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教学策略
——以“红、绿、黄、白、黑”为例

2022-07-29 04:58吕师瑶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留学生内涵颜色

吕师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102)

0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颜色词作为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颜色词代表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差异,对留学生在学习、理解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造成了一定的应用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对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因此需要帮助留学生深刻理解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从而更高效地学习汉语。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及新HSK词汇表,以“红、绿、黄、白、黑”5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颜色词为例,通过对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5种教学策略,使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颜色词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使留学生能深刻理解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1 基本颜色词的分类

汉语颜色词的数量庞大,对于基本颜色词包含的范围众说纷纭。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和国外对基本颜色词理论的论述,结合新HSK词汇表中的颜色词汇,对基本颜色词进行分类。

1.1 国外基本颜色词理论

在1969 年由美国民族学家柏林和语言学家凯恩出版的《基本颜色词语:普遍性和进化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较早的有关基本颜色词的论述,即广泛存在于多种人类语言系统中的有11个基本颜色词,包括黑、白、红、黄、蓝、绿、褐、紫、粉、橙、灰。该研究结果是在收集了近百种语言资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并作为研究语言普遍性规律的重要理论。

1978 年,语言学家凯恩与麦克丹尼尔进一步对基本颜色词的包含范围进行分析,得出最主要的6个颜色词,即黑、白、红、黄、绿、蓝。这一研究对颜色词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基本颜色词理论

我国的基本颜色是“上古五色”,即赤、青、黄、白、黑。作为所有颜色的基础,五色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更为深远。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存在多种界定基本颜色词的观点。詹人凤[1]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聚合体和非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特征进行研究,并以专门性(专门用于表示颜色的词,不能由别的实物词兼表)、概括性(能够把相关的颜色概括在内而本身不被别的颜色词概括,也不能是过渡色)和非派生性(不能由别的词构成)3个标准对基本颜色词和非基本颜色词进行划分。他认为只有“红、黄、绿、蓝、白、黑”6个颜色词合乎基本颜色词3个标准,才可称之为基本颜色词。

1.3 新HSK词汇中的颜色词

根据《新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2012年修订版)》,新HSK词汇分为6个等级。通过对新HSK词汇二级至六级(一级词汇中无颜色词及相关词汇出现)的颜色词进行统计,整理出不同等级的颜色词及与颜色相关的词汇,如表1所示。

表1 新HSK词汇中颜色词及相关词汇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颜色词的数量随着词汇等级的提高而明显增加。词汇等级到达六级时,共出现了“白、黑、红、蓝、绿、灰、青、紫、橙、粉、棕”11个颜色词。虽然“黄”没有作为颜色词单独出现,但是以相关词汇的方式分别出现在词汇三级(黄河)、五级(黄金)和六级(黄昏)中,“黄”的使用频率及构词能力可以与其他颜色相媲美,因此将“黄”列为颜色词之一。颜色词虽然在新HSK词汇表中占比较少,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 5个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根据国内和国外对基本颜色词理论的论述,结合新HSK词汇表中的颜色词及相关词汇出现的频率,综合选取了“红、绿、黄、白、黑”这5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颜色词,将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将分别对5个基本颜色词所代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帮助初中级留学生更好地理解5个基本颜色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从而逐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1 “红”的文化内涵

从表示积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红”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欢乐。例如在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用春联、红灯笼、红包等红色事物来表达希望和喜悦之情;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新人穿着红色礼服,贴红喜字做点缀,表达幸福和喜庆之意;在企业开业和揭牌仪式等重要庆典中,要通过剪断红绸的方式和揭开红色绸布的方式表达希望事业兴盛与成功的意义。(2)“红”代表受欢迎,如“走红”“网红”“开门红”“红红火火”等。(3)在京剧脸谱中,红色脸谱代表正义、英勇的人物性格,例如象征正义的红色关公脸谱。(4)“红”代指女性。涂苗[2]指出“‘红颜’‘红妆’都是指女子梳妆过后的面庞,红色是胭脂的颜色,所以就直接由‘红’联想到装扮过后的美人”。周密在《齐东野语·尹惟晓词》中写道“苹末转清商,溪声供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5)“红”象征革命,红色是鲜血的颜色,联想到革命和斗争,如“红军”“红旗”“红歌”等。(6)“分红”是指公司按股票份额的比例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

