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风景元无异”
——走进文天祥的《金陵驿》

2022-08-02 06:41远心
美文 2022年14期

◎ 远心

2022年3月4日中午,走到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南京明外郭城垣。梅花正艳,阳光点染着城垣南北的空地公园。城垣最高处修了柏油路,沿线两边的牌子立着“明外郭”字样。两车道的外郭马路两边,柳树、榆树、梧桐皆是几百年老树,枝丫横斜,高耸入空。沿着南坡走上城垣,忽而看到路北,隐隐一座石瓦亭。一条青砖铺成的小路通向亭子,沉静、庄严。我走过去细看。

原来是“文天祥诗碑亭”。一座朴素的四角亭,四根石柱,亭下立着一座石碑,石楹上题写“文天祥诗碑亭”。石碑正面是一幅文天祥身着官服冠盖的烫金雕像,像下写着两行字:“文天祥”“1236-1283”。亭子旁边的石碑上刻着:南京市栖霞区文物保护单位,文天祥诗碑亭及金陵驿旧址,栖霞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日公布,栖霞区人民政府立。原来这里就是南宋金陵驿旧址,亦是文天祥作《金陵驿》二首之地。诗碑亭1991年就已建成,旁边的石碑是2013年立。

诗刻在烫金像后面,《金陵驿》其一,相隔700多年后,在阳光下读文天祥发烫的诗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我的心随着诗句回到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文丞相被羁押北上,由金陵驿即将出发,那个悲慨怆然的黄昏……

金陵驿

这一年文天祥43岁,正值盛年。他6月12日到建康南京,停留50天。这两首诗大概作于要离开金陵驿继续北上时。

南京在南宋是北大门,过江便不是南宋的国土了。南宋的都城在临安即今日的杭州,南京的位置倚靠长江天堑,过江为金国统治区域。此时,南宋联合蒙元灭金,南宋小朝廷在广东崖山已被元军歼灭,举国已经进入元朝统治。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境内)被元军俘虏,因其才略、声望,一路羁押向燕京。

文天祥生长于江西,官于江西、湖南、临安等地。从北军逃脱,一路向南,发动义军组织抗元斗争,至广州兵败被俘。对于南宋来说,长江以南是国土,对于文天祥来说,南方是他生长、做官、战斗过的土地。金陵一别,恐怕再无返回的可能,内心怎不百感交集。提笔赋诗,悲凉有余。

《金陵驿》其一用现代汉语可以译作:荒郊野外的草舍又被夕照掠过,身如一片漂泊的孤云何所凭依?放眼望去山河风景与从前原本没有不同,然而城中的百姓已经易主,不再是南宋子民。芦花满地飞舞与我一同衰损,江南大户的旧时燕子如今傍着谁家的门檐飞?从今而往,我将永别这江南路,灵魂只能化作杜鹃鸟啼血而归。此诗把一个誓死殉国的诗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亡国之悲和殉国之志扑面而来,是文天祥亡国之悲的结晶之作。

第二首表达黍离之殇,更为悲切。意为:万里江山从此失去了我宋朝的雄壮,皇帝礼服颠倒匍匐在泥道上。杜鹃啼到血尽一场空,皇帝的胡须被脱了大半,江山易主风光不再。秋风吹来令人仿佛一夕衰毁,大梦初醒寒月照着我一颗孤魂。千年成败都将化为尘土,但大丈夫要禁得住人间评说。前四句用了四个典故指代江山易主的现实。后四句写出自身生死置之度外,要成就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志向。(参考邓碧清《文天祥诗文选译》,江苏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诗写于金陵驿。金陵驿位于马群镇蛇盘村。据南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16《疆域志二》记载:“金陵驿,亦名蛇盘驿,在上元县长乐乡蛇盘市。俗呼‘佘婆’,音之讹也。淳熙十二年,留守钱公良臣建。”金陵驿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由建康留守钱良臣兴建,是南宋传递公文的人员和官员途中落脚之处。

文天祥被元军羁押,在金陵驿停留一个多月。临别之际题诗,诗句所显示的亡国之悲,忠臣之义,是文天祥中状元进入官场后,一直坚守的为国为民、克己奉公的行事准则的体现,也是他以丹心照汗青、成就浩然正气的德行修养之表现。

正气歌

由《金陵驿》读文天祥,一本诗册在首,浩然之气流荡其间。我想起曹丕的《典论·论文》,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以“气”论万物本源,在《易经》中已经开始。气分阴阳,阴阳相交化生万物。而“文以气为主”,则是把文章和人的生命体气直接相融。“文以气为主”的根本,则是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风度相合,是人的气韵贯穿其间。

