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的推进困境及促进机制构建研究

2022-08-03 15:54何禹泽
中国商论 2022年14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何禹泽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人们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入的认识。在党和国家不断重视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在切实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使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根据调查可知,当前农民可支配收入正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但与其他相关收入相比财政性收入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亟需更强大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地区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助力。而金融支持机构的建立可以为发展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优点。因此,有必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的推进困境及促进机制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发展农村金融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及农村金融支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推进困境。最后针对以上困境,本文提出促进金融支持机构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农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并为农村金融支持机构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发展农村金融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1 现实意义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提高农民的财政性收入可以刺激农民消费,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投资和出口为主,无法形成协调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导致我国经济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将扩大内需作为目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农民的人口数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较大,其消费能力具有可持续性较差和潜能较高的特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消费的可持续性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为提高农民消费的可持续性,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此外,在建立和谐社会、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提高农民收入对社会公平等存在较多益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消费的可持续性,而发展农村金融就是一条良好途径。

1.2 理论意义

市场行业不稳定及文化技术水平有限等因素,导致农民主要靠种地获得经济收入,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其他收入。为维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公平,政府需要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而发展农村金融可以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使农民获得较多的财产性收入。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的推进困境

由以上内容可知,农村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农村改革,制定了与金融和财政相关的政策,但通过分析可知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提供助力。

2.1 体制完整度低

体制完整度低是目前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结构高度不合理。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规模和覆盖范围近年来显著提高,但其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例如,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增加了多种股份类型,这就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改造股份制的难度。其次,金融支持能力低、范围小。金融政策支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但风险承担等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金融机构存在滞后性,主要体现在政策保障、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向等方面。二是金融机构的生态链结构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最后,体系不健全。一是目前农村地区的服务设施和技术落后,农村金融在一些地区的服务手段较为简单和传统,无法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其效果的发挥带来了阻碍。二是体系不完善。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劳动供给方式更加多元化。例如,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包含基金管理机构、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和农业银行等,虽然体系较为健全,但农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各类银行还没有实现统一,且农村金融网点产品多样性差、分布较为集中、数量少。金融体系完整度较低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并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2.2 缺少金融风险化解机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了优化,但由于缺少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导致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投入风险高。金融消费和金融服务对象面对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在此背景下,农村和城市的金融市场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自身的生产特点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导致其具有高风险和低收益的特点,被划分为弱质产业,我国城乡金融风险在上述背景下容易出现不平衡现象,导致“去农化”问题严重。第二,信用支持体系建设滞后。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农村信用文化,但信用制度建设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仍处于劣势,对金融体系在农村的建设不利。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主要面临以下困境。一是针对农村金融中存在的违约现象,政府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存在一些违约现象,政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较低。二是针对信用违约行为,政府缺少相关惩罚措施。法制观念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较低,导致经济主体存在信用违约行为,金融机构对废债和逃债的主体束手无策,且针对这些信用违约者,政府缺少相关的惩罚措施,影响着我国农村社会的信用观念。三是建设信用制度难度大,信用制度在农村金融机制中的建设难度较大,农村个人征信系统无法收集全面的信息,且覆盖程度较小,现有的信用管理制度规范性差,难以有效监督农村的贷款违约行为。

2.3 金融供给机制完整度低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所改变,但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服务质量差、供给规模小和覆盖面窄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农民日常的基本需求,基本金融服务通常包括存储服务和结算服务等。现阶段,部分金融机构甚至无法满足农民要求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无法改变金融机构服务落后的现状,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不断加剧。金融服务布局合理度低的问题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无法解决。经调查发现,金融机构空白问题仍然存在于较多乡镇中,亟需在上述地区普及金融知识,构建金融服务系统。另一方面,投资理财诉求低,农民收入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背景下不断增加,针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民对增加收入和理财收入的关注度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得到了改善,间接融资规模变大,直接融资机构数量增加,抵押方式和金融产品在此背景下不断创新,优化并改善了基本的金融服务。金融投资产品的创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属于重点工作内容,但农民购买基金和国债的需求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不断提高,交易平台数量少、理财产品多样性差等因素都会降低农民选择金融投资的积极性。

2.4 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金融支持是保障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但农村金融体系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存在金融运行持续性差、借贷成本高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制约。一方面“,普惠金融悖论”问题严重。农村金融运行的均衡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在提高农村金融运行均衡性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供需不平衡在金融市场中的显著性不断提高。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包括抵押平台数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金融交易成本高等,在合法的正规渠道下,农民和企业在金融运行过程中不符合信贷要求,导致无法获得贷款“,普惠金融悖论”问题逐渐凸显。二是大部分农户和小微企业认为借贷成本高。由于缺少抵押物、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信息流通度差等问题,导致企业运行无法持续、借款人还款压力大和借贷成本高。另一方面,资源利用受限。一是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创新难度大等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人才技术方面和市场竞争环境存在一些差距,在运行过程中大部分金融机构主要采用传统的贷款技术和信息技术,严重制约着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在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创新。二是网络信息在农村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利用度较低。传统农村金融产业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了农村金融体系扩大服务范围、降低运行成本的可能性。但由于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较低、缺少技术人才,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农村发展普惠金融产生制约。三是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农业占据主要地位。国家为了促进金融贷款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包括奖励政策、税收政策和贴补政策等,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补贴力度和支持力度,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但目前金融政策还无法与金融财政相统一,形成配套体系的难度较高。在借贷条件和政策等方面,目前农村金融机制尚未针对支持“三农”问题进行整体统一,导致金融资源严重浪费现象越来越普遍。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机制构建

