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里的树风吹紫荆树

2022-08-02 06:41祁云枝
美文 2022年14期

祁云枝

蛰伏了一冬后,她厌倦了灰绿的衣衫,要在上衣和裙子上,绣出姹紫嫣红。

秦岭的女红相当好,任何一位人间女子都无法企及。

早春二月,吹过面庞的风里,夹杂着丝丝寒意。出于对寒风的畏惧,人们选择了缩手缩脚,秦岭却不畏寒流,她仔仔细细地挑选出金黄的丝线,开始在群山上下飞针走线。这位美丽出尘的女子,敛神静气,仅仅晃动手腕和指尖,蜡梅、迎春、山茱萸、金钟、连翘、棣棠花……这些黄灿灿的花朵,便潮水般流泻出来,从山脚流向山顶,从一面山坡流向另一面山坡。一冬的干枯瘦寂,瞬间被流淌着的明黄点亮,其他色彩亦纷纷苏醒。

初战告捷。秦岭意犹未尽。不多久,她选择几种白色的丝线开始刺绣:玉兰花、忍冬、流苏、白鹃梅、四照花和梨花,树树如玉的洁白,会让人想起已经融化了的冬雪。我猜想,这是秦岭用它们来表达对片片雪花的留恋。

一周后,她换上了粉色丝线山桃花、杏花、樱桃花,开始绣前胸、绣后背;用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和辛夷等等花儿,绣领口、绣袖口、绣裙摆……片片粉红俨然轻纱鸿羽,在峰峦山脚,飘啊飘,摇啊摇。

这时的春光,若选一个词来形容,只能是:妩媚。

能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缓解生态污染和破坏,绿色建筑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绿色环保建造及为社会输送绿色建筑产品已经成为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绿色建筑产业的实施和推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建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利用集约化管理对社会自然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从而营造出友好的建筑环境。

是的,妩媚,妩媚极了。

四月初,我抵达秦岭北麓的太平峪时,美女秦岭刚刚用紫荆花绣出了新衣裳。

这里的天然紫荆林占尽了天时地利。紫荆树棵棵高大茂盛,或鹤立于灌木,或并立于松柏,或孤悬于峭壁,流光溢彩,花意阑珊。

数千万亿紫红的花朵,密密匝匝,挤挤挨挨地从树干枝头上冒出来,嘤嗡成片片紫海,腾紫雾,驾浮云,在山梁上缠绵。有那么一刻,我竟然觉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说的就是眼前的场景。

置身其中,犹如行走在画里。

这个季节,秦岭的底色已然嫩绿如水,这清新的底色很好地映衬了树树紫红。远观,那嫩绿与紫红波浪形排列、镶嵌或相拥,曼妙而含蓄,层林尽染。那紫红,也绝非一种颜色,是紫里掺了粉或是掺了白的色系,云蒸霞蔚般热烈,粉荷敷面般俏丽。暗自庆幸,在秦岭最好的花季,我赶上了最热烈的绽放。再有一周的光景,明媚的花朵会一一黯淡消隐,最终从枝头飘落,换上树树新绿。

我是穿着与紫荆花同色的衣裙进入这片花海的,漫天的鸟鸣,从紫荆花间滴落,洒满我的全身。风儿轻轻摇晃着紫荆花,像摇动无数欢乐的小手。紫荆树的叶子尚未现身,绽放的花朵,也并非五瓣花、六瓣花等传统意义上的圆形花朵。

紫荆为每朵花设计了五枚花瓣:两枚翼瓣、一枚旗瓣、两枚龙骨瓣。花朵左右对称,明显地分成上下两个阵营,上面的三枚花瓣两大一小。最大的两枚翼瓣向后反折,如一对翅膀。中间的旗瓣最小,上面布有紫红与白色交织的斑纹,这斑纹是紫荆花给来访昆虫指路的旗帜——从这里进入花朵,一定有好吃的呢,下面的两枚龙骨瓣,似微微合拢的双手,将花蕊包裹其中。

画/祁云枝

整朵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翩翩然飞舞的蝴蝶。相似者相惜吧,蝴蝶、蜜蜂踏香而来,它们成群结队,触手可及。紫荆花捧出花蜜,蜂蝶帮助紫荆花授粉,互惠互利间,紫荆树完成了香火传递之大业。

