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钱氏家族家训的践行与传播

2022-07-24 12:08翁文芳
今古文创 2022年28期
关键词:家训

【摘要】 家训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传承,一直受到中华民族的重视。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因具体的“家国一体”概念,它又与社会道德风尚、民族教育、国家前途等紧密相关。在清代,嘉定钱氏是东南望族,因“嘉定九钱”等名人辈出而闻名于世。其背后因素众多,家训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嘉定钱氏家族的家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钱大昕、钱大昭两兄弟为中心,从家学、家风、美德和家业建设等方面梳理其家训的践行与传播,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嘉定钱氏家族;家训;践行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8-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8.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家庭传播研究”(批准号:20BXW056)的阶段性成果。

家庭是社会与国家的细胞与基本单位,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家是国的起点。无论是《大学》,抑或是《诗大序》等都强调家庭对于国家、社会建设与治理的重要性。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家训,如诸葛亮《诫子书》、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朱子家训》等,对传播、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清代嘉定钱氏家族的家训为例,通过以钱大昕、钱大昭为中心的家训践行与传播研究,诠释家训中的家学、家风、美德、家业等建设,揭示家训践行与传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嘉定钱氏家族及其家训

钱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享有《百家姓》所列“赵钱孙李”第二位殊荣的姓氏。《钱氏大宗谱》尊少典氏为钱氏一世祖,因距今年代久远,多属于传闻。自五代钱镠开始,钱氏家族多奉钱镠为钱氏始祖。钱镠,字具美,吴越开国国君。他戎马一生,著有《钱肃王八训》《钱肃王遗训》《钱氏大宗谱》等,成为后来钱氏家训的直接来源。

嘉定钱氏是钱氏家族重要的一支,其祖上钱镃“自常熟双凤里徒居嘉定之盛泾”[1]697,因此被称为“嘉定钱氏盛泾支”[1]657,或因钱大昕缘故被称为“嘉定竹汀公侍读学士派”[2]。家族因“嘉定九钱”在乾嘉学术上享有盛名而为人所称道。“其时海内名家,虽不可数计,然‘嘉定九钱'实不愧一时儒宗,九钱者:大昕晓征、大昭晦之、塘学渊、坫献之、东垣既勤、绎以成、侗同人、东壁星伯、东塾学仲,一代文物,萃于一门,堪称嘉话”[3],嘉定钱氏能够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成为“东南之望”族[4]的背后因素是什么呢?其原因较多。比如,“嘉定九钱”所处的乾嘉盛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相对繁荣,给学术发展带来了外部条件;学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对古典学术、文学进行总结现象,而“嘉定九钱”的学术刚好符合清代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清初统治者采取禁书、文字狱等文化高压政策,文人们不能去从事经世致用之学,只能到古籍中寻找慰藉,从而考证之学大兴,“嘉定九钱”也走上这条道路。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即“嘉定九钱”之所以能扬名与其家训及家训的践行与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嘉定钱氏家族的家训散见在钱大昕等人的文集文稿中,其内容颇为丰富,形式亦多样。其一,有以格言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在钱东壁、钱东塾《竹汀府君行述》中,用十四个“云”的格言形式,涉及孝悌、交友、婚姻、节俭持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二,有以斋名堂号形式呈现的,诠释其深刻家训含义,如“养新堂”“十驾斋”“潜研堂”。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自序》说,祖父曾取“养新”二字,榜于讀书之堂,“大昕儿时侍左右,尝为诵之。” [5]据《竹汀居士年谱》载,钱大昕三岁就要诵读堂上匾字[1]9。十驾斋是钱大昕的斋名之一,取意应是来自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6]。这既是钱大昕的谦辞,也是在不断鼓励自己和家族门人努力。潜研堂是钱大昕又一斋名,取“潜心钻研、细心考订”之意。堂上高挂着“诗礼传家”之匾额,是嘉庆九年(1804)钱大昕亲笔书写的,寄托着他对家庭成员的厚望;其三,有以对联形式呈现的,如嘉庆丁巳(1797)立秋后五日,七十岁的钱大昕用隶书写给次儿钱东塾的“教子联”——“闲每劝人为善乐,贫惟教子读书勤”,要求儿子以读书立品为务;其四,有以石碑形式呈现的,譬如,为了更好传承家风,在族人修建好钱氏祠堂时,钱大昕撰写《钱氏祠堂记》一文,被刻在了宗祠的石碑上。

在“嘉定九钱”中,钱大昕、钱大昭排名最前。两人不仅是其他七人的长辈,而且在当时的学术地位上要高于其他七人,尤其是钱大昕,其学术在当时就影响巨大,有“南钱北纪”之美称。可以说,钱大昕、钱大昭是家族里的领军人物,对他们家训践行与传播的研究,有助于更完整深入地了解“嘉定九钱”乃至嘉定钱氏家族。

