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递嬗与影响: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
——以《哈尔滨日报》为例

2022-07-29 03:15陈珊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军阀帝国主义日报

陈珊珊

(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下,作为中国最北方的省份,黑龙江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地区,尤其是省会哈尔滨,交通发达、思想汇聚、人才聚集,使身处阴霾的进步青年们看到了希望。回顾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的过程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传承弘扬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区域研究中,东北算得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近十多年来,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内容丰富。但拘泥于当时的时代传媒形式,以报纸为载体或媒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较少。根据中国知网关键词,搜索近十年来(2011—2021)通过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共计161篇(见图1),从图1可知,国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媒介传播研究呈上升趋势。但以报刊形式在黑龙江的传播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创办地点较为特殊、存在时间较短、但当时影响较大的新闻报刊研究数量更是寥寥无几。1925年6月8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升平二道街129号正式创刊、到1926年10月24日停刊的《哈尔滨日报》恰为典型的一例。因此,深入研究《哈尔滨日报》发刊的历史及影响,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在边疆地区传播的认识。

图1 知网收录的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文献数量

二、场域:定位及功能

(一)时间场域

《哈尔滨日报》创办于1925年6月,停刊于1926年10月,其所处时代正是“三股势力”并存时期:一是,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于1922年宣布“东三省自治”,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间反抗不绝;二是,沙俄势力虽所剩无几,但对当时的黑龙江仍有一定的冲击力;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借此时机向北满扩张。同时,与这“三股势力”共存的革命力量也在发展。1923年10月中共哈尔滨组成立,这是黑龙江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军成为当时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1926年,哈尔滨成立北满地方委员会,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给予了《哈尔滨日报》发展的特殊土壤。

(二)空间场域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唯一直达莫斯科乃至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我国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较早、工人运动较活跃的城市之一。中东铁路建成后,黑龙江开发进程加快,出现众多村落和城镇,初步形成一个以中东铁路为骨架、以铁路枢纽哈尔滨为龙头,包括工商业、矿产、航运业和金融等在内的经济合作体——中东铁路经济。[1]正是发达的交通线路以及较为发达的城市基础,使得包括布尔什维克党员、共产党员在内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群往来于此。“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等思想也相继汇聚、传播,提高了哈尔滨市民的革命觉悟,为《哈尔滨日报》的创办及发刊创立了一定的物质和思想条件。

(三)内容场域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四大召开,会议通过《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其中关于宣传工作调整的十二条办法,有五条(第二至六条)与宣传刊物直接有关。[2]中共组织为了打造自己的舆论阵地,不被敌人遏制“喉舌”,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着重深入到青年中间宣传党的思想,进一步促进民众觉醒和扩大党的影响。1925年北方反奉战争失败之后,奉系军阀对革命运动实行严酷的镇压,于是在1925年末《东北早报》停办后,鉴于《哈尔滨晨光》停刊的原因,《哈尔滨日报》采取新的策略,改由拥有报刊编辑经验、拥护共产党主张和革命纲领的国民党党员穆景周担任社长,而其他工作人员均为中共党员和团员。此时的《哈尔滨日报》是国共两党合办,以国民党名义出版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共北满地委的机关报,报社则是党的活动阵地。《哈尔滨日报》的政治主张明确,以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重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以反封建军阀统治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主要内容,宣传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理论。

三、递嬗:从以批判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为主到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的爆发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思潮。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会议坚持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坚持了革命的“三大政策”,对国民革命起到推动作用。同年3月,日本军舰炮轰大沽口;6月,张作霖、吴佩孚组建北京政府,北伐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基于以上原因,为了保证《哈尔滨日报》的顺利发刊,继续为我党服务,报刊根据当时形势改变了主要宣传内容,前期以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批判为主,后期则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为主。

(一)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批判

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为了使报刊能在奉系军阀的统治下得以发展,《哈尔滨日报》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转移矛盾客体,揭露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的行径,充分体现了创刊时的初心。鉴于当时的敏感政治因素,《哈尔滨日报》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批判。

1.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罪行。20世纪初,各种国外势力皆染指迅速发展的哈尔滨,使得局势更加动荡,民不聊生。此时的《哈尔滨日报》刊发的文章中突出了当时的时局,尤其是对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势力、妄图染指北满和整个东北的阴谋活动做出了直接明了的揭露。其中在《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反抗文化侵略与打倒帝国主义》《日本在南满的文化侵略》等文章中直白的“诉说”帝国主义的阴谋,除了经济掠夺,政治高压也造成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困境。以上文章还特别分析了文化在侵略中的作用。

