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分析与产业学院构建

2022-08-03 09:11沈润东石金艳
华东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协同

文/沈润东,石金艳

(1.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2.产教融合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湖南株洲412000)

1.产业学院的提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及产业学院的概念,2020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16号)提出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以上文件明确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鼓励共建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时代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2.产业学院的内涵

2017年,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又称“北京指南”)指出“推动大学组织创新,探索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管的产业化学院”。任金秀认为,产教融合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的产业学院。[1]黄彬认为,产业学院是一种新型育人平台,是对校企合作的深化。[2]宣葵葵认为,产教融合实现的重要举措就是产业学院,是一种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共赢的载体。[3]许文静认为,由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联合创新的实体组织。[4]胡文龙认为,产业学院应分析地方产业的发展及战略,充分融合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和教育链,引入标杆骨干企业和行业精英及社会力量共同办学。[5]

通过文献梳理,以“北京指南”的新工科建设精神为指引,结合国家层面、教育界、产业界等的阐述,剖析上述国内学者对产业学院概念的阐述,本文认为:产业学院是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理念指导下,由高校某一专业院系部与企业、地方、行业等多方协同共建,按照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的原则,实施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的、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的新型办学机构。

3.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2012年,产业学院所有制研究不断深入,且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探索方面。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所有制性质。2021年教育部在1400多所职业院校遴选了56所入围“双高计划”建设,这些高职院校以完成“双高计划”的内容建设为目标而构建的产业学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产业学院建设主要有校企、校地、校行企共建三种模式,高职院校共建模式以校企共建为主。

(1)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模式,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规划,高职院校投入的是教师、场地、固定资产等,企业投入的是资本和先进设备等。该模式引领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实现了技术领先。

(2)校地共建产业学院模式。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各自发挥优势共建的产业学院,资金筹集方式是地方政府财政补助一部分,高职院校自筹配套一部分。

(3)校行企共建产业学院模式。由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举办的产业学院,是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政府、企业和学校的紧密合作是通过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来实现的。

4.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湖南实施的“三高四新”战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引了方向。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特色主要是建设产业学院,办学性质以混合所有制为主。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力求在“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为湖南高职学院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与产业学院建设创新添砖加瓦。

4.1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组织创新模式,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它的共建既能节约人才培养的成本,还能提供给企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企业的技能投资产权在排他性合作模式的庇护下还可以得到有效保护。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优秀人才,还要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亟须高职学院培养和输送动手能力强、技术精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调研可行性分析报告、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具备人才的优秀程度越来越高可迭代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速度越来越快可复制的特点。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程设置和定位、校企合作的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校企混编的教师教学团队质量提升建设展开,在“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服务创业为责任,打造“三高四新”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4.2 以课程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是指构建产业学院产生协同效应,使课程专业学科一体化,产生1+1>2的效应。产业学院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应明确“三高四新”战略下人才培养的定位,做到四对接: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二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四是实训课程与技能考证对接。产业学院应构建一个符合行业企业产业需要的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修订和更新,紧密结合产业实际,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设计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掌握产业的前沿动态;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3 推进“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

产业学院应落实“1+X”证书制度,与合作企业、行业组织等共同梳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技能需求相契合的“X”证书,形成学院“X”证书体系,通过课证融通将“X”证书要求掌握的技能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有效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及地方经济产业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1+X”证书制度,能有效推进高职院校的课证融通,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4.4 打造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各方利益共享的合作平台,要精准把握合作各方的需求,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共建共育共享师资队伍。学院应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选聘企业技能大师、骨干技术人才和管理高层到高职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理念先进、能力卓越、视野开阔的一流“双师”团队。同时,学院应探索实施产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和兼职教师提升工程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建设,产业学院能有效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和动力,将自身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及产业学院的共建,对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改革创新,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责任,建强优势特色专业群,完善协调育人机制,培养造就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制造业硬实力,擦亮省市名片,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汇聚新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