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56期)竞临:米芾《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2022-07-29 13:48丁国东,蒋明刚,陈亚东
中国篆刻 2022年7期
关键词:收笔弧度钢笔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襄阳漫仕”,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米芾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世号“米颠”。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且精于鉴别,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书画自成一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闻张都大宣德尺牍》,又称《河事帖》,纸本。纵29.4厘米,横33.8厘米。行书。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刻《墨妙轩法帖》中。

释文:

闻张都大宣德权提 举榆柳局在杞者傥蒙 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 致薄效何如芾再拜 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 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 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 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 水头此理是否

张:左右相背,要靠得稍紧,右横向左穿。左部收而稍短,末笔使不出钩,右部形长而放,四横有疏密对比,捺用反势,形短但粗壮出锋。

都:左高右低有错落,左部上疏而放,下密且收,“日”部用草法,省减为两点,与右部横画连写。横折弯钩居中靠近左部,长竖上昂下伸,流动且飘逸。

大:形态较小,横画上斜,较粗短,收笔向左上出锋,撇画上段较直挺,过横后向左下方弧行,收笔略重,捺画粗重,捺角短且浑厚。

宣:上横下纵对比明显,上部两点均细,第二点与横钩连写,横的起笔较粗重,行笔提而轻,出钩复重而长,与下横相连,下部一笔连成,取纵势,末横上斜较多,字的重心偏左。

德:左收右放,左正右斜,呈上合下开之势。左右之间留空,右部首横欲与左撇起笔处相粘。右部上正下斜,中间密而上下疏,连笔较多以求势密,左轻右重,上收下放。

权:左短右长,左小右大,左部横短竖长,撇折形斜势短。右部先横后两竖,两个“口”用草法相连成一横状,收笔与下撇相连,穿至左下方,竖长居中,四短横长短方向各不相同,最后写竖,有弧度,似悬针插入四横之中。

提:左收右放,左窄右宽。首横承上一笔意,上仰弧行,竖钩上重下轻,中间有弧度,提长斜与左相呼应。右部上纵下横,上密下疏,中间留白较多,捺画向右尽量伸展。

举:中间宽上下伸长,上部较紧密,横长且撇捺异势,竖画纵伸。上部复杂,先写撇再写左竖,再写细竖,“与”部横似点,竖斜短,折(横)短,纵折笔长,收笔上挑长而与右横折相连,收笔上挑写两点(相连)。上部虽繁密,但仍需留出一定空间,不能太挤塞。

榆:左收右放,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有错落。横画粗而上斜,收笔上钩,竖画细挺,撇收点缩,右部撇画长伸至点上,捺画直下,回锋细丝相牵写横,一短一长,“月”部改为一竖一横折,两横缩为一点,末勾粗壮,不出钩,势向下。

柳:字形较宽,左中右三部依靠紧密,中间略窄而斜,上部最高,左部居中,右部较宽偏下,整体上看左边靠紧而密,右边疏朗。

局:“尸”部用笔实而粗重,上横平,下横斜,撇弧形长,收笔上带有牵丝与右横连笔,横画先重后轻,提笔而转,以极其画渐变写折钩,出钩先平拖后转向左上,“口”用草法,借上一笔,撇出与钩相交形成圆弧状。字形上实下虚,上收下放。

在:起笔承上撇笔意,形态较长,转而写横,短粗势平,连笔写撇,粗而长,孤度较大,收笔上钩接写竖画,绕成一个空间。右横下斜且细,竖画向左下弧行,末横平短,收笔下带出钩较长。

杞:左纵右横,左右同向右,左部上宽下窄,右部上窄下宽。横短上斜,竖直长,撇折与右部首笔相连,竖弯钩纵长横短,竖细横粗,出钩挺拔有力。

者:上重下轻,上疏下密。首横短粗,竖画偏右,略带弧度,收笔轻细后向左拖出接写下横,左重右轻,横末接写撇,先俯后仰,弧势有变化,下部形短势圆,竖直,横折呈圆转状、内横以一点代之,势料粗壮。

