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2022-07-25 08:25张建博魏瑞鹏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肝肾帕金森病

张建博,韩 冰,魏瑞鹏

(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11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同时伴有抑郁、失眠、言语功能障碍等症状。我国是PD的高发国家,据统计我国PD患者发病率约占全球总发病率的44%[1],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更是接近2%[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3],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压力和负担。目前,药物仍然是治疗PD的主要方法,其代表药物为左旋多巴制剂,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逐渐降低,不良反应开始出现[4]。因此,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治疗PD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应用针刺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PD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脱落3例(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接受治疗),实际统计病例数64例,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55~79岁,平均(67.80±2.73)岁;病程1~5年,平均(3.04±1.25)年。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53~75岁,平均(67.53±2.78)岁;病程 1~5年,平均(3.18±1.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5]中PD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颤病(帕金森病)诊疗方案》中诊断标准[6]。

1.3 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颤症的“肝肾阴虚型”辨证[7],症见四肢震颤、拘急强直,头晕目眩;伴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弦细。

1.4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PD的诊断;②符合颤症肝肾阴虚的辨证标准;③病程1~5年;④能够配合治疗;⑤患者或家属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凡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即不能成为本研究对象。①有脑卒中、脑肿瘤、精神疾病或痴呆病史;②因其他疾病长期服用对精神、认知有影响药物;③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损害,影响治疗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1.6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规格:250 mg),250 mg/次,3次/天,连续8周,以及调控血压、血糖等药物。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选择训练项目,主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肌力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

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针刺治疗,取四神聪、风府、水沟、双侧风池、内关、合谷、太冲、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入1.5 cm,不行针。四神聪穴向百会方向平刺1.5 cm,足三里、三阴交直刺2.5 cm,太溪直刺1 cm,行补法。水沟穴向上斜刺1 cm,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2 cm,内关穴直刺1.5 cm,合谷、太冲直刺1.5 cm,阳陵泉直刺2.5 cm,行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天,每周休息一天,连续8周。

1.7 观察指标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包括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UPDRSⅠ),日常活动评分(UPDRSⅡ)、运动功能评分(UPDRSⅢ)和治疗的并发症评分(UPDRSⅣ)。评分越低代表病情越轻。

疗效标准:根据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UPDRS评分,以总分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90%;显效:≥60%;有效:≥30%;无效:<30%。

1.8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各项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各项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各项评分比较/±s,n=3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各项评分比较/±s,n=32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UPDRSⅠ治疗前3.25±1.24 3.25±1.34 0.000 1.000治疗后2.53±1.05 2.03±0.90-2.051 0.044 UPDRSⅡ治疗前17.78±5.70 17.41±6.90-0.273 0.813治疗后11.16±5.04 8.69±4.45-2.076 0.042 UPDRSⅢ治疗前26.69±4.67 26.28±5.54-0.317 0.752治疗后17.25±5.47 11.78±5.40-4.229 0.000 t P UPDRSⅣ治疗前1.78±0.94 1.84±1.05 0.251 0.803治疗后1.25±0.88 0.78±0.75-2.293 0.02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P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8]。其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年龄老化等因素有关。病理改变主要是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及认知、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出现。多巴丝肼是治疗PD的常用药物,包括苄丝肼与左旋多巴,其中左旋多巴被认为是治疗PD最经典的药物[9],能够促进左旋多巴胺的合成。苄丝肼是一种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反应,增加左旋多巴进入脑内的含量,但用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抑郁、失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更会出现耐药性及“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并且对改善非运动症状无明显作用[10]。因此,中医疗法逐渐被引入到PD的治疗,其中针灸是最常用方法[11]。有研究显示,针刺能够增加脑内多巴胺分泌量,从而提高多巴胺水平,并提升周转率[12]。还可以改善脑循环,修复损伤的脑神经,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13-14]。

PD属中医颤症,早在《内经》里对于PD的主要表现迟缓、震颤和强直等症状已有描述,称震颤为震掉或掉眩,《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可以看出古代医家认为PD的发生与肝有关。石学敏院士也认为PD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15]。有研究统计显示大多数PD患者的病机为肝肾阴虚[16],不能滋养肝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震颤不已。乙癸同源,水不涵木,肾虚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17]。故本研究选取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帕金森病患者,具有代表性。治则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熄风止颤。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醒神益脑之作用;水沟、风府为督脉穴,督脉入脑,可醒脑开窍;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风池为胆经腧穴,与肝经相表里,可熄内外风邪;四神聪、水沟、风府、内关、风池合用,可醒脑开窍,调神益智,平熄内风。双侧合谷、太冲为四关穴,均用泻法。其中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泻之可清热泻火。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泻之可疏肝理气,平肝熄风。四穴合用可平肝阳,通经络。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施以补法,可滋肝肾之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施以补法,可化生气血,补虚益损。阳陵泉为筋会,可疏调经筋。太溪为肾经原穴,施以补法,可补肾阴,以肾水滋肝木。诸穴合用以达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熄风止痉之功。

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肝肾阴虚型PD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四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加用针刺治疗不仅提高了总体疗效,而且在精神情绪、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等各方面均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并且在改善PD症状的同时减轻了治疗后的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加用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PD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运动功能,从而提升疗效和生活质量。但本研究纳入病例的病程偏短,并且未对长期疗效进行跟踪观察,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后续的研究中,将针对更长病程的患者进行研究,并进行长期随访,更全面地评价针刺治疗PD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肝肾帕金森病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服左旋多巴药物避开高蛋白饮食
老年“帕友”服药从小剂量开始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
两腿一分补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