从表示消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红”代表嫉妒、激怒等负面情绪,例如“眼红”作动词时,表示看见别人拥有美好事物时羡慕、忌妒,想得到;作为形容词时,表示激怒的样子,如“仇人相见,分外眼红”。(2)“红”表示害羞、生气等情绪,如“面红耳赤”,出自《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3)“红”表示危险、禁止和警示的含义。汉语中有“红灯停,绿灯行”的说法;考场外经常会拉红色的警戒线,表示禁止通行[3];红色预警指灾害或危险的最高预警级别。

2.2 “绿”的文化内涵

从表示积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绿”指草和树叶繁盛时的颜色,常用“绿油油”“绿茸茸”等形容植物的勃勃生机。欧阳修在《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写道“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2)“绿”指颜色,由黄和蓝混合而成,是青中带黄的颜色。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形容江南的美景,用“春来江水绿如蓝”表示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中的“碧”和“绿”指的都是绿色。在汉语中经常将“碧”和“绿”放在一起使用,形容青绿色。(3)“绿”指乌黑色。“绿鬓”指乌黑色的头发,秦观在《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中描写到“绿鬓朱颜,重间两衰翁”,其中“绿鬓朱颜”意为黑发红颜,引申为青春美好的容颜。(4)“绿”有表示自然、生机盎然之意,也引申为健康、环保、安全之意。例如“绿色食品”“绿灯”等。

从表示消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绿”指官服的颜色。《明史·志·卷四十三 舆服三》中将文武官公服描述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唐朝官服按颜色分为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四、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七品穿绿袍,无鱼袋;八品、九品穿青袍。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绿色和青色在中国官服发展史上都处于末位,均代表等级较低的官位颜色。(2)“绿”表示低级、低下。绿色的饰物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主要用在地位低下的仆役身上。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解释为“绿帻,贱人之服也”,表示地位低下的卑贱的配饰。元明时,统治阶级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戴绿头巾。从此以后,就用戴绿头巾、绿帽子等来讥讽妻子有外遇的男人。(3)“绿”表示脸色等情绪的变化。“他气得脸都绿了”指的是生气导致脸色及情绪的改变。

2.3 “黄”的文化内涵

从表示积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黄”指土地的颜色。黄河处于黄土区的黄土高原,风化因素导致土质流入黄河中,每次涨落潮都会将泥沙带入,从而导致黄河的颜色与土地颜色相同。(2)“黄”指黄金,代表财富。在古诗中也多有体现,如“书中自有黄金屋”等。(3)“黄色”是封建统治阶级专属颜色,古代皇帝以黄色为尊,代表中央皇权。

从表示消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黄”指幼儿,有不成熟的含义。“黄毛丫头”,用黄色头发代指年幼的儿童;“黄口小儿”,用黄色雏鸟的喙代指儿童等。这些称谓多包含有贬义。(2)“黄”指“黄昏”。“黄昏”出现在古诗中,多表达离愁别绪、孤独落寞等情感,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和“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唐·白居易《紫薇花》)。(3)“黄”指衰老、植物枯萎。“人老珠黄”比喻女子衰老;“树叶黄了”,意味着由盛转衰,季节转变。(4)“黄”指事情不成功、失败。“工作黄了”,意指失去工作。(5)“黄色”引申义为淫秽色情,如“黄色书刊”“扫黄行动”等。

2.4 “白”的文化内涵

从表示积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白”指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4]。也可理解为光亮、明亮,如“雪白”“银白”“白璧无瑕”等。(2)“白”表示清楚、明了。(3)“白”表示纯洁。“云中白鹤”,比喻品格高洁﹑志向高远的人;“白衣天使”是医务工作者的美称。

从表示消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白”表示没有加上什么东西,如空白和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薄,一无所有)。(2)“白”表示没有成就,如“白忙活”“白费力气”。(3)“白”表示面色差,如“苍白”。(4)“白”表示没有代价,多为贬义。“白吃白喝”,指吃饭喝酒不给报酬。(5)“白”表示轻视,人们用“翻白眼”“白了一眼”来表达自己不满和轻视的情绪。(6)“白”表示贫贱、地位低,在古代平民只能穿着素色衣服,因此用“白衣”“白丁”指平民。(7)“白”指丧事,在中国传统葬礼上,家属身披白布或麻布,戴白花表示哀悼。灵堂也都以白色为主,用白色的挽联及花圈寄托哀思。

