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域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2022-07-25 13:52杨昀则田鹏李加林曹罗丹张海涛艾顺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滩涂湖泊水域

杨昀则,田鹏,李加林,3,4*,曹罗丹,张海涛,艾顺毅

(1.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3.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11;4.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 宁波 315211)

水域系统是受陆地、水域共同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产力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并为人类社会和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水源供给、物质资料、休闲娱乐等服务[1-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张,水域系统遭受环境污染、空间侵占与萎缩等威胁,削弱了其生态系统功能[4-5],故对水域系统环境的现状评估、保护与恢复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6-7]。开展区域水域系统时空格局分析,评估水域环境生态与功能状态,为水域环境保护、科学治理与制定相关水域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当前研究大多基于RS与GIS技术开展对区域河流、湖泊、湿地、滩涂等生态环境检测,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8-10]。此外,大多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子出发选择水域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水域环境变化因子与驱动因素的相关性模型,如logistic回归、地理加权回归、主成分分析、地理探测器、皮尔逊相关系数等[11-14],以揭示区域水域环境变化的驱动因子。已有研究因受数据获取的限制,大多停留在较小尺度的水域生态环境评估(河流、湖泊、湿地等特定类型的水域系统),而对较大尺度(省级及其以上)的水域系统时空动态变化特征鲜有研究,故可对其进一步丰富和探索。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分布有钱塘江、甬江、瓯江、椒江等八大水系,水域系统对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域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递减,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1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600 mm左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1010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08 m3。河流众多,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8条主要河流[16]。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水道等在城市供水、蓄水、防洪、排涝、生态系统服务等中作用显著。但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水资源污染、水域空间萎缩、水环境恶化等正在不断减弱浙江省水域系统的供给功能、景观功能、生态环境功能、调节功能等[17]。本文以浙江省陆域的水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水域面积较小且为海岛的舟山市区域),主要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含沿海海域),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探究各类水域系统的动态转移趋势与驱动因素,以期为浙江省科学合理保护水资源、制定水域治理和恢复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乃至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表征人类活动对地表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反映人类社会和各种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11]。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该数据集基于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经影像预处理结合目视解译得到,解译精度能满足研究需要。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包括6大类和25个小类,水域大类下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五小类(表1)。为统一,以浙江省2020年边界为基准,将2020年之前各年份的外围边界区域划分为海水。年降水、温度等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DEM数据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分辨率为30 m,浙江省行政边界矢量文件来自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https://www.webmap.cn)(图1)。经过ArcGIS10.5水文分析模块得到浙江省流域分布图,依据浙江省水利厅发布的《浙江省河流手册》中浙江省八大流域空间分布图对DEM生成的流域图进行人工校正[16]。在影响因素选取上,考虑数据处理与研究区实际,选取区域年降水量、平均气温、人口密度、GDP、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5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浙江省八大流域水域面积的变化情况[11]。 相关数据主要通过ArcGIS10.5、Origin2020专业软件处理。

表1 水域系统的含义Table 1 Meaning of water system

图1 浙江省地理位置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1.2 研究方法

1.2.1 水域时空动态分析方法

基于浙江省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统计了水域面积,并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水域系统的变化速率,计算公式见文献[15]。以土地利用转移分析水域地类的转移特征。

1.2.2 水面率

水面率是区域水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率,反映水域为人类活动所能利用的状态和承载的水域功能,也是当前较常用的表征区域水域时空格局变化的方法[11]。算式为

其中,R为区域水域的水面率,AW为区域水域(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的总面积,AL为区域总面积。

1.2.3 景观格局指数

借鉴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水域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10],在景观水平选取10个指数,分别为平均斑块面积(MPS)、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LPI)、边界密度(ED)、景观形态指数(LSI)、分维数(FRAC)、邻近度(CONTAG)、连通度(COHESION)、聚集度(AI)(参见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 4.2)。在类型水平上,选取9个指数,相较景观水平缺少CONTAG指数,其余指数相同,以此分析浙江省水域景观的破碎度、连通性、聚集度等特征。

1.2.4 相关性系数

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分析浙江省水域面积与5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18],算式为:

其中,IFi为i项影响因素(i=1,2,…,5),Areaj为第j个流域的水域面积(j=1,2,…,8),Covariance为前两者的协方差函数,S.D.为两者的标准差函数为相应变量的平均值。

