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31 04:42于博扬王冬梅李萍萍解莎莎赵卫星
云南化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成语化学知识点

于博扬,王冬梅**,李萍萍,解莎莎,赵卫星,张 欣

(1 宝鸡文理学院;2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陕西 宝鸡 721000)

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的《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将成语融入课堂教学,正是对《纲要》的落实。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它同样能够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思考、提炼和总结。本文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为背景,深入挖掘成语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化学教学相融合。

1 成语进行课前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端,才能更好地促进过程的发展。学生往往在开始接受一堂新课时,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比如,难于从上一节其他课程的复杂知识中抽身,难于从课间的运动或者琐碎的事情中缓过神来等等。此时,如果教师突然开始新课并且抛出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这既不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会影响学生对整节课的把握。那么,教师可以用一些技巧方法,比如用一个成语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斩断学生对于上一节课和课间的思绪,同时引出新的知识点[1]。例如,在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引用齐宣王和淳于的“物以类聚”的成语故事,引出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接下来再讲解物质的具体分类方法。这样的做法,既完成了导课,同时又可以营造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讲解“钠及其化合物”时,引用“海纳百川”的成语故事,描述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含有八十多种元素,而其中的钠和氯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从而引出对钠、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讲解。

2 成语作为典型示例

万物皆化学,任何事物都与化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教师在课堂进行举例的时候,不妨用生活中的成语来作为知识点的示例,不仅表现出化学贴近生活,而且更有说服力。例如,在教师讲解“离子反应”时,很多学生对于离子方程式中少量和过量的问题难以理解,认为知识点太过于理论化。这时,教师可以引用“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来作为离子方程式中过量问题的典型示例,告诉学生们,一般认为“石穿”是因为雨水的长久滴落造成的,实际上,造成“石穿”的重要因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于雨水中,使雨水成为碳酸,滴在主要有碳酸钙组成的石头上,使石头部分溶解,呈现出孔洞的现象。更直观地说明了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如此一来,即使时间过去再久,学生也一定会记忆犹新。在教师讲解“金属材料”时,引用“百炼成钢”的成语故事,来介绍“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质量分数,下同)是2%~4.3%,性脆;钢的含碳量是0.03%~2%,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成语帮助学生记忆

化学内容体系庞杂、知识点多,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勤奋刻苦地记忆。如何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帮助学生记忆成为化学教学的一大挑战,而在教授知识点时配合成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完成知识的记忆。例如,在教师讲解“钠及其化合物”中,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很多学生容易忘记这种极其细小的知识点,此时引用“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使学生想起焰色反应就联想起“明察秋毫”,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记忆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在教师讲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时,引用“名副(F)其实”的成语故事,凸显出F的特殊性,指出即使在暗处,F2仍可以与氢气发生剧烈的反应,与其他卤族元素相比,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又如,通过引用“天赐良机”的成语故事,表明可以通过创造条件,能够使Cl2、Br2、I2与氢气发生本不会自发进行的反应,从而帮助学生记忆每一个反应的条件。

4 成语引导知识过渡

教师在知识讲解的时候,知识之间的过渡非常重要,如果突然从一个知识点跨越到下一个知识点,会显得较为突兀,不但缺乏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时,教师可以恰当地引入一个成语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例如,在对“铁及其化合物”讲解完后,想要过渡到“人体中的铁元素”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引用“铮铮铁骨”的成语故事,反问同学们,我们的骨头是铁做的么?当然不是,这是用来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但铁元素却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接下来再进行“人体中的铁元素”的教学。在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讲解完后,想要过渡到教材上“化学与职业”板块中“科技考古人员”,通过引用“稽古揆今”的成语故事,告诉同学考古也需要运用上化学知识,从而讲解碳元素的核素被运用到考古中。

5 成语融入课堂练习

纵观高考化学试题,传统文化逐渐出现在试题当中,因此教师也可以借课堂练习对传统文化进行考察或引用,一方面能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例如,教师将“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融入例题中,指出碳的重要性,然后再考察学生对C、CO、CO2和CaCO3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者是考察其他有关碳元素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将“金戈铁马”的成语故事融入例题中,引出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合金,考察学生对合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这样的课堂练习,还能够使学生较早地对高考化学中传统文化题目有一定程度的适应,了解传统文化题的考查方式、考察途径、对能力的要求和备考思路等[2]。

6 成语塑造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化学教育也不例外。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引用“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来描述反应物若失去电子,则其化合价会升高,告诉同学们,不要总是在意一时的得失,眼光要放长远,也许会因此得到好处;在讲解“化学键”时,引用“齐心协力”的成语故事,说明共价化合物也是齐心协力,通过共用电子对来达到稳定结构。同时告诉学生,做事也要齐心协力,这样才能够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

7 成语助力课堂总结

前面已经讲述了如何进行课前导入,从而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教师在一节课的最后,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仍可以使用有关化学的成语来进行一节课的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例如,在进行“氯及其化合物”的授课时,我们可以用“乘风破浪”的成语故事来作为一堂课的结尾,告诉学生们,氯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几十年中有多少科学家为了理清楚其中的奥秘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在接下来的表述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希望他们能牢牢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即使遇到困惑的地方,也要相信自己,通过练习、查找资料和询问同学等方法去努力解决。还有上述提到的“海纳百川”,不仅可以用于课堂的引入,而且可以作为课堂的总结,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对待身边的人能够拥有一颗包容的心。

除了上述的举例,成语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之处还有很多,笔者将其总结在表1中,希望读者能受此启发,挖掘出更多的成语素材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去。

表1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成语的使用

8 总结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成语,从学科素养方面来看,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文化素养方面来看,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重视和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然而,成语的引入,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思考知识背后蕴含的道理,并且巧妙地使用在课堂教学中,切忌不可生搬硬套、喧宾夺主,从而降低授课质量。

猜你喜欢
成语化学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拼成语
奇妙的化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