2.5 “黑”的文化内涵

从表示积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黑”指黑色,按照深浅不同可组合成不同程度的黑色,如浅黑、深黑、乌黑、墨黑、漆黑等。也可指黑色的物体,如黑板。(2)“黑”指黑夜、夜晚。“起早贪黑”,指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苦;“彻夜不眠”,指一夜未睡觉。(3)“黑”代表庄重,正直。在中国传统国粹京剧中,黑色脸谱代表正直无私、勇猛坚毅的人物,如包拯、张飞、李逵、焦赞等。

从表示消极的文化内涵来看:(1)“黑”指邪恶、狠毒。如黑心(比喻嫉妒、怀恨等坏心肠),也可以用“心真黑”表示人心肠坏;“黑心商家”指缺乏公平信念、利益至上、缺乏良心的商人。(2)“黑”指从事非法活动,如“黑社会”(非法团体)、“黑店”(指没有营业执照非法经营的商店、酒店等)、“黑车”(非法运营车辆)。(3)“黑”指冤枉,如“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4)“黑”表示自嘲,如自黑(最新网络热词)。(5)“黑”表示违规,如黑名单(应该被惩治或有嫌疑而被注意者的秘密名单),网络中经常使用“拉黑”表示将某人放到黑名单中从而屏蔽其言论,适用于聊天软件和网络游戏中,也可引申为实际生活中对一段事、某个人永远割裂的情感拒绝。

3 基本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在充分理解5个基本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重视颜色词的教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材中对颜色词部分的教学与练习较为分散,教师往往对颜色词的教学一笔带过,导致留学生对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不能完全理解,会造成一些日常沟通障碍。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5种教学策略,让留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学习理解基本颜色词。

3.1 开展专题讲座

教师在对基本颜色词进行教学时,可以针对课本中涉及的颜色词开展专题讲座。以课本中出现的颜色词为主体,讲解颜色词背后的文化内涵。针对初中级留学生,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颜色词的多种含义,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颜色词所代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内涵。开展专题讲座,可以更好地针对颜色词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在讲解基本颜色词“白”时,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白色的事物以及词汇和句子等,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是表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意义,最后尝试探究背后代表的文化内涵。

3.2 设置文化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特定的文化情景,通过采用多媒体观看视频或者现场制作手工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颜色带来的乐趣。例如在讲解“红”时,可以结合观看有关春节内容的视频,或者组织一次文化体验课,让学生练习写春联或者剪福字,让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所代表的积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颜色和文化相结合的课堂,其趣味性和实操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注重文化对比

鉴于同一颜色词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初中级汉语留学生来说代表的意义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文化对比的策略讲授基本颜色词。受母语正迁移的影响,留学生学习有相似意义的基本颜色词的速度较快;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留学生学习和母语差距较大的基本颜色词的速度较慢。以“黄”为例,当“黄”指植物枯萎时,在其他语言中可以找到相似的意义。但当“黄”指土地之色而被中国人推崇时,因土地观念,黄色成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就让留学生难以理解了。更不用说由枯黄颜色引申出的“失败”的含义,或者社会户役制度中称小孩为“黄”,后来泛指10岁以下的儿童为“黄口”,引申为年幼无知的年轻人,含有讥讽的意味[5]。教师应将这种差异作为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颜色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坚持教学重现

由于颜色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并不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每个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串联,帮助学生构建颜色词的知识体系[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重现,遇到颜色词或与颜色词有关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单个词汇,也要让学生将其他学过的颜色词加以复习。例如,学习与“食物”有关的词汇时,先让学生复习“绿色食品”,并指出有哪些食物是绿色的,再引导学生复习绿色及绿色所代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内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对颜色词的敏感性,遇到与颜色词文化内涵相关的词语时,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使学习到的颜色词词汇能更好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3.5 紧跟时代特色

随着时代发展,新兴词汇不断出现。基本颜色词具有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师在教学时既要与时俱进地对学生进行讲解,也要对新兴词汇进行甄别,保证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在讲解基本颜色词“黑”时,可以就“自黑”“高级黑”“拉黑”等进行展开解释。这些新兴词汇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文化,具有当前时代特色。

4 结语

汉语颜色词词汇众多,颜色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及新HSK词汇表,选取“红、绿、黄、白、黑”5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颜色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本颜色词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使教师在教授初中级留学生时,能及时掌握基本颜色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了5种教学策略,希望对外汉语教师在日常教学积累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基本颜色词,并将颜色词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猜你喜欢
留学生内涵颜色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挖掘习题的内涵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