文天祥的《金陵驿》《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子江》,传播甚广,并不是文辞多么优美,声韵多么工切,根本来说就是他的一身正气,真气淋漓地体现到诗行中。《金陵驿》二首,以亡国之悲殉国之志感动人。如此悲切之作,之所以产生动人的力量,也不仅仅是这两首诗,而是背后文天祥整体诗作呈现的文气。

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境内)被元军俘虏。文天祥的文韬武略和对南宋官民的影响力早就引起元朝统治者的关注,他们希望文天祥能够为大元所用,用各种方式招降。1279年1月,元军元帅张弘范率水师攻崖山,强迫文天祥招降宋军。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张弘范坚持要他写书信,文天祥写下著名的《过零丁洋》,据说张弘范读后沉默无言,把诗收起来,开始崖山之战。崖山之战,是南宋最终灭亡的标志性战役。

1281年夏天,文天祥被囚于元大都兵马司土牢已两年,作《正气歌》。他在羁押途中服毒、绝食不死。到大都后经历各种艰难折磨,各种招降的劝说,在南宋已经彻底亡国无望之后,又过了三年牢狱生活。忽必烈希望他为大元所用,文天祥誓死不为元朝所用。《正气歌》中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刘德清、刘菊芳、刘菊萍校点《文天祥全集》,第801页)

土牢中有种种晦气、邪气相攻,文天祥提出正气,唯有正气方能压邪,他的一生是用生命在大地和诗行间写出浩然正气的一生。

明外郭

1283年年初,文天祥被杀于元大都柴市。文天祥自称“状元宰相”,以状元中进士,受到三位南宋皇帝的器重,对于他来说则是受到三位皇帝的隆恩。他见证了崖山海战的大悲剧,选择殉国,亦是为南宋所代表的汉文化殉身,从个人的追求来说,也是死得其所。壮年殒身,何其悲壮。

南京文天祥诗碑亭建在南宋金陵驿旧址上,紧挨着明外郭遗址北侧,从麒麟门到沧波门中间这一段。今有朱明娥著《南京明外郭》一书,城墙属于“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此书对南京城的城墙和明外郭的意义做了总结:

南京城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长、地面建筑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墙,也是南京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明朝南京城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构成,不仅在我国城垣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城垣建设史上也是盖世无双。其中,总长度约60公里、围合面积达230平方公里的明外郭城墙更是明代南京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城的重要载体与物证。(朱明娥《南京明外郭》,南京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明代南京城四重城垣,台城属于京城城墙。据《南京民间故事》记载,南京城修好后,朱元璋带着皇子们登上紫金山,四子朱棣信口说道:“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到紫禁城。”朱元璋听后,开始下令修建外郭城墙,将紫金山、幕府山、聚宝山等全部囊括在内,大大提高了南京城的军事防御能力。

明外郭作为最外层的城垣,建筑有其独特性。首先“突破了我国都城传统的方方正正形状,从军事防御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使城墙蜿蜒在自然山水之间,所以呈现的是不规则的菱形”(《南京明外郭》第13页),其次,它的材质是用“土夯筑垒而成,只有在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城门位置才用砖石砌筑,所以南京的外郭俗称‘土城头’”(《南京明外郭》第13页)。明外郭原来是土城头。经朱明娥老师考证,明外郭有“外十八门关”,即18座城门。如今城门都已不存,只有些遗迹。

沧波门至麒麟门段这一段明外郭城垣,目前比较完整。该段城墙顶部现在作为文荟路路基使用,路面上已经铺上柏油,汽车可以通行。我第一次发现明外郭,就是2021年夏天和女儿因为疫情变成黄码,隔离在家20天后到医院测核酸,驱车回来的路上,导航把我们带到了这条路。八月初,南京还是盛夏,突然从城市空间走上了一条两旁老树成荫、天高云淡、一片宁静的世界。这段城墙总长约5109米。城墙顶宽5-8米,底宽15-20米,顶部与两侧地面落差2-5米。路旁立着的“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标牌,经过沧波门公园,看到城垣外侧半坡上的绿地和老枝,突然好像回到了大明朝。

2019年调到南京,买房子时并不知道与明外郭的关系。麒麟门是最靠东南的门,麒麟门这一带到沧波门,还是明朝初年养马之地,历史上有黄马群、青马群、红马群、白马群等地名。今天的马群地铁站,是这一带的交通枢纽。南京城是历史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学之都。“山河风景元无异”,山河无言,虎踞龙盘的南京,长达60公里的明外郭城垣,因为文天祥的《金陵驿》,增添了英雄的浩然正气。

我们行走在明外郭的老树下,能体验到从南宋到明朝,到今日之中国的文化传承。诗人的忧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民族魂的内核,将一直激荡后来者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