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武”“舞”文化的演变

2022-07-29 08:25施杨捷田仁贵卢和阳
武术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土家族武术舞蹈

施杨捷 田仁贵 卢和阳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湘鄂渝黔区域主要范围是湖南西北方、湖北西南方、重庆东南方、贵州东北方的四省份交界处,也就是湖北咸丰与来凤、重庆秀山、湘西龙山、贵州铜仁等地区。该地区的村民大部分以苗族与土家族为主,民风剽悍,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武术文化是通过武术活动中展示出来的具有相对独立的武术理论与知识体系、武术技术体系、武术规则与民族习俗体系的总和,它能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 土家族先祖关于“武”“舞”文化的历史印记

土家族武术,最早萌芽于“人民少禽兽众”的荒蛮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从同猛禽搏斗、扑杀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卫、狩猎的经验,然后通过武术的形式向众人传授,后来随着战争的暴发,武器的使用,使武术得到改进和提高,并形成了一些拳术、器械格斗套路。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时期我国海边的城市受倭寇侵犯惨重,湘西土家族的土兵为此不远万里赶至江浙沿海区域抗倭。土兵骁勇善战、打下胜战、赢得胜利。展示了湘西土家族的尚武精神和湘西武术特有的魅力。王逸的作品《永绥厅志》与屈原所作得《九歌》中对原始土著居民“舞”有生动描述,《永绥厅志》中所写的“鬼巫于其夜,坐于床上,着草帽,被纳衣,执短刀,众环之坐”;《九歌》的“华彩衣兮若决”。这与原始苗族、土家族特有的族中祭师所穿戴的法衣几乎一致。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的巫师祭祖、苗族的椎牛活动与《九歌》中所记载的各种生活画面如出一辙;土家族的一些祭祀舞蹈动作如“消灾”“椎牛”在《九歌》中的“偃蹇”“边蜷”中同样得到了应证。借此,我们能够知晓在那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丰富且把娱乐的民歌与祭神舞蹈动作相结合的文化形态。这种独特文化形态的形成,印证了土家族“舞”文化的意识形态正处于萌芽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土著民族的相互融合,“伏戏”“角抵戏”“拔头戏”“代面”“踏摆戏”“参军戏”等融入,人民的祭祀方式也因其有了变化,不停更新优化,使其土家族的祭祀活动在湘鄂渝黔区域上不断发展传承,从而变成了一种又新又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唐朝以前,把这种文化形式称之为“舞戏”,又因为唐朝时期不停地对外扩张,各民族相互交融,当时的“舞戏”逐渐演化成了“戏舞”。

在清朝康熙年间编修的《凤凰厅志》中记载:“延巫为诸戏舞名曰:‘还傩愿’”。这“戏舞”,“戏”在前“舞”在后的位置变化,是通过唐宋元明几个时期的不断发展,诞生了多种戏剧剧目,才有此变化。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永顺县志》中写到:“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巫师演唱傩戏”“敲锣击鼓,人各纸面一,有女装者,曰孟姜女;男伴者,曰范七郎”。在此不难发现当时的傩戏已逐渐成熟稳定,靠面具区分角色行当,而“孟姜女”这个戏幕变为了人民祈愿时必演的“戏舞”剧,清朝的《龙山县志》上也有记录;另外,根据《保靖县志》中描写的内容,当时除设内坛外,室外已搭起了高台,即“愿大者搭台演傩神戏”。

2 土家族尚武性格的形成和社会历史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荣的大家庭,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土家族就在其中;土家族作为一个历史悠长的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开辟了自己民族奋斗历史。土家族的人民,英勇善战是他们的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中,土家族的人民因为不断地农耕养殖、狩猎捉鱼、军事战斗以及族落之间的斗争生活,土家族人民就孕育了拥有自己民族特征的体育活动。如摔跤、扁担劲、塔撑腰、打马叉、抵扛、打飞棒、把地功、爬树、弓箭、刀、拳、健身气功等等,在这民族特有的体育活动中,不难发现土家族人民尚武的性格。土家族武术目前重点分为三类:刀枪、弓弩、拳棒;除此之外,土家族人民还独创有短兵器械和拳脚功夫等。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土家族人民更加依附本族的武术所带来的安定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武术在土家族中更是得到了普及。

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人民尚武、人人习武全取决于在当时习武尚武的人们更有生存与繁衍的机会,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武术在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小寨的普及化,人们从中感受到武术能有使人增强体魄的功效。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的生活逐渐走向安定,人们对武术原有的渴望渐渐淡化,在求生存、自卫战敌的应求逐渐转变为娱乐与观赏。武术的暴力性,针对性逐渐退化,转而向“舞”进化,更多成为了一种表演形式,但“舞”中带“武”,两者不断优化、融合,但又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3 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的“武”“舞”文化及展现形式

