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就业登记人员情况分析

2022-08-03 00:57陆国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陆国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分析企业用人及变动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笔者对2021年10月末上海市嘉定区从业人员就业登记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就劳动力资源现状和变动情况深入研究。

|总体情况分析

以登记信息较完整的62.33 万名人员为分析研究对象,其中本市户籍占37.02%。

(一)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本市户籍人员高于非本市户籍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31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0.39年。从学历结构来看,初中学历占比仍为最高,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高中、中专及技校(以下简称高中)学历的占比较为接近。与2019年相比,研究生及以上和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占比分别提高0.81 个、3.39 个和1.80个百分点;高中和初中学历占比分别下降1.08 个和4.78 个百分点(图1)。

从户籍来看,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18年,非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9年,分别增加0.46年和0.30年。本市户籍人员中高中学历占比最大,初中、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占比均超过两成,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55%。与2019年相比,研究生及以上和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占比分别提高2.12 个、3.71 个和1.05 个百分点;高中、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分别下降2.03个、4.60个和0.26个百分点。

非本市户籍人员中初中学历占比最大,其次是大学本科学历、大学专科和高中学历。与2019年相比,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学历占比分别提高3.04 个和2.02 个百分点;高中和初中学历占比下降1.01 个和3.85 个百分点。

图1 2021年嘉定区从业人员学历结构

(二)平均年龄37.66 岁,非本市户籍人员比本市户籍人员年轻

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7.66岁,比2019年增加0.77岁。从结构来看,26-35岁占比最高,但下降3.02个百分点;36-45岁占比为33.76%,提高了2.38个百分点;46-55 岁占比为16.88%,提高了1.17 个百分点;25 岁及以下占比为7.93%,下降了0.74 个百分点。低年龄人员占比下降与整体学历提升相吻合。

从户籍来看,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年龄为40.69 岁,比2019年增加0.41 岁。占比前三位的依次是36-45 岁、26-35 岁和46-55 岁,其中36-45 岁占比提高3.40 个百分点,26-35 岁占比下降2.21 个百分点。25 岁以下和55 岁以上占比较小,且有所下降。高年龄段人员占比下降原因更多的是生活理念的改变。

非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年龄为35.9 岁,比2019年 增 加0.84 岁。占比前三位的依次是26-35 岁、36-45 岁和46-55 岁,其中26-35岁占比下降3.06 个百分点;36-45岁和46-55 岁占比均有所提高。25岁占比下降0.67 个百分点,但仍超一成;55 岁以上占比提高0.60 个百分点。非本市户籍更多集中在26-45 岁之间,集中度比本市户籍高5.51 个百分点。

(三)来嘉定人员受交通因素影响明显

从业人员中本市户籍占37.02%,比2019年提高1.49 个百分点,本市户籍人员中,嘉定户籍人员占比为53.82%,下降了1.91个百分点。本市其他区户籍人员中,浦东作为本市户籍人口最多的区,该区户籍人员是除了嘉定本区外占比最多的,占比为6.93%,提高了0.26 个百分点。普陀、宝山和闵行作为嘉定的相邻区,从业人员占比也较高,分别占5.70%、4.43%和3.94%,且分别提高0.57个、0.56 个和0.91 个百分点。由于轨道交通11 号线的存在以及与普陀间地面交通的发达,嘉定对普陀户籍人员的吸引力保持较高水平;而近年来嘉闵高架等与闵行交通的畅通使闵行户籍人员乐意来嘉定工作,闵行户籍人员占比提高最多。占比最少的四个区是奉贤、金山、松江、崇明,分别占0.78%、0.86%、1.62%和1.99%。奉贤和金山在各区中距离嘉定较远,松江相比上述两区距离嘉定稍近,但与闵行、宝山相比稍远,因而占比不高,但随着交通的完善,松江户籍人员占比提高了0.44 个百分点。