二、钱大昕、钱大昭家训的践行与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7]钱大昕、钱大昭两兄弟生活在“康乾盛世”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反观之,“康乾盛世”自然离不开当时每一个家庭的良好建设。以家训形式呈现的家庭建设,是其家族盛名背后的因素之一。

(一)家训中的家学建设

什么是家学?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在《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一文提及它,“当时门第传统共同理想……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则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学。”[8]17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家学是家族世代相传具有经籍文史专业之学。

钱大昕、钱大昭生于书香之家,他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邑诸生,日常生活“以课徒自给”,有着良好的学识。祖父钱王炯,字青文,精通文字、音韵之学,“谓读书必先识字,故于四声清浊,辨别精审,不为方音所囿。”[1]695著有《字学海珠》三卷、《星命琐言》一卷。父钱桂发,字芳五,号小山,著有《小山吟稿》三卷。两位长辈对钱大昕严加管教,钱大昕二岁时,祖父“教以识字”[1]9;五岁时,祖父“亲授以经书”[1]696;十岁时,祖父“教以训诂、音韵”[1]11;十四岁时,父“独喜教府君(钱大昕)为诗,示以唐人安章宅句之法” [1]659。我们可以看出,钱氏家学擅长小学与考证之学,兼有诗歌。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之下,钱大昕文字、音韵、训诂、诗章等有着扎实的基础,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弟弟钱大昭也从小接受家学教育,得到了父亲和长兄的亲自教导,尤其是追随长兄钱大昕留在京城那段时期,曾参校录入《四库全书》,对他的学术涵养有着重大的意义。可见,家学帮助二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这种家学传承与传播不仅仅体现在祖孙几代纵向发展,更能在家族成员横向发展上体现。在家中长辈教授钱大昕学业时,族人钱楷、钱燿与之随行,“朝暮课诵”[1]658,族子钱塘“相与共学”[9]13195。家族其他族子自幼承家学,“东垣与弟绎、侗,皆潜研经、史、金石。”[9]13236这种家塾式的家庭教育环境,给族中子弟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平台。通过教授、学习、交流、反馈等过程,家族中学习氛围浓厚,族中子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传统的家学打下扎实的童子功。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学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家族中的女性也是其中一环。钱大昕二岁时,母亲“指‘玉而’二字教之”[1]9;在爱女钱敬小时候,钱大昕亲授“篆隶之学” [1]711。虽然资料记载不多,然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家族中的女子既是從教者,也是受教者,在家学传承与传播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独特作用。

(二)家训中的家风建设

关于家风的定义,说法不一。一般来说,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10]。家风有好有坏,且家风又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因此古人非常注重家风建设。

钱大昕、钱大昭两兄弟自小就被长辈要求“立德”。钱大昕在《记先大父逸事》一文记载,朝廷恩赐七十岁可领粟帛,乡里很多人谎报年龄,年值六十九岁的祖父正色说:“寿命由天,人可欺,天可欺乎?欺天而罔上,吾不为也。”[11]363在祖父逝世后,钱大昕还能忆起,可见这件事对他影响深远。再如,当乡里出现大饥荒时,祖父“议劝富民捐谷,于次年春,分四乡煮粥,以食饿者”[1]698。祖父这种关心民生、心怀百姓的崇高品德跃然纸上。

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言传,重身教,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可以培育出良好的家风。正是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子弟树立崇高的道德,培育高尚的品德,并将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践行在日常生活中,家族的优良家风才得以传承与传播。譬如,在钱大昕晚年时,当地发生水灾,乡民失业,无法温饱。病痊愈未久的他出谋建言,而其子钱东塾却要求钱大昕努力加餐,钱大昕正色喻之曰:“吾忝冒皇恩,在官无泽民之德,居乡无济急之才。今者目击荒歉,而汝等屑屑以口腹相劝,总使下咽,度我心安乎?”[1]669钱大昕在祖父的影响下,发扬家风建设,将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同时积极引导自己孩子传承与传播家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家训中的美德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传统美德,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美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古代,圣人经常提及传统美德,如孟子提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像这种尊老爱幼、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家庭美德就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范畴,除此之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爱国、利义、仁爱等表现。