最喜紫荆树老干着新花。每每看到老干粗砺的树皮上,突然间挤出一簇簇柔嫩的花朵,心底便乒乒乓乓蹦出“老当益壮”“返老还童”“鹤发童颜”等字眼。

画/祁云枝

紫红的蝴蝶成群结队地簇拥在树干和枝条上,可不就是紫荆树的俗名“满条红”嘛,姿态热烈而豪爽,亦如正在噼噼啪啪燃烧的美丽炮仗。

行走在紫荆林里,伴随着清泠泠的水声,我能听见蝴蝶振翅、蜜蜂欢唱、鸟儿们叽叽喳喳,还有紫荆树间温润细碎的声响。这是动植物间充满激情的合欢,也是我喜爱山林的理由。大自然从来不会仅有单一物种的狂欢。

漫步太平峪,五步一景,十步一重天。这里的八瀑十八潭,也是中国北方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难怪隋唐时期皇家选此地建立了太平宫。古老的紫荆林吸引了人类的视线,也牵拽了人类变迁的脚步。

作为一种植物,紫荆树能让亲兄弟不再分家,并让所有看到它的人瞬间忆起故园与亲情,紫荆树对自己的能力一定相当满意。

据南朝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南朝时,京兆田真三兄弟分家,当财产大都分置妥当后,才发现屋前的一株枝繁叶茂的紫荆树没有归属。当晚,兄弟三人商议明日砍树锯为三截,每人三分其一。谁知翌日清晨,三兄弟打开房门后却发现,这株紫荆树一夜间竟然树叶落尽,似已枯死。田真见状心疼不已,遂对两个弟弟感慨道: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他的弟弟们见状也大为感动,决意不再分家。本是同根生,一荣倶荣,屋前的紫荆树竟慢慢复苏,此后长势异常茂盛。

紫荆的故园亲情意象从此定格。人类原本从森林中走出,与草木间有着天然相通的灵犀,这是一种流淌在人类血液里的木质情感。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大诗人杜甫44岁撰写这首《得舍弟消息》时,被贬为华州参军。时值安史之乱,诗人告别家人弟兄,在去往华州的路上,他看到了在风中盛开复又飘零的紫荆花,看到了乱世里老百姓的苦与痛,于是把自己的担忧和深沉的故园兄弟情都写进紫荆花里。“沙晚鹡鴒寒,风吹紫荆树。忍泪独含情,江湖春欲暮。”宋朝文天祥写的《弟第一百五十三》与杜甫的紫荆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杜甫兄弟躲避战乱,文家兄弟却要直面战争。风吹紫荆树,一样的苍凉悲戚……

爬上崎岖的山道,一棵高大的紫荆树赫然兀立于半山坡上。

这株紫荆太过出众,身高几乎超过了十层楼房。近前,我伸展双臂去拥抱,并不能合围,目测其胸径至少有两米。据我的一位同事讲,去年,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的顾万春研究员考察中国野生紫荆时,走遍了我国的名山大川,最后,在秦岭北麓发现了这株巨紫荆。

这株800岁的紫荆,霎时惊艳了植物专家,吃惊之余,他给这株紫荆树冠名为中国野生“紫荆王”。专家说,紫荆树一般生长在海拔900米到1400米之间,多为小乔木或者灌木,能够长这么高大,实在是太罕见了。

自古亦有“天下紫荆,源系太平”之说。在偌大的秦岭,紫荆林也仅集中在秦岭的太平峪。在崇尚美学的唐代,祖籍西安的诗人韦应物面对开花的紫荆树写下了名诗:“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见紫荆花紧紧相拥,不离不弃,诗人亦款款深情:久违的故人啊,是否别来无恙?

朝朝暮暮岁岁年年。这里的紫荆林当年看着诗人远离家乡长安踽踽远行,如今,似用漫山遍野的紫“手绢”,等候诗人归来。

我徘徊在紫荆王的树冠下,馥郁伴着阳光穿花而来。山风轻轻地吹,带走了脸上的疲倦,吹散了心底的浮躁,世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适得其所。

仰头,树冠嫣然红透,枝条凌空舒袖,火焰般璀璨,紫气盈天。

在湛蓝天空的幕布上,这株巨紫荆,是美的标本,是美女秦岭头发上的紫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