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瓠瓜栽培技术(下)

2022-07-29 11:15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雌花拱棚产值

汪李平

4 高效模式

4.1 大棚番茄—瓠瓜—紫叶莴笋高效栽培模式

浙江省金华市总结出了大棚番茄—瓠瓜—紫叶莴笋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该模式利用市场订购的番茄嫁接苗3月初定植,6月初始收,7月中旬罢园,每667 m2产番茄8 500 kg,产值17 000元;瓠瓜7月初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7月底定植,9月初始收,10月底罢园,每667 m2产瓠瓜6 000 kg,产值13 000元;紫叶莴笋9月底播种育苗,11月初定植,翌年3月初始收,3月中旬罢园,每667 m2产莴笋6 000 kg,产值10 000元。此模式每667 m2年产值达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4.2 大棚菠菜—瓠瓜—药芹高效栽培模式

江苏省兴化市探索推广了大棚菠菜—瓠瓜—药芹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菠菜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1月至2月中旬采收,每667 m2产菠菜3 500 kg;瓠瓜2月上旬播种,2月下旬有2片真叶时定植,7月底罢园,每667 m2产瓠瓜4 500~5 000 kg;药芹8月初播种,10月底11月初采收上市,每667 m2产药芹4 300~5 000 kg。此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缓解了蔬菜淡季市场的供需矛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3 大棚厚皮甜瓜—小西瓜—秋瓠瓜高效栽培模式

浙江省嘉善县探索推广了大棚厚皮甜瓜—小西瓜—秋瓠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厚皮甜瓜于12月中旬播种育苗,翌年1月中下旬定植,4月底至6月初采收,每667 m2产厚皮甜瓜2 000 kg,产值10 000余元,净收入7 000余元;小西瓜于5月中旬播种育苗,6月初定植,7月底至8月中旬采收,每667 m2产小西瓜2 000 kg,产值4 000余元,净收入3 000余元;秋瓠瓜于7月底播种,8月中旬定植,9月中旬至11月底采收,每667 m2产瓠瓜3 000 kg,产值4 000余元,净收入3 000余元。此模式一年三茬,合计全年每667 m2总产值1.8万元,净收入1.3万元以上。

4.4 大棚早春瓠瓜间作毛豆—延秋辣椒高效栽培模式

安徽省池州市总结推广了大棚早春瓠瓜间作毛豆—延秋辣椒高效栽培模式,大棚瓠瓜于1月中下旬多层覆盖保温育苗,2月下旬定植于大棚中间畦,4月下旬至7月初采收,每667 m2产瓠瓜3 000 kg,产值5 000元;毛豆于2月上中旬直播于大棚两边畦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每667 m2产毛豆200 kg,产值1 000元;延秋辣椒于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1~12月收获,每667 m2产延秋辣椒2 000 kg,产值6 000元。此模式合计全年每667 m2总产值12 000元。

4.5 大棚瓠瓜—单季晚稻高效栽培模式

浙江省绍兴市、嘉兴市、余姚市等地探索推广了大棚瓠瓜—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大棚瓠瓜于12月下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上旬定植,4月中下旬至6月底采收,每667 m2产瓠瓜4 000 kg,产值20 000元,净收入12 000元;单季晚稻于6月下旬播种育苗,11月中旬收获,每667 m2产单季晚稻450 kg,产值1 400元,净收入200元。此模式可有效减轻连作障碍,明显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符合国家粮食供应安全和确保农民种植收益的“万元千斤”发展方针,合计全年每667 m2总产值13 400元,净收入12 200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5 大棚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用

大棚栽培多选用耐低温、弱光、肉厚、质嫩、产量高、品质好、成熟早的长瓠子品种。长江流域可选用的优良品种主要有华瓠杂2号、鄂瓠杂4号、汉龙碧玉、浙蒲2号、浙蒲6号、青蒲2号、青秀、玉秀、湖北孝感瓠子、南京面条瓠、杭州长瓜、绍兴长蒲等。

5.2 培育壮苗

①营养土配制 将未种过蔬菜的大田土和优质腐熟的农家肥捣碎过筛,按6∶4体积比配制。每1 m3营养土中添加腐熟捣碎的饼肥10 kg或商品有机肥20 kg,充分拌匀即成。

②电热温床准备 长江流域大棚瓠瓜早熟栽培宜选择大棚+小拱棚多层覆盖电热温床育苗。一般大棚种植667 m2瓠瓜需育苗约2 200株,需苗床20~25 m2。育苗前搭大棚,准备电热温床。取出10 cm左右床土,整平床底,按80 W/m2的功率密度均匀铺设电热线,再将营养土铺入床内,厚10 cm,整平床面,或将营养土装入8 cm×10 cm或10 cm×10 cm塑料营养钵,也可装入50孔或72孔穴盘中,并将营养钵或穴盘排放在电热温床上。浇足底水,接上电源、开关和控温仪,开通电源,24 h后即可播种。及时搭建小拱棚,夜间加盖草帘保温。