非本市户籍人员中,安徽户籍占比最高,达到22.81%,这是由安徽居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地域因素和其历来是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双重因素决定的。江苏户籍人员占比为17.39%,交通便捷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样是重要的因素。河南户籍人员占12.15%,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优势明显。占比较大的地区还有湖北、四川、江西、山东和浙江,分别占5.86%、4.96%、4.94%、4.78 和4.38%。吉林、广东、广西、内蒙古、新疆、北京、宁夏、天津、海南、青海、西藏11 个省市占比低于1%,广东、北京、天津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其自身吸纳劳动力能力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上海距离较远,且本身户籍人员相对较少。与2019年相比,大多数省市占比变化不大,但浙江和江苏增长最快,分别提高0.58 个和0.29 个百分点,说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各产业人员分析

分产业来看,从事第一产业较少,占比为0.02%,第二产业占比为52.82%,第三产业占比为47.16%。与2019年相比,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9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0.92 个百分点,人员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升相符。

(一)第三产业人员受教育年限高于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人员受教育年限最高,平均为12.89年;第二产业人员次之,为11.75年;第一产业人员最少,平均为11.39年。各产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体现产业特征,第三产业以服务为主,更需体现人力资本优势,因而高学历人员占比更高;第一产业人员受教育年限比第二产业低,既反映了农业生产现状,同时考虑到有较多的“季节性”“临时性”及其他务农人员未通过企业化的人事管理进行就业登记,相对来说,这部分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因而可以预见,实际第一产业人员受教育年限比第二产业低更多。

与2019年相比,一二三次产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有增加,分别增加0.76年、0.24年和0.48年。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提升快,体现嘉定产业经济中第三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优于其他产业;而第一产业人员提升最快,不仅体现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也反映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农业生产管理模式逐步趋向于企业化管理。

(二)第三产业人员平均年龄低于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人员平均年龄最小,为36.18 岁,其中26-35 岁占比最高,但比2019年下降了1.76 个百分点,36-45 岁占比第二高,且提高了2.6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8.97 岁,其中36-45岁占比最高,且提高了2.12 个百分点,其次是26-35 岁,但占比下降了4.67 个百分点;第一产人员平均年龄最大,为42.77 岁,其中36-45 岁占比最高,且提高了3.52 个百分点,其次是46-55 岁,占比下降了6.91 个百分点,25 岁及以下人员尽管只占4.03%,但提高了3.25 个百分点。

与2019年相比,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人员平均年龄分别增加0.41岁和1.17岁,而第一产业人员平均年龄则下降了3.70 岁。总体来看,各产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变化反映了产业转型和生产变革的趋势,在第二、第三产业中,35 岁以上人员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反映了产业发展中不仅需要高学历人员,同时需要相对稳定、具有较高技能的工作者,这类人员需要一定工作经历的积累,年龄相对较大;第一产业人员平均年龄的下降,反映了有更多的高学历年轻人就职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在第一产业中,35 岁及以下人员占比提高了11.98 个百分点,其中26-35 岁人员提高了8.72 个百分点,这些人员相对以往第一产业人员学历更高。

(三)非本市户籍人员从事第三产业占比上升

本市户籍人员从事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0.03∶49.86∶50.11,与2019年相比变化较小,第一产业下降0.01,第二产业上升0.06,第三产业下降0.05;非本市户籍人员从事产业的结构为0.02∶54.53∶45.45,第一产业不变,第二产业下降1.37,第三产业上升1.37。可见全区人员产业结构变化主要由非本市户籍人员变动引起。本市户籍中嘉定籍人员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产下降0.02、二产上升1.18、三产下降1.16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其他区户籍人员大多保持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的趋势。

对非本市户籍人员中占比较高的省份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安徽、江苏三省户籍人员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2.49%、58.20%和57.45%,从事第二产业比例较低的是山东、湖南、浙江三省户籍人员,分别为48.80%、53.43%和54.35%。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结构则与此相反。从变化来看,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例,浙江、江西、湖南三省户籍人员,分别比2019年提高1.95个、1.74个和1.44个百分点,山东和四川两省户籍人员,分别下降0.38 个和0.32个百分点。

|各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人员分析

(一)平均受教育年限存在差异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12.87年 和12.61年;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分别为10.86年和12.13年。与2019年相比,各类型企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均有增长,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最多,增加0.44年;其次是其他内资企业,增加0.39年;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增加较少,分别增加0.25年和0.04年。