在多个组成要素相互配合、协调下,金融支持机制才能运行,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复杂系统。金融支持机制中,存在的组成要素在现实情况下无法全部达到理想状态,且在提高农民收入的机制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组成要素都具有支持作用。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在建设金融支持机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改进和调整,促使农村金融高效发展,促使其真正推动乡村经济社会进步。

3.1 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环境较差,机制正处于建设初期,还不够完善。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政府应该对农民科普金融知识及社会保障的优点。政府在监管金融市场时,需要因地制宜,对民间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模式进行调整,为农村金融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3.1.1 加强金融知识和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

农民的社会保障在我国现有的体系中存在标准不统一、标准低和资金不足等问题,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一定的差距,缺少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面对生老病死等风险时,我国农民抵抗力差,导致农民吃不起药、看不起病、无人养老。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大部分农民不会选择投资理财,而是将钱存起来备用。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一是为了解决农民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问题,加大农村医疗合作体制的推广力度。二是为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应该推广养老保险,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三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需要提升农民的投资水平,增强农民的理财意识,为农民培训相关金融知识。将金融相关知识引入农民的基础教育中,通过培训和讲座增强成年人的风险意识和投资理财知识。针对农民的金融知识教育工作,可通过媒体技术完成,根据各个地方的环境和现实情况设立服务中心和咨询站,帮助农民做出投资决策、提供投资信息,并帮助农民解答相关问题,以提高农民收入。

3.1.2 调整金融监管和市场监管

在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逐渐向混业经营方式发展。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使传统的监管方式作用减弱,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下的类型不断增加,原始的市场监管制度已经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因此,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管理部门需要对监管手段和监管模式进行改进和调整,为了提高监管力度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不同金融监管机构之间通过加强交流及合作,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在投资过程中引导农民做出正确决断,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增强市场监管力度,在此基础上建设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农民获取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民间金融,但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及政府监管力度低等原因,导致民间金融存在一些犯罪行为,包括洗钱、非法融资等,无法保障农民收入,根除民间金融也无法解决上述问题,还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具有良性影响的民间金融制度行为对其进行监管,赋予其合法性,并根据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审批监管机构及法律法规,对民间金融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避免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融入民间金融,提高居民收入。

3.2 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农民收入直接受到金融机构的影响,在金融支持机制中金融机构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金融支持机制的发展,需要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3.2.1 提高资本转化能力

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中,为了提高储蓄额,扩大规模,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资金“抽水机”现象容易出现在营业网点和各分支行中,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居民收入、抑制农村经济发展。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金融机构应该合理、科学地设置营业网点和分支行,控制发展规模,农村金融机构在居民高比例储蓄条件下,应该利用公共媒体进行理财教育工作,减少农民的纯粹储蓄,增加投资理财比例。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乡镇企业和农业的资金缺口,为了提高资本利用率,可以用贷款代替存款。

3.2.2 结构优化

为了提高农民的持续性收入,金融机构应该在多行业、多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市场合作,提高自身资金实力。农村金融市场具有桥梁作用,可以实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农民之间的连接,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方便乡镇企业和农业的融资。同时,农民承受风险的能力普遍偏低,且缺少金融相关经验,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对金融产品结构进行优化,并加强与市场之间的沟通及合作,为其提供必要的知识讲解,帮助农民进行融资,促使其收入的提高。

3.3 制定金融政策及税收政策

农民投资的积极性和财富积累都会受到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影响。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可以保障公正性和公平性,由此可见,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重要性。特别是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因此国家在制定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时,需要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保障农民收入,使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真正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3.3.1 税收政策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因此在制定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提高起征点,将高收入者变为课税主体,降低农民的税收,提高其累积收入,在此背景下可以有效激发农民的投资热情,进而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过,在制定财产税时,由于农民收入来源和积累财富少,应该区别对待。

3.3.2 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与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农村地区存在滞后性,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也导致农村地区在相同的金融政策下无法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对金融政策制定时,需要采用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特殊条件进行考虑,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制定金融政策,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重要工程设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更好地实现其作用,有必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占据重要地位,不但是经济的血脉,而且只有在金融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缓解财政压力,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国家需要将财政和金融作为主要手段,以多主体方式丰富农村地区资金来源。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支持的推进困境及促进机制构建进行研究,分析发展农村金融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及农村金融支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推进困境。最后针对以上困境提出促进金融支持机构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通过改革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但由于乡村振兴是否能够实现不仅直接受农村金融体制健全性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区发展条件、农民受教育程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提供更加全面的机制建议。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农村金融金融机构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