③种子处理 瓠瓜种子皮厚,不易吸水,播前要浸种催芽。将精选的瓠瓜种子在55℃温水中浸泡15~20 min,然后用常温水浸泡8~10 h,捞起后稍晾干,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7~30℃条件下催芽,每天打开纱布将种子洗2~3次,经2~3 d,约50%种子胚根露出时即可播种。每667 m2大棚需干种子200~250 g。

④播种 1月上中旬将催好芽的瓠瓜种子撒播或条播在苗床上,或点播于营养钵或穴盘中。播种后覆盖2 cm厚过筛的细土,再直接覆盖1层地膜保墒,出苗后要及时揭除地膜。

⑤苗床温度管理 大棚瓠瓜春季栽培从播种到子叶出土要维持较高的苗床温度,白天25~30℃,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降温,避免形成高脚苗,可维持白天25℃左右,夜间不低于16℃,至定植前7 d左右要适当降温炼苗,白天20~25℃,夜间8~12℃。大棚瓠瓜秋季栽培则应采取覆盖遮阳网降温防雨育苗。

⑥苗床水肥管理 电热苗床要经常保持湿润,补水可选晴天上午进行,用喷壶浇温水,还可根据幼苗长势,结合喷水追施3%的复合肥液,苗床浇水后应充分通风排湿。后期炼苗时要适当控制水分。

⑦壮苗标准 子叶完好,具3~5片真叶,茎秆粗壮,株高15 cm左右,叶色深绿,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苗龄30~40 d。

5.3 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瓠瓜适于在保水保肥力强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栽培瓠瓜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以促进土壤熟化和消灭土壤中的病菌虫卵,耕翻深度以30 cm为宜。瓠瓜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要结合翻耕,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过磷酸钙40 kg,优质复合肥50 kg。整地要上疏下实,定植前15 d扣棚保温,定植前7 d土肥混匀,打碎整平,作成连沟1.2~1.4 m宽的高畦,铺设滴灌带和地膜,准备定植。

5.4 定植

长江流域大棚瓠瓜春早熟栽培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当幼苗有3~5片真叶时即可选冷尾暖头晴天定植。株距35~40 cm,每畦栽植2行,每667 m2可定植2 000~2 500株。定植时要确保根系舒展,并浇透定根水。定植当天一定要保证1~2 h光照时间,以提高棚温,促进缓苗。栽植后地膜洞口一定要用细土封盖压严,以防地膜内冒出的热气对幼苗造成热害。定植工作完成后,封闭好大棚和拱棚保温,以利缓苗。

5.5 定植后的管理

①查苗补苗 幼苗定植后7~10 d,应经常巡查其成活情况;发现未成活的,要尽早及时补栽;幼苗生长过程中,有时会遭受地下害虫咬食而死亡,要尽早清除死亡幼苗,灭除地下害虫,并补栽幼苗。

②大棚管理 幼苗定植后1周内,应将地温提高到18℃以上,以利于幼苗茁壮成长,因此,一般情况下每天大部分时间要密闭大棚和拱棚,只在中午高温时适当通风换气。如果白天幼苗环境温度超过35℃,则加长通风换气时间降温。若遇到倒春寒天气,则在拱棚上增加1层薄膜覆盖或草帘保温,保持地温12℃以上。长江流域大棚瓠瓜春早熟栽培一般3月底前主要是采用大棚+小拱棚多层覆盖保温防冻。4月以后,撤除小拱棚,夜间注意保温,白天则要通风排湿降温,当午间棚内气温达到30℃时开始通风,下午棚内气温降至25℃时停止通风。5月以后撤除大棚围裙膜,保留大棚顶膜行避雨栽培。

③植株调整 瓠瓜以侧蔓结瓜为主。主蔓6~8片叶时,将主蔓打顶,以促进子蔓生长,子蔓可选留1~2个健壮硕大的雌花,并在雌花上部留1~2片叶摘心,应当注意的是必须保留最上部1条子蔓的顶心,令其代替主蔓生长。此后再将抽生的孙蔓如前法摘心,每蔓留瓜1~2个,如此循环。当蔓长40~50 cm、有10片以上叶时,及时撤小拱棚,插架绑蔓,一般瓠瓜栽培多用粗竹竿搭成“井”字架、“人”字架或篱笆架。大棚瓠瓜栽培还应及时摘除底部黄叶、病叶,适当疏除基部细弱侧枝和过多雌花,摘除的叶片、侧枝及时带出棚外。同时还要经常注意理瓜,避免卷须缠绕。

