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初探

2022-07-25 11:21许海阳贺晓红赵慧琳刘晓东郝子平靳彦卿沈晓强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虫口助剂悬浮剂

许海阳,贺晓红,赵慧琳,刘晓东,郝子平,靳彦卿,沈晓强

(1.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60;2.晋中市太谷区动植物检疫站,晋中 太谷 030800;3.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属于鳞翅目麦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对番茄等作物具有毁灭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损失80%~100%[1-3]。番茄潜叶蛾主要危害茄科类植物,尤其是番茄,包括鲜食类和加工类番茄,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可以在番茄全生育阶段危害植株的地上任何一个部位[4-5]。番茄潜叶蛾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后扩散至欧亚非大陆,在全球近85 个国家有分布,在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国家中,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已经发生。2017 年入侵中国,在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次发现,后相继在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也有发现,该虫的入侵区域不断扩大,其危害也在不断增大[6]。

中国是全球番茄生产总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总产量的30%,蕃茄潜叶蛾的入侵对我国的番茄产业构成了重大威胁。番茄潜叶蛾是一种新的入侵害虫,对其有防治作用的农药品种在我国很少有登记。为了更好地控制番茄潜叶蛾发生,减少其带来的危害损失,采用4种不同药剂进行了防效对比试验,以期为番茄潜叶蛾化学防控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控药剂。

1 番茄潜叶蛾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番茄潜叶蛾为小型全变态昆虫种类,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

卵:椭圆形或近圆柱形,长约0.4 mm,乳白色或淡黄色,近孵化时为黑褐色。

幼虫:共有4个龄期。初孵化的幼虫为白色,取食叶片后变为绿色,取食成熟果实后则变为淡粉色。老熟幼虫化蛹前体色变淡,体长约10~12 mm,胴部背面有明显的粉红色。

蛹:化蛹初期为淡绿色或棕绿色,后逐渐变为栗褐色,接近羽化时颜色变为深褐色。

成虫:体长约10 mm,棕褐色、灰褐色或淡灰褐色,身体表面有鳞片为银灰色,触角丝状,鞭节为黑白相间,下唇须比较发达[7]。

1.2 寄主及危害

番茄潜叶蛾为杂食性害虫,已报道的寄主植有9科39种/属。其中,茄科类最多,有8属17 种;蔬菜、水果、烟草等作物7属8种[1]。主要以幼虫为害叶片、果实、顶芽、嫩梢等[7]。

初孵幼虫即可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形成细小潜道,后变宽变大,形成半透明、不规则明斑,导致叶片皱缩、干枯。3~4 龄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在潜道端口常可见到幼虫排泄的黑色粪便。

幼虫蛀食果实形成孔洞,导致果实畸形或引起病菌寄生,果实腐烂;喜欢在果萼与幼果连接处潜食,导致果实脱落。

1.3 发生规律

番茄潜叶蛾在原产地一年可发生10~12 代[8]。成虫为黄昏活动型,雌虫可多次交配,最可产卵260 多粒。卵散产或2~3 粒聚产在叶片正面或背面,或嫩茎、幼果及果萼处,随农产品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7-9]。运输工具、装货箱、填充物、包装物等也是其远距离传播的有效途径[8-9]。中短距离扩散,主要借助风、气流等传播,也要随受侵染的植物幼苗扩散传播。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25%甲氧虫酰肼·茚虫威悬浮剂、30%多元醇表面离子活性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300 g/L氯虫·噻虫嗪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品种:千禧5号番茄。

试验对象:番茄潜叶蛾。

2.2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大白村拱棚番茄田,土壤肥力中等,土质砂壤土,土壤pH 值为7.1,施有机肥1 000 kg/666.7 m2、钾肥6~8 kg/666.7 m2,2 200 株/666.7 m2,行距为80 cm、株距28 cm。开展试验时番茄正值坐果期,株高1.3~1.4 m。试验田统一管理,试验期间,未使用过其他防治番茄潜叶蛾的药剂。

2.3 实验设计

试验田设计A、B、C、D小区,各小区面积约150 m2。每个小区分别为1 种药剂处理,在每个小区内设3 个重复,并设置1 m 隔离带。药剂处理及使用方法见表1。以喷施茎叶的方式喷施1次。

表1 药剂处理及使用方法Tab.1 The reagent treatment and use methods

2.4 气象情况

施药时间为2021 年8 月25 日,施药当天天气晴朗,气温为13℃~23℃,微风。

2.5 结果调查及计算

整个试验共调查四次,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第1 d、3 d、7 d 后调查残虫数。每个小区采用5 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10 株,共调查50 株。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公式如下: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番茄安全性调查

分别于施药后1 d、3 d、7 d 后裸眼观察,各处理的番茄植株和果实生长正常,没有发生药害现象。表明试验药剂在该试验剂量下对番茄作物安全。

3.2 不同处理虫口减退率

据施药后调查,不同药剂处理3 d 的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药后7 d的虫口减退率均在80%以上(详见表2)。

表2 不同药剂处理的虫口减退率Tab.2 The insect population reduction rat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hemicals

不同药剂处理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有一定差异。使用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处理后1 d,虫体活动性降低,行动缓慢;施药后3 d虫体变黑,虫口减退率可达92.3%;施药后7 d虫口减退率最高为93.2%,表现出速效性快、持效期长。

施用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加助剂处理施药后,3 d虫口减退率最高,为94.4%;25%甲氧虫酰肼·茚虫威悬浮剂处理次之为93.7%,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处理第三为92.3%。

同种药剂在添加助剂的情况下,施用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加助剂处理后,3 d 虫口减退率明显高于不加助剂的处理,分别为94.4%、91.6%;施药后7d 分别为88.88%、83.3%。

4 结论与讨论

番茄潜叶蛾的危害主要来自幼虫,且危害番茄植株的部位和生长期没有固定性,为此需寻找防治效果好、持效性长的药剂,以有效控制其危害。试验结果表明,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25%甲氧虫酰肼·茚虫威悬浮剂对番茄潜叶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 d 的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并且对番茄安全。30%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在施药后7 d 的虫口减退率为93.2%,表现出击倒性强,持效性长。

添加加助剂的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处理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不添加助剂处理,表明助剂可有效提高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用的3种药剂均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的化学防控轮换药剂使用。

目前番茄潜叶蛾在我国局部区域发生,其发生范围、寄主植物、发生代数、扩散途径、以何种虫态越冬、越冬场所等尚未完全明确,其对常用化学防治药剂是未存在抗药性,以及其产生抗性的快慢,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虫口助剂悬浮剂
农业农村部——紧盯病虫监测抓好防控措施落实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艾绿士杀虫剂防治棉蓟马药效试验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拟成立农药助剂专业化委员会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将增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