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队伍“1+N”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以三亚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2-08-02 07:58游凤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馆员三亚岗位

游凤霞

(三亚学院图书馆,海南 三亚 572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驱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和运营理念发生质的变化,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亟须从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服务转型,如阅读推广、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智慧图书馆建设等。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加强队伍建设,解决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专业结构不平衡和馆员综合素质整体不高等问题,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笔者根据高校内外大环境的变化,结合学校发展愿景和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构建了面向高校图书馆中心服务工作的人力资源优化和培养方式,即“1+N”人才培养模式。在培育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馆员的专业优势,通过实践—培训—理论—实践的方式,强化馆员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服务效能、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资源、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1 “1+N”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N”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围绕高校图书馆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服务工作,从团队建设的视角,注重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推动高校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1+N”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是指馆员的本职工作,“N”是指馆员竞聘的兼职岗位,如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媒体宣传等岗位。该模式以激励和考核制度为保障体系,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和项目制任务目标驱动为运作体系,以智慧系统、多媒体平台、文献资源和实体空间资源为支撑体系,以组建一支创新型的服务团队为目标,契合新时代人力资源优化的趋势和要求,能够实现人才、资源、技术的有机融合。

2 “1+N”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1 建立制度保障

2.1.1 “N”岗位选拔制度。“N”岗位是通过双向选择确立的,决策部门围绕高校图书馆现阶段的中心工作,组建中心业务工作小组,选拔、任命中心业务工作小组组长。各小组组长设计、提交“N”岗位成员选拔方案,经高校图书馆决策部门同意后,开展成员选拔工作。馆员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向小组组长提交竞聘岗位申请。三亚学院图书馆各小组选拔机制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三亚学院图书馆各小组选拔机制

2.1.2 激励和考核制度。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三亚学院图书馆把“1+N”岗位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嵌入馆员评价体系,以期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实现“1+N”岗位工作目标,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其中,关键指标是对“N”中心业务工作成效的考核,胜任力素质、服务满意度及创新激励或负面清单是对“1+N”全岗位成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包括获得的奖项和荣誉,馆员职称晋升、学历提升,创新开展工作并获得一定效益,以及综合事务承担和处理情况等。该馆依据中心业务工作,在一级考核指标中设置了重点观测指标、胜任力素质指标、服务满意度指标,以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表2 三亚学院激励和考核评价体系

2.2 “1+N”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体系

2.2.1 制订培养方案,提升馆员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应围绕中心业务工作目标,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培养方案,为馆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落实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三亚学院图书馆为了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该馆根据每学年科研工作目标,为馆员布置假期学习任务和科研作业,引导他们掌握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以期提升他们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二是加强馆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该馆定期组织馆员开展内部交流活动、集体学习活动、辩论活动,以期引导他们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三是制订馆员外出学习方案。该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据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内外部大环境,有计划地制订馆员外出学习方案,派馆员外出培训、考察,以期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四是引导馆员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该馆积极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引入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帮助馆员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以期启发他们的思维。

2.2.2 实施项目制任务目标驱动法,注重馆员队伍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目标导向”模式由加拿大学者R.J.豪斯提出,他将任务目标分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型目标三大类型。“1+N”人才培养模式是把“N”岗位的责任目标以定性的方式进行考核,把效益目标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管理,通过“目标导向”驱动馆员不断追求目标的持续性过程。该模式结合学习培养方案的实施,促使馆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亚学院图书馆鉴于“N”岗位的独立性、多变性特点,在决策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制订了各个中心业务工作的学期项目制任务目标。各工作小组组长根据责任目标和效益目标,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项目进行管理,各小组成员申领并分工负责实施一个或几个子项目。各小组组长负责引导、规范小组成员的行为,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以推动各个中心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2.3 “1+N”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体系

2.3.1 智慧图书馆平台搭建。智慧图书馆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图书馆发展的动力要素。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化管理和服务要求馆员具备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搜集、数据挖掘、思维分析及智能设备操作等能力。因此,馆员应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定期开展交流座谈会,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领悟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工作原理,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2.3.2 新媒体平台架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边界不断延伸、服务广度不断拓展,从网站、微博逐步扩展到微信、抖音等平台,从对传统服务的宣传拓展到对新型知识服务的推广。馆员在新媒体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提升馆员的新媒体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借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文献资源推荐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等,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2.3.3 实体空间优化。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建设了集学习、研究、交流于一体的第三空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三亚学院图书馆构建了以复合性功能组合、差异化空间布局、绿色动态景观内外渗透为特点的空间布置模式,提高了空间资源利用率。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改造实体空间,为馆员开展读者服务提供支撑,提高服务效益和读者满意度,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3.4 资源体系建设。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育人目标,制订中长期资源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纸电资源结构体系,为馆员开展中心服务工作提供支撑。

3 “1+N”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3.1 创建学习型组织

高校图书馆应广泛征集学习培训意见,制订年度学习培训方案,创建学习型组织,为馆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3.2 实施项目制任务目标驱动管理

高校图书馆可通过项目制管理方式,以任务目标为驱动,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各项中心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3.3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从自身馆情出发,设计符合馆员本职岗位和竞聘岗位绩效管理的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定期对馆员的工作状态、思想动向、工作效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和客观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引导他们主动规划和开展岗位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馆员三亚岗位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被惯坏的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