④诱导雌花分化 大棚秋季瓠瓜栽培时温度高雌花少,可在主蔓具3~4片真叶时,叶面喷浓度为100 mg/kg的40%乙烯利,促进雌花分化形成,并促使瓠瓜以侧枝结瓜为主转为主蔓结瓜为主,有利于秋季栽培能正常坐果。乙烯利傍晚喷施较好,喷施时忌浓度过高或喷后水分过量,防止抑制生长或雌花过多,还应留15%~20%的幼苗不喷乙烯利,任其自然开雄花,以供人工授粉。

⑤人工辅助授粉 瓠瓜夜间开花,授粉昆虫活动少,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为17:00后或8:00前,摘取当天开放的新鲜雄花,去掉花冠,将花粉均匀涂抹在雌花柱头上。一般情况下1朵雄花可授粉2~3朵雌花。

⑥肥水管理 瓠瓜产量高,植株生长旺盛,耗水量大,需肥量多,在植株生长前期应适当浇水、施肥;坐果后晴天经常浇水,并酌情分次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混合使用。大棚瓠瓜生长发育快,对肥水要求高,除施足基肥外,返苗后追施提苗肥1次;当茎蔓长30 cm时,正值摘心后侧蔓开始生长,应施分蔓肥1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蔓长到70 cm后,进入大量雄花形成及结果期,施催果肥1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复合肥20 kg;头瓜采收后,再追施1次氮肥。以后在结果盛期再分期追肥2次,促使后续瓜生长。追肥后及时浇水。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膜下滴灌供水。

5.6 采收

大棚瓠瓜春季早熟栽培,4月下旬即可开始采收上市,瓠瓜生长较快,开花至采收仅需10~15 d,因此必须及时采收,采收过迟则影响口感和品质,及时采收还可减轻植株负担,促进小瓜的生长。每667 m2产量可达4 000~5 000 kg。

瓠瓜果实有时发生苦味,食后对健康有较大影响,用苦味瓜炒肉,肉也变苦。据研究,其苦味由遗传因子决定,显性苦味基因促使果实形成一种糖甙——葫芦甙而使果实带有强烈苦味。防治措施:一是田间发现苦味瓜株,立即拔除,以防花粉传播;二是在无苦味瓜的田块或地区采种;三是开花前将雌花套袋自交,在该植株的其他果上切一片尝味,如不苦,则可作采种用;四是在购买时或炒食前,放一小片在口里尝尝。

5.7 病虫害防治

大棚瓠瓜主要病害为灰霉病、白粉病、蔓枯病、霜霉病、炭疽病,主要虫害为蚜虫、瓜绢螟、潜叶蝇。应根据瓠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协调利用生物、农业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安全、经济、有效地防控病虫害。

①农业防治 实行合理轮作或水旱轮作;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深翻土地和改良土壤;播种前对种子、苗床、培养土、育苗容器进行消毒;苗期注意控温控水防高脚苗,苗龄应适当,培育无病壮苗;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合理密植;发现病株立即拔出销毁,并在病窝内撒生石灰消毒;控制好大棚温湿度;科学肥水管控,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渍,严防棚内积水;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剪下带病的叶子与基部长势较弱的侧枝并集中处理;及时整枝搭架吊蔓,改善大棚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园清洁。

②物理防治 利用防虫网(24~30目)覆盖阻隔害虫;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利用黄板、蓝板或性趋化剂等诱杀成虫;利用晒种温汤浸种等对种子消毒;夏季休闲期高温闷棚。

③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如释放瓢虫、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释放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潜叶蝇、白粉虱等害虫,利用瓜螟绒茧蜂、螟黄赤眼蜂防治瓜绢螟;推广应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红蜘蛛、蚜虫等;喷洒植物源农药1%苦参碱2号可溶性液剂1 2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防治蚜虫等。利用木霉菌(真菌类)土壤处理、拌种、移栽前根部处理、发病前或初期喷雾等防治枯萎病。

④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用于病虫害发生初期。大棚瓠瓜应按照《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规定选择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并严格按农药标签说明控制施药计量、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瓠瓜生产常见病虫害及农药使用要求见表1。

表1 瓠瓜常见病虫害及推荐使用药剂

猜你喜欢
雌花拱棚产值
早春拱棚胡萝卜管理要点
五膜覆盖在拱棚甜瓜越冬生态栽培技术上的应用的探究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
帮花授粉
不同品系橡胶树的花序性状差异研究
小拱棚韭菜助农增收
拱棚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