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研究

2022-07-23 05:59郭成成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社团体育

郭成成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高校大一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参加体育社团的大学生70 例(35 男35女),并选取未参加体育社团的大学生70 例作为对照(35 男 35 女),选取的大学生在年龄、性别、身高等其他因素相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结合本论文研究主题和思路制定调查问卷,获得本院专家指导,对问卷内容进行反复修改后,确定正式调查问卷。对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40 份调查报告,回收140 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检验,评估数据信效度,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验证方式,计量资料以中位均值法验证,以(P<0.05)代表数据结果差异产生的统计学依据。

2 结果

2.1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健康认知情况

从身体素质、身体疾病、心理健康、社会职能等维度,调查学生对健康认知水平,结果显示社团学生认知水平明显高于非社团学生,如表1 所示。

表1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健康认知统计

2.2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体育锻炼态度

对比社团与非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发现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更积极,明显优于非社团学生。

2.3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时间与强度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体育锻炼频率对比方面,社团学生每天参与体育锻炼占比为18.57%,非社团学生每天参与体育锻炼,占比为14.29%。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高于3 次占比47.14%,低于3 次占比34.29%。非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每周高于3 次占比40.00%,低于3 次占比45.72%。可见参加体育社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更高。

在体育锻炼时间对比方面,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低于10 分钟占比5.71%,非社团学生占比15.71%。社团学生中锻炼时间低于30 分钟,占比47.14%,锻炼时间在30 分钟以上占比47.14%。非社团学生中锻炼时间低于30 分钟,占比54.29%,锻炼时间在30 分钟以上占比30.00%。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更长。

在体育锻炼强度对比方面,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后,呼吸心跳变化不大占比17.14%,呼吸心跳变快,感觉轻微累占比67.14%,呼吸心跳明显变快,感觉非常累占比15.71%;非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后,呼吸心跳变化不大占比14.29%,呼吸心跳变快,感觉轻微累占比57.14%,呼吸心跳明显变快,感觉非常累占比28.57%。显然社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强度更高。

2.4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体育消费情况

在调查社团学生与非社团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情况发现,每学期体育消费低于500 元的学生中,非社团学生占比高于社团学生,而体育消费在500 元以上,明显社团学生占比更高,这说明参与体育社团对于提高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作用。如表2 所示。

表2 社团与非社团学生体育消费统计

3 讨论

3.1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水平以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是影响体育锻炼态度的关键因素,而体育锻炼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具有促成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锻炼效果。经过社团学生与非社团学生健康知识与参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对比,参加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明显有更良好的体育态度。究其原因,首先,社团会定期组织多样的社团活动,并且体育社团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形成了特色社团文化,这对于创设体育锻炼氛围和体育精神弘扬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进而形成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其次,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通常对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兴趣,体育社团是一群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共同组成,他们参与体育社团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体育锻炼兴趣,或促进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因此体育社团内的大学生会相互影响和带动使其形成更坚定的体育锻炼信念,不仅在社团活动中参与体育锻炼,更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的锻炼态度。最后,体育社团是高校大型的学生组织,内部有着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这些会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约束和督促作用,社团方面会针对每一个成员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进行考核,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这同样是促进学生保持积极体育锻炼态度的关键。

3.2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

在高校体育社团通常已经形成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为学生打造了多元化的活动平台,组织的社团活动不仅是校内的知识讲座、体育竞赛和体育技能培训,还会定期为学生拓展校外体育活动。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社团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拓展了丰富的空间和广阔平台,也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性,让学生的多元化体育锻炼需求得以满足。这有助于大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体育知识,不断增强自身运动技能,形成良好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大学生在参与校外体育运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对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3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

体育锻炼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影响体育锻炼效果的关键,而体育锻炼的频率与强度是保障体育锻炼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如果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和强度不足,则很难达到理想化的体育锻炼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证明,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无论是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频率或是强度均比非社团学生更高。究其原因在于,在体育社团会为学生讲解相关保健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为学生日后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奠定基础。同时体育社团通常会定期开展运动技能培训,每周体育社团的活动次数在1~3 次左右,每次活动时间均超过60 分钟,加之高校组织的体育课与课外活动,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每周体育锻炼频率基本能够保证在3 次以上,这大大提高了体育锻炼效果。另外,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年龄和专业的大学生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互动,并在日常学习之余相约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在相互带动和监督下提高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这同样是巩固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效果的重要措施。

4 建议

4.1 加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要加强健康知识传授。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掌握充足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认知水平。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的运动爱好展开体育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在体育学习中感受乐趣。除此之外,要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在课下与学生展开体育互动,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高校还要加强体育经费投入,建设更为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及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并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爱好学生的锻炼需求。

4.2 完善社团制度,提高社团管理水平

完善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是学生体育锻炼运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升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选拔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过程中,形成严格的考核制度体系,对于指导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核,形成有效的监督使其恪尽职责。定期选取优秀体育社团管理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运用于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增强整体的管理水平。第二,加强体育社团活动审批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设置严格的社团活动考勤纪律,并构建社员管理的激励措施,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引导体育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体育活动。

4.3 加大经费投入,提升社团活动质量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过程中,组织各项社团活动需要有力的物质保障。由于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场地,所以社团经费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均由于缺少充足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而受到阻碍。所以高校方面要加大对体育社团发展的扶持和重视,提高经费投入,并不断拓展体育场地建设,引进更多先进的体育器材,弥补当前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体育社团自身也要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借助自身优势获取社会以及企业的支持,以公益形式帮助高校建设体育场地和引进器材,解决体育社团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高校大学生有效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4 打造社团文化,弘扬体育精神

弘扬体育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直勇敢的良好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高校方面需要深入挖掘学校特色,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社团活动,形成良好的体育社团文化,并在实践的打磨中,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例如,高校在体育社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以女排精神作为主旋律,培养学生永远拼搏向上的精神。可以在校内邀请体育知名运动员或专家到校,为学生组织开展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加深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对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针对性建议,打造更加丰富的体育社团活动,形成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校园体育精神。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社团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