傥:笔画多而形态小,则每笔均要轻提。左右大小对比悬殊,单人旁短小,右部横钩伸展,五个部件的宽窄不一,形成左右不同的参差状,留出不一样的空间分割形态。

蒙:上疏下密,中间横向伸展。上两点相连,间距较大,横略短,左点长而横钩上斜,使上部点画之间的空白较多,以求疏朗。下部重心右移,形态趋长,弯钩弧势较大,撇的角度各不相同,末点与上撇相连,取横状。

明:“明”的异体字左边内部行书往往写成撇、竖折、横,外框呈圆弧状,内部连笔,右边形态较长,撇画长而弧行,穿至左部下方,有抱左之势,横折钩纵伸较长,内两横则紧缩接撇,似两点状,上下留空较多,形成左密右疏之态。

公:笔画少的字,用笔要粗重,左点呈三角形,形方势足,右点圆润,两点呈横势分布,间距较大。下部一笔而成,取纵势,与上部形成对比。

荐:笔画多的字形态宜大,“荐”字上下两部分呈上横下纵之势,字形大而长,中间密上下疏。草字头笔画之间间距较大,尽显空疏,“广”部则点横靠近,下部先写横折后写横,再写两竖,连笔借用一竖,使中间紧凑,四点成一横,靠下以留白。

此:先写竖再接写横画,收笔上钩后写两竖,先长后短,与横一离一接,有虚实变化。最后一笔竖弯钩取收势,使不出钩。

职:左低右高,左收右放,左窄右宽,上部靠紧,下部撑开,左正右斜,上合下开。左傍尽量窄长,各部上收下放,上部画多连笔以求密,下部略空疏,斜钩长伸粗重,末点高悬偏右,扩张字内空间。

为:点纵上挑,与撇相离呼应。撇画细而斜挺,两横折上宽下窄,连笔而成。横折钩形宽画重,出钩上连环绕出锋,省减四点为一弧线。字形上收下放,中间密上下疏。

成:呈宝塔状,字形沉稳。左撇为竖状,上带写横,有弧度,收笔出钩下带写横折钩,横细折斜,使不出钩。斜钩从上横中间过,在下折笔处偏左,不出钩而显含蓄,下撇有弧度,末点在右上,补外形空疏。

此:行书中常常改变笔顺,“此”字左竖与提连写,把左提与右撇连写成一横,而本为第一笔的竖则变为第二笔,短横成竖点状,竖弯钩纵伸横缩,使不出钩。

河:轻重的变化通过用笔的提按或部件的形态大小来表观,有时可反向夸张某一部件。该“河”字左重右轻,三点粗壮厚重,右部则简化细轻,三点水的提长伸上挑,线长则扩张位置,使画少而重。

事:草书“事”一笔写成,具有较强的符号性。首横承上一笔收笔之笔意,折笔比横略短,向左下斜,下部横折钩的横则向右下斜,且形态比上横长,折笔更长,且呈圆弧状,收笔向右上绕,最后为纵撇状收笔,字形上收下放。

致:上部基本齐平,下部左低右高,字形紧凑,左右穿插。左部上宽空,下窄密,使右下留白较多,以避右。右部起笔承一笔牵丝,首撇长直而斜,横短而收,与下撇连写,弧撇较斜,穿至左下方,收笔上带绕回写捺。

薄:草书写法省减了很多笔画,特别是下部,三点缩为一竖,右下两横左开右合,竖长折短,折钩较长,环绕回圆后不出锋,取收势。上横下纵,上开下合,中间留白较多。

效:左收右放,左密右疏。点短与短横相离,横上斜,收笔接写两点,点撇连写,撇捺环绕,五笔一气呵成,形长势密。右部横折钩离左部较远,撇画纵长上昂,斜下与横起笔处相交,收笔伸至左下,有抱左之意。

