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范式研究

2022-07-26 00:59李爱香
高教学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师

李爱香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还提出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其中要加强示范引领,面向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

2021 年5 月15 日,在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以“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范式研究”进行检索,得到是无相关结果,再以“课程思政范式研究”进行检索,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有2 条相关结果,中国知网平台有12 条相关结果,文献检索结果说明,鲜有学者对“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范式研究”开展相关研究。

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素形成课程思政生态系统

《纲要》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要素的系统工程,其中有课程思政主体(教师)、课程思政内容(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载体(思政素材)、课程思政形式(思政输送)、课程思政客体(学生)、课程思政效果(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等要素,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课程思政生态系统

课程思政生态系统围绕五个主要环节运作:一是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二是教师要收集整理和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素材;三是教师要选择有的放矢的课程思政输送形式;四是课程思政客体(学生)产生思政效果;五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程思政效果不断地改进以上环节;以上五步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不断持续改进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

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核心要素要做好课程思政“两情”分析

在课程思政生态系统中,思政元素、思政素材、思政形式是核心,三者不仅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桥梁,也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核心要素。第一,课程思政元素的质量和数量关系到课程思政效果,课程思政元素的质量即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相关度,高质量(高度相关)的思政元素所带来的思政效果如盐入水、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元素的数量要充足,课程思政效果才会“雁过留痕”,那怎样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搜集和制作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素材?学生愿意接受哪种思政形式?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必须做好课程思政的“两情”分析,即课情和学情分析。

(一)课情分析是保障思政元素质优量足的前提基础

《纲要》提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这段话不仅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明确了内容(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而且明确了方向,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可以从国际地位、国内水平、专业历史、专业文化、法律法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来明晰挖掘思路。例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国际地位、国内水平,国际地位无论高低,我们要有制度自信,要有努力赶超的拼搏精神;无论国内水平如何,要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国家富足人民强健,等等。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挖掘思政元素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是准备学生喜闻乐见思政素材的前提条件

高友润提出“研学情,知之准,识之深,教在点,才高效”。学情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期基础,为了让专业课的思政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课程思政素材类型,以此准备思政素材。素材一般有文字、音频、视频、图片、混合等形式,其中,文字素材又分理论型、案例型、故事型等。笔者对所授课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全班共44 人,39人回答了“感兴趣的课程思政素材形式”,作答率89%,学生最感兴趣的为视频素材,占比74%,其他依次是图片、音频、混合、文字,具体如图3 所示;对文字素材又增加“理论型、案例型、故事型”问题选项,38 人回答,作答率86%,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故事型,占比89%,其次是案例型,具体如图4 所示,从被调查者班级学情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思政素材是视频,文字素材是最不感兴趣的,如果想以文字素材进行课程思政教育,那最好采用故事型文字材料。

图3 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素材形式调查结果

图4 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思政文字素材类型调查结果

(三)学情分析是对学生采取有的放矢思政形式的必要环节

有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也精心准备了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素材,那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输送呢?也就是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形式,同样我们还是要进行学情分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形式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从学生角度来说,有让学生听、说、看、写、做等,我们认为好的不一定是学生想要的。例如,笔者向所授课的班级进行调查,全班共44 人,其中41 人进行了答题,作答率接近93%,7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让学生听”这种形式,6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让学生看”,5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多种形式”,“让学生说”的思政形式认可度最低占24%,具体如图5所示。从中可得出这个班的学生还是觉得让教师说、他们听效果比较好,原以为他们不喜欢听老师讲大道理,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道理,他们还是认为老师说比他们自己来表达效果更好。

图5 学生喜欢的思政形式调查结果

三、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三融合”+“三认同”检验

《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检验标准是能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简称为“三融合”,其中价值塑造的内涵检验是能否得到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简称“三认同”。

(一)实施课程思政“三融合”的检验标准

课程思政“三融合”检验标准的实施要有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方法。既要有能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评价,也要有对职业能力水平的考核评价,还不能缺少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考核评价。评价环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维度包括品德、能力、知识和技能,即全过程和全方位考核。

(二)实施价值塑造“三认同”的内涵检验

“三认同”是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内涵检验。学生的价值塑造体现在是否能接受新思想教育,表现为:对新思想的政治地位、政治立场、政治价值发自内心认同;对新思想的科学性、体系性、有效性发自内心认同;从感情上客观、积极地体悟新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等。内心有认可、思想有认识、情感有体悟,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最高境界是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到认知、思想、行为三者高度统一。

四、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纲要》强调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素,要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育人意识,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为此,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一)树立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每位教师的“育人育才”目标应该将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每位教师要树立每门课、每堂课的“育人育才”责任担当意识。

(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在不断的学习、研究、设计、实践、创新、反思中得到提升。教师要全面了解专业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掌握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模式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文知识、行业的法律法规、道德准则、职业素养等。结合所授课程对课程思政进行研究,研究课情学情、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素材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完全结合,将价值塑造溶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无论哪门课、哪位教师,所实施的课程思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教师要对已实施的内容、形式、过程、效果等进行反思,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中也不断地升华自身的师德师风,做到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师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