2 结果分析

2.1 浙江省水域系统时空变化特征

2.1.1 总体特征

浙江省水域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故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山区,由此流向地势偏低的东部、北部、南部,最后大部分注入东海,流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广泛分布,其中,钱塘江最大,与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苕溪、曹娥江、鳌江等构成浙江省八大水系。湖泊面积较小,包含西湖、东钱湖等30多个湖泊,水库坑塘散布于浙江省全域,滩涂集中于杭州湾南岸及沿海一侧,滩地分布于河流附近。

图2 浙江省水域系统空间分布示意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水域面积变化差异较大(表2),整体呈增加趋势,1980—2000年水域面积缩减,而后缓慢增加,从1980年的3172.73 km2增至2020年的3489.54 km2,2015年,由于围垦导致滩涂面积增加,使得2015年水域面积达最大值3730.93 km2。河流、滩地面积呈缩减趋势,分别缩减了107.06和353.35 km2,其中滩地面积缩减幅度较大,40 a缩减了67.02%。而湖泊、水库坑塘、滩涂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水库坑塘面积增加幅度最大,达83.36%,增加了742.92 km2,湖泊面积小幅增加,滩涂面积变化较小。其间,由于大规模的围垦活动,陆域不断向海侧扩展,陆域面积快速增加,向其他类型转换。

表2 浙江省不同年份水域面积及变化Table 2 The water area in different years and chan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从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表3)看,河流、水库坑塘、滩涂、滩地的变化速率呈上升趋势,河流单一动态度从1980—1990年的-1.59%增至2015—2020年的1.61%,开始面积缩减,而后面积小幅增加;2000—2005年,水库坑塘单一动态度最大,为5.17%;2010—2015年,滩涂单一动态度最大,为31.16%,表明该时段围垦现象突出,围垦产生的滩涂面积大幅增加;滩地动态度于2010年后快速上升,2015—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为-8.50%。湖泊面积由增加到缩减再增加而后缩减,表明湖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变化复杂。

表3 浙江省水域单一动态度变化Table 3 Variation of single dynamic degree of wat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2.1.2 水域系统水面率变化特征

浙江省水域面积水面率如表4所示,由于该数据来源于遥感影像解译,其与实际指数有所差异,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浙江省水域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整体上看,浙江省水面率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3.11%增至2020年的3.39%,表明浙江省水域面积整体上有所增加,水域得到保护。但不同时段,水面率变化不一致,1980—2000年,水域环境较差、水面率较低,而后随着对水域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水面率开始上升。从浙江省地级市水域水面率看,杭州市的水面率最大,平均值达5.46%,但该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水域面积在缩减,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市需加大对水域的保护力度。宁波市的水面率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3.74%升至2020年的6.20%,上升了2.46%,表明宁波市对水域的保护较好,尤其是2010—2020年,水面率上升较快。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的水面率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较1980年分别上升了0.40%,0.85%,1.15%,0.14%,0.07%,0.43%,0.38%,其中湖州市的水面率上升最快。绍兴市的水面率呈下降趋势,2020年较1980年下降了2.11%,表明绍兴市水域面积下降较快。

表4 浙江省不同年份水域水面率Table 4 The water surface rate in different ye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从浙江省八大流域看(图3),运河流域的水面率最大,平均值达4.19%,其次为钱塘江流域,平均值为3.85%,运河流域的水面率呈上升趋势,钱塘江流域的水面率呈下降趋势。钱塘江作为浙江省最大的流域,水系众多,对流域内市、区、县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钱塘江面积的缩减,具有一定的水域预警作用。此外,苕溪流域、甬江流域、椒江流域、瓯江流域、飞云江流域的水面率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 0.40%,0.09%,0.18%,0.34%,0.63%,表明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而鳌江流域的水面率下降了0.24%,面积有所缩减。

图3 浙江省八大流域水域水面率Fig.3 Water surface ratio of eight watersheds in Zhejiang province

