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产品团风荸荠前景分析与发展建议

2022-07-29 11:15罗九玲
长江蔬菜 2022年12期
关键词:荸荠

罗九玲

团风荸荠是黄冈一道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水生蔬菜,自2009年11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团风荸荠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以来,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团风荸荠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年均种植面积1 500 hm2、年产量36 000 t,实现总产值0.8亿元。团风荸荠已成为团风县中部区域近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经济作物。

荸荠,俗称马蹄、地栗,为莎草科多年生浅水性宿根草本植物,果皮薄脐平、肉质洁白、脆嫩多汁、醇甘清香、营养丰富;果生吃,味胜秋梨;当蔬菜食用,鲜美可口,自古就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在北方更是被视为“江南人参”。荸荠是果、蔬、药兼备的保健农产品,《中药大辞典》《本草求真》等记载和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表明,其有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民间至今仍保留有初春时节用荸荠、甘蔗和茅草根煎水预防脑膜炎和感冒的习俗,《黄冈县志》记载湖北团风荸荠种植历史悠久。

1 团风荸荠产业现状

1.1 团风荸荠呈规模发展

自2009年11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团风荸荠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以来,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团风荸荠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年均种植面积1 500 hm2、年产量36 000 t,实现总产值0.8亿元。主要分布在黄冈市团风县境内的方高坪镇、淋山河、马曹庙等乡镇,其中方高坪镇的面积和产量占全县90%以上,农民从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团风荸荠已成为团风县中部区域近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经济作物。

1.2 团风荸荠产业化成效显著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团风荸荠种植逐年由农户转向合作社集中经营。共发展社员近2 000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四统”管理方式,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农贸农资投入、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采收销售。667 m2产量可达到2.5 t、产值0.75万元。

1.3 团风荸荠加工逐年提高

团风荸荠种植基地

1.4 团风荸荠市场广阔

团风县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特效,实现“龙头企业+农户”的产销模式。以地销为主,大部分商户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全县荸荠平均售价接近4元/kg,最高价10元/kg。荸荠产业已成为团风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大批农民经纪人从事荸荠销售经营,每年鲜荠上市时节,省内、周边省市及台湾、广东、福建等省客商云集于此,使得淋山河、方高坪、马曹庙3个乡镇318国道沿线,停车购买团风荸荠的人群络绎不绝,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团风荸荠市场行情一路看好。

此外,商户通过美食节、文化节、淘宝网、网上地标优品馆等方式拓展销售,凭借独特的风味,团风荸荠畅销全国。

2 产业发展经验

2.1 重投入,强保障

团风县荸荠生产技术研究所每年投入专项科研经费,示范基地面积66 700 m2,且制定了省级地方荸荠生产标准。荸荠是水生蔬菜,生长阶段需水量大,为确保产区荸荠旱涝保收,县政府逐年加大对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团风荸荠种植区域农田水系建设综合投入累计近亿元。

2.2 立标准,强品牌

为了保持团风荸荠品性不退化,风味纯正,团风县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以方高坪镇何家墩村银连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先后承担并实施了团风荸荠品种选育、脱毒苗应用、栽培密度、病虫害防治及新品种选育试验、组培苗示范等科学试验示范项目,编写了《团风县无公害荸荠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地理标准产品“团风荸荠”》等地方标准,解决了荸荠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提高了荸荠的产量和效益,为团风荸荠品种改良、产业壮大发展积累了较丰厚的经验。其中《团风县荸荠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省出台的第一个荸荠生产地方标准,使传统种荠生产用苗向试管脱毒苗生产应用转化,荸荠品质得到提升,为团风荸荠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团风荸荠是湖北省认定的第一个荸荠品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也是湖北省首届蔬菜评选“银奖产品”,还入选了《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3 建组织,促带动

团风县方高坪镇成立了团风荸荠协会,网络会员300多人;建有荸荠生产、植保专业合作社7个,带动农户4 000户(其中贫困户800余户);现有团风荸荠销售专业经纪人80多人,常年从事荸荠销售,这些市场主体渗入到了荸荠生产、农资供应、技术培训、产品收购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2.4 强培训,提技能