(二)平均年龄差异明显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人员平均年龄最小,为35.44 岁;其次是其他内资企业,为37.15 岁;外商投资企业略高于其他内资企业,为38.17 岁;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明显比前三类企业高,分别为43.37岁和41.06 岁。与2019年相比,各类企业人员平均年龄均有所增加,其中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增加较多,分别增加2.19 岁和2.17 岁;其次是集体企业,增加1.47 岁;其他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较少,分别增加0.54 岁和0.10 岁。

|稳定性分析

(一)平均在本单位工作近六年

对成立10年以上企业中的人员进行分析,平均在本单位工作5.90年,增加0.59年,工作稳定性比2019年有所提高。其中在本单位工作满6年的人员占43.03%,上升了5.88 个百分点,同时工作不足1年的人员也由8.92%提高到12.11%。从业人员总体就业稳定性提高符合产业发展成熟和企业就业规范的趋势,不足1年人员占比提高部分原因是疫情给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冲击造成短期内人员就业波动。

(二)第二产业人员就业稳定性高于第三产业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受产业化起步晚以及以往企业用工登记的规范性不足的影响,从业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比2019年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均有所提高。第二产业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6.46年,增加0.69年,其中在本单位工作满6年的人员占比为49.52%,提高了7.48 个百分点,工作不足1年的人员占比由7.60%提高到10.39%。第三产业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4.80年,增加0.42年,尽管与第二产业相比在本单位工作满6年的人员占比小许多,占比为30.29%,但也提高了3.12 个百分点,工作不足1年的人员占比由11.68%提高到15.54%。

(三)本市户籍人员就业稳定性高于非本市户籍人员

从户籍来看,本市户籍人员就业稳定性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人员,且平均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增加更多。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7.48年,比2019年增加0.84年,而非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4.84年,增加0.36年。本市户籍人员中,在本单位工作满6年的占比为55.0%,提高了7.09 个百分点;而非本市户籍人员中,在本单位工作满 6年的占比为4.95%,提高4.49 个百分点。不同户籍人员在本单位工作不足1年的占比均有提升,非本市户籍人员提升更快,由11.17%提高到15.14%,本市户籍人员由5.35% 提高到7.63%。结合产业来看,第二产业中本市户籍人员就业更为稳定。第二产业中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8.44年,增加0.99年;而非本市户籍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5.19年,增加0.40年。

(四)高中学历人员就业稳定性提高最快

分学历来看,就业稳定性最高的是高中学历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6.63年,增加了1.05年,说明本区企业对熟练的技能人员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其次是初中学历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5.94年,增加0.64年;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在本单位平均工作5.84年,增加0.99年,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本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提高;大学本科学历人员平均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最短,且增加最少,平均在本单位工作5.42年,增加0.43年。

|结语

近年来,嘉定大力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业人员学历不断提升,这既是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学历提升方面,第三产业优于第二产业,本市户籍人员快于非本市户籍人员。从引进人才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增强对非本市户籍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将是更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保障。作为上海制造业大区,嘉定要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发挥第二产业在区域产业经济中的基石作用,才有助于建设制造业强区。

同时,无论是从户籍角度还是从产业角度看,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均在增加,这反映了区域产业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中加强高技能人员的培养,沉淀和积蓄了工作技能和经验。但年龄的增加也说明了本区域对年轻人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渐减弱。要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吸引年轻人尤其是高素质的年轻人必不可少,需要不断优化工作、创业、生活的环境。

此外,尽管近年来由于疫情突发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从业人员就业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随着企业用工规范性提高、就业观念转变等,就业的稳定性在逐年增加。人员的稳定,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会造成企业活力和创新性的退化,需要企业经营者引起注意。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