2.1.3 水域系统转换特征

人类活动不断向海扩张,使得沿海一侧土地利用转换剧烈,尤其以杭州湾南岸一侧发生的转移最为集中,突出的为海水→建设用地(336.76 km2)、海水→滩涂(311.48 km2)、海水→水库坑塘(188.40 km2)。具体看,耕地→水库坑塘(357.92 km2)广泛分布(图4(a)),集中于浙江省东北部和东部,西部山地也有零星分布,一方面由于耕地的发展需要大量水资源,故就近建设水库坑塘,以保证农业用水,也可为附近城镇用地提供用水资源。海水→建设用地、海水→滩涂、海水→水库坑塘、海水→耕地(图4(b)(c)(d)(k))集中于沿海一侧,如杭州湾、台州和温州沿海地区分布广泛。滩地→水库坑塘(图4(e))集中于杭州市千岛湖区域,且各流域均匀零星分布。河流→耕地(图7(f))集中于流域水系附近,分布较为广泛,转换面积达160.62 km2。滩涂→建设用地、海水→草地(图4(g)(h))集中于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侧,狭长分布于海岸线附近。滩地→耕地(图4(i))主要为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且出露地面或泥沙沉积的新土地被转换为耕地,分布于流域上游和杭州湾附近。水库坑塘→耕地(图4(j))集中于东北部,林地→水库坑塘零散分布于全域,千岛湖较为集中。

图4 1980—2020年浙江省水域转入转出空间分布示意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transfers in and out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80 to 2020

2.1.4 水域系统景观格局特征

在景观水平上,对浙江省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滩涂、滩地5类水域进行景观指数分析(表5),其中MPS指数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单个面积由1980 年的 62.37 hm2增至 2020年的 62.99 hm2,2005年MPS指数最低,单个面积为49.78 hm2,表明2005年前后浙江省水域破碎化最为严重,而后MPS指数缓慢上升,表明水域景观的保护力度加大,水域景观破碎化得到一定的治理。此外,水域NP指数小幅上升,呈波动起伏变化,由1980年的5087个增至2020年的5540个。PD、ED指数分别代表水域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均在2005年达到最大,分别为2.01和4.34,景观破碎化最为突出,而后下降。LPI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13.74%降至2020年的12.87%,反映浙江省水域最大斑块面积在下降。LSI反映景观形态的复杂程度,由1980年的110.32%增至2020年的127.91%,斑块形态在外力干扰下趋于复杂化。FRAC指数变化较小,呈上升趋势,反映景观状态趋于复杂。CONTAG指数波动上升,表明景观整体的连通性趋好,但不同年份存在差异。COHESION指数反映景观的连通性,指数波动变化且变化较小,连通性先上升而后下降,出现小幅增长,表明水域景观变化复杂。AI指数反映景观的聚集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由1980年的93.92降至2020年的93.31,景观聚集度下降,说明水域景观破碎化状况依然存在。

表5 浙江省水域景观指数Table 5 Water landscape index of Zhejiang province

从类型水平看(图5),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滩涂的MPS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且河流与滩涂的MPS指数较大,湖泊、水库坑塘的MPS指数较小,滩地的MPS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库坑塘的NP、PD指数最大,远大于其他水域类型,除水库坑塘的MPS指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类型MPS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水库坑塘的LPI最大,湖泊的LPI最小,河流、湖泊、滩地的LPI下降,而水库坑塘、滩涂的LPI上升。河流、湖泊、滩地的ED指数快速下降,而水库坑塘、滩涂的ED指数上升,表明河流、湖泊、滩地的景观破碎化突出,景观斑块边缘缩减。河流、湖泊、水库坑塘的LSI上升,表明该类景观斑块形态复杂化。而滩涂、滩地的LSI下降,形态趋于简单。河流的FRAC指数变化较大,其他指数较为平稳,除滩涂外,其他水域的景观类型均增长,景观斑块趋于复杂。河流、水库坑塘、滩地的CONTAG、AI指数较大,且呈下降趋势,表明该类景观的聚集性下降,而湖泊、滩涂的CONTAG、AI指数上升,聚集性上升。