何:“何”的草法一笔而成,单人旁似一竖,“口”与竖钩用两笔盘线相连而成。左部粗重,取直势,右部轻细,取斜势,形成上开下合的形态,重心偏左下,具有动态感。

如:“如”字草法与行书“女”容易混淆,撇点连写成一弧线,向上挑出细丝连写长撇,取弧势,接写一横,右部“口”也可写成两点状,连笔后为一横撇,用笔也粗重一些。

芾:草字头上开下合,两横左挑右点,以求方向变化,中横粗壮,牵丝在起收均有,左竖细而左斜,横折钩稍粗,出钩较重,中间为上重下轻的长悬针竖,先厚实后飘逸。

再:横短竖长,竖画略斜且有弧度,横折钩的横短折弧钩长。中间一横取仰势,形态较长,最后一横上斜较多,形态也长,取直势,四横间距不同,长短、俯仰变化大。

拜:起笔承上一字横末之意,取向势下行,先轻后重,收笔略按后上提,相叠部分后转横,行笔轻巧,转折处先轻后重,圆转向左下行,中间稍加力,有弧度,收笔比左竖略偏下,上开下合。

南:上部短小粗重,两笔有相叠处,形成块面感。下部宽大,左竖直短,横折钩的横画上斜较多,先重后轻,转折处细而圆劲,弧度较大,出钩挺拔有力,两点靠紧上移,两横粗短,末竖轻巧弧行,出锋与下一笔呼应。

京:起笔承上一笔意,点长横短,上部取收势。横末连笔写下“口”,用草法省减一横,与上部同宽。竖钩较长,有弧度以求动感,出钩与左点相接,右点则与竖钩相接。整字细挺轻捷,上紧下松,上密下疏。

以:左横右纵,竖提形小似点状,收笔与中点连写,中点下斜后上挑,牵丝映带与右部撇相呼应,撇粗短,捺则收而似短横,整字取收势,含蓄浑厚。

上:先写一竖,上重下轻,直挺有力。短横略上斜,与竖的中上部相接,收笔出锋下带。下横较粗重,左短右长,两横的中间留白较多。

曲:四竖呈上开下合之势,左竖短,收笔向右上斜行后转向写横,横画呈较大的弧度,线条细挺,折笔短粗,收笔上提后接写内横,绕转写下横,最后写两竖,笔意相连,收笔与末横相交带下。

多:四撇长度、角度、弧度各不相同,呈左下开右上合之势。首撇最短但弧度最大,第二撇细而略有弧度,第三撇稍直,第四撇最长,先直后弧,省减上部一点。

未:两横上平下斜,上俯下仰,下横偏左,左开右合。中竖细挺与两横的粗重形成对比,自右上向左下倾斜,出钩上带后接写左点,中间略有弧度,两点呈相向之势,左合右离。

尝:中间留白较多、上部三画靠紧,中间横钩伸展,弧度较大,留出下部,出钩后上带环绕后形成“口”,下带后写横,两竖呈相向之势,中横用点状以显灵动。下部画多而实,中上部则虚白较多。

浅:三点水较短,下两点相连成一竖。右部上下同形异态,上部为横、撇、撇,取收势。下部横短斜钩长,撇有弧度,点短小,最后写上点,悬居右上,与右下角对齐,把字外空间括入字内,形成疏密、运近之对比。

又:画虽少而勿肿,用笔略粗重。横短而上斜,提笔转向,撇有弧度,先轻后重,收笔向左平拖,捺取反势,由轻渐重,再转轻快收笔,令与撇相交处对正居中。

以:左右之间留空较多,取势左右反其情,一横一纵。竖提略重,提平而比竖稍长,点与提连写,点的收笔迂回上挑,出细丝与右呼应。右部撇长点短,点取横势。

明:左部密而收,右部疏而放。竖有弧度,横上斜内部三笔相连紧密,下横变提与右呼应。右部首撇取纵势,弧度较大,收笔回锋上带,横折钩呈纵势,右竖与左撇呈相背状,内两横相连居上偏左,上下各留不同空白。

曲:四竖两弧两直,上开下合,中间细两边粗。左竖弧度特别大,收笔上挑与横连写,横斜且长,折笔粗细变化大,收笔平拖后写中间一横,再写下横,斜度大而用笔细轻,最后写两竖,一直一斜。

