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传温情 最美爱家人

2022-08-02 10:33罗坤
时代报告 2022年6期
关键词:达摩笔者

■ 罗坤

什么是家?温丁华说:家是一副重担,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真诚地相待;家是能够白头偕老的漫漫旅程;家是亲人亲切的笑脸,家是饭菜扑鼻的浓香;家是风雨同舟的濡沫情怀!

一、同学情谊,恩爱夫妻

在仁寿南端,荣威山脉矗立。在荣威山脉末端有植被茂密的达摩山,因山高水远条件差,主要以生态林木、水果种植为主,有天然溶洞、古庙等。相传达摩祖师曾在此村修炼,因而取村名为达摩村。

这儿属于喀斯特地貌,交通、水利条件差,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达摩群山深处有一户人家,户主叫温丁华。

说起这个60 多岁的温丁华,村民们无不跷起大拇指,夸她是个了不起的能人孝子。温丁华出生于1959年,1977年参加工作,当过村小代课教师,做过团支部书记,担任过妇女主任和社长。1981年与张启清结婚后,40年的风风雨雨,不怕苦脏累,照顾身患结核病的丈夫,侍奉公婆,孝敬母亲,养育3 个女儿。瘦弱的肩膀担着生活的重担,任劳任怨,维护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温丁华出生在达摩1 社,家中姊妹众多,4 个弟弟1 个妹妹。排行老大的她打小就懂事。无论是洗衣煮饭,喂猪喂鸡,还是上山劳动,都带头干。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还跑几十里山路去红星煤矿挑煤。生活最困难“过荒月”的时候,还去邻县资中龙结镇借红苕片回来晒,晒干了磨粉来吃。

温丁华的父母都是村上的干部,后来父亲又做生产队队长。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温丁华从小就养成了正直善良的品性。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做了妇女主任和团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就是公社书记,书记给她介绍的对象,就是达摩村6社的张启清。

温丁华一听乐了,这位张启清是她在立新小学读书时的同学,后来在王安中学读初中也是同班同学。温丁华想,张启清他们家在6 社,是在达摩山半山腰,比自己家在山顶条件要好些,再加上是同学知根知底,就答应了。那时候,他们村上有茶场,温丁华在茶场做会计,张启清是大队“赤脚医生”,也经常见面,于是他们就订婚了。

订婚后不久,19 岁的张启清就去甘孜理塘县当兵了,这一走,就是4年,他们只有写写信,书信成了他们互诉衷肠的纽带。

张启清当兵回来一年后他们结婚了,有了一个甜甜蜜蜜的家。

二、患难与共,坐拥黄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甜蜜,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后两年,张启清在派出所上班,后来又回乡务农。随着3 个女儿的出生,家里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虽然日子穷点苦点,但幸福常常围在身边。为了给孩子们交学费,为了贴补家用,为了一家大小的开支,张启清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家中一切家务、农活、管教孩子,都由能干的温丁华操持。

工作中的温丁华 ▲

1997 年,41 岁的张启清在外地打工,常常觉得很累,干咳、乏力、盗汗、体重减轻,有种出气不爽的感觉。张启清也没有在意,心想自己当过兵,身体好没事。有一天发烧了,是低烧,心想感冒了,弄点药吃吃就好了,哪晓得吃了两周也没好。回家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得了肺结核。怎么可能?自己才40 岁,况且是当兵的人,身体比一般人要强得多。虽然张启清不相信,但诊断书上千真万确,他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垮了下来,没办法只好努力就医。打针、输液、住院稍稍好点了,张启清又外出打工。温丁华又得了坐骨神经痛,在仁寿县医院住院动手术,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家。

2008 年,张启清的结核病严重了,一咳嗽就吐血,从此失去劳动能力,家中的一切全部由温丁华一人操持,外操锄头镰刀背篓犁耙,内管柴米油盐酱醋茶。她对丈夫的病更是关心备至,只要是听说什么药方或哪家医院能治疗丈夫的病,她都会想尽办法为丈夫治疗。

大女儿曾劝她说:“妈妈,不管爸爸怎么样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他都得病了,这个样子,也没得办法了!”温丁华告诉笔者:“我从来没有骂过他,再苦再累也没有骂过他。想想他得了这个病,有时候也有怨气,比如说咯血,半夜三更吐血,哪怕夜里一二点,都要起来煎药给他喝。实在不行,赶紧送医院,不管夏天冬天,天冷天热。”“他的病随时都可能吐血,肺都烂完了,家里长期备着云南白药不能断!一年三五次住院,有些年七八次!”温丁华一边说泪水一边流。

2012 年,那是张启清病情最严重的一年,跑华西医院、省医院、专科医院,住院都住了好多次,亲戚朋友的钱都借光了,最后只有找姊妹们借点来支撑。

这么多年的坚持不懈,温丁华不仅把子女拉扯大,还把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说过这样一句话:“丈夫就是主心骨,不管他的病情到何种程度,我都不会放弃,有他在,我才有方向。”这种相濡以沫、白首不离、永不言弃的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照顾一个病人20 多年,日日夜夜,那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首先是病人要长期治疗,千万不能够随便停药或者乱用其他药物,否则身体状况还会更加严重。温丁华说:“长期用药经济上也吃不消,以前肺结核病药都是自费,现在政策好,很多药不用花钱了。但每年住院治疗打杂费也要花不少钱。为了节约开支,我经常弄单方来给他治,听人说啥好就去弄啥!”