为了更好地促进团风荸荠产业发展,近几年来团风县科协在方高坪镇设立了湖北农业函授大学团风教学联络点,为方高坪团风荸荠协会、各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诊断疑难问题,实时开展技术指导,提高了荸荠种植水平。

2.5 搭平台,抓服务

为促进团风荸荠宣传、销售和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连续3年在团风县方高坪镇港口村组织举办“马蹄文化节”,活动旨在以马蹄为媒,以节会聚人气,造商机、谋合作、共发展。通过举办文化节,对外推介团风地标产品,寻求新一轮合作;为扶持团风荸荠产业发展,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在团风荸荠主产区方高坪镇投入700万元,建设荸荠集散中心,全县荸荠可以通过该平台集中销售,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当地荸荠种植户实现增收目标;抓住教授回乡“千人计划”这一契机,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对接,探索成立教授专家工作站,合作建立的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以团风荸荠产业机械化生产为科研主攻方向,努力提高团风荸荠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1.猪球虫病。在本市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常有球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球虫在成猪体内寄生,一般只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病畜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发育迟钝,时有死亡。

3 团风荸荠产业发展短板

3.1 抗逆性较差,品种性状不优

荸荠种植原则上应轮作,这样可以控制病虫害发生,降低对荸荠的为害。生产上荸荠基本是连作,秆枯病、枯萎病、茎腐病等病害发生概率大,还会诱发白禾螟,一旦暴发,会减产50%~80%。

3.2 基地管理缺失,地力呈下降趋势

土壤也是有生命的,现有生产基地存在管理粗放问题,导致地力超负荷运转。其实,杂草丛生、土壤板结等就是地力下降的征兆。部分种植户以施用化肥、复合肥为主,基本不施土杂肥,缺乏有机肥进行土壤改善、改良,如不引起重视,将影响团风荸荠的产品质量。

3.3 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较高

据调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到外面打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存在劳动能力和技术偏差问题。除少量的机械化操作外,大部分仍靠人工采挖。为了抢时、抢市场、抢价格优势,人工采挖工价高,平均每667 m2用工成本比3年前高7%~10%。

3.4 产品较单一,市场竞争力弱

近几年,团风荸荠采收季,为了抢时间、省人工等,一般采挖后仅对荸荠进行简单水洗就进入市场销售,有的甚至不洗,大批带泥的荸荠产品廉价售卖,没有对荸荠进行商品化转化,导致产业效益难突显。

团风荸荠采收

3.5 品牌打造不够,地标名片不亮

近几年,团风荸荠品牌打造基本上停留于地理标志产品。虽然引导注册“团荠”荸荠商标,举办团风荸荠节,但影响力还不够大,地标名片不够亮。

3.6 规模发展不够,企业带动不高

当前从事团风荸荠产业的合作社仅3家,生产规模、生产质量、加工、产销对接、品牌创建等环节组织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弱。

3.7 政策扶持不足,产业发展受限

虽然每年有农业方面的资金帮扶,但投入仍捉襟见肘。应建立团风荸荠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及管理制度,从团风荸荠基地改造保护、品种改良培优、种植新技术引进、加工延伸产业、质量安全、品牌创建、产销对接等方面加以扶持和加强管理。

4 团风荸荠发展前景分析

4.1 特殊环境优势

团风县地处湖北省东部,地势北高南低,依次由山区、丘陵、平原3种地貌地形组成。县内荸荠主产区(淋山河、方高坪、马曹庙3镇)位于腹地丘陵地带、318国道两旁,北靠大别山余脉,南依长江沿岸。境内气候温和、冬干夏雨、冬冷夏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荸荠生长前期(植株生长期)正是团风的雨季,这段时间晴雨交替,不仅阳光充足,雨水也充沛,适合荸荠萌芽分蘖分株。后期(球茎形成期)降雨量、日照时数逐步减少,温度适宜,且昼夜温差大(10~12月 荸荠膨大成熟期昼夜温差在10℃以上),适合荸荠的膨大、养分积累和糖分转化。采收期气候干燥有利于荸荠在土壤中储藏越冬,延长上市期。不同的生长阶段,均有适宜的气候环境,使得团风荸荠风味独特。