则:左收右放,左右均占,左密右疏。左竖起笔承上字竖画收笔尖状之笔意,有一定弧度,横折呈环状,与撇连写,点短饱满,收笔上带写中竖,中竖斜短,承左启右,牵丝相连,竖钩长而粗状,出钩向左下微拖后衔接一下竖钩。

水:竖钩起笔承上画笔意,竖画上直下斜向右下,似有弧度,出钩锐利上带,细丝连接横撇,横短撇直斜。撇收笔向右带出细丝写右撇,形态较长有弧度,与中竖相交,撇画取反势,为一长点,厚实有力。

逶:上部略长下部宽,撇、横、竖三笔连写,用笔挺拔。撇捺宜收,搭画细丝连带,与下撇点相连。撇、横连笔,撇弧横俯,刚柔相济。横末连笔穿插细线至左部。走之旁省减,左为一弧笔,下为一右尖横,左空下接,虚实相生。

迤:撇横连写,形短画粗,横末细丝下带写横折钩,横斜折短,出钩上带,先写中竖再写竖弯钩,竖长横短,出钩含蓄,被包围部分紧密,走之旁左部弧势明显,平捺舒展。

又:一篇之中同字异形,上字捺伸,该字则捺缩。横撇则放,横的起笔露锋斜上,转折处棱角分明,撇的弧度较大,收笔向左上挑,捺的起笔尖状平入后变粗下按,再提笔快出。

自:形态较长,画少则用笔粗重。撇竖连写,撇短竖略长,收笔向右上,部分相叠于竖,转写横画略粗,转折略提轻转后写右竖,有弧度,收笔上钩代横,内二横相连靠紧,上部空出较多。

来:首横下斜,两点连写,略粗壮浑厚,下横上仰,竖钩上下长伸,弧度较大,中间向左凸出,出钩锐利上挑,欲与撇画相粘,撇的起笔接横交竖,收笔上翻写长点。

南:横上仰,竖画如撇弧行,与左竖相连,左竖直而粗壮,竖末折笔右行,即为横之起笔,行笔上弧圆转,折笔呈向势,出钩较长。两点与横相交,形长势纵,两横短小相粘,末竖斜下出锋。中间紧密,右部空疏。

京:上收下放,上小下大。点的起笔尖细,似撇状向左下斜,收笔接写横画,横短点长。横末出锋下带写竖,形态斜长,横折较短,环绕后写竖钩,出钩长而连左点,两点上合下开,牵丝相连。

以:左横右纵,中间空开较多。竖提形短,点取横势,出锋右带。撇斜直略长,捺画紧缩为点状,收笔下带。

上:先横后竖再写横。首横短收,迂回上挑出牵丝,再写竖画,形态比横长,上昂较多,下横左重右轻,左收右放。

方:上点斜尖,收笔出锋,下横上仰,尖起圆收,横折钩较特别,横短下弧,折笔圆转,出钩向左平出,牵丝带上写长撇。

有:上放下收,笔连较多。撇画弧度较大,与横连写,横上斜且长,折笔下带写竖,竖长呈向势,横折钩上小下大,呈弧形环绕之势,内两横连写靠紧。上横下纵,上疏下密。

水:该字左右基本对称,在行书中往往处理成一收一放,两个部件与中竖要一离一合,位置一低一高,横撇略低,竖钩向右下斜,使重心平稳。

头:左右结构的字,占地有宽窄,上下不可齐平,取势一正一斜,或两个部件向不同方向斜,形成开合之势。该“头”字左窄右宽,左斜右正,上开下合,上部左低右高,下部右略低。

以:“以”字本帖中前面已经出现过3次,均以左右之间留空较多布局。该“以”字则使笔画之间匀称布局,竖提形短似点,牵丝左带写点,间距较大,点的收笔则又以细丝与右撇相连,撇粗而重,捺缩为横点。

