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三十载,凌云健笔胸中意
—— 知名书法家张国成先生艺术探微

2022-08-02 10:33唐雪元
时代报告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家书法

■ 唐雪元

张国成,字发林,号黔北山人,知名书法家。1973年生,仡佬族,贵州凤冈县人,百里桂花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始人。自幼酷爱书法,先受教陈德明书法家门下,高中时参加夏威夷全国书法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再拜书法大家黔北老鬼罗胜明先生门下。赴北京后,又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全国人大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朱守道先生门下进一步研习书法。学习书法30多年,功底十分深厚,作品追求厚重、洒脱、飘逸的格调。作品多次在期刊上发表,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

张国成是一位谦谦君子,也是一位天纵内慧的企业家,外圆内方,行止洒落。他的本质是商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却30年如一日,沉溺于书法之中,好之不倦,自得其乐。可谓色墨淋漓、情态鲜妍,不禁让人想起杜甫当年称赞庾信的那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国成先生出身贫寒,励志进取,勤于学习,注重修养,讲究以德为先,有较为扎实的学养和深厚的国学思想,这无疑是他对书法的真知灼见,是他眼光独到、高出别人一筹的地方。

书法艺术是高雅艺术,讲究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他对书法艺术有着近乎天性的亲近和爱好,对那些村野之气、俗气、匠气、火气、江湖气的东西断不接受,抛之于脑后,统统不去理它,在心理上的排斥与日俱增。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必须讲一个“古”字,不是古板,而是古意。宋代大文豪、大书法家黄山谷说过这样的话:“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医也。”国成先生的书法力求一个“变”字。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他对变与不变执一个谨慎态度。他不是那种随心所欲的变、为变化而变,而是在充分学习、研究古人的碑帖或吸收了某个当代名家的艺术元素的基础之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实践所形成的变化。他充分把握用笔的粗细、浓淡、润燥、大小、提按、顿挫、疾涩、快慢、曲直、长短、开合等对比和统一,来求得变化的最终效果。

张国成近影 ▲

《八阵图》 ▲

细节是一件书法作品的生命以及灵魂所在。这些细节的东西需要反复琢磨。另外,在创作书法作品中,到底是中锋好还是侧锋好,书写速度快好还是慢好,是碑好还是帖好呢?应该说在这几组关系中没有好和不好之分,关键是你的需要、书写的表达需要,看能否服务于一件作品的整体构建,符合整体需要的就是好的。

国成先生不仅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细微之处的变化,小处的情趣,这叫“小处不可随便”,更加着眼于整体章法的实现。书法创作应当特别注意作品的章法安排,在点画和结构都过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的就是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甚至整个空间的黑白分布之间构成的关系。一件书法作品不是文本式的,而是图画式;书法作品也不是阅读式,而是观看式,通过观赏者的眼睛来观看,达到判断审美的效果。书法的审美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叙述表达,首先是笔墨与空白的空间分布与构成,然后是行与行之间的构成,字组与字组之间的构成,再然后才是结体的构成和点画的构成。“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个大的幅式的神采风韵,而不是那些点画的东西。这是章法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法呢,同样如此。

张国成先生书法诸体皆工,软硬兼擅,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他的行草书,其用笔以中锋为主,间以侧锋,爽健而流利,书风雄放而清丽,墨色变化丰富,姿态大小由之,显得力健而味辣,笔势连贯、结体自然,于洒落中见风神,令人襟抱舒展。观之、赏之、嗅之,笔情墨韵亦油然而生。

如其作品《正道》《精气神》《龙》《厚德载物》,观作品全貌,有种气势酣畅、笔力遒劲、铿锵有力、壮人情怀的力量;字形大小参差相间,错落有致,笔意顾盼,若断还连,出人意料,给人以亦方亦圆、亦正亦奇、亦躁亦妍、亦刚亦柔、亦雄亦秀、亦放亦收、亦动亦静、亦遒亦雅的审美感受。可以说,有学养而无想象或有想象而无学养者是难以企及的。观这样的作品,清丽如春,似行云流水,妙不可言;如渴骥奔泉,矫健俊逸,顿感清雅淳厚气息扑面而来,这些作品通篇富有韵律,用笔提按有方,纵擒得当,气足神定,笔笔意不断,字字脉相承,奔放处不失法度,细微处彰显韵味,观赏后平添无限快意。