钱大昕、钱大昭对传统美德的践行与传播是多方面的,这里只是举些例子来说明二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家训中美德的建设。譬如,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古人常说,百善以孝当先。钱大昕在日常生活里就为年迈的父母分忧,主动照顾弟弟,常常“爱怜备至”[1]688;当母亲饮食减退时,他就不去赴馆,日日服侍汤药,“衣不解带者两月余。” [1]664小时候的钱大昭,对长兄恭敬,视之如严师,“凡读书行事,必承府君(钱大昕)指示,始惬于心。”[1]668步入老年的钱大昭,与长兄“聊床笑语,至夜分不寐”[1]668,并绘《对床风雨图》,记录他们这段美好时光。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知道钱大昕、钱大昭对父母孝顺有加,同时兄弟二人感情笃厚,到了晚年两人还聊天至深夜,这种现象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是不常见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不仅要求将传统美德灌输在脑子里,还要求践行到日常生活上,进而传播到家族子女身上,影响到社会去。所以,古人就以言传身教、立家训、定家规等形式以达到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目的。钱大昕曾著格言贻子女,如“保家之道曰俭、曰勤;保身之道曰谦、曰慎”[1]680,希望子女具备这些美好品德,传承传统美德,发扬传统美德。

(四)家训中的家业建设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儒家的“三不朽”成了古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嘉定钱氏家族被称为“侍读学士派”,可见,立言是作为嘉定钱氏家族追求的最大目标。

纵观钱大昕的一生,立言可谓是他的奋斗目标。虽然他早年去博取功名,那也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或许也可以说他有立功的志向,但是,在京做官时,他常常“唯以经史自娱,讨论异同,贯串古今,丹黄不去手,既专心于著述。”[1]889由此可见,他做官时不曾为了功名利禄而废掉著述,不曾忘记立言这一目标。耗费他五十年左右的著作《廿二史考异》,就在这段时期开始着手的。在他辞官后的二三十年里,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孜孜问学,矻矻著述,撰写下非常多的著作。这些著作影响了清代学术的发展,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大昕不仅自己以立言为目标,还常常教导他的孩子,“去其自大之心,而专力于学”[1]681,而他的儿子钱东壁、钱东塾也的的确确专力于学,在书画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据《嘉定县志》记载,东壁“贡游京师,诗、古文名重公卿间,书法秀劲,能悬腕作蝇头。晚摹兰亭,日必一本,间画竹石。”[12]次子东塾“好书画,尤喜写山水,书工分隶,朴茂得汉人气息,晚年俱不轻作。”[13]

钱大昭不似其长兄钱大昕早年追求功名那样,他“好读书,而不汲汲乎荣利之嗜”[11]348,所以他一生未曾出仕,而是专心于治学,将立言作为他最大的追求目标。他的几部著作如《广雅疏义》《说文统释》《两汉书释疑》等,耗费其一生心血,为学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的孩子东垣、绎、侗,也像他一样专心于学问,潜研经、史、金石,在当时就被人称为“三凤”[9]8,留下了诸多著作。

从钱大昕、钱大昭的家业践行与传播来看,两人带头表率,把立言做到实处,给家中子女树立了榜样,从而带动子女将家业继续建设,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二人的立言目标,勤恳的著述,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影响了一大批考据学者,形成了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潜研学派,在乾嘉考据学鼎盛时期大放异彩。

家训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优秀的世家大族最为看重的。它能够使得一个家族在几百年中常常有人才辈出,对于优秀人格的培养、社会的和谐稳定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训往往是起源于家族的子弟教育,能够在前后代之间传承,也能在家族成员间平行传播,甚至一个家族取得成功后,往往能为同时或后世的其他家族接受,呈现出代际与横向传播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其中的精华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传承、流衍,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嘉定钱氏家训的梳理,证明古人非常重视家庭以及家庭建设,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去利用主流媒体+自媒體等“融媒体”相结合的宣传平台,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经国.钱大昕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20.

[2]钱文选.士青全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263.

[3]顾吉辰.钱大昕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7.

[4](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笺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24.

[5](清)钱大昕著,杨勇军整理.十驾斋养新录新注 前言[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7.

[6](战国)荀况著,(唐)杨倞注,耿芸标校.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

[7]潘旭涛.习近平谈家风建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7-22(5).

[8]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9]赵尔巽等.清史稿:第4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023.

[11](清)钱大昕.潜研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2]上海市嘉定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定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858.

[13](清)震钧.书人辑略卷八[M]//三十三种清代人物传记资料汇编:第43册.济南:齐鲁书社,2009:266.

作者简介:

翁文芳,女,汉族,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猜你喜欢
家训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从大名鼎鼎的“钱氏家庭”,理解家训的神奇作用
把家训挂起来
《孝友堂家规》《家训》文献管窥
参观客家家训馆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训抵万金
71.7%受访者认为家风家训应包含孝敬父母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