曲:“曲”字是第三次当现,前两个曲字中间两竖形态较长,纵伸横缩。该“曲”字中间两竖则收,轻巧细短,牵丝相映,而左竖则粗壮突出,折笔亦重,两横较实。

折:左窄右宽,左收右放。首横短斜,竖钩长直,提弧而上斜,形态较长,与右部首撇相连,破除左右之间纵向线条留出的匀称空间。右部第二撇似竖,有一定的弧度,横上斜,竖长而下伸,收笔下带弧行,牵丝与下一笔呼应。

乃:首撇承上竖之笔意,形长势足,弧度不大,斜度较大,收笔出钩上挑。横画较平,与撇上段相交,折笔斜短,与撇合圆的空间要小,第二横则下斜,折钩则弧度较大,出钩平拖左行。字形上紧下松,上收下放。

能:左右结构的字,往往左收右放,紧密左部使其空间变密,而伸其右部使其宽舒空灵。“能”字左部上放下收,右部则上收下放,左高后低,上部空白较多,虚实对比明显。

到:横与撇折连写,点省减后直接下带写两横,上长下短,最后写竖,左部上松下紧,上大下小。右部短竖斜似点,与左部相接,收笔细丝上挑写竖钩,形长而挺劲,出钩向左。

向:撇平而略粗重,与左竖相离,左竖稍细而直,横折钩起笔偏竖画左下,使与上撇之间留出较大空间,折转圆弧,出钩平拖。内“口”形小紧密,内部右上角空疏。

下:竖长横短则字形变长,因上一字宽扁,所以“下”字应取纵势。竖接横的偏右部位,点接竖的中下部位,左右参差错落。

则:左部的左竖短而右竖长,下部撇长点短,使上下线条的长短布局形成互补,字形紧密。右部短竖形斜似点,收笔用牵丝与竖钩相连。竖钩长而下伸,出钩下带。

无:撇横相连,长度相当,横收笔实连写中横,再连笔写下横、形态长且上斜。再写中间一竖,形态短小,再写长撇,连写四点成横状,收笔下带较长,似一撇画。

水:竖钩细挺,中间弧度较大,出钩先平拖后上带,形似蟹爪。横撇形长,撇向左下放,与竖钩相离宜远。右部撇伸捺缩,撇与竖钩微接,捺则用长点,形态短,位置偏上。

头:与上一个“头”字布局相反的是左正右斜,上开下合,左低右高。左边形正,上大下小,一笔而成。右部用省减笔法,横、撇、竖相连,折笔上翻写横折,内三横与撇写成一环绕撇画,末点取横势。

此:是本帖中第三次出现,该字突出的是提撇相连的长横状,起笔特别粗重,中间突然变细,三个竖画略重,竖弯钩略轻,整字左重右轻,左密右疏。

理:左部画少却形大,右部画多则省减后处理成形小,加强了对比幅度,字形左低右高,左重右轻。

是:上纵下横,上收下放,“日”部形小瘦长,中横收,中竖则长,右短横与撇连写与竖相交,捺平形长,用笔粗重,对比明显。

否:上字整体较大且粗重,该字则细挺稍小。横画先粗后细,转向写撇,形长势弧,收笔出牵丝接竖画,竖末上带写点,取横势以使左右伸展,以便盖下,“口”部上开下合,与竖相接甚密。

许晓俊 临米芾《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丁国东(江西九江)曾获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蒋明刚(福建厦门)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陈亚东(江苏盐城)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吴玉霞(湖南衡阳)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占亚雄(湖北黄石)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马宏明(甘肃天水)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陈川生(四川都江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邢利萍(北京)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三等奖

陈 琦(河南郸城)

龚 平(江苏张家港)曾获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龙 刚(四川攀枝花)曾获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刘保健(河南商丘)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陈义军(上海)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黄学武(安徽淮南)曾获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方存双(上海)

张治富(江苏昆山)

牟君海(重庆)

郭向锋(浙江东阳)

贾兴隆(甘肃定西)

周 馨(上海)

猜你喜欢
收笔弧度钢笔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二)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钢笔没有耳朵
不自由
一字千进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SUPPOSE SOMEONE GAVE YOU A PEN假如给你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