显然,国成先生是成功的,这是一种高度,也是一种境界。远在天府之国,我可以想象手握毫笔的先生,在其书室墨雨纷飞、驰骋纸上的情景,其情、神、力、韵一寓于书,以简洁、明快、流利、细劲的线条,传达着自己对古代与现代时空的理解与感悟,表现着深沉丰厚的传统积淀,构建着一种属于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形式。经典的书法作品都是与其人品修养、文化积淀融为一体的,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以及人文意向和人格旨趣,是谓“诗文懒得与人同,楚调自歌冷月中”。

国成先生行草书法之所以显现出强烈的个性风貌,从其结体用笔中可探得消息,其书法上溯汉隶秦篆,专攻二王,旁及颠张醉素宋四家,渗入智永,又深研汉简魏碑,是数十年寻求古雅意趣和现代审美契合点的功力体现。先生用笔极富弹性,力度、韵味皆备;字体结构内紧外松,含筋抱骨,势圆力遒,行气相通相顺,呈现摇曳、律动之态;论墨色,可谓“将浓遂枯虚实苍秀,带燥方润藏露参差”;线条丰且实,灵且朴,劲健而豪迈,其方圆正侧因形生发、疾缓滑涩随势而生,中锋沉劲入骨,侧锋妍美挺劲,藏则内蕴古朴之风,露则外显精神意气。从中,可知先生追求的是气韵,注重的是精神。

《送孟浩然之广陵》 ▲

《精气神》 ▲

综观欣赏国成先生书法作品,具有直观的形态美、深邃的意境美、浩然的气势美,充溢着潇洒俊逸、雅韵风流的气息,这无疑与他追求“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的意境是高度契合的。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佳作如林。如想在这方艺术天地求得一席之地,决非易事,要想有所成就,不但要勤学苦练,笔冢墨池,还要对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参悟。国成先生平时非常注重基本功的磨练,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他几乎都用在书法的练习上,让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吐故纳新的良好状态下。功夫深厚,结体自然稳,书写之时方能立万象于胸中,提笔、顿笔徐缓有致,行气自然而贯通,如行云流水一般,令整幅作品欹正变化且神采飞扬。

任何的一种书体都是入门容易,但是要精深就很难。而国成先生不为时风所惑,不为生意场所惑,直取经典,在多种碑帖之间进行比较取舍,取精用弘,最终形成了自己高古、质朴、雄浑、奇伟的艺术风格。

古人云,心正则字正,这句话正如国成先生的为人。知名画家、其好友于宗孝先生称赞他为人谦和、质朴厚道,不争名利,将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爱好。近年来,先生作品不仅赢得书法业内人士高度评价,而且已为世人所重。

如其作品《山行》《八阵图》《送孟浩然之广陵》《海纳百川》,熔智永、钟繇、王宠于一炉,笔短、势展、意长,又巧妙掺入篆书圆拓之笔法,使整体效果鲜活起来。展现出来的是不同凡响的高贵和优雅,不染尘埃的空灵、清丽之禅境,还有一种曼妙、婉约、朦胧、浪漫之美韵,让人感受到一种别具一格、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古雅气息。尤其是他将禅意与现代审美意趣进行完美融合,独有的禅境韵味,恰如诗人王维所喜欢描写的萧散清寒之画境。

生意之外,国成先生总是一支笔、一卷书、一杯茶,求问道之气,取风骚之意,雅好文史,醉心吟事,书法与阅读成为了他的精神年轮,巴蜀知名书法家井智杰给予先生作品“空灵含蓄、神韵天成;天机妙悟、富于禅味”的高度评价。四川现代书画院院长魏鹏飞评价先生道:“他的书法艺术给人雅气、雅致、雅韵之感。艺术的发展,无非是不停的超越,而艺术家就是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

诚哉斯言,艺术需要在传承的同时,又大胆探索,提升艺术家自身的文化修养,赋予艺术形式以全新的内涵。国成先生的书法,如一溪清泉,涤荡内心的浮躁、心灵的尘埃,又如一盏清香四溢的佳茗,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言:“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或许,这也是先生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吧!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家书法
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诗书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