图5 浙江省水域景观类型水平指数Fig.5 Water landscape type level index in Zhejiang province

2.2 浙江省水域系统区域时空分布

2.2.1 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统计了浙江省陆域10个地级市的水域面积(图6),杭州市河流面积最大,钱塘江为杭州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流域面积广阔,河流水系众多,故杭州市河流面积大于其他地级市,但河流面积呈下降趋势。其次为温州市和绍兴市,两市河流面积较大,其中瓯江、飞云江和鳌江流经温州市,而曹娥江、浦阳江、鉴湖等水系流经绍兴市,两区域水系众多,河流面积较大。其他地级市河流面积相对较小。嘉兴市、湖州市的湖泊面积最大,嘉兴市有南湖、南北湖、东湖及众多小湖泊,湖州市位于太湖南翼,区域内分布有众多小湖泊。钱塘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且沿途多水库,其中新安江水库面积最大,因此杭州市的水库坑塘面积最大。宁波市的滩涂面积最大,尤其是杭州湾南侧,围垦历史悠久,2005—2015年最为突出,不断向海侧突进,围垦的土地不断转换为其他地类,故宁波市的滩涂面积最大。此外,台州市的滩涂面积也较大,围垦历史较久远,通过围垦给台州市带来了大量土地资源。绍兴市、衢州市、杭州市、宁波市、丽水市的滩地面积较大,因河流、湖泊面积缩减或水流减缓使得泥沙沉积,滩地面积增多,该区域河流、湖泊面积变化均较大。

图6 浙江省不同行政区水域面积Fig.6 Water area of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2.2.2 流域分布特征

提取了浙江省八大流域内各水域小类的面积(图7),分析不同流域水域变化特征。苕溪流域主要位于湖州市南部和杭州市北部,流域面积约4576 km2,水库坑塘占主导,各年份占比均大于38%,2020年占比达47.23%,其次为河流、湖泊,占比均大于20%,而滩涂和滩地面积较小。在各类型变化上,除滩地缩减外,其他地类面积均有增加,水库坑塘面积大幅增加,增加了16.50 km2,其他地类面积增加幅度较小。分布于湖州市、杭州市、嘉兴市的运河流域面积约6271.28 km2,水域类型与苕溪流域相似,即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滩涂面积增加,滩地面积缩减,其中水库坑塘、湖泊面积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78.72和14.04 km2。钱塘江流域分布面积广,跨衢州、丽水、杭州、金华、绍兴、台州、宁波多个地级市,流域面积约55600 km2,流域内河流、水库坑塘面积较大,远大于其他3类水域面积,湖泊、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河流、滩涂、滩地面积缩减,其中滩地面积缩减幅度最大,缩减了76.13%。甬江流域大部分位于宁波市,小部分分布于绍兴市,流域面积约4518 km2,流域内水库坑塘面积快速增加,增加了37.38 km2,而其他地类面积均有缩减,其中滩地面积缩减幅度最大,缩减了32.76 km2。椒江流域大部分位于台州市,流域面积约6603 km2,椒江流域除水库坑塘面积增加外,其他地类均有缩减。瓯江流域主要分布于丽水和温州,流域面积约18100 km2,流域内河流面积最大,由1980年的168.63 km2增至2020年的224.58 km2,此外,水库坑塘面积也呈增加趋势,如丽水市的紧水滩水库面积较大,而湖泊、滩涂、滩地面积呈缩减趋势。飞云江流域主要位于温州市,流域面积约3252 km2,以河流占主导,河流与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滩涂与滩地面积缩减,无湖泊分布。鳌江流域位于温州市南部,流域面积约2664 km2,以河流为主,且河流面积呈缩减趋势,滩涂面积缩减,滩地面积增加。

图7 浙江省八大流域水域面积Fig.7 Water area of eight major river basins in Zhejiang province

2.3 浙江省水域系统变化驱动力分析

2.3.1 定量分析

统计了浙江省八大流域水域面积与5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图8),浙江省水域面积与年均降水量(平均值:r=0.6513,P<0.01)、人口密度(平均值:r=0.7195,P<0.01)、GDP(平均值:r=0.8490,P<0.01)、农林牧渔总产值(平均值:r=0.7604,P<0.01)相关性均较显著,而与年平均温度(平均值:r=0.2830,P<0.01)相关性较弱。