在日常生活当中,安排好病人的起居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温丁华告诉笔者:“每天很早起床帮他穿衣洗脸,然后弄早饭给他吃,吃了自己才能上山。在山上干活到中午,一溜烟跑回家忙着煮午饭,把米淘洗进锅,马上又要去照顾他,然后再出来炒菜!”“晚上活路更多,要帮他洗澡,换衣服洗衣服!另外肺结核病人体质较差,长期咳嗽、咳痰、心慌、流汗,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饮食上也得注意,要干稀结合,主副食搭配,要富有热量、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的饮食,还要多吃新鲜蔬菜,所以我们家的肉呀鸡呀蛋呀这些,我都省给他吃了。只希望他的身体状况慢慢地得到改善。”

笔者在与温丁华的攀谈中得知,张启清有时会产生轻生的情绪。温丁华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要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有一个愉悦的心境。我时常会告诉他,再苦再累都过来了,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女儿们也长大了,挣钱寄回家来了,还有啥想不开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日子!”真是一席话点醒梦中人。

牵手相伴四十载,温丁华夫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她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打造出自己最美的小家,温暖着朴实的大家。

三、侍奉双亲,无怨无悔

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一个能侍奉双亲的孝子平时要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追思父母。温丁华是出了名的好女儿,好孝子,侍奉老人无微不至。父亲重病瘫痪在床,她日日夜夜守候,从不埋怨脏、累、烦。温丁华告诉笔者:“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去照顾父亲,去的路上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把膝盖骨摔破了,还去仁寿县医院动了手术。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了,在父亲瘫痪的两年里,我尽了一个女儿该尽的孝顺,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母亲现在86 岁了,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出去了就找不到回来的路,只有时时刻刻紧跟母亲,生怕母亲有闪失。母亲重病时,温丁华作为大女儿以身作则,不辞辛劳地侍奉母亲,为弟弟妹妹做出了好的表率。

温丁华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婆婆耄耋之年,有心脏病、肺病,时不时地因为病重还会去住院,除了能自己吃饭穿衣,其他什么也不能做。温丁华说:“2017 年,婆婆在仁寿县医院住院治疗了12 次,跑都跑够了,医药费都用了好几万。人老了,身体就这样不对那儿又不对的。”照顾婆婆,她从未有过怨言,对待老人从来都是轻言细语,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都说人到花甲已金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百善孝为先的美德。

四、勤奋工作,功在不舍

温丁华的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她用瘦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社会的责任。在笔者的想象中,年过60岁的她应该是苍老的,羸弱的。但是当笔者见到她的时候,她,白皙红润的脸膛,大大的眼睛,时尚的卷发,竟然染出了时髦的淡红色。

温丁华的家干干净净宽敞明亮,尽管家里只有她和张启清两个人。温丁华有一颗洁净的心,有一颗奉献的心。16 岁初中毕业回村小做代课教师,再到团支部书记,再到妇女主任、生产队长,她一直为自己的家乡默默付出。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勤奋上进。现如今对工作要求越来越高,60多岁的她,学会了用微信,学会了网络办公,对工作质量要求高,对自身素养要求更高,时时刻刻心系群众,赢得了广大社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当笔者问她人生风雨六十年最有体会的是什么,温丁华笑笑说:“我这60 年说坎坷曲折也算不上,我是老党员了。自小受党员父亲母亲的影响,一直跟党走,一心只想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好。”

在笔者走访村民的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温大姐待人和善,工作负责,对社员一视同仁,她不想当我们的社长,我们一致选她当,因为我们喜欢她信任她。有人告诉笔者,全社有8 户精准扶贫户,都是温大姐多处寻访多处诉求得来的,没有一户是凭关系走后门来的,温大姐为村民办事这碗水是端平了的。

温丁华告诉笔者:“工作中我一直做得平稳,用一颗宽厚的心来对待乡里乡亲的社员们。特别是贫困户,帮他们发展了种植果树养了羊,他们修房子国家又补助了钱。扶持了这么多年,今年都脱贫了,也就不再费神了!”

行走在达摩山盘山水泥路上,感受到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特别是脚下路的变化,不再泥泞,不再坎坷。我知道,这里面饱含了多少像温丁华这样的老干部老党员辛勤的付出呀。

大山是宁静的,多情的,到处长满了柏树、松树、桉树、桐树,笔者惊奇地发现,山坡上有一种常绿木质大型藤蔓,蔓茎粗壮,叶繁阴浓,茎枝长长的,能盘树缠绕,越冠飞枝,攀石穿缝,生命力可谓顽强至极。其花序悬挂于悠长盘曲的花茎上,吊挂成串,每串二三十朵,串串下垂,酷似无数白中带翠、如玉温润的小鸟栖息在枝头。花瓣卷拢呈翅状,整个花体通透玲珑,有的是乳白色或者淡绿色,有的色如柠檬黄,还有的是粉红色和橙红色,可谓神奇。打听村民才知道,这是雀儿花(又名禾雀花)。生长在郊野,深藏在达摩山林的禾雀花依藤而生,一簇簇,一串串,风情万种,给远离喧嚣的郊野带来了欢乐。

笔者被这种花深深地震撼了,温丁华不就是一株这样的花吗?她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达摩山,像禾雀花一样默默生长,默默付出。在风雨泥泞中,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撑起一个家,这个家经受住了病魔和人性的考验,诠释了爱的含义和不离不弃……

一束束生命的雀儿花,倔强地盛开在达摩山中,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生命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温丁华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身上盛开的人性之美!

猜你喜欢
达摩笔者
达摩祖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达摩克利斯之剑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达摩
达摩九峰山大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