3.1 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的“武”“舞”文化意涵

湘鄂渝黔地区由北东向南西被武陵山脉斜着贯穿,四面都是高山丘陵、蛇形起伏,北西地势高、南东地势低,地势地貌错杂;在天气方面,该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雨多且潮湿闷热,太阳照射时间少;就是因为这气候使得湘鄂渝黔区域充分的保留了原生态的环境;不仅有美的自然奇观,同时也藏匿着诸多危险,如凶猛的野兽、毒虫等;湘鄂渝黔地区的土家族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形成尚武、喜战的民族氛围。湘鄂渝黔地区生活环境艰苦困难,为了克服当地环境因素,想生存和繁衍下去,当地的居民必须要有健硕的体魄。土家族的武术在此起到强身健体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本民族一些女性求爱择偶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舞”起着与“武”同等的效果,除强身健体、男女表达爱意外,既承载着对祭祖与祈祷的蕴意,“舞”动着表达对生活的满足,也是对自己辛勤劳作的肯定,如茅古斯,摆手舞等,都是以简单的动作,重现了农耕是的场景。更是重大节日或活动的精神与现实寄托;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时间的洗礼,“武”与“舞”文化已经与土家族民族文化完美融合,“武”文化即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即“舞”文化。

3.2 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的“武”“舞”文化展现形式

土家族的“舞”与“武”文化,拥有清晰的民族色彩。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生于土家族,传承于土家族,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在人类初期,土家族先祖们在成功狩猎后,族民围坐在篝火旁烤着今天收获的食物,为庆祝今天的收获,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模仿着和野兽的搏斗、战斗中各种动作。人们欢呼雀跃地跳啊、吼啊、舞啊,形成了土家族初期舞蹈——茅古斯。

土家族武术,最初主要是为自卫以及捕猎,因为具备一定的攻击性,所以破坏力很大。随着战争的爆发,在战争中武术展示了它的优越性,进而促进土家族武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武术的积累和传承创造了条件,相当于说是因为一直持续的战争孕育了土家族武术。将士们荣归故里,他们把在军队里学习到的武术技能技巧带回故里与本民族传统的武术相融合。随后在各个村落流传,由于改掉了刺杀敌人的一些特征,把一些刺杀的技术动作改为较为优美的武术技术动作,因此成就了今天的土家族武术。而今土家族武术并不用去战争,更多的是通过武术表演的形式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武术交流与各民族文化交流也成了如今土家族武术走出去与活下去的重要桥梁。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越加的安定融和,需要用武术来保护自己的情况甚少。土家族武术逐渐从为战胜敌人转为休闲娱乐、文化象征和祭祀先祖。大部分的土家族人们栖身在湘鄂渝黔地区,常年的日积月累,土家族具有长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土家族人民既善武同时也善舞,其舞蹈种类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毛古斯、仗鼓舞、跑马舞、造旗舞、梅嫦舞、跳丧等,这里面“摆手舞”和“毛古斯”是最有代表性的。“摆手舞”已经有了悠长的历史,在清朝《永顺府志》中写道:“土家各寨有摆手堂。每年一月初三到十七,男女聚集,跳舞长歌,夜间敲锣打鼓,名其曰‘摆手'”。“毛古斯”舞蹈是土家族人民的祭祀舞蹈,跳舞的同时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它带有古色古香的原始面貌。毛古斯舞蹈一开始是人们把打来的猎物或者点燃的篝火放在中间围着舞蹈,队形动作简易,跳舞的人穿着草衣草裙,手中持有棍棒,舞蹈动作简单狂野、激情粗放。

4 湘鄂渝黔区域土家族武文化不断弱化的原由

土家族武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化,已不在是单个的武术技能,进而转化成了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申请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个民族流传继承的,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与他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土家族武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湘鄂渝黔区域的土家族武术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民族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溃散,在民族传统村落居民还未完善记录武术文化时,渐渐被时间击散。由于受湘鄂渝黔地区环境的影响,该片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主要交通匮乏,与外界沟通交流机会较少,这使得土家族武术在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性特征。随着“工业”“网络”“信息”“科技”等时代关键词不断涌现,人民的娱乐健身需求和方法也与时俱进,正如当下的“手机族”“马拉松热”等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体育文化面前,土家族武术文化急需适应新时代的生产生活环境。土家族武术文化与外来其他文化碰撞时,有逐渐被外来文化侵蚀的现象,有部分地区已被外来文化不同程度的同化,再者因为经济原因的困扰,使大量居民离乡务工,留守老人与小孩居多,极大的降低了土家族武术表演的开展频率,除一些民族特殊学校在固定的节日与各民族节日举办外,其余空闲时间接触较少,在保护与传承上出现了断层现象,严重阻碍了武文化的发展。

5 结语

中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情怀的深情表达,土家族人们对大自然更多的是敬畏、祈求和感恩;土家族自身存在一种现象,把武术文化看作本民族文化的特有标志,有着特殊性与独特敏感性。土家族武术所具有的独特色彩让它在我国的众多文化中占有自己的位置。土家族武术成为土家族民族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并在增加民族团结和增强民族意识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武术”与“舞蹈”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时代各自以不同的形式发展及传承,两者既互相竞争也相生相成;由“舞”到“武”再到“舞”的转化,在各时代的土家族“武术”“舞蹈”都是以最亮丽的身影显现在人们的视野。土家族武术文化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韵味,随着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武”与“舞”定会不断的吸取其他文化精华,最终形成全新的自己,既保留着民族特殊又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土家族武术舞蹈
中华武术
土家族情歌
冰上舞蹈搭档
土家族
我和舞蹈
武术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