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关于莲花落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2022-08-04 09:40胡琪华苏欣怡张唯一林志航顾丽娟
名家名作 2022年6期
关键词:绍兴曲艺传统

胡琪华 苏欣怡 张唯一 林志航 尹 斌 顾丽娟*

一、绍兴莲花落概况

绍兴莲花落又称“莲花乐”“莲花闹”,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并称为“浙江四大曲种”,问世于晚清时期,因其唱腔独特,具有多样化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故事,在当地大受喜爱。

绍兴莲花落作为绍兴地方特色曲种,已流传百余年,它主要用绍兴方言演唱,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早期并没有固定的唱词,多为表演者即兴发挥演唱,演唱者穿梭在各家各户,那个阶段也被称为“跑街”阶段,此时的唱词内容大多描绘农村的家庭生活,随着唱腔的逐渐统一,表演渐渐地从“跑街”变为“草台演唱”,慢慢地唱词也开始有了专门的本子,如《娘家》《饭盏》《分家》《看相》等,长篇传统书目则有《闹稽山》《马家抢亲》《何文秀》《顾鼎臣》等。莲花落的早期表演主要由三人合作完成,一人主唱两人伴奏兼帮唱,这种一人主唱的形式一直被保留到20世纪中后期。绍兴莲花落以其独特的唱腔与诙谐的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欢,极富艺术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对研究传统艺术形式演变和剧本内容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作用。

但是,我们发现,如今众多学者在研究莲花落时将视角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上,例如唱词、曲谱、概况研究、衰退现状等,绍兴莲花落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立足于大学生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调查,综合应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为绍兴莲花落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衰败原因

本团队结合社会现状,通过开展搜集资料,社会调研,实地考察和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搜集论证。其中60%的受调查者对传统曲艺的兴趣不高,也体现了莲花落等传统曲艺逐渐没落的现状。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莲花落的了解程度不高或是几乎不了解。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莲花落,其余的只是一般了解。

在调查问卷中, 80.4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莲花落等传统曲艺文化等进行宣传、传播和保护。要使绍兴莲花落在艺术百花园中争奇斗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深扎根于民间,演唱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表演水平。在保留莲花落鲜明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对表演形式、语言、音乐、唱腔等进行改革创新,努力适应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当今社会,大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现今市面上的许多古风和戏腔的歌曲的创新,传统唱腔的现代变革带来的是年轻群体的理解和接受,掀起的则是整个传统文化行业的春天。莲花落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在绍兴以外的地区知名度较小,现有可以从网上搜索到的关于莲花落的资料和研究论文覆盖面很广,几乎涉及莲花落的所有方面,例如唱腔、语言、地域风格、音乐风格等,但大多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并不深刻。对于莲花落的落寞现状以及现当代莲花落的创新出路的思考则比较缺乏。

莲花落没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缺乏继承人,愿意学习的人减少。其二,莲花落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学习过于困难,薪酬低,机制老旧。其三,面对时代的发展,再加上各种流行文化的出现,在当今社会对莲花落进行研究的人较少,传承人也有限。80%的受访者认为莲花落当前发展的最大困难是人才培养问题和难以迎合当代年轻人兴趣的问题。莲花落的日渐衰落,演唱队伍老化,演员青黄不接,演唱形式比较单一,演唱曲目缺乏创新,再加上方言的局限,使得绍兴莲花落观众减少,尤其是缺少年轻人的支持和喜爱,演出场次减少,市场影响力也随之缩小,从20世纪30年代末就开始逐渐走向没落。其四,莲花落缺乏市场和吸引力。有学者认为,莲花落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够创新,不够贴近百姓生活,没有紧跟时代,没有很好地瞄准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活热点,没有抓住能使观众产生共鸣的典型事例和平民故事。反之,应该用莲花落特有的表演手段和语言去感染观众,在保留现有表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演出场合,尝试一些新形式,比如伴舞、群唱、小组唱,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舞台进行多角表演等。既丰富绍兴莲花落的表演手段,又可争取多层面的观众,进一步扩大绍兴莲花落的影响。

三、绍兴莲花落的创新传承方式

在调查得知莲花落如今的现状后,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想法,帮助实现创新传承。

(一)将莲花落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

莲花落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活动,体现绍兴地区的人文特色,同时也能展示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的深层含义。

可以以综艺的形式多方面展示莲花落,提高大众的关注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为切入点,将绍兴莲花落用动画方式进行演绎。通过小短片的设计,在帮助观众认识莲花落的同时,迎合观众碎片化的欣赏习惯;运用本土化、时尚化和趣味化的动画形式出奇制胜;通过主持人的讲解将作品中传统与现代元素进行借代与错位,产生戏剧性的陌生间离效果,大大缩小传统戏曲叙事时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观众在获得欢乐的同时,对传统艺术产生一种由衷的亲近。

(二)将莲花落传播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普通大众和青少年儿童之中,让大众能够经常接触、感知其文脉精神,培养他们对地区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1.扩大莲花落层次的丰富性,与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动漫结合,渗透到包括游戏、出版物、衍生产品以及戏曲动漫角色扮演真人秀(cosplay)等相关领域,寻求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与游戏公司进行合作,将莲花落传统曲艺作为非遗保护,设计相关形象的游戏人物及衍生产品,提升低年龄阶段人群对莲花落的认知;与出版社合作,发表莲花落相关的文章,帮助宣传和提倡保护。

