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鹏回大地 展翅惠“三农”

2022-08-04 08:25于广宁李媛谭建龙杨利
河北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盐碱地粪污三农

□文/于广宁 李媛 谭建龙 杨利

陈铁成出生在唐山市丰润区姜家营村,小时候的陈铁成和同龄的孩童一样,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求学的梦想,因为他知道“只有学习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抓住机遇”。但贫困这条拦路虎,堵住了他求学的道路,隔绝了他的梦想。由于当时家庭贫困,虽然对知识有着无限的热爱与渴望,但懂事孝顺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无奈选择中途辍学。16岁那年辍学,开始卖鱼,每天起早贪黑去收鱼卖鱼,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力,生意越来越红火,逐步占据了北方淡水鱼市场,七年的鱼水生涯也赚得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4年开始二次创业,合伙从事水泥的运输业并承包了第一座县级水泥厂,建立十个县级代理销售网点,尔后又承包了两家水泥厂,一干就是8年,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进军矿业,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凭借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市场洞察力,煤炭产业将会迎来它的衰落时期。于是他果断放弃煤矿。2008年又与承德市宽城两名企业家共同创建了年产300万吨的承德天宝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产能、产值在华北地区均居前列。从事水泥行业20余年,他历任董事、副经理、总经理,练就了洞察社会与市场脉搏的火眼金睛,作为农民的儿子,在多年来的创业征程中,开办过不同行业的企业,但他始终都高度关注农业这一领域的发展态势,并从中寻找机遇。在学习和研究中,他认识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土壤问题,如果从肥料入手,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呢?基于此,他把自已的心事讲给了父亲听,父亲对他语重心常的说:“咱家世代都是农民,你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应该多为乡亲们办些实事。”父亲朴素的一席话,让他从水泥行业向农业产业化转型增添了信心。“把绿色、肥沃和健康献给农业、带给农民、还给农田”,这是陈铁成步入农业行业的初衷与追求。

人物简介:陈铁成,男,大专学历,现任沣田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4年从建材行业转型步入为“三农”服务开始创业,2017年获唐山市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称号。2022年荣获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创办新型肥料企业

2014年他下定决心,在唐山市玉田县后湖工业园区成立了沣田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一条年产15万吨的稀土多元螯合肥生产线。从2014年的建厂到现在,公司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每年都有新突破,都在向着既定目标奋进。特别是2017年以来,企业在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由原来的沣田宝公司发展成下辖3个子公司、4个粪污处理站、1600亩种养殖结合的蛋白桑基地、年产能达85万吨的大型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稀土螯合剂、微生物菌剂、FSAH(盐碱地治理)三大技术50余个产品,产品涵盖有机、无机;固体、液体;生物有机肥;复混肥、水溶肥;底肥、追肥;单元素与多元素;提质增效、土壤改良、修复盐碱地等多个品系。全部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并申报国家和国际专利保护。现已申报国内外各种专利40多项。主导产品在华北、东北、内蒙、新疆、陕甘等地区市场都有很高的占有率。2020年公司实现产值2.9亿元,销售收入3.18亿元,净利润2191.7万元。

创新产品,进军盐碱地治理

我国有盐碱化土地近2.7亿亩,同时还有潜在盐碱土地约1733万亩。东北和西北内陆盐碱化最为严重,这是我国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实现有效的治理,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强的保障,对此2019年陈铁成组织研发团队,通过2年的努力,研究开发了“复合多微盐碱地改良剂”,在重度盐碱地小试、中试均获成功,在内蒙古通辽、巴彦淖尔、河北省南大港小面积应用,不毛之地,通过使用“复合多微盐碱地改良剂”,玉米、葵花、棉花、水稻、萝卜可以出苗且正常生长,此项成果得到了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的重视,被列入河北省援疆重点项目,2021年7月7日沣田宝公司与新疆尉犁县政府签署了“年产10万吨复合多微生物有机盐碱地改良剂暨2万吨水溶肥项目”建设协议,项目总投资6180万元,明年将全面建成并投产,届时将实现修复和治理盐碱地300万亩,亩均节水200方以上,节约生产投入近百元。

创新模式,助力农村环境治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陈铁成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积极服务地方环境治理工程,组建了一支制度规范、运行标准、管理健全的55人服务团队。开发人居粪污管理平台,设立了单个液体粪污生产户、农户应用、第三方处理过程监测、客户技术服务、运输管理、总指挥、总监管7个界面,利用49辆吸粪车、16座粪污转运站、4个处理中心,进行玉田县农村人居粪污长期性收集和清运工作。利用自主研发的发酵菌和除臭菌,将液体处理成有机熟化液,固体处理成有机肥,真正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发酵完毕后,将固体、液体有机肥料回施到农田,有效地解决了土壤板结、有机质低、产量低等难题,此举,不仅解决了玉田县农村人居粪污环境问题,还提高了土地的活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产业融合,引农助农增收

几年来,陈铁成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引领着产业向服务民众餐桌安全的方向发展,先是在解决土壤污染的同时,通过新型肥料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助农增收。特别是多元素螯合肥系列产品,近年来在我国东三省、内蒙、新疆、华北等地区推广应用300多万亩,示范结果表明,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0%以上;增产10%~30%,为农民增收5亿多元。同时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净化了土壤微生态环境,产品的区域性应用为我国农用肥料功能化、多样化、减量化施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我国肥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其次是关注产业的协调发展,人们的餐桌,不仅要有蔬菜,而且更需要肉、蛋、奶,特别是肉类食品,近年来引发社会热议的“瘦肉精”“苏丹红”等问题的典型案例时有发生。为此,陈铁成带领研发团队2019年引进了“蛋白桑”种植,通过饲喂羊、猪等家畜,瘦肉率提高10%~15%,对人体有益元素钙、铁、锌等增加30%以上,并开发了蛋白桑茶等系列产品,此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项目已在华北地区发展2000多亩,近5年将在新疆、内蒙等地结合盐碱地治理发展蛋白桑种植——蛋白桑饲料——养殖业——肉类加工等产业基地3个,形成100万亩的种植规模。

“当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想的更远、更深,做产品要有信仰,要自信、执着、锲而不舍,一步步向目标靠近。”张铁成说。“从建材转型‘三农’,八年来,实现新的创业梦想,带给我的是冒险、迷茫与挫折,而更多的是惊喜、学习和成长,超乎我的预期,感谢众多帮助我一步一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与梦想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我的同行,这是我的幸运,也是驱使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带着对土地、农业、农民的情感,他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变,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后悔。“我将在沣田宝这个科技创新的平台上,带领更多有志青年致力于为‘三农’服务共创伟业,我始终坚信: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

猜你喜欢
盐碱地粪污三农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探讨
让盐碱地稻谷飘香!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成立
盘点2021“三农”十大事件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稳字当头谋“三农”发展之道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两部门:各省确保年底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山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今年要达75%
河北九成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