2.鞭挞封建军阀的罪行。封建军阀为了自身利益,与帝国势力相互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哈尔滨日报》刊发的文章中多从战争、经济、民族等方面分析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社会问题等。在《双十梦》《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内战》《反对文化侵略与国民革命》等文章中,对封建军阀投靠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发动内战、争夺势力范围和残酷压榨、剥削人民的罪行予以有力的鞭挞。[3](P72)《哈尔滨日报》以这些文章为“喇叭”,指出造成中国人民困苦不堪的根源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并号召中国人民联合起来,只有推翻这“两座大山”才是解决现状的唯一出路。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

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哈尔滨日报》从创刊开始便发行量惊人。《哈尔滨日报》从69号至80号,连载10期约2万余字的《唯物史观》,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3](P72)宣传“布尔什维主义就是想从无产阶级专政而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对广大读者进行通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在一些文章中史无前例地介绍了哈尔滨其他早期刊物无法正面探讨的问题。例如,《资本主义发展与帝国主义战争》一文阐述了帝国主义本质,指出“两个必然”——帝国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四个国际》短文,介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

《哈尔滨日报》的副刊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许多新的思想、党的新理论都是通过副刊得以传递。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妇女运动早期领导人区梦觉都在副刊上发表过文章。副刊上还发表了一些来自奉天、吉林、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文章,转载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向导》《红旗周报》中的文章。[3](P71)副刊转载多地的先进文章,使得群众认识到时局的严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哈尔滨及东三省地区的民族觉醒。

四、影响

《哈尔滨日报》产生的影响,以哈尔滨为中心,逐步辐射到东三省,对党团组织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觉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受众群体的影响

《哈尔滨日报》及其副刊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从版面创新入手,扩大信息含量,还关注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1926年7月,胡适曾在哈尔滨应邀作演讲,宣扬“好人政府”观点。对于这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实践,作为北满地委书记的吴丽石当即挥笔撰写《追击胡适之》一文,予以批驳,这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当时的《哈尔滨日报》关注时事、聚焦底层群众,其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中东铁路沿线不断向外扩散,并最终使其成为火车司机、工人的最主要阅读刊物,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广泛传播。[4]《哈尔滨日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远销至长春、吉林、沈阳以及中东铁路各站段,沿线的站点构成了报刊发行网络,可以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的影响。基于此,《哈尔滨日报》宣扬的反帝反封建军阀主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东三省逐渐传播开来。

(二)对党组织建立和党员吸收的影响

《哈尔滨日报》的发行促进了哈尔滨乃至东三省人民的觉醒,尤其是对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具有引领作用。在办报过程中,党团结和教育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如党外爱国人士韩迭声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中,在参与《哈尔滨日报》的办报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哈尔滨日报》的发行期间,正值北满地委贯彻党的四大会议精神,“这类产业工人,是本党的基础,我们要特别注意”。[3](P66)据此,北满地委积极发展党员,加强团组织的建设,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党支部、横道河子党支部、双城党支部、安达党支部等。在这一短时间内党团人数呈上升趋势,也使得北满地委成为了群众运动的领导核心。

(三)对革命武装斗争的影响

《哈尔滨日报》不仅对当时人民和党团组织产生影响,还对爆发的革命武装斗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壮大组织队伍,扩大国共合作范围,并进一步推动北方各地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中共北方地区的党组织在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的同时,在李大钊等领导下亦着手进行北方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和领导工作。[5]而1926年创刊的《哈尔滨日报》则成为北满地区和哈尔滨市党的机关报,也是解放前我党在全国大城市中创办的第一张党报。在《哈尔滨日报》的发行时间内,国民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哈尔滨日报》对封建军阀批判,突出宣传国民革命思想,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国民大革命进行了舆论造势。为了使得报刊辐射地区的进步青年们进一步认清所处的现实困境,《哈尔滨日报》在封建军阀节节败退之际,暗指掌控东三省的奉系军阀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与国民革命军对抗,这也再次证明《哈尔滨日报》所论所谈既符合现实,又阐发了先进思想。同时《哈尔滨日报》宣传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尤其是促使进步青年投身于国民大革命中,为后来成立“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救国组织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1926年10月,因发现“哈尔滨日报社出版副刊,有宣传赤化性质”,报纸被查封。[6](P11)《哈尔滨日报》虽然只发行了四、五个月,但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作为革命宣传阵地和党的舆论阵地,起到了打击敌人、团结人民的作用,推动了哈尔滨和东北地区革命的发展。此外,《哈尔滨日报》还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对广大群众阐明和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本质。

猜你喜欢
军阀帝国主义日报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灵感日报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