4.2 形成规范技术

团风县农业局还与武汉市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结为战略发展合作伙伴,自2000年以来在荸荠品种选育、组培苗应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合作选育出鄂荠1号、鄂荠2号2个新品种,其中鄂荠1号以团风荸荠为材料选育而成,成为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第1个荸荠品种,并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编写了《团风县无公害荸荠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地理标准产品“团风荸荠”》等地方标准,还摄制了我国首部《荸荠高产栽培技术》科普视频,有效地解决了荸荠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团风荸荠的产量和效益。

4.3 市场前景较广

团风荸荠品种展示

随着百姓对绿色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荸荠作为地方特色保健鲜食品,既有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又可补充营养,尤其在春季流感易发季节,荸荠是很好的防病食品,因此,团风荸荠越来越被大众重视和喜爱。随着电商平台的优化、乡村振兴推进,其产品销售半径不断扩大,网络平台助力团风荸荠走向全国。

4.4 打造资源特色名片

团风荸荠是团风县的特色蔬菜,为擦亮这张特色名片,近年来团风县成立团风荸荠产业化领导小组,重点扶持荸荠产销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开展荸荠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申报无公害荸荠产品、注册“团荠”荸荠商标,同时,通过举办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团风荸荠节、美食文化节、农副产品摄影展专题活动等多种宣传方式扩大团风荸荠知名度,使团风荸荠特色地标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

4.5 政府引导长抓不懈

团风荸荠产业发展始于建县之初(1996年),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荸荠产业作为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为“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各级政府一直坚持团风荸荠大保护和大开发,是湖北省最有影响力的荸荠生产大县,团风荸荠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团风县政府将团风荸荠作为特色产业纳入蔬菜产业链,强力推进,统筹各项资金支持团风县银连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团风县仁明马蹄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2021年仁明马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荸荠面积14.67 hm2,年产量450 t,产值18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致富。

5 团风荸荠产业发展建议

5.1 加强品种改良和提高品种抗逆性

加强团风荸荠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引进新科技,开展品种改良,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切实提高抗逆性。加强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水生蔬菜)专业专科院校联合,组建荸荠生产、研发及加工的专家团队,保障团风荸荠良好的地方品种特性长期稳定。

5.2 提高团风荸荠生产基地产能

近年来,为追求荸荠高产,大量投入非生物肥,土壤未得到及时修复和保养,地力下降。通过与其他水生蔬菜或粮食作物轮作,做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基地肥力。同时开展土壤定期检测,实行配方施肥,尽量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既减轻对土壤的伤害,又可逐年恢复土壤地力,还可提高团风荸荠产品质量。

5.3 加大机械化作业投入水平,降低人力成本

建议加大机械化作业,特别是加大机械化采挖程度,提高效率,省时省工,节省劳力成本。按照现行的人力投入水平测算,平均每667 m2用工成本可以节省10%~20%。

5.4 加大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团风荸荠效益

加大团风荸荠产品采后处理,如鲜品清洗、分拣和包装;加大团风荸荠的干品速食、旅游食品加工,提高荸荠的市场供给率。当前团风荸荠的加工企业不多,后续发展空间很大,可在加工规模、加工产品、加工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

5.5 加大团风荸荠地标优品的宣传力度

品牌引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通过新型自媒体、电商平台、农庄休闲度假等方式加大团风荸荠的宣传;同时兼顾科研开发展示、节会展示、美食展示、各级相关博览会展示等大力宣传和推介,扩大团风荸荠的知名度;力争规模企业注册商标或将现有商标升级为地方公用品牌农产品。

5.6 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大企业主体培育力度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龙头带动。当前团风荸荠产业企业主体数量不多,且规模不够,生产和加工能力不足,发挥龙头效益有,但后劲不足。为此,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含加工企业),为产业的后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积极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5.7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建议地方各级政府重视和保护团风荸荠产业发展,加大资金统筹,形成专项投入,从企业主体建设、规模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品种繁育、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大产业投入,助推荸荠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荸荠
除夕的荸荠
风干荸荠
挖荸荠
荸荠不说话
荸荠不说话
荸荠不说话
荸荠不说话
学做荸荠罐头
粗水果,俏荸荠
洗荸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