2.开展莲花落课程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再仅凭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少年义不容辞。

让莲花落等优秀曲艺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同学们畅游在文化的海洋,能够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精神。学生们潜移默化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将传统曲艺文化带入语文课堂,可以在休闲时间观看传统曲艺相关视频,放一些改编过的古风曲艺歌曲,也可以开展曲艺选修课,与莲花落艺术家合作,教授简单的曲艺演唱。以传统曲艺文化促进语文课堂,二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曲艺素养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体验传统曲艺文化。传统文化的浓厚历史底蕴,有助于孩子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绍兴莲花落的魅力,使学生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利用互联网的网络载体,实现戏曲艺术互联网传播更广泛、更大众化的欣赏群体

1.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示莲花落,提取莲花落的文化内核,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IP。

进行莲花落系列动画的制作,讲述莲花落的由来和其前世今生的故事,帮助人们进行认知,以动画形式宣传延续传统文化IP中的人文内核,本质上符合受众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和自省,赋予传统文化的IP产业跨时代的意义。

2.以互联网三大传播平台,即App传播平台、微博传播平台、微信传播平台来打造更接地气的绍兴莲花落产业,邀请莲花落老艺术家进行短句演唱,发布小视频,扩大受众面。

(四)对绍兴莲花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产业

1.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跨载体、形式改编。可仿造白先勇的实景版牡丹亭,将绍兴莲花落实景化。例如将莲花落中比较有名的一出戏——《翠姐姐回娘家》改编成实景剧,不仅可以使戏剧变得更加诙谐有趣,扩宽受众面,更可带动绍兴旅游业的发展。

2.跨剧种、文化改编,将中国传统曲艺文化与外国文化相结合,成功实现文化输出。例如,杭州越剧团的越剧《心比天高》,在原著作者所在地挪威演出,在当地引起了新闻关注,还受到了王室接见。将以前剧本莲花落演唱歌词部分,在符合国外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改编,使其脍炙人口,朗朗上口,有利于流传传唱或者将外国作品改编,用莲花落的演唱方式唱出来,展现作品的内在情感,实现莲花落的创新,展现东方底蕴和西方文化结合。

3.杂糅、碎片化式的跨文化挪用。如可以依托西湖实景进行创作的印象西湖之大型山水实景秀,将莲花落的戏曲碎片化效果呈现。

(五)通过春风化雨式的浸润提升大众对莲花落等高雅艺术的接受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真正领略优秀文化之精髓

21世纪,我们看似获取了更多的文化资源,实则将自己的认知深深禁锢在了一个坐井观天的“思维茧房”之中。正如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所言:“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雅俗之间,本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若是只知追逐下里巴人,而将阳春白雪束之高阁,不仅是人类文化的损失,更是整个人类历史和新时代的悲哀。当今时代人们用上网代替读书,用玩游戏代替文化汲取,我们能做的是将莲花落知识与网络结合,将曲艺元素融入游戏和网页当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对莲花落的认知。网络歌曲的热度不断增加,古风歌曲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可以将莲花落的一段经典唱词加在伴奏或者歌词中间,让人们体会莲花落魅力的同时,提高大众对传统曲艺的接受程度。或者将莲花落与平凡琐事进行联系,将遇到的趣事改编成莲花落,让人们在倾听的同时感到快乐,更容易记住莲花落这种曲艺形式。

(六)培养新时代青年对莲花落等曲艺文化的认同感,接好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火炬

何谓文明?村上春树曾在《且听风吟》中说道:“文明就是传达。需要表达、传达之事一旦失去,文明即寿终正寝。”文明的意义或许就是从传播者那里出发,经过层层表达与传递,最终在接收者那里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完成最后的升华。没有层层的表达和接力,文明无法得到继承和积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拒绝表达、拒绝交流是文明传播的一大“绊脚石”。当文明失去了传播的媒介和土壤,那么,文明本身也将寿终正寝。先辈积淀下来的文化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又怎能让文明之链条在此处断裂呢?

自禹铸九鼎,浸润礼乐春秋,点染六朝金粉,而后更经烈火峥嵘的熔铸,中华文化沉蕴博远,已然成为民族生命的根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肩负传承使命。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例如电视台要有更多的空间给莲花落等传统曲艺,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并加强莲花落本身的改革,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才能让青少年更有兴趣和认同感,从而推动莲花落的传承与创新。学校可以开设相关鉴赏课程和教学工作,以推动学生在校学习和了解莲花落等传统曲艺,并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观看表演,参观当地艺术团等,推动青少年对其的了解,从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认同感,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火炬的传递打下基础,保障其健康发展。

四、总结与期望

一种艺术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注入时代的血液,增添新的内容,反映新时代人的生活。总的来说,便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解决艺术内部和外部的诸多矛盾。莲花落的传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莲花落也不只是一种打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年轻、成长的思维看待问题,虽然现代社会经济给传统曲艺带来种种挫折,但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为莲花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莲花落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就在于把握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与当今时代的关系,全媒体通俗化大众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莲花落。在坚定不移地发挥莲花落的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曲种的各项内容,将莲花落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促进莲花落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文化传承道路。

猜你喜欢
绍兴曲艺传统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清白泉
《曲艺泉城》
绍兴大闯关
我的家乡绍兴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少年力斗传统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