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论

2022-08-03 04:49杨茂芽刘向红
成才之路 2022年16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杨茂芽 刘向红

摘要:国家实施“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专业群思维不足、跨专业课程融合不足、企业参与度低、评价模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文章探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007-03

基金項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9GY016);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21SZXYB17)

国务院2019年1月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全国有197所高职院校成功入选。“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职业教育自此开启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双高计划”的高质量实施更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这进一步凸显了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面向新时代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厘清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优化策略,是高职院校进行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内涵提升的关键举措。下面简述“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正在稳步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双高”专业群建设、信息化背景下各专业跨界融合等新变化,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标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即需要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普遍存在各个专业独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导致培养目标跟不上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变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在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正逐步倒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着眼于培养能够快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强融通性、高复杂度、多变化性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及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使其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是首要任务。

2.专业群思维不足

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显示,每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负责建设两个专业群,每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负责建设一个专业群。这十分明确地表明,国家旨在通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行新时代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对全校专业进行重新整合,组建了对应的“双高”专业群,同时建立了特色二级分院。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如何按照专业群思路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多专业融合之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怎样制定、各专业在专业群中如何进行特色定位、如何利用专业群进行招生、专业群内的基础课如何进行共建共享、专业群如何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另外,多数未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进行专业群建设的高职院校,更需要紧追“双高计划”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否则在2024年进行新一轮“双高计划”遴选时,将面临没有成熟“双高”专业群可以申报并面向全国进行竞争的困难局面。

3.跨专业课程融合不足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通过机械自动化操作完成的工作几乎都可以由智能设备替代,因此工作环境面临多岗位合并等现实问题。而多岗位合并也不是就意味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减少,而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工作岗位的单一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信息化背景下多岗位融通带来的新需求,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当熟悉信息化、智能化,懂理论、熟技术,能够基本掌握跨专业融合知识。然而,这些要求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难以实现的。一是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制定的,主要适应单一岗位,跨专业融合课程内容因为属于不同专业,涉及较少,学生可能无法接触对应课程的核心内容;二是传统产业结构背景下单一岗位长期形成的课程体系,由于无信息化方面新的技术需求,导致相应的课程内容也就未进入课程体系;三是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师主要来自本科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经验,知识获取主要通过课本,因此往往难以做到紧随企业技术升级和岗位变化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4.企业参与度低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自2019年开始,国家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重点围绕“双高计划”“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实践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方面布局。要真正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是难以做到的。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都需要相关企业的深度参与。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异军突起的新格局中,产业结构变化直接改变了企业对人才的本质需求,企业是否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过程,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契合度。但现实问题是,目前企业往往参与度低。原因之一是企业受高职院校负责培养人才、企业负责使用人才的传统观念影响。职业院校按照既定方案培养人才,企业降低标准招聘之后,再自己进行培训,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很少进行深度合作。原因之二是国家未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企业往往认为,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耗时、费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选择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因此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5.评价模式单一

为了满足国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技术型、实用型、应用型、高技能、技术技能型等定位阶段,目前在信息化背景下又进一步定位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足见人才培养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居于先导地位。在不同历史阶段,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对标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目标人才培养工作。然而,不同阶段各专业既定培养目标的实现度,以及企业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供给人才的契合度,缺乏系统性评价。一是国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对人才培养定位的实际内涵缺乏具体的评价检验标准指导。事实上,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制定统一的检验标准难度也较大。二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多方联动的人才培养评价反馈机制。学校只能定期通过广泛企业调研,获取企业对人才的评价反馈和企业因为技术设备升级、工艺改进等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而修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对自身培养成果进行评价,客观性较差,说服力也不足,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解决“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1)积极对标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职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以高标准确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专业人才。(2)依托初步形成的国家、省市、学校等三级“双高计划”建设体系,按照专业群建设发展新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群的组群逻辑研究、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群实践基地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关键环节,打破传统专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局面,发挥专业群优势,丰富专业内涵,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3)根据懂技术、熟悉信息化、跨界融合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等复合型人才特征,基于专业群建设实践,通过精简课程数量,设置跨专业融合课程,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突出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4)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引导、调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注重从校企共同优化课程内容、增强结构化师资力量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5)完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构建包含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模式与动态反馈机制,有效推进新时代背景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国家大力推进“双高计划”的实施,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专业群思维不足、跨专业课程融合不足、企业参与度低、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注重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关键环节,设置跨专业融合课程,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多元评价模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9.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設计划的意见[Z],2019.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Z],2019.

[4]陈恩伦,马健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03).

[5]周建松,唐林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兼论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3(02).

[6]徐小兵.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一二三三五”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4).

[7]李兵,杨婷.“双高计划”背景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1(18).

[8]商译彤,杨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逻辑、取向与进路[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

Discu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Talents under the "Double Major"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Maoya, Liu Xianghong

(Shaanxi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 710300, 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aims to build a number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backbone professional groups leading reform, supporting developmen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clas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echa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the gap betwee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ocial needs, the lack of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 groups,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cross professional courses, low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single evaluation mod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mecha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Key words: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major;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quality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浅谈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