图8 浙江省八大流域水域面积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Fig.8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water are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ight major river basins in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水域系统与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关系密切(GDP、农林牧渔总产值、人口密度),各流域水域面积与GDP相关性均大于0.8,其中钱塘江流域最为突出。钱塘江流域横跨多个地级市,包括省会城市杭州,且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流域水域面积与GDP关系密切。此外,流域水域面积与人口密度相关性较高,尤其是北部的苕溪流域、运河流域、甬江流域,人口密度较大,水域面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流域水域面积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关性也较高,其中钱塘江流域相关性最高,达0.8867。在自然因素上,流域水域面积与年均降水量相关性较高,与年平均温度相关性较弱,浙江省5类水域面积由1980年的2026.67 km2增至2020年的2450.54 km2,各流域水域面积也均呈增加趋势,年均降水量增加,作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坑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而年平均温度变化较小,对水域面积影响较小。

2.3.2 定性分析

(1)社会经济因素。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浙江省进入快速推进的工业经济时代,土地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而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作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转换迅速,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不断改变着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19]。各种工业园区、工业基地、经济开发区的选址、扩张建设,也加剧了对区域水域面积的占用,且占用面积不断增加。此外,城市规模的扩张,建设用地快速向外蔓延,以及工业园区不断向外选址建设,所需的各种人工设施,如道路设施、通信设施等,都加剧了对水域等地类的占用。鉴于此,要保护水域用地,应严格执行《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加大对水域面积的保护力度,对受到污染和面积缩减的河流、湖泊等水域用地进行科学治理,控制水域用地的污染物排放,疏通河道、湖泊等,设立针对水域用地的保护区、主题公园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水域用地。

(2)政策因素。政府制定的土地利用政策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变化方向、形式和结构等[20]。随着水域面积的缩减和环境的恶化,浙江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浙江省水域保护办法》《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河长制规定》等,对水域保护起关键作用。浙江省围垦历史悠久,1950—2017年,全省滩涂围垦面积已达280600 hm2。围垦工程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有效构建了防台御潮体系,但围垦对沿海滩涂资源、沿海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害,滩涂面积不断增加,2015年滩涂面积达最大值796.5027 km2。目前围垦活动虽已减缓,但仍需进一步严守《浙江省空间规划》和《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分区管理要求,扼守生态保护红线。此外,浙江省通过不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五水共治”等工程,有效保护了水域和湿地,使得浙江省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浙江省对湿地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浙江省拥有重要湿地1处,国家湿地公园1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37个,湿地及与湿地有关的自然保护区11个,对浙江省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河流湖泊面积保持等起主要改善作用。这都表明政策对水域系统有重要促进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域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3 结 论

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浙江省水域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浙江省水域系统时空格局特征,深入探究了浙江省水域系统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可为制定水域保护政策、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助力浙江省水域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人地和谐发展。主要结论有:

(1)浙江省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河流、滩地面积呈缩减趋势,而湖泊、水库坑塘、滩涂面积呈增加趋势。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的水面率上升,杭州市、绍兴市的水面率下降。苕溪流域、运河流域、甬江流域、椒江流域、瓯江流域、飞云江流域的水面率上升,钱塘江流域、鳌江流域的水面率下降。

(2)河流、湖泊和沿海区域水域转换剧烈,尤其是杭州湾南岸一侧,突出表现为海水→建设用地(336.76 km2)、海水→滩涂(311.48 km2)、海水→水库 坑 塘(188.40 km2)。 MPS、NP、LST、FRA、CCONTAG指数上升,PD、ED、LPI、COHESION、AI指数下降,各类水域景观变化具有差异性,但均呈破碎化、复杂化趋势。

(3)杭州市河流面积最大,其次为温州市和绍兴市。嘉兴市、湖州市的湖泊面积最大,杭州市的水库坑塘面积最大,宁波市的滩涂面积最大。绍兴市、衢州市、杭州市、宁波市、丽水市的滩地分布面积较大。苕溪流域、运河流域水库坑塘占主导。钱塘江流域的河流、水库坑塘面积最大。甬江流域的水库坑塘面积快速增加,其他地类面积均呈缩减趋势。椒江流域除水库坑塘面积增加外,其他地类面积均缩减。瓯江流域河流面积最大。飞云江流域河流占主导,滩涂、滩地面积缩减,无湖泊分布。鳌江流域河流占主导。

(4)浙江省水域系统与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关系密切(GDP、农林牧渔总产值、人口密度),在自然因素上,流域水域面积与年均降水量相关性较高,与年平均温度相关性较弱。

猜你喜欢
滩涂湖泊水域
霞浦滩涂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上岸的鱼
跪拜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滩涂上的丹顶鹤
“害羞”的湖泊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