触动人心,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有种感同身受的情绪共鸣。

比如2021年9月,安徽日报微信平台推出《为什么是皖北》这篇长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论述,用鲜活的方言讲述,通俗生动不失风趣幽默,讲的是“皖北是个好地方”“皖北为什么穷”“皖北机遇来了”这三个方面的核心问题。文章从皖北人杰地灵的地理人文,写到皖北落后的原因和“皖北习气”,从广大皖北人对家乡发展起来的浓浓期望,写到皖北奋起直追的良好势头,字里行间无不直击内心,唤起共鸣感,激发了皖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对皖北历史人文的自豪自信之情,对改变面貌、振兴发展的期待向往之情。该文当时几乎刷爆了皖北人的朋友圈,成为2021年安徽日报新媒体平台阅读量最高的爆款文章。

四、新媒体深度长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不要过度吹捧和说“过头话”

一些传统纸媒在策划创作新媒体长文时,或聚焦一些成就性主题,或对一项工作、一个城市进行通篇累牍地正面宣传,虽然使用了一些鲜活的网络语言,但自始至终都是总结材料和溢美之词的堆砌,仿佛是成就报道在互联网上的“翻版”。传统媒体做新媒体深度长文时,要做到言之有物、专业客观、有信息量,过度吹捧只会引发受众反感。

(二)都要有核心“文眼”

有的深度长文,通篇读下来,读者却不知道其要表达什么,读后没有什么印象,这就是缺乏“文眼”的表现。所谓“文眼”,就是文章要传递的核心观点。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叙事方式和行文结构,都要紧扣观点、围绕主题,做到“形散而神聚”。

(三)要讲求共情,不要过度煽情

一些自媒体平台深谙情绪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巨大力量,做“标题党”,或用带有煽情性的文字来吸引流量,这既不负责任,又不利于舆论引导。传统纸媒在做类似报道时,要坚持靠内容征服受众,不要用情绪作为“爆点”,而是仅作为打动受众的一种方式。

(四)标题是打造“爆款”的关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将一篇新媒体深度长文打造成爆款,既要有充实过硬的内容,更要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标题,否则“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文的光辉容易被差标题掩盖。因此,在策划和写作中,一定要精心“磨”标题,尽可能让标题“亮”一点、“新”一点、“短”一点、“实”一点,适当的“藏”一点,同时也要避免制作“卖关子”式、“一惊一乍”式、“忽悠”式标题,切不可为追求点击率,做“标题党”,否则只会自损平台公信力。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度长文并没有被短新闻、短视频取代,反而通过社交媒体的放大,焕发出新的光辉。传统纸媒要继续发挥专业化的内容生产优势,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大力探索移动端深度长文的策划创新,在深度融合中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注释:

[1]刘文洁.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叙事特点[J].新媒体研究,2020(05).

[2]林琳.人民日报社的“侠客岛”何以名动微信公众号“江湖”?[J].中国记者,2015(02).

[3]林磊.场景思维下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深度新闻报道采写策略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5).

[4]新华日报编委会.创新党报话语体系 让主流声音更加深入人心[J].传媒观察,2010(08).

[5]章芳.用“共情力”打造新媒体爆款[J].中国地市报人,2021(01).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去中心化
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省级卫视的竞争:“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
广播融合发展中的取胜之道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
浅析新媒体视阈下的新闻